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人口發展步入“新常態”——石景山區常住人口持續減少,人口結構不斷優化

本網訊(通訊員朱婷)2017年, 石景山區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 深入推進“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 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 實現了“基本無違法建設區”的目標, 有效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帶動人口向外疏解。 在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同時, 石景山區人口也呈現與以往不同的發展形態:常住人口規模持續減少, 人口結構不斷優化。

人口規模:“疏整促”見成效, 常住人口持續減少

2017年末, 石景山區常住人口61.2萬人, 同比減少2.2萬人, 下降3.47%。 繼2016年石景山區常住人口首次出現人口減少拐點後, 常住人口減少趨勢在2017年繼續延續。

常住外來人口減少是常住人口規模減少的主要原因, 2017年底石景山區常住外來人口17.8萬人, 同比減少1.2萬人, 下降6.32%。 自2014年以來, 石景山區常住外來人口呈現持續減少趨勢, 累計減少3.4萬人。 常住外來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由2014年的32.62%下降為2017年的29.08%。

就業結構: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 高精尖產業發展迅速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推進和非首都功能的有序疏解, 服務業成為石景山區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 “第二產業下降、第三產業引領增長”的產業結構變化趨勢在石景山區人口就業結構中得到體現。 調查資料顯示, 2017年從事第二產業的常住就業人口占比為14.85%, 同比下降2.39個百分點, 較2014年下降5.98個百分點。 從事第三產業的常住就業人口占比為84.84%,

同比上升2.13個百分點, 較2014年上升6.40個百分點。

分行業來看, 一方面, “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加快了非首都功能的疏解步伐, 區域性市場和近千家“散亂汙”企業被疏解, 再生資源回收市場等業態全部退出, 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等行業就業人口占比均呈現同比下降的趨勢, 分別同比下降2.99個、2.10個、1.34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 高精尖產業發展迅速, 資訊、金融、科技等高端服務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從事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常住就業人口占比均呈現同比上升的趨勢, 分別同比提高0.29個、0.86個和1.26個百分點。

年齡結構:人口年齡分佈變化反映人口遷移變動趨勢

受人口自然增長以及人口遷移變動的綜合作用,

石景山區人口年齡結構呈現兩極化增長趨勢。 一方面, 隨著生育政策逐年放寬, 少年兒童的比例穩步上升, 2017年石景山區0-14歲人口占比為9.2%, 與2014年相比, 增加0.1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 受常住人口規模減少, 尤其是勞動適齡人口規模的減少以及生活水準、醫療條件的提升等因素影響, 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逐年上升, 2017年這一比重達到15.0%,與2014年相比, 增加0.7個百分點。 這一現狀造成社會總撫養比的上升, 由2014年的30.5%上升為2017年的31.9%, 社會負擔進一步加重, 同時也為養老資源配置、養老服務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化結構:人口素質穩步提高, 有效支撐經濟轉型升級

依託石景山區經濟結構轉型以及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人才的聚集效應,

常住人口的受教育水準顯著提升。

調查顯示, 2017年我區常住人口中受教育程度為本科及以上的占比為26.27%, 同比上升0.31個百分點。 受教育程度為初中的常住人口占比同比下降1.10個百分點。 自2015年以來, 石景山區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穩步上升, 受教育程度為本科及以上的常住人口占比累計上升0.92個百分點, 受教育程度為初中的常住人口占比累計下降2.10個百分點。 在勞動力規模減少的情況下, 人口素質的提升, 有效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為石景山區經濟高端綠色轉型提供動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