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連一幼稚園進行防拐騙演習,有的班全軍覆沒

如今的孩子是家庭的核心, 任何閃失都可能造成滅頂的災難。 近日, 中山區春海幼稚園進行了一次防拐騙安全教育演習, 對當天出勤的153名幼兒進行測試。 結果, 在短短十幾分鐘的時間裡, 近半數孩子“被拐騙”。 而在另一所本市幼稚園, 有的班級甚至全軍覆沒。

半數孩子一帶就走 個別孩子立場堅定

4月20日下午, 春海幼稚園153名幼兒被分成兩部分分別安置在教室裡和操場上。 十幾名家長志願者扮演“騙子”的角色被穿插著安排到各個班集體中, 以事先準備好的糖果為誘餌, 想方設法誘導幼兒跟隨其離開班集體, 到某個角落“單獨相處”。 記者全程參與了此次演習。

“小朋友, 我有一塊很甜的糖果你要不要吃?”“我車裡有很多好玩的玩具, 跟我去拿好不好?”還有冒充是孩子家長的朋友, 叫出孩子的名字, “你爸爸媽媽今天有事, 讓我來接你”“我手機裡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視頻,

咱倆到那個邊上去看好不好?”......

過程中記者發現, “騙子”在利用糖果、玩具、手機等物品或只需要言語上套近乎等方式, 都會比較輕易地誘騙幼兒跟自己走, 有的甚至能一塊糖帶走一群娃。 在短短十幾分鐘後, 六個班級的72名幼兒被成功“拐騙”。 而另外81名“脫逃魔爪”的幼兒, 其中有一部分一見陌生人給糖就警惕地放聲大哭, 還有一部分見到陌生人就扭頭或跑走, 不給陌生人溝通的機會, 只有個別孩子能做到大聲指出“你是陌生人, 我不跟你走!”

視頻載入中...

防拐騙教育多日 被一塊糖“甜”忘了

雖然從演習結果顯示有一半孩子看似過了關, 但其實不然。 幼稚園老師告訴記者, 在遇到騙子時大哭、不理或者跑開並不能阻止孩子受到傷害,

弱小的孩子根本敵不過成人的強硬措施。 這樣看來, 大部分孩子在遇到類似情況時都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據瞭解, 在這次演習開始的前幾天, 春海幼稚園各班的老師已連續多日對班級孩子進行了防拐騙安全教育, 包括陌生人的危險性、自己該怎麼做以及遇到麻煩該怎麼辦等。 與此同時, 家長也基本都會在日常滲透, 甚至在演習前強化防拐騙知識, 但事實證明, 這些孩子們在家張口就會說的“我不跟陌生人走, 我不吃陌生人給的糖”, 在現實情況下孩子很難對誘惑有抵抗力。

演習結束後, 老師將孩子們帶回教室, 就當天的演習內容進行了再教育。 當晚, 幼稚園將演習情況發送到各班級家長群,

一下子炸開了鍋。 除了家長們對結果的震驚, 更多的是引發了家長們的思考。

“平時太保護孩子, 沒讓他多瞭解世界的險惡”“我同事的孩子幼稚園也搞了類似活動, 他們班全軍覆沒”“志願者們手段都不高明還能騙走這麼多, 太可怕了”“也不需要恐慌, 隨時隨地找機會教育, 再加上自己看緊了最重要”......

人販騙術再升級:“沒有我拐不走的孩子”

4月19日, 一篇名為《“沒有我拐不走的孩子!”人販騙術再升級》(以下簡稱“《沒有》”)的微信公號文章引發熱議, 其中提到了諸多家長關心的幼兒防拐騙安全問題, 引發社會關注。 而這次春海幼稚園開展的防拐騙演習, 其初衷就是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 提高孩子應對拐騙的自護自救能力, 同時讓家長意識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其意義可以說是影響深遠。

拐走一個孩子, 到底有多容易?國外曾有個街頭實驗, 被測試的三個孩, 無一例外跟著陌生的實驗人員離開了媽媽的視線, 理由僅僅是想去看“小狗”。 國內此前也有過類似實驗。 實驗人員隨機選取幼稚園、小學、超市、火車站、公園五個地點, 通過問路、謊稱是家長朋友、以玩具或零食吸引等方式進行類比測試。 50名3-10歲的兒童, 其中42名被“拐走”。

人販子的騙術有多“高明”?《沒有》中提到, 假扮“制服人員”, 謊稱外賣或者快遞落在樓下讓孩子一同去取;謊稱問路讓孩子帶路, 或需要其他説明, 利用孩子的善良拐走孩子;利用父母朋友圈暴露的孩子隱私資訊騙得孩子信任;在公園假裝逗孩子, 趁家長不注意抱著孩子乘車離去;尾隨家長或保姆,分散其注意力,趁機帶走孩子;大吵大鬧製造混亂,由一人牽絆住家長,另一人趁亂將孩子帶走;利用糖果、玩具、可愛的寵物等一切孩子感興趣的東西,誘騙孩子;更有猖獗的犯罪分子,強行將孩子抱走。

公安部設立“兒童失蹤資訊緊急發佈平臺”

電影《親愛的》相信是很多為人父母的噩夢,其中真實案例的情節讓人不寒而慄。事實上,無論是輿論的關注還是公眾的關心程度上,拐賣兒童都沒有缺席,我國《刑法》甚至將拐賣兒童罪從過去的3年以上10年以下的刑罰,改為現在的最高可處死刑,買賣同罪。

2007年,國內最大的民間尋子網站“寶貝回家”成立,至今11年。在網站上,記者看到,目前該網站上還有41208個家庭在尋找失蹤的孩子,而通過該網站找到親人的孩子只有2360人。網站創始人張寶豔曾對媒體說,“按我們現在的尋人速度,再尋一百年也尋不完”,而追究拐賣兒童屢禁不止的原因,張寶豔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買家。

2016年5月,國家公安部刑偵局建立一個全國性平臺:團圓——公安部“兒童失蹤資訊緊急發佈平臺”,用於全國一線打拐民警即時上報各地兒童失蹤資訊,並能通過移動應用即時向周邊群眾推送。在該平臺上,記者獲得了從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過去整整一年中國失蹤兒童的資料:平臺共發佈失蹤資訊1317人,找回1274人,尚未找回43人,找回率96.74%。而被找回的1274名兒童中,被拐賣40人,不幸遇害29人。

提個醒

這些人可能是壞人

①問路或尋求其他幫助的大人;

②給孩子喜歡的玩具或糖果的人;

③偽裝成穿制服的員警或外賣員、快遞員;

④偽裝成父母的同學或朋友的人;

⑤讓孩子保守“秘密”的人;

⑥詢問孩子個人資訊的人;

⑦父母不在身邊時搭話的人

這九招有效防止孩子走失

①讓孩子牢記家庭住址及父母電話;

②教會孩子撥打110報警電話;

③鼓勵孩子對成年人說“不”;

④出門穿顏色鮮豔醒目的衣服;

⑤掌握孩子的行蹤;

⑥讓孩子攜帶警報器等裝置;

⑦在孩子兜裡放置資訊卡;

⑧設置一個只有孩子和爸媽知道的“安全密碼”;

⑨教會孩子走失後該如何求助

半島晨報、海力網記者楊雪

趁家長不注意抱著孩子乘車離去;尾隨家長或保姆,分散其注意力,趁機帶走孩子;大吵大鬧製造混亂,由一人牽絆住家長,另一人趁亂將孩子帶走;利用糖果、玩具、可愛的寵物等一切孩子感興趣的東西,誘騙孩子;更有猖獗的犯罪分子,強行將孩子抱走。

公安部設立“兒童失蹤資訊緊急發佈平臺”

電影《親愛的》相信是很多為人父母的噩夢,其中真實案例的情節讓人不寒而慄。事實上,無論是輿論的關注還是公眾的關心程度上,拐賣兒童都沒有缺席,我國《刑法》甚至將拐賣兒童罪從過去的3年以上10年以下的刑罰,改為現在的最高可處死刑,買賣同罪。

2007年,國內最大的民間尋子網站“寶貝回家”成立,至今11年。在網站上,記者看到,目前該網站上還有41208個家庭在尋找失蹤的孩子,而通過該網站找到親人的孩子只有2360人。網站創始人張寶豔曾對媒體說,“按我們現在的尋人速度,再尋一百年也尋不完”,而追究拐賣兒童屢禁不止的原因,張寶豔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買家。

2016年5月,國家公安部刑偵局建立一個全國性平臺:團圓——公安部“兒童失蹤資訊緊急發佈平臺”,用於全國一線打拐民警即時上報各地兒童失蹤資訊,並能通過移動應用即時向周邊群眾推送。在該平臺上,記者獲得了從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過去整整一年中國失蹤兒童的資料:平臺共發佈失蹤資訊1317人,找回1274人,尚未找回43人,找回率96.74%。而被找回的1274名兒童中,被拐賣40人,不幸遇害29人。

提個醒

這些人可能是壞人

①問路或尋求其他幫助的大人;

②給孩子喜歡的玩具或糖果的人;

③偽裝成穿制服的員警或外賣員、快遞員;

④偽裝成父母的同學或朋友的人;

⑤讓孩子保守“秘密”的人;

⑥詢問孩子個人資訊的人;

⑦父母不在身邊時搭話的人

這九招有效防止孩子走失

①讓孩子牢記家庭住址及父母電話;

②教會孩子撥打110報警電話;

③鼓勵孩子對成年人說“不”;

④出門穿顏色鮮豔醒目的衣服;

⑤掌握孩子的行蹤;

⑥讓孩子攜帶警報器等裝置;

⑦在孩子兜裡放置資訊卡;

⑧設置一個只有孩子和爸媽知道的“安全密碼”;

⑨教會孩子走失後該如何求助

半島晨報、海力網記者楊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