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柞水榨香油守藝人:傳承父親老油坊 是人生希望之光

圖/李亮 文/劉璞華

如今46歲的陳道成經營著慶典公司、農業合作社等多項生意, 帶領百戶貧困家庭走上脫貧路, 是柞水鳳凰古鎮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和當地老百姓口中的“大能人”。

然而在離鳳凰古鎮不遠處的老屋子裡, 他完整的保留著父親油坊裡的石碾、木制機具。 陳氏老油坊裡榨出的柒樹油香, 是陳道成追憶父親時從記憶深處而來的符號, 父親在老油坊操勞一生凝結的人生智慧, 也是他人生遇到起伏時的希望之光。

商洛柞水縣的鳳凰古鎮, 一直以來都享有“北方的南方小鎮”這一美譽。 這個有著1400餘年歷史的古鎮, 保留著許多徽派建築的風格。 也是這裡, 保留著最古老的木榨榨油技藝。 這個陝南小鎮裡, 榨出了遠銷海外的柒樹油料。

陳道成是木榨榨油技藝的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據他介紹, 目前商洛地區已知的木榨榨油工藝最早的傳承人是他生於1865年的高祖陳茂勝, 隨後這門手藝經曾祖陳榮強、祖父陳永義、父親陳啟國一路傳承, 直至父親將陳氏老油坊交到他的手上。

“木榨榨油技藝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 在唐代就已經有將木榨油作為朝廷貢品的記載了。 ”直至70年代, 柒樹榨出的口感“黏嘴”的油仍是當地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要食用油。

迄今為止, 陳道成在柞水縣鳳凰鎮寬坪村的老屋裡, 仍舊保留著一套最傳統的手榨榨油器具和工藝流程。

從採摘柒樹籽、晾曬、去雜質、碾壓去皮, 到蒸熟、壓制成餅狀, 再用專門的古法木制器具壓制, 最終經過沉澱瀝油共計二十餘道工序後形成固態的油料。

柒樹籽榨出的柒油既可以食用, 也可以用來製作蠟燭、肥皂, 最不可思議的是,柒油還被廣泛的用在化妝品的製作當中。或許你現在正在塗抹的唇膏、口紅中都有柒油的身影。由於柒油的凝固點比較高,炒菜微微放涼後就會結塊,所以作為日化原料是柒籽油如今最廣泛的用途。

陳道成人生的許多時刻都是和柒油手藝的發展連在一起的,1992年陳道成在外打工,那時候每天的收入是6元。“我想著這樣不行啊,乾脆我回家好好經營油坊。”1995年,陳道成正式接手了老油坊,以往父輩經營油坊,都是掙些柒樹籽的加工費,都是辛苦錢。

陳道成接手後的第一步就是轉變思路,延長產業鏈,通過縣供銷社和外地的客商對接,“也就幾個月時間吧,掙了八九千塊錢,在當年真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收入。”

第一桶金的快感讓當時年輕的陳道成有幾分自喜,迅速擴大生產的規模,大量生產,然而到了客商該來收購的時候,說好3.5元/斤的收購價,轉眼就跌到了1.5元/斤,這讓陳道成傻了眼,還沒捂熱的積蓄又全都賠了出去。“那時候傻啊,農村人做生意也沒想過簽合同什麼的,都是口頭說好的價格。你榨出了油,人家又不要了,你也沒辦法。”

這次失敗讓陳道成有好幾年時間都遠離了老油坊,“如今的老油坊有二十多位工人,每月收入也都在3000元左右。“他們基本都是從年輕時就跟著我榨油的鄉親,對我們老油坊也很有感情。”

說起父親,陳道成有些哽咽。“我父親這個人在我看來,真的是個有大智慧的人。”當年,陳道成對油坊有些心灰意冷的時候,是父親一句“從哪裡跌倒從哪裡爬起來,這個事情,你一定要做。最終能成就你的,就是這門老手藝。”讓他再次燃起了希望。“也吸取了之前失敗的經驗,讓對方付定金,我們先簽合同再榨油。”腦子活絡的陳道成,很快又將老油坊經營的紅紅火火,年產量200噸左右,年純收入也做到了幾十萬元。

柞水縣文化館館長蘭東平(中)也在積極地幫助陳道成將木榨榨油申報成為市級非遺項目。這些年,蘭館長奔波于秦嶺大山裡,為非遺傳承奔波忙碌。“中國傳統文化優秀的結晶在非遺,一定要將這些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蘭館長的幫助和努力也激勵著陳道成。

陳道成的兒子陳皓宇是個“喜歡玩王者榮耀”的調皮小男孩,陳道成希望在兒子長大後,能理解陳家歷代祖輩對老油坊的情懷,“到時候,我要把為什麼一定要堅持做老油坊、把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經驗,通通告訴他,希望他能將陳氏老油坊繼續傳下去。”陳道成希望在他手裡,能將老油坊與外部資源對接起來,讓更多人知道堅持、堅守傳統的意義所在。

最不可思議的是,柒油還被廣泛的用在化妝品的製作當中。或許你現在正在塗抹的唇膏、口紅中都有柒油的身影。由於柒油的凝固點比較高,炒菜微微放涼後就會結塊,所以作為日化原料是柒籽油如今最廣泛的用途。

陳道成人生的許多時刻都是和柒油手藝的發展連在一起的,1992年陳道成在外打工,那時候每天的收入是6元。“我想著這樣不行啊,乾脆我回家好好經營油坊。”1995年,陳道成正式接手了老油坊,以往父輩經營油坊,都是掙些柒樹籽的加工費,都是辛苦錢。

陳道成接手後的第一步就是轉變思路,延長產業鏈,通過縣供銷社和外地的客商對接,“也就幾個月時間吧,掙了八九千塊錢,在當年真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收入。”

第一桶金的快感讓當時年輕的陳道成有幾分自喜,迅速擴大生產的規模,大量生產,然而到了客商該來收購的時候,說好3.5元/斤的收購價,轉眼就跌到了1.5元/斤,這讓陳道成傻了眼,還沒捂熱的積蓄又全都賠了出去。“那時候傻啊,農村人做生意也沒想過簽合同什麼的,都是口頭說好的價格。你榨出了油,人家又不要了,你也沒辦法。”

這次失敗讓陳道成有好幾年時間都遠離了老油坊,“如今的老油坊有二十多位工人,每月收入也都在3000元左右。“他們基本都是從年輕時就跟著我榨油的鄉親,對我們老油坊也很有感情。”

說起父親,陳道成有些哽咽。“我父親這個人在我看來,真的是個有大智慧的人。”當年,陳道成對油坊有些心灰意冷的時候,是父親一句“從哪裡跌倒從哪裡爬起來,這個事情,你一定要做。最終能成就你的,就是這門老手藝。”讓他再次燃起了希望。“也吸取了之前失敗的經驗,讓對方付定金,我們先簽合同再榨油。”腦子活絡的陳道成,很快又將老油坊經營的紅紅火火,年產量200噸左右,年純收入也做到了幾十萬元。

柞水縣文化館館長蘭東平(中)也在積極地幫助陳道成將木榨榨油申報成為市級非遺項目。這些年,蘭館長奔波于秦嶺大山裡,為非遺傳承奔波忙碌。“中國傳統文化優秀的結晶在非遺,一定要將這些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蘭館長的幫助和努力也激勵著陳道成。

陳道成的兒子陳皓宇是個“喜歡玩王者榮耀”的調皮小男孩,陳道成希望在兒子長大後,能理解陳家歷代祖輩對老油坊的情懷,“到時候,我要把為什麼一定要堅持做老油坊、把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經驗,通通告訴他,希望他能將陳氏老油坊繼續傳下去。”陳道成希望在他手裡,能將老油坊與外部資源對接起來,讓更多人知道堅持、堅守傳統的意義所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