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醫生和藥師要入雲端接地氣”

姚志彬作專題講座。

■食藥科普大講堂

4月26日下午, 由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南方日報社聯合主辦的“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第十四期在廣州南方傳媒大廈舉行。

本期活動邀請到省政協原副主席、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醫學會會長姚志彬, 他以《讓人文光輝照亮醫藥學道路》為主題, 與公眾分享了其從醫從教多年來的心得與感悟。 他認為, 醫學是一門與人文聯繫最為緊密的學科, 醫生和藥師除了要業務能力過硬, 還要有深厚的人文素養。

■嘉賓名片

姚志彬, 中山大學教授、博士導師, 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 廣東省醫學會會長, 《解剖學研究》主編, 《實用醫學》《廣東醫學》編委會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是老年性癡呆的實驗治療和神經與免疫系統相互作用。 曾任全國政協常委, 廣東省政協副主席, 中山醫科大學解剖系主任、腦研究室主任、研究生處處長,

中山市副市長, 廣東省衛生廳廳長, 九三學社廣東省委會主委等職。

他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二百余篇, 主編《腦研究前沿》《醫用解剖學》等著作5部, 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6項,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 出版《春暖杏林—醫德醫風名言錄》《讓人文照亮醫學》, 及詩集《黃梅雨》《多雪的春天》。

觀點一

醫學與人文天然聯繫在一起

姚志彬說, 生老病死是客觀規律。 人, 生病時充滿了痛苦、困惑、恐懼、惆悵和無助, 而醫療是與疾病抗爭的過程, 醫學是安慰、説明、拯救, 目標是實現疾病的康復、痛苦的消除。 所以, 醫學是一門與人文聯繫最為緊密的學科, 也就是說醫學和人文是天然、永恆聯繫在一起的。

姚志彬進一步闡釋,

本質上來說, 醫學是關於人的科學, 人文尊重人的價值, 人的價值包括生命、智慧和靈魂, 而醫學與這三者都有根本的、千絲萬縷的聯繫。 “所以說醫學是醫學的肉體、人文精神是醫學的靈魂, 二者的關係是靈魂與肉體的關係。 ”姚志彬指出。

第二是歷史的原因。 巫醫同源, 人類早期對疾病的認識是神鬼附體或懲罰, 早期巫師(醫)治病是通過唱歌、跳舞、撒水、噴酒, 營造治病氛圍, 這些活動歸納起來就是文化活動。 現代醫學誕生之前許多所謂的治療整體上都是一種關懷和安慰性的, 是人文的。

第三是現實的需要。 隨著科技的發展、生活方式的變化, 城市化、工業化、資訊化, 人與人、醫生和病人, 或者說藥師和病人之間的距離在不斷地拉大,

這個拉大包括情感的疏離, 必然會導致情感的饑渴, 召喚情感的回歸。

第四是醫學與人文聯繫緊密的文學作品佐證。 姚志彬說, 我們可以看到有這樣一些作品, 這些作品的特點都是借助對醫學場景或醫生命運跌宕的描述來揭示人性、針砭時弊, 也拓展了人們對醫學認知的固有邊界和思維空間。 許多優秀電影也展示著類似的情況。 這說明幾乎所有偉大的文學藝術作品都必然浸淫著人類對生命與死亡、疾病與痛苦的審視。

觀點二

技術市場崇拜導致三個困境

姚志彬認為, 現代醫學發展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進入前所未有的繁榮, 但也陷入了巨大的困境和迷茫。 困境可歸為三類:技術的困境:醫學已經發展到這個地步了,

接下來它的上限在哪裡?費用的困境:大量現代科學技術進入醫學領域, 醫療費用不斷上漲, 費用的上限在哪裡?公益和市場如何平衡?醫生的困境:醫生作為人, 其知識、能力和道德都是有局限性的, 醫學不發達時人們把神當作醫生, 醫學發達時人們把醫生當作神, 但醫生也是人, 不可能是神。

據姚志彬分析, 是技術崇拜和市場崇拜導致了這三個“困境”。

技術崇拜指新方法、新技術、新設備、新藥物不斷問世, 使得醫生和病人都越來越追求、越來越依賴這些新方法、新技術、新設備、新藥物。 市場崇拜指定價機制、支付方式和醫療機構的營利規則等制度設計, 導致醫療活動陷入市場的泥潭, 同時把廣大醫務工作者拖下水。

姚志彬認為,技術崇拜、技術進步導致醫療費用不斷增加。醫患矛盾在不斷地增多和激化,醫療行業的職業之痛傷痕累累。

觀點三

需不斷提升

藝術修養文化品位

姚志彬說,醫生也好、藥師也好,都是知識份子,都一定要有人文素養。提升文化知識(文、史、哲等),培養博物情懷和自然情感,提升藝術修養和文化品位,培養好奇心和求知欲(對知識的渴求),從而安頓好自己的心靈。

首先要提升文化知識。姚志彬表示,提倡非職業性閱讀,興趣面、閱讀面要更寬些,多讀文史哲、詩書畫等方面的經典著作。通過閱讀提升自我,比如四大名著,《牡丹亭》《百年孤獨》《簡愛》等。“年輕時我們可能都讀過,但進入職業生涯後再讀一遍感受是不一樣的,一定要讀、多讀。”

其次是培養博物情懷和自然情感。姚志彬認為,博物是一種情懷,現在我們生活在大城市,很難做到博物,而博物是從觀察身邊的自然開始,山川、河流、草木……這些都是博物情懷的寄託物件。他建議醫生養成收藏的愛好,集郵、字畫、古玩等都可以。

姚志彬說,培養博物情懷和自然情感還可以通過旅遊、攝影等方式。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醫生工作繁忙,定期抽時間去旅遊一下,有利於身心健康,有利於增長見識,也有利於親近自然山水,培養對大自然的情感。

第三是提升藝術修養和文化品位。姚志彬認為,作為知識份子,作為醫生和藥師,藝術可以激發情感、智慧,豐富人的心靈。一個人的審美傾向一定程度決定著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藝術修養取決於對藝術的理解、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醫生應該培養藝術愛好,提升審美能力。比如聽音樂、欣賞繪畫等等。

第四是培養好奇心與求知欲。姚志彬表示,醫學是不斷進步的科學,新知識、新發現、新技術層出不窮,醫學又是“包羅萬象”牽涉眾多的學科。所以,醫生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要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廣闊的知識視野,既要入雲端,又要接地氣。

撰文:黃應來 承國香 攝影:吳偉洪

姚志彬認為,技術崇拜、技術進步導致醫療費用不斷增加。醫患矛盾在不斷地增多和激化,醫療行業的職業之痛傷痕累累。

觀點三

需不斷提升

藝術修養文化品位

姚志彬說,醫生也好、藥師也好,都是知識份子,都一定要有人文素養。提升文化知識(文、史、哲等),培養博物情懷和自然情感,提升藝術修養和文化品位,培養好奇心和求知欲(對知識的渴求),從而安頓好自己的心靈。

首先要提升文化知識。姚志彬表示,提倡非職業性閱讀,興趣面、閱讀面要更寬些,多讀文史哲、詩書畫等方面的經典著作。通過閱讀提升自我,比如四大名著,《牡丹亭》《百年孤獨》《簡愛》等。“年輕時我們可能都讀過,但進入職業生涯後再讀一遍感受是不一樣的,一定要讀、多讀。”

其次是培養博物情懷和自然情感。姚志彬認為,博物是一種情懷,現在我們生活在大城市,很難做到博物,而博物是從觀察身邊的自然開始,山川、河流、草木……這些都是博物情懷的寄託物件。他建議醫生養成收藏的愛好,集郵、字畫、古玩等都可以。

姚志彬說,培養博物情懷和自然情感還可以通過旅遊、攝影等方式。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醫生工作繁忙,定期抽時間去旅遊一下,有利於身心健康,有利於增長見識,也有利於親近自然山水,培養對大自然的情感。

第三是提升藝術修養和文化品位。姚志彬認為,作為知識份子,作為醫生和藥師,藝術可以激發情感、智慧,豐富人的心靈。一個人的審美傾向一定程度決定著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藝術修養取決於對藝術的理解、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醫生應該培養藝術愛好,提升審美能力。比如聽音樂、欣賞繪畫等等。

第四是培養好奇心與求知欲。姚志彬表示,醫學是不斷進步的科學,新知識、新發現、新技術層出不窮,醫學又是“包羅萬象”牽涉眾多的學科。所以,醫生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要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廣闊的知識視野,既要入雲端,又要接地氣。

撰文:黃應來 承國香 攝影:吳偉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