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打一場精品戰 改革再出發

一位年過八旬的退休工程師, 是讀了50多年《中國青年報》的金牌讀者, 昨天給報社發來一條溫馨的祝福:祝67歲生日的《中國青年報》越辦越好, 青春永不老!

一位來自江蘇的校園媒體的大學生, 在網上也表達了這樣一份祝福:《中國青年報》依然在各種網路和移動平臺, 陪伴、影響著我們成長!她是中青報牽頭發起的由全國幾千家校園媒體組成的校媒聯盟的一名學生骨幹, 聯盟聚集了幾十萬校園媒體人, 他們背後是龐大的青少年社群和用戶。

一位“復興號”列車上的年輕乘務員, 正為中青報五四青年節“開往2049的高鐵——00後成人禮”活動忙碌著,

他的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一邊聽著中青報參與制作的MV《青春版·中國夢》《強國一代有我在》, 一邊準備和線上線下千萬青少年一起“嗨”……

《中國青年報》雖然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 但依然有著不變的堅守:“紙”變了, 有公信力的“報”沒有變!“形”變了, 文化傳承的“神”沒有變!“場”變了, 服務青年的“人”沒有變!

今天, 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報名的《中國青年報》創刊67周年。 伴隨著新中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腳步聲, 一代代中青報人走過67年的奮鬥歷程, 始終懷著對党的絕對忠誠, 恪盡團中央機關報的職守, 始終堅持“推動社會進步、服務青年成長”的辦報宗旨, 始終與時代同行、為青春喝彩。

今天, 站在新時代的春天,

中青報人正在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九大精神, 牢固樹立“四個意識”, 不斷增強“四個自信”,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砥礪前行。

今天, 中青報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融合的戰略思想指引下, 繼續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艱苦奮鬥精神, 打一場精品戰, 改革再出發。 這場戰鬥是政治立報、媒體融合的攻堅戰, 是堅定自信、自我革命的主動戰, 是自強不息、不斷進取的創新戰。

以精品為導向, 以內容創新為重點。

一年前的今天, 中青報特色的全媒體“融媒小廚”正式開張運行, 這是內容製作、分發傳播、整合運營一體化的融合;這是機制、流程、管道、產品和服務的一體化融合。 它們不僅是表面上的工作“場面”,

更多是看不見的文化與機制、制度保障, 其目標歸根結底就是創造精品, 創造一系列有影響力、凝聚力、吸引力和鮮明青年特色的精品, 讓“融媒小廚”有大情懷, 能定制“私房大菜”, 真正發揮對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領作用。

十九大後, 中青報攜手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清華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 召開了“強國一代的使命與擔當——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培養時代新人”全國學術研討會;發表了《偉大引發生命共鳴——人如何活得更加美好》等系列評論;圍繞“奮鬥青春最幸福, 強國一代有我在”進行主題策劃, 推出了一系列精品圖文報導、視頻直播、H5、MV、“強國體”表情包、小程式、微電影等線上線下全媒體活動,

努力讓“青年能懂, 青年有感, 青年可親, 青年參與”!

1980年春, 《中國青年》雜誌、《中國青年報》相繼刊發“潘曉來信”, 引發轟動全國的“人生觀大討論”, 關注和參與這場討論的青年數以千萬計。 一代青年在討論中抒發了對現實、對人生、對價值觀的思考, 使之成為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社會思想解放大潮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2018年, “潘曉討論”38周年, 改革開放迎來40周年, 中國社會亦進入新時代。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雜誌再次發起“強國一代, 路如何越走越寬——人如何活得更加美好”大討論, 引領青年走向美好的新時代。 目前, 討論正在不斷深入、昇華過程中。

新的歷史方位, 我們與改革開放一路同行。

“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 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 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 中國的未來會更加光明、美好!“我見青山多嫵媚, 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學習十九大, 改革再出發。 青春, 永遠是中國時代畫卷上最亮麗的底色!創新, 永遠是中青報孜孜以求的目標!

以精品為“輕騎兵”, 向前不斷突破, 最大程度“以小搏大”, 在新媒體領域充分發揮主流陣地作用。

日前, 一項對全國300多家主流報紙“融合傳播指數”的權威調查(人民網等機構主辦)中, 中青報名列第六位, 中青線上也迅速發展, 進入中央新聞網站的第一方陣。 這些都大大增強了我們的信心, 讓一直處於財力、技術匱乏等巨大生存壓力之下的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近3年來, 中青報已“顛覆”了傳統的報紙生產模式,特別是在“H5反覆運算研發牽引”“直播視頻牽引”等一系列戰略指導下,移動“輕騎兵”出現爆發式增長。

移動傳播無“小事”,往往越是“小而美”“小而深”“小而活”的“輕型”精品,越能產生爆發式、浪潮式、漣漪式的傳播效應,這是思想、人才、技術、創意、設計等凝為一體,威力巨大的“小”;是厚重情懷、新聞理想和專業操作相融合的富有“工匠精神”的“輕型”。

2017年下半年開始,中青報在內部網報融合基本完成的基礎上,全力尋找“輕型化精品”突破口,學習小型、輕型卻富有影響力的“移動衛星”創新模式,希望在創新發展上更進一步。

以“精品再造轉化工程”,努力向多樣化、分類化方向發展。

主要聚焦兩個方向:一是“產品向精品的再造轉化”,二是“單一精品”向“多樣分類精品”的再造轉化。日前,我們推出的全媒體重頭報導《出路》《中國面壁者》等,都在進行這方面的試驗、探索和努力。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機遇與危機並存,加強對青年的思想引領不容懈怠,報社的發展也不能等著“天上掉餡餅”,只有拼命改革再出發,進行更徹底的自我革命,才能在團中央書記處的堅強領導下,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打一場精品戰”是動員令和集結號。我們努力的下一步方向,是要致力於多業態、多形態的深層次融合;致力於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融合,真正實現“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致力於推動構建新型主流媒體陣地。這些都倒逼著我們要在上級的支援指導下,更深層次地推動制度和機制的改革。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要毫不動搖地堅持党的領導,牢牢掌握輿論主導權,講述好故事,傳播正能量,引領意識形態的正確方向,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

2018年,報社黨委常委會提出,進一步以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為總基調,將“全面從嚴治報抓管理,全媒體融合改革促發展”有效轉化為凝聚人心、發展事業的巨大力量,努力實現《中國青年報》在新時代向思想政治引領的更高度新目標“再出發”,向聯繫青年的更廣度新目標“再出發”,向線上線下精准服務和引導青年的更深度新目標“再出發”,向全國主流青年全媒體融合輿論引導陣地的更厚度新目標“再出發”。

責編:賈志強

中青報已“顛覆”了傳統的報紙生產模式,特別是在“H5反覆運算研發牽引”“直播視頻牽引”等一系列戰略指導下,移動“輕騎兵”出現爆發式增長。

移動傳播無“小事”,往往越是“小而美”“小而深”“小而活”的“輕型”精品,越能產生爆發式、浪潮式、漣漪式的傳播效應,這是思想、人才、技術、創意、設計等凝為一體,威力巨大的“小”;是厚重情懷、新聞理想和專業操作相融合的富有“工匠精神”的“輕型”。

2017年下半年開始,中青報在內部網報融合基本完成的基礎上,全力尋找“輕型化精品”突破口,學習小型、輕型卻富有影響力的“移動衛星”創新模式,希望在創新發展上更進一步。

以“精品再造轉化工程”,努力向多樣化、分類化方向發展。

主要聚焦兩個方向:一是“產品向精品的再造轉化”,二是“單一精品”向“多樣分類精品”的再造轉化。日前,我們推出的全媒體重頭報導《出路》《中國面壁者》等,都在進行這方面的試驗、探索和努力。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機遇與危機並存,加強對青年的思想引領不容懈怠,報社的發展也不能等著“天上掉餡餅”,只有拼命改革再出發,進行更徹底的自我革命,才能在團中央書記處的堅強領導下,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打一場精品戰”是動員令和集結號。我們努力的下一步方向,是要致力於多業態、多形態的深層次融合;致力於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融合,真正實現“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致力於推動構建新型主流媒體陣地。這些都倒逼著我們要在上級的支援指導下,更深層次地推動制度和機制的改革。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要毫不動搖地堅持党的領導,牢牢掌握輿論主導權,講述好故事,傳播正能量,引領意識形態的正確方向,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

2018年,報社黨委常委會提出,進一步以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為總基調,將“全面從嚴治報抓管理,全媒體融合改革促發展”有效轉化為凝聚人心、發展事業的巨大力量,努力實現《中國青年報》在新時代向思想政治引領的更高度新目標“再出發”,向聯繫青年的更廣度新目標“再出發”,向線上線下精准服務和引導青年的更深度新目標“再出發”,向全國主流青年全媒體融合輿論引導陣地的更厚度新目標“再出發”。

責編:賈志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