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共襄“健康中國”,推動造福人類——首屆健康中國與健康產業發展峰會側記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余 萍攝

中國江蘇網訊 26日, 由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南京中醫藥大學和南通大學聯合主辦的首屆“健康中國與健康產業發展峰會”在南京舉辦。

最前沿的醫療科技在這裡交互, 最科學的健康理念在這裡傳遞, 最準確的產業趨勢在這裡發佈……一場峰會, 彙聚中國頂級的院士專家, 引來醫療衛生領域的業界翹楚, 醫衛事業與健康產業共舞, 激蕩起共襄“健康中國”戰略的“江蘇聲音”。

彙聚“最強大腦”, 展現江蘇擔當

“人們常把健康比作‘1’, 事業、家庭、名譽、財富等是‘1’後面的‘0’, 生活的美好全系於‘1’的穩固。 ”主持人用一句妙喻, 點明峰會主題。

新華日報社社長、黨委書記、總編輯雙傳學在致辭中說, “沒有全面健康, 就沒有全面小康”——這一振聾發聵的呼聲, 正是四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鎮江考察時首次提出。 于民, 健康是立身之本;于國,

健康是立國之基;與民族, 健康是復興之要。 舉辦此次峰會, 就是讓思想碰撞, 為健康發聲, 推動健康事業與健康產業有機銜接, 共建一個更加美好的“健康中國”。

舉辦峰會, 是為了回應總書記的囑託, 更是江蘇踐行“健康中國”戰略走在前列的使命擔當。 資料顯示, 全省人均期望壽命達77.51歲, 嬰兒死亡率為3.05‰, 孕產婦死亡率4.47/10萬, 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均位居全國前列。 但作為全國首批四個綜合醫改試點省份之一, 江蘇與國內外先進地區相比, 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健康需求相比, “不平衡不充分”依然存在。

“如何解決好醫療資源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的並存問題, 進一步優化供給?如何培育出更多國內領先的學科專科,

樹立品牌?如何進一步豐富優質資源, 優化配置, 滿足群眾健康需求?如何使‘互聯網+健康’的運用, 更為廣泛和深入?如何使健康政策體系更為完備, 實現健康產業與健康事業發展的互促並進……”江蘇省衛計委主任、黨組書記譚穎連問5個“如何”, 期待峰會作出精准回答。

“健康產業不僅事關國計民生, 還是一個萬億級規模的全球朝陽產業。 ”江蘇省醫學會會長王詠紅說, 我省著力打造泰州國家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多個重點醫藥產業基地, 形成協同有序、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產業佈局, 走在全國前列。 本次峰會上的思想碰撞和資訊交流, 特別是頂尖院士專家的“把脈問診”, 必將極大推動江蘇大健康產業體系發展,

峰會舉辦“正逢其時, 恰合其勢”。

推動中西合璧, 致力美好生活

座無虛席的會場, 讓人看到峰會的“熱度”;5位院士級專家的主旨演講, 則奠定了峰會的“高度”——

“喝酒對心腦血管有益還是有害?”中國工程院院士、內科學心血管病學專家張運拋出話題。 他所帶領的團隊運用“孟德爾隨機研究”方法, 發現中間標記物AL2, 證明大量喝酒損害肝功和胰腺, 少量飲酒對心血管卻有好處。 這項看似“有趣”的實驗, 打開現代醫學解決人類頑疾的另一個視角。 張運院士說, 長期以來, 業界和社會普遍認為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就是要降脂降壓。 而他們的研究認為, 導致病變的機理可能是炎症, 證明了細胞病理學之父Rudolf Virchow在1858年提出的猜想, 引領這一疾病的研究和診療進入新時代。

“慢病為何治不好?問題在於病理機制搞不清。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973首席專家、國際腎臟病學會常務理事劉志紅說, 我國慢性腎臟病發病率在10%, 面對這樣一個重大慢性疾病, 常規診斷還停留在臨床綜合征層面。 隨著大資料等現代技術手段的發展, 應向組織形態學診斷、病因診斷甚至分子診斷層面延伸遞進, 進行基於發病機制的靶向治療, 是謂“精准醫學”。 “我們走到分子層面, 正在開展中國漢族人DN遺傳背景研究, 初步發現9個漢族特異性易感位點, 最終將回饋應用到臨床, 真正做到因症施藥。 ” 劉志紅院士透露的資訊, 引起現場業界精英的高度關注。

蘇中藥業董事長唐仁茂感歎, “醫學界‘最強大腦’會聚南京, 我們將借智借力,用科技創造健康,助力健康江蘇。”

造福“共同命運”,發出“中國倡議”

“國際的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同仁們,著眼未來,創造人類美好的健康生活,我們提出: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全球協同創新十年計畫……”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醫學組織工程學與神經再生專家顧曉松發出倡議:全球每一位元科學家與工程技術人員應積極投身其中,推動發展,造福人類。

“現代醫學發展至今,學科的交叉融合越來越多,面臨的共性問題越來越多,亟需共建共用,協同創新,實現重大基礎突破。”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肝癌科學中心主任王紅陽說,全球每天有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腫瘤防控面臨嚴峻挑戰。美國一項醫學發現提出“泛癌症圖譜”,根據分子表達相似性對腫瘤進行重新分類。根據這一創新理論,她在試驗室裡已率先發現肝癌跟糖尿病的關聯,這一成果反過來又為世界醫學界引用研究。正是在這種無國界的交流合作中,醫學研究不斷推向前進。

創新!合作!為了創造美好生活,更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陳滌平說,“健康江蘇”“健康中國”的順利推進,不僅要靠醫療衛生改革發展的“小處方”,更要靠社會各界共建共用的“大聯動”。作為“中國高等中醫教育的搖籃”,要把學校發展放在“健康中國”戰略的高度,適應現代化社會、對接產業化需求、迎接國際化挑戰。南通大學黨委書記蒲玉忠說,學校要努力將相關學科做深做強,肩負起大健康時代優秀專業人才的培養重任。

“世界研發新藥一般需要10-20年,而病人產生耐藥性可能就是幾個小時的時間”,“醫學基礎研究瞄準的是未來10-15年,要著眼搶佔未來市場”,“中藥大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8萬億”……峰會上,一條條高端資訊讓與會藥企負責人欣喜若狂——進入全球協同創新新時代,這些資訊比黃金還寶貴!

本報記者 王世停

我們將借智借力,用科技創造健康,助力健康江蘇。”

造福“共同命運”,發出“中國倡議”

“國際的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同仁們,著眼未來,創造人類美好的健康生活,我們提出: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全球協同創新十年計畫……”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醫學組織工程學與神經再生專家顧曉松發出倡議:全球每一位元科學家與工程技術人員應積極投身其中,推動發展,造福人類。

“現代醫學發展至今,學科的交叉融合越來越多,面臨的共性問題越來越多,亟需共建共用,協同創新,實現重大基礎突破。”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肝癌科學中心主任王紅陽說,全球每天有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腫瘤防控面臨嚴峻挑戰。美國一項醫學發現提出“泛癌症圖譜”,根據分子表達相似性對腫瘤進行重新分類。根據這一創新理論,她在試驗室裡已率先發現肝癌跟糖尿病的關聯,這一成果反過來又為世界醫學界引用研究。正是在這種無國界的交流合作中,醫學研究不斷推向前進。

創新!合作!為了創造美好生活,更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陳滌平說,“健康江蘇”“健康中國”的順利推進,不僅要靠醫療衛生改革發展的“小處方”,更要靠社會各界共建共用的“大聯動”。作為“中國高等中醫教育的搖籃”,要把學校發展放在“健康中國”戰略的高度,適應現代化社會、對接產業化需求、迎接國際化挑戰。南通大學黨委書記蒲玉忠說,學校要努力將相關學科做深做強,肩負起大健康時代優秀專業人才的培養重任。

“世界研發新藥一般需要10-20年,而病人產生耐藥性可能就是幾個小時的時間”,“醫學基礎研究瞄準的是未來10-15年,要著眼搶佔未來市場”,“中藥大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8萬億”……峰會上,一條條高端資訊讓與會藥企負責人欣喜若狂——進入全球協同創新新時代,這些資訊比黃金還寶貴!

本報記者 王世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