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初心不改 信仰如磐

精神上的“鈣”不能丟

床頭的紫荊花音樂盒因為電量不足的緣故, 播放的國歌聲音有些嘶啞。 然而每當這音樂聲響起, 三女兒周衛華總會想起父親拿著它視若珍寶的模樣。

“我從香港帶回好吃的給父親, 他一點都不稀罕, 可把這個音樂一放, 他特別激動, 說這個我要了。 ”周衛華說, 這個小小的音樂盒是父親晚年最喜歡的東西, “當時他半躺在床上, 拿來一放音樂, 他臉上立馬就笑起來了, 顯得特別高興。 ”

周智夫常說, 人老了身體容易流失鈣, 但精神上的“鈣”決不能丟。 兒女們都知道, 父親一輩子都把黨的科學理論作為真理來信奉、來鑽研,

最愛學的文章是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 最愛讀的報紙是黨報黨刊, 最愛看的電視節目是《新聞聯播》和革命戰爭片。

走進周智夫的臥室, 映入眼簾的是窗臺上的書籍、報紙、雜誌, 幾頁信紙上記滿了密密麻麻的學習筆記, 床頭櫃上還有一個放大鏡。

“放大鏡、助聽器、筆記本是老周學習的‘三件寶’。 ”老伴婁淑珍說, 為了收聽廣播、上課學習, 他專門自費1萬多元錢配了助聽器。 每次幹休所的廣播系統一響, 他總會示意家人安靜下來, 把手攏在耳邊凝神細聽, 生怕漏掉一個字。

黨的十九大開幕當天, 周智夫很想聽聽習主席的聲音、看看大會的盛況。 當時, 他因多處骨折臥病在床, 就讓家人把他抬到客廳,

從頭到尾聆聽了習主席所作的報告。 那些天, 他拿著放大鏡反復學習十九大報告, 在筆記中由衷地寫道:“熱烈祝賀習近平同志再次當選党的總書記和軍委主席, 祝賀党的十九大勝利閉幕!”

這幾年, 周智夫的骨質疏鬆病情愈發嚴重, 但身體上的病痛沒有阻擋他學習的熱忱:“我雖然走不動了, 但還渴望聽聽黨的聲音, 學學黨的理論, 受受黨的教育。 ”離休幹部王清文對周老的學習勁頭印象深刻:“老周這兩年身體不太好, 但仍然堅持讓家人推著輪椅送他到學習室。 ”

周智夫最後一次參加黨課學習的情景, 永遠定格在幹休所時任政委姜東軍的記憶裡——下課了, 其他同志陸續退場, 但是周老坐在第一排, 沒有退場。 我當時很奇怪,

就走過去對他說:“周老, 咱們已經下課了, 回家吧。 ”周老當時略有歉意地說:“政委啊, 我的身體越來越不好了, 以後就不能再參加咱們的組織活動了, 我今天來給你請個假。 ”

薑東軍當時就忍不住落下淚來, “周老是我們所裡老幹部當中年齡最大的, 身體也不好, 他來上課的時候都是勾著腰、拄著拐杖, 還得老伴攙扶著, 才能到教室來。 就在這種情況下, 他還堅持到教室, 而且還要聽完課之後再當面向組織請假。 這樣一個老黨員的組織紀律觀念、精神境界, 真的讓我特別感動。 ”

公家的便宜, 一點也不能占

幹休所衛生所所長張傑軍在接受採訪時說起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事:周老的用藥和家人的用藥嚴格分開, 專門在藥瓶、藥盒上貼了名簽,

防止混用。

“公家的便宜, 一點也不能占!”這是周智夫一生踐行的人生信條和家規原則。 周老一家四世同堂, 一大家子共有34人, 人人都不敢碰他這位家長定下的鐵規矩。

小兒子周衛民曾品嘗過違反家規的滋味。 周智夫在重慶炮校任幹部科長時, 周衛民剛上小學, 正是調皮搗蛋的年齡。 一天, 他帶著小夥伴偷偷把炮校體育館木馬上的皮革割下來, 製作成一把彈弓。 周智夫知道後, 不但把兒子狠狠揍了一頓, 還帶著他到體育館承認錯誤, 並賠償了損失。

執行家規, 周智夫近乎苛刻。 在雲南建水縣原第二炮兵某基地醫院工作期間, 上中學的兩個女兒和基地幾個幹部子女趁著星期天, 一起去醫院附近的溫泉池游泳,

中午就近在醫院食堂蹭了一頓飯。 周智夫知道後, 嚴厲批評了兩個女兒, 並將幾個孩子的伙食費全部付清。

周智夫身患多種疾病, 每次到醫院, 他都習慣坐班車, 很少向所裡要小車。 每次坐班車, 他都會提前去等車, 從不讓班車等他。

老伴婁淑珍常把周智夫的話講給兒女們聽:“咱們已經吃公家穿公家的, 共產黨照顧咱們那麼好, 咱不能再占公家的便宜。 ”

他平時很節儉, 關鍵時刻卻慷慨得讓人驚訝

周智夫的家中有一個陳舊的木質衣櫃, 兩開門, 高約2米, 寬約1米。 這個衣櫃跟隨了他數十年, 裡面裝的衣物卻寥寥可數。

木櫃裡最新的是3條短褲。 去年初, 大兒子周華來家看望, 發現父親竟沒有一條像樣的新短褲, 現有的短褲都穿了很多年。 他專門給父母各買了3條短褲。即便如此,周智夫還是先穿舊的,3條新短褲至今也沒穿過。

最時髦的是兩件羽絨服,一件白色的,一件黃色的。白色的羽絨服是外孫周洵穿過的,黃色的羽絨服是二女兒周衛平淘汰的工服。周智夫覺得扔了可惜,就留下來自己穿。

最有年頭的是一條洗得發白的秋褲,褲面上有10多個大大小小的窟窿眼,褲口鬆鬆垮垮沒了彈性。

周衛平看到父親的衣服太舊,便準備扔掉幾件,沒想到周智夫堅決不同意:“衣服舊點沒啥,只要乾淨就好。”

為讓全家人都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周智夫在子女成年前,經常利用週六晚召開家庭會議,講評孩子一周表現,提醒他們不要鋪張浪費。成年以後,子女都十分珍惜勞動成果,從不浪費一粥一飯、一水一電。孩子們都說,這是父親送給他們的“成人禮”。

幹休所第一任政委朱南璋回憶起一件小事。剛離休那會兒,各家冬天取暖只能靠自己燒煤。蜂窩煤由公家按標準統一供應。一次,送煤工人用三輪車把蜂窩煤送到家裡後,不小心摔壞了幾個,連忙說:“周老,這些煤塊兒我扔了,再給你補上幾個好的。”

周智夫連忙制止:“不能扔,不能扔,一塊兒都不能浪費。”

在很多人看來,周智夫一輩子都是個節儉的人,可他總在關鍵時慷慨得“讓人驚訝”。上個世紀60年代生活困難時期,他還擠出錢來資助6名親戚念完中學。去年底,他在補充遺囑上又添加了一條慷慨的願望:“對黨知恩報恩,湧泉相報,向黨交黨費拾貳萬元人民幣。”

及至此時,相交多年的鄰居、戰友,朝夕相處的家人才真正讀懂了周智夫:在日常中節儉,卻慷慨地把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他所摯愛的黨和國家。

對組織要有一說一,可不能說一套做一套

陽臺上的籐椅輕輕搖晃,陽光灑在上面,溫暖和煦。看著這一幕,記者想像周智夫生前躺在這張椅子上曬太陽時,內心也一定充滿陽光,光明磊落。

翻看周智夫寫的《歷史思想自傳》,多次見到他反思自己思想、作風、紀律等方面問題的語句,在一次次自我革命中,他踐行著“對組織要有一說一,可不能說一套做一套”的人生承諾。

第一次參加戰鬥時,周智夫存在畏戰、怯戰心理,戰鬥打響時有壓制不住的害怕。他並沒有因為這是人之常情,就放過思想上的自我批評。周智夫說:“我入黨比參軍早,思想進步應該比崗位變換快,犯了錯誤就要敢於承認,並保證不再犯。”

一次,周智夫發現,村裡為民兵捐獻的糧食被他家人私用,由於數量非常少,他沒有及時向上級報告。多年後,提起這件事周智夫仍然十分自責,先後多次作出深刻檢討。

那年,在獨立團二營四連工作的周智夫,帶一個排破壞敵人的電話線。回來途中,因為嚮導帶錯了路,一個排的人都要從冰冷的河水中蹚過去。周智夫一時沒有控制住情緒,對嚮導發了火。事後,周智夫不僅對嚮導真誠道歉,還在黨組織會議上作了自我批評。

退休後,每次參加組織生活,從個人思想到學習情況,從家庭變化到個人病情,周智夫都如實報告,坦誠交代存在問題,有一說一,決不當“兩面人”。

這就是向組織敞開心扉的周智夫。入黨以來,他堅持對組織說實話、交實底、吐真情,表態和行動一樣、人前和人後一樣、對上和對下一樣、對人和對己一樣、在位和不在位一樣。大家都說,在組織和同志面前,他是個簡單、純粹、透明的人。

他專門給父母各買了3條短褲。即便如此,周智夫還是先穿舊的,3條新短褲至今也沒穿過。

最時髦的是兩件羽絨服,一件白色的,一件黃色的。白色的羽絨服是外孫周洵穿過的,黃色的羽絨服是二女兒周衛平淘汰的工服。周智夫覺得扔了可惜,就留下來自己穿。

最有年頭的是一條洗得發白的秋褲,褲面上有10多個大大小小的窟窿眼,褲口鬆鬆垮垮沒了彈性。

周衛平看到父親的衣服太舊,便準備扔掉幾件,沒想到周智夫堅決不同意:“衣服舊點沒啥,只要乾淨就好。”

為讓全家人都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周智夫在子女成年前,經常利用週六晚召開家庭會議,講評孩子一周表現,提醒他們不要鋪張浪費。成年以後,子女都十分珍惜勞動成果,從不浪費一粥一飯、一水一電。孩子們都說,這是父親送給他們的“成人禮”。

幹休所第一任政委朱南璋回憶起一件小事。剛離休那會兒,各家冬天取暖只能靠自己燒煤。蜂窩煤由公家按標準統一供應。一次,送煤工人用三輪車把蜂窩煤送到家裡後,不小心摔壞了幾個,連忙說:“周老,這些煤塊兒我扔了,再給你補上幾個好的。”

周智夫連忙制止:“不能扔,不能扔,一塊兒都不能浪費。”

在很多人看來,周智夫一輩子都是個節儉的人,可他總在關鍵時慷慨得“讓人驚訝”。上個世紀60年代生活困難時期,他還擠出錢來資助6名親戚念完中學。去年底,他在補充遺囑上又添加了一條慷慨的願望:“對黨知恩報恩,湧泉相報,向黨交黨費拾貳萬元人民幣。”

及至此時,相交多年的鄰居、戰友,朝夕相處的家人才真正讀懂了周智夫:在日常中節儉,卻慷慨地把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他所摯愛的黨和國家。

對組織要有一說一,可不能說一套做一套

陽臺上的籐椅輕輕搖晃,陽光灑在上面,溫暖和煦。看著這一幕,記者想像周智夫生前躺在這張椅子上曬太陽時,內心也一定充滿陽光,光明磊落。

翻看周智夫寫的《歷史思想自傳》,多次見到他反思自己思想、作風、紀律等方面問題的語句,在一次次自我革命中,他踐行著“對組織要有一說一,可不能說一套做一套”的人生承諾。

第一次參加戰鬥時,周智夫存在畏戰、怯戰心理,戰鬥打響時有壓制不住的害怕。他並沒有因為這是人之常情,就放過思想上的自我批評。周智夫說:“我入黨比參軍早,思想進步應該比崗位變換快,犯了錯誤就要敢於承認,並保證不再犯。”

一次,周智夫發現,村裡為民兵捐獻的糧食被他家人私用,由於數量非常少,他沒有及時向上級報告。多年後,提起這件事周智夫仍然十分自責,先後多次作出深刻檢討。

那年,在獨立團二營四連工作的周智夫,帶一個排破壞敵人的電話線。回來途中,因為嚮導帶錯了路,一個排的人都要從冰冷的河水中蹚過去。周智夫一時沒有控制住情緒,對嚮導發了火。事後,周智夫不僅對嚮導真誠道歉,還在黨組織會議上作了自我批評。

退休後,每次參加組織生活,從個人思想到學習情況,從家庭變化到個人病情,周智夫都如實報告,坦誠交代存在問題,有一說一,決不當“兩面人”。

這就是向組織敞開心扉的周智夫。入黨以來,他堅持對組織說實話、交實底、吐真情,表態和行動一樣、人前和人後一樣、對上和對下一樣、對人和對己一樣、在位和不在位一樣。大家都說,在組織和同志面前,他是個簡單、純粹、透明的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