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打造“互聯網+”精准農業航空服務平臺?(下)

本文系極飛科技出品, 點擊關注, 獲取更多農業科技資訊。

上一期的分享中, 我們談到了打造“互聯網+”精准農業航空服務平臺的基本構想與體系架構, 今天我們將繼續探討這個話題, 來更具體地聊聊平臺的框架與功能模組, 並以水稻植保作業為例, 分析如何搭建與利用農業航空大資料分析平臺, 來説明農業航空的各方參與者進行有效管理。

“互聯網 + ”精准農業航空服務平臺框架與功能模組

“互聯網 + ” 精准農業航空平臺總體框架由 9 個部分組成, 包括植保作業服務、植保無人機的功能和性能檢驗檢測、植保服務效果評估、農用航空成果推廣與轉化、無人機監管、無人機培訓、行業標準、制度法規、大資料應用。

1、植保作業服務

無人機植保服務是“互聯網+ ”精准農業航空平臺的核心內容, 植保服務商通過地面控制或自動導航飛行, 操作無人駕駛飛行器,

為廣大農戶完成噴灑藥劑、施肥、播種或授粉等農林植物保護作業服務。

整個服務以訂單為主線, 分為生成訂單和完成訂單 2 個階段, 分別由終端農戶、植保專家和植保服務商實施完成。

第一階段:首先由終端農戶填寫服務需求; 再由植保服務商或農業專家, 根據農戶需求給出幾個參考方案; 農戶選擇滿足自己需求的最優方案生成服務訂單( 訂單詳細列出服務內容、優惠政策、預估價格等) 。

第二階段:由植保服務商通過移動 APP 端登錄系統後, 選擇並處理訂單; 接著根據訂單要求, 錄入作業資訊, 完成作業; 最後根據實際作業情況, 給出服務價格, 農戶支付服務費用後, 完成訂單。

2、植保無人機的功能和性能檢驗

植保無人機廠家可聯合農業航空領域專家或協力廠商科研機構, 構建植保無人機綜合性能測評指標體系, 對植保無人機的可靠性、抗風性、載荷性能、振動性能進行測試, 並提出各種指標的科學測試方法, 既可為行業使用者選購產品提供參考, 也可為國家制定行業標準提供參考。

3、植保服務效果評估

農戶可在服務完成後申請作業效果評估, 評估由協力廠商機構綜合作業時 的噴施情況、作物生長情況及收割時的情況給出測評報告。

4、農用航空成果推廣與轉化

植保無人機廠商、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應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 針對當今農業航空噴施、低空遙感資訊獲取、作物制種、輔助授粉等方面的技術需求及技術應用狀況, 通過開展產業化研究與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入股、技術培訓等, 共同推動農業航空成果的推廣與轉化。

5、植保無人機監管無人機監管

監管包含 3 方面內容:一是農戶可即時關注作業過程; 二是服務商跟蹤服務過程;三是政府部門可以監管無人機飛行軌跡和作業區域。

這需要功能完善的植保運營管理系統做支撐。

6、植保無人機操作及作業培訓

加強農用無人機操作員對無人機的操作技能、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 確立專門的植保無人機操作員培訓機構和統一的認證標準, 規範其飛行活動。 搭建線上教育和知識分享平臺, 為植保無人機操作員提供最新的農業航空技術培訓和專業的植保知識。

7、行業標準的制定

由於無人機系統術語定義使用存在模糊、不明確之處, 由此引發的爭議不斷出現, 為了消除在無人機研發和使用過程中出現的溝通障礙和誤解, 平臺需加強對無人機飛行控制系統、無人機設計類、無人機導航設備、無人機任務設備、無人機檢測與鑒定、無人機飛行安全等方面的行業標準宣傳與推廣。

8、制度法規

為了更好地配合政府監管部門,做好對植保無人機的追蹤和監管,規範各類飛行活動,應在平臺上推出制度法規宣傳欄,其中包含國務院、空管委、國家民用航空局以及工業和資訊化部出臺的各類制度法規。

9、大資料應用

利用好精准農業航空服務平臺中的環境氣象、水文、農田高低空遙感圖像、土壤成分、病蟲害、植保服務、植保無人機監管等農業航空大資料,為現代大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提供全程服務,同時為市場上多方參與主體的工作提供諮詢和指導,包括政府監管部門的決策和行規制定、科研院所的研究及實驗、企業的生產、轉型和市場行銷等。

“互聯網 + ”精准農業航空服務平臺開發與實踐

精准農業航空服務平臺開發基於 B/S (Browser/ Server) 架構,由展示層、中介軟體層和伺服器層 3 層結構組織而成。展示層面向客戶,提供 Web 應用介面,實現人機交互; 中介軟體層則實現平臺資料流程具體的程序定義、建模、執行、監控和通信等; 伺服器層則提供整個平臺的運行資料、組織資料、定義資料等的存取和查詢,提供構件、服務及通信等 3 個方面的支持。

精准農業航空服務平臺,包括植保無人機監管、線上培訓功能等,需要良好的跨平臺相容性,以為採用多平臺、多作業系統、多種終端設備的廣大使用者服務。此外,植保無人機作業軌跡的即時跟蹤、植保作業的資料統計結果等,需要進行圖形化的展示。

特別是,我們要搭建農業航空大資料分析平臺,充分利用國家農業資料中心的資訊資源,著眼于分析來自於氣象、環保局、土肥站、農資企業、農業企業、農業局、植保站、品種研發者、農技推廣部門、無人機植保服務商和技術員等生產相關資料,提高農業航空作業的準確性和農作物生長過程與結果預測的廣度和精度,從大資料中分析出一定的特徵和規律,來預測未來農作物的長勢等。

我們就以水稻種植植保作業為例,來探討一下農業航空大資料分析平臺的架構和工作流程。

首先,構成大資料分析平臺的資料基礎,是來自於氣象、土地、 土壤、病蟲害、噴藥、施肥、遙感、農戶、植保作業綜合評價等多維度的資料來源。獲取資料後,再利用專業工具對資料進行清洗、整理、計算和存儲(想知道運用了哪些專業資料處理工具的同學,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然後,再根據水稻病蟲害預測模型和分析策略,對資料進行建模,通過短信、微信 和 APP 等移動互聯網的方式,把作物生長資訊、作物長勢預測、病蟲害預警、無人機植保作業方案等專業化解決方案推送給目標農戶,讓大資料分析結果能直面農業生產用戶,讓農戶能夠零距離、及時地與系統互動和進行資料獲取,做出最符合農戶需求的決策,從而實現農業大資料應用的主動性和前瞻性。

將“互聯網+ ”思維技術與精准農業航空服務相結合,構建精准農業航空服務平臺的體系架構,目的在於促進圍繞著農業航空服務的多方融合,加速資訊共用,以簡化植保服務商的作業服務流程,也讓政府和有關部門能夠對資料進行資訊化有效管理。在此架構基礎上,通過大資料分析挖掘等技術手段提供不斷豐富的增值服務,實現農業航空服務的有效良性迴圈。

而在未來,“互聯網+”精准農業航空服務平臺的發展方向應為,通過獲取更精確的資料來源、運用更豐富的分析技術、提供視覺化的綜合服務,建立一個良好的精准農業航空社會化服務體系平臺。該平臺的建設目標在於,實現共建共用的精准農業航空社會化服務生態圈,從而進一步促進農業航空技術在精准農業中的應用,實現農藥化肥施藥零增長,讓農業航空更好地為我國農業現代化服務。

本文來自 極飛科技 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需要瞭解更多極飛科技官網:http://www.xaircraft.com/

8、制度法規

為了更好地配合政府監管部門,做好對植保無人機的追蹤和監管,規範各類飛行活動,應在平臺上推出制度法規宣傳欄,其中包含國務院、空管委、國家民用航空局以及工業和資訊化部出臺的各類制度法規。

9、大資料應用

利用好精准農業航空服務平臺中的環境氣象、水文、農田高低空遙感圖像、土壤成分、病蟲害、植保服務、植保無人機監管等農業航空大資料,為現代大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提供全程服務,同時為市場上多方參與主體的工作提供諮詢和指導,包括政府監管部門的決策和行規制定、科研院所的研究及實驗、企業的生產、轉型和市場行銷等。

“互聯網 + ”精准農業航空服務平臺開發與實踐

精准農業航空服務平臺開發基於 B/S (Browser/ Server) 架構,由展示層、中介軟體層和伺服器層 3 層結構組織而成。展示層面向客戶,提供 Web 應用介面,實現人機交互; 中介軟體層則實現平臺資料流程具體的程序定義、建模、執行、監控和通信等; 伺服器層則提供整個平臺的運行資料、組織資料、定義資料等的存取和查詢,提供構件、服務及通信等 3 個方面的支持。

精准農業航空服務平臺,包括植保無人機監管、線上培訓功能等,需要良好的跨平臺相容性,以為採用多平臺、多作業系統、多種終端設備的廣大使用者服務。此外,植保無人機作業軌跡的即時跟蹤、植保作業的資料統計結果等,需要進行圖形化的展示。

特別是,我們要搭建農業航空大資料分析平臺,充分利用國家農業資料中心的資訊資源,著眼于分析來自於氣象、環保局、土肥站、農資企業、農業企業、農業局、植保站、品種研發者、農技推廣部門、無人機植保服務商和技術員等生產相關資料,提高農業航空作業的準確性和農作物生長過程與結果預測的廣度和精度,從大資料中分析出一定的特徵和規律,來預測未來農作物的長勢等。

我們就以水稻種植植保作業為例,來探討一下農業航空大資料分析平臺的架構和工作流程。

首先,構成大資料分析平臺的資料基礎,是來自於氣象、土地、 土壤、病蟲害、噴藥、施肥、遙感、農戶、植保作業綜合評價等多維度的資料來源。獲取資料後,再利用專業工具對資料進行清洗、整理、計算和存儲(想知道運用了哪些專業資料處理工具的同學,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然後,再根據水稻病蟲害預測模型和分析策略,對資料進行建模,通過短信、微信 和 APP 等移動互聯網的方式,把作物生長資訊、作物長勢預測、病蟲害預警、無人機植保作業方案等專業化解決方案推送給目標農戶,讓大資料分析結果能直面農業生產用戶,讓農戶能夠零距離、及時地與系統互動和進行資料獲取,做出最符合農戶需求的決策,從而實現農業大資料應用的主動性和前瞻性。

將“互聯網+ ”思維技術與精准農業航空服務相結合,構建精准農業航空服務平臺的體系架構,目的在於促進圍繞著農業航空服務的多方融合,加速資訊共用,以簡化植保服務商的作業服務流程,也讓政府和有關部門能夠對資料進行資訊化有效管理。在此架構基礎上,通過大資料分析挖掘等技術手段提供不斷豐富的增值服務,實現農業航空服務的有效良性迴圈。

而在未來,“互聯網+”精准農業航空服務平臺的發展方向應為,通過獲取更精確的資料來源、運用更豐富的分析技術、提供視覺化的綜合服務,建立一個良好的精准農業航空社會化服務體系平臺。該平臺的建設目標在於,實現共建共用的精准農業航空社會化服務生態圈,從而進一步促進農業航空技術在精准農業中的應用,實現農藥化肥施藥零增長,讓農業航空更好地為我國農業現代化服務。

本文來自 極飛科技 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需要瞭解更多極飛科技官網:http://www.xaircraft.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