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德國總理默克爾訪美國,進行單聊20分鐘談論關稅豁免、伊朗問題等!

繼法國總統馬克龍訪美後, 德國總理默克爾也於當地時間4月27日訪問該國。 但與馬克龍的三天國事訪問不同, 默克爾獲得連任後的首次訪美是短暫的工作訪問,

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單獨會談時間僅有20分鐘。 在德國總理默克爾與美國會面後, 伊朗核協議看來暫時不會被撕毀。

在新聞發佈會上, 特朗普談到了伊朗核協議, 稱西方必須“確保這個殺戮的政權不會接近核武器”。 他表示, 伊朗不會重新啟動其核計畫。

默克爾表示, 雖然這筆協議“並不完美”, 但她表示這是“更大的中東局勢的一部分”。 她並補充說, 簽署方將繼續參與“非常密切的會談”, 以試圖維持該交易。

默克爾說, 各方正努力達成一項可以緩解美國擔憂的協議。

法國總統馬克龍此前訪問美國時表示, 希望美國別退出伊核協定, 建議為協定增加新的條款。 他認為, 僅僅撕毀現存伊朗核協議並非問題的解決之道。

而特朗普此前表示, 如果伊朗重啟核計畫, 伊朗將面臨“大問題”。 特朗普稱, 具有里程碑意義的“2015年伊朗核協議是瘋狂的, 並且“根本不應該被達成”。 他警告說:“如果他們重啟它, 它們將有大問題, 比以前更大。 你可以把它記下來。 ”

特朗普政府此前表示,

除非歐盟能處理美國的擔憂, 否則美國將退出伊朗核協議。 特朗普認為, 該協議給予伊朗太多的制裁豁免, 而對其核項目的限制過少。

2015年7月, 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議。 根據協定,

伊朗必須停止高豐度濃縮鈾活動, 交出已生產的20%豐度濃縮鈾, 接受國際核查等其他條件, 並將核計畫限制在和平利用核能領域。 國際原子能機構負責督查伊朗履行協定情況, 多次出臺報告確認伊朗履行了該協議。

不過, 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1月宣佈, “最後一次”延長美國對伊朗核問題的制裁豁免期, 他將5月12日定為修改伊核協議的最後期限, 揚言如果屆時沒有令他滿意的修改方案, 美國將退出伊核協議。

而此次低調的訪問後, 德美兩國的分歧依然未決。 期間特朗普並沒有承諾延長對歐盟的鋼鋁關稅豁免, 也沒有對是否退出伊核協議表態;他反而抱怨美德貿易不平衡, 以及北約各國在國防上花錢太少。

據德國之聲報導,

與上次默克爾訪美時特朗普拒絕與其握手的尷尬場面不同, 此次特朗普在白宮熱情歡迎默克爾, 與默克爾握手、行貼面吻, 還稱默克爾為“了不起的女性”。

特朗普說自己與默克爾的關係很好, “我們其實從一開始就關係很好, 只是有些人不理解”。

但態度上的緩和並沒有彌補兩位元領導人在眾多國際事務上的分歧。對於歐盟最關心的鋼鋁關稅,默克爾在會後接受採訪時表示兩人對此“交換了意見”,但“決定權在美國總統手中”。

今年3月,特朗普宣佈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分別加征25%和10%的關稅;數天后,美國表示會暫時豁免對歐盟、韓國等經濟體的鋼鋁關稅,豁免期到5月1日結束。

歐盟近日向世貿組織遞交檔稱,如果鋼鋁關稅豁免期無法延長,美國關稅政策將對歐盟出口構成“巨大損害”。

此前馬克龍訪美時也試圖說服特朗普延長對歐盟的豁免,同樣沒有得到特朗普的確切回應。

在週五的會談後,特朗普強調“我們需要一個互惠的關係,但現在並不是,我們正在朝此方向努力,我們想讓這種關係變得更為公平”。

據德國慕尼克經濟研究所今年1月的報告,2017年德國的經常項目順差為2870億美元,再次成為全球經常項目順差冠軍。該研究所專家稱德國的經常項目順差主要歸功於商品貿易,尤其是歐盟和美國的旺盛需求。

對於貿易不平衡,特朗普說他並不責怪默克爾、德國或者歐盟,“我怪我的前任們,是他們讓這種事發生的”。

在伊朗核問題協議上,默克爾認為該協議是“完美的”,雖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可以作為一個搭建更大框架的“基礎構件”。她表示,現在需要看的是“我們的美國夥伴如何做決定”。

另外,特朗普還再次回避對是否退出伊核協議正面表態,他繼續將伊朗稱作驅動中東武裝組織的“殺人國家”,“我們必須確保伊朗無法靠近核武器”。

馬克龍在訪問美國時也強調了伊核協議對穩定中東局勢的重要性,但他在離開美國之前稱,根據他的感覺,特朗普“會因為國內因素而自行拋棄伊核協議”。

今年1月,特朗普宣佈將對伊核問題的制裁豁免延長至5月12日,並將此日定為修改伊核協議的最後期限;特朗普威脅,如果沒有滿意的修改方案,美國將退出伊核協議。

除了在關稅和伊核問題上不表態之外,特朗普還借機抱怨包括德國在內的北約各國在國防上花錢太少。

他呼籲北約盟國增加國防開支,將GDP的2%用於國防,“北約很好,但它對歐洲的幫助比對我們的大,那麼為什麼是我們承擔大部分的開銷呢”。

在2014年9月召開的北約峰會上,北約成員國領導人表示會在10年內將國防開支提高到GDP的2%;默克爾稱德國最新的預算會將國防開支提高到GDP的1.3%。

由於與歐洲的分歧,特朗普意識到自己在歐洲並不受歡迎,“他們可能不喜歡唐納德·特朗普,但你要明白,這說明我幹得很好”。

但態度上的緩和並沒有彌補兩位元領導人在眾多國際事務上的分歧。對於歐盟最關心的鋼鋁關稅,默克爾在會後接受採訪時表示兩人對此“交換了意見”,但“決定權在美國總統手中”。

今年3月,特朗普宣佈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分別加征25%和10%的關稅;數天后,美國表示會暫時豁免對歐盟、韓國等經濟體的鋼鋁關稅,豁免期到5月1日結束。

歐盟近日向世貿組織遞交檔稱,如果鋼鋁關稅豁免期無法延長,美國關稅政策將對歐盟出口構成“巨大損害”。

此前馬克龍訪美時也試圖說服特朗普延長對歐盟的豁免,同樣沒有得到特朗普的確切回應。

在週五的會談後,特朗普強調“我們需要一個互惠的關係,但現在並不是,我們正在朝此方向努力,我們想讓這種關係變得更為公平”。

據德國慕尼克經濟研究所今年1月的報告,2017年德國的經常項目順差為2870億美元,再次成為全球經常項目順差冠軍。該研究所專家稱德國的經常項目順差主要歸功於商品貿易,尤其是歐盟和美國的旺盛需求。

對於貿易不平衡,特朗普說他並不責怪默克爾、德國或者歐盟,“我怪我的前任們,是他們讓這種事發生的”。

在伊朗核問題協議上,默克爾認為該協議是“完美的”,雖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可以作為一個搭建更大框架的“基礎構件”。她表示,現在需要看的是“我們的美國夥伴如何做決定”。

另外,特朗普還再次回避對是否退出伊核協議正面表態,他繼續將伊朗稱作驅動中東武裝組織的“殺人國家”,“我們必須確保伊朗無法靠近核武器”。

馬克龍在訪問美國時也強調了伊核協議對穩定中東局勢的重要性,但他在離開美國之前稱,根據他的感覺,特朗普“會因為國內因素而自行拋棄伊核協議”。

今年1月,特朗普宣佈將對伊核問題的制裁豁免延長至5月12日,並將此日定為修改伊核協議的最後期限;特朗普威脅,如果沒有滿意的修改方案,美國將退出伊核協議。

除了在關稅和伊核問題上不表態之外,特朗普還借機抱怨包括德國在內的北約各國在國防上花錢太少。

他呼籲北約盟國增加國防開支,將GDP的2%用於國防,“北約很好,但它對歐洲的幫助比對我們的大,那麼為什麼是我們承擔大部分的開銷呢”。

在2014年9月召開的北約峰會上,北約成員國領導人表示會在10年內將國防開支提高到GDP的2%;默克爾稱德國最新的預算會將國防開支提高到GDP的1.3%。

由於與歐洲的分歧,特朗普意識到自己在歐洲並不受歡迎,“他們可能不喜歡唐納德·特朗普,但你要明白,這說明我幹得很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