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推動機制創新 促金融扶貧見實效

目前, 我國還有3000萬左右貧困人口, 大多分佈在深度貧困地區, 解決這些群眾的貧困問題成本更高、難度更大。 特別是在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實踐中, 由於貧困農戶缺乏有效的資金抵押和擔保, 金融“活水”難以灌溉廣大貧困地區, “貸款難、貸款貴”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破解, 資金瓶頸成為阻礙貧困農戶實現更好生產發展的難題之一。

應該看到, 通過金融扶貧, 可以推動貧困地區形成政府主導、市場引導、貧困戶回應、相互促進、共同參與的貧困治理機制, 説明貧困地區和貧困戶樹立市場意識和責任意識,

變被動扶貧為主動脫貧。

在此背景下, 更好發揮金融扶貧的作用十分重要。 本文基於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懷化、郴州等地進行的金融扶貧專題調研, 反映了湖南省以小額信貸推進金融扶貧的創新實踐。 湖南實踐有力破解了現有難題, 且形成了具有區域特色、符合實際、切實有效的金融產業扶貧新模式, 為金融更好助力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提供了有益經驗。

湖南實踐值得關注

▍以“一授二免三優惠一防控”為核心創新信貸模式

據瞭解, 湖南省為破解金融扶貧工作中“貸款難、貸款貴”難題, 一直積極探索, 先後試行了村級扶貧互助金模式、中和農信小額信貸模式、村級微型擔保平臺模式、扶貧農業企業擔保模式、縣級融資擔保平臺模式等,

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都未能從根本上有效解決貧困農戶貸款難的問題。

應該看到, 金融機構的風險管控與貧困農戶的貸款需求是客觀存在的一對矛盾, 必須通過創新性的機制來加以協調。 對此, 湖南省聚焦扶貧小額信貸, 主動聯繫省信用聯社, 共同打造了以“一授二免三優惠一防控”為核心的扶貧小額信貸模式。 這一信貸模式有效解決了金融扶貧面臨的主要矛盾, 使金融“活水”能較好滋潤貧困地區。

所謂“一授”, 就是專門針對建檔立卡貧困農戶量身定制一套評級授信系統, 由原來以家庭資產為主要內容的8項指標, 改為只考慮貧困農戶的誠信度、勞動力、家庭收入3項指標,

突出考察貧困農戶的誠信度, 根據確定的指標進行量化打分, 確定“優秀、較好、一般、等外”4個等級;

“二免”, 就是貧困農戶小額信貸免抵押、免擔保, 只要通過評級授信, 即可獲得小額信用貸款;

“三優惠”, 是指貧困農戶貸款利率優惠、貸款期限優惠、貸款貼息優惠;

“一防控”, 即在每個縣市區都設立不少於300萬元的扶貧小額信貸風險補償初始基金, 有效防範金融風險。

具體措施務實有效

▍構建政策體系 確保精准識別 多種幫扶方式 拓寬信貸路徑

湖南省在開展以貧困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為主體的金融扶貧實踐中, 始終遵循政府主導、金融參與、龍頭引領、產業帶動、風險防控的工作思路和商業可持續原則, 有力保障了金融扶貧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

其具體做法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構建金融扶貧政策體系, 不斷完善頂層設計。 金融扶貧涉及面廣、情況複雜, 在實踐中既要遵循市場經濟運行規律, 也要通過行政手段積極推動。 湖南省堅持政府主導, 以問題為導向, 不斷完善頂層設計, 統籌推進扶貧小額信貸工作。 他們通過一系列政策性檔, 在省級層面加強制度設計, 通過設立貼息專項, 明確扶貧小額信貸貧困戶脫貧不脫政策、深化細化盡職免責、貼息程式、風險補償金擴充使用等一系列措施, 形成了一整套較為完善的扶貧小額信貸機制和模式。

構建扶貧精准識別體系。 一是精准識別扶貧物件, 扶貧小額信貸工作覆蓋所有對貧困人口建檔立卡的縣市區,

政策面向全部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 要求金融機構對貧困農戶評級率達100%, 有效授信率達85%以上;二是精准選擇項目, 把效益放在第一位, 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旅則旅, 堅持從實際出發;三是精準確定帶動企業, 對產業發展帶頭人的選擇要優中選優、好中選好, 既要求其具有一定產業基礎, 又要求其有社會責任感, 有能力、有意願帶動貧困農戶脫貧致富。

推動金融扶貧與產業發展相融合, 多種幫扶方式齊發力。 金融是推動產業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 扶貧小額信貸必須和產業發展結合起來, 才能做大做強。

一是進行直接幫扶, 主要針對有勞動能力、有發展意願和產業條件的貧困農戶, 通過政府政策資金支援,組織貧困農戶跟著能人幹,通過貧困農戶自身努力,依靠能人對其進行產前、產中、產後服務指導,實現增收脫貧。

二是進行委託幫扶,主要針對缺勞力、缺技術、缺思路、缺發展條件的貧困農戶,將政府支持他們的扶貧資金和小額信貸資金委託給能人或企業進行經營或產業開發,雙方用契約方式明確受益額度和受益年限。

三是進行股份合作,主要針對有勞力、有資源、有願望但自己不會幹或幹不好的貧困農戶,用政府支援的扶貧資金、小額信貸資金以及農戶自己的山林田土等生產資料折價入股,跟能人或企業、合作社共同發展產業,最終按股份紅。

創新金融扶貧模式,不斷拓寬信貸路徑。針對單個貧困戶自主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湖南省在戶貸戶用的基礎上,和省農村信用聯社共同實施了扶貧小額信貸分貸統還模式。

分貸統還,即在扶貧產業專案中,新型農業經營組織與貧困農戶建立起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由貧困農戶申請貸款,新型農業經營組織負責統一使用、統一經營管理、統一償還本息,共用收益。該模式有效提升了貧困農戶貸款獲得率,擴大了扶貧小額信貸規模。

同時,不斷創新金融扶貧工作機制。

一是明確把風險補償金利息作為各縣工作經費,風險補償金利率為1年定期利率上浮10%;

二是為鼓勵基層工作收貸積極性,幫助金融部門降低風險,要求各縣財政要按貸款總額2%以上安排獎勵資金;

三是實行“黃牌”警告制,對年內到期貸款收回率連續3個月低於98%的鄉鎮、村,暫停該項貸款業務,風險補償後組織清收,合格後才能繼續貸款;

四是實施統一貼息政策,統一由省財政按基準利率安排貼息,多貸多貼、少貸少貼;

五是抓好統計監測,實行扶貧小額信貸工作月統計、季分析通報、年考核制度;

六是落實貸後跟蹤,扶貧辦和合作銀行對貸款實行貸後逐月、逐季檢查,充分利用貧困村金融精准扶貧工作站、駐村幹部和五老代表等,加強對貸款使用和專案建設的日常跟蹤監督。

有益經驗可供借鑒

▍緊抓信用 善於創新 形成合力

截至2017年底,湖南省通過扶貧小額信貸,共帶動46萬戶貧困農戶、155萬多貧困人口發展產業、增收脫貧,成效顯著,為其他地方金融扶貧的創新實踐提供了有益經驗。

第一,金融扶貧要抓住“信用”這個“牛鼻子”。做好金融扶貧的關鍵在於商業金融機構必須賺取利潤和管控風險,因此,貧困農戶在無抵押、無擔保的情況下,通常難以享受到金融服務和支援。湖南省通過“建檔立卡貧困農戶向信用社提出貸款申請,經村組五老、扶貧辦組成的評級授信小組評議信用等級,信用社審核授信後發放小額信用貸款證,並實行集中和常年評級授信兩種方式”的實踐,有力破解了金融信用問題,從而為解決貧困農戶“貸款難”提供了有力支撐。

第二,金融扶貧要與財政扶貧有效結合。湖南省的實踐表明,脫貧攻堅不僅要關注短期內解決貧困戶的溫飽問題,更要著眼長遠,切實增強其自我發展的能力,應做到以財政扶貧為基礎、金融扶貧為主體、社會扶貧為補充。其中,財政扶貧要重點改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加強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建設,引導更多金融資源進入貧困地區,為普惠金融服務脫貧攻堅創造外部條件。湖南省扶貧機構就聯合省財政廳、省信用聯社等部門,聚成合力,有力地推動金融扶貧工作的開展。這一做法說明,金融扶貧要以普惠金融理念為引領,充分發揮金融機構扶貧的內在積極性。政府要與銀行、保險公司進行平等、互利合作,以財政扶貧資金撬動更多普惠金融資金進入貧困地區。

第三,金融扶貧要與產業扶貧有機結合。金融扶貧要為產業扶貧服務。湖南省的實踐表明,創新產業扶貧是推進新一輪扶貧工作的關鍵,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推進適合當地的特色產業,發展產業扶貧的新機制,走產業化扶貧道路。應以市場為導向,實事求是地發展特色產業,積極組織群眾投入到特色產業生產中去。在創新金融扶貧模式的同時,也需充分估計市場潛在風險,不斷拓寬增收的新管道和新方法。要充分聽取群眾和基層幹部的意見和建議,專題調研扶貧發展工作。要從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具體事宜抓起,在落實上下功夫,整合各方面扶貧力量和資源,保證把力量都用在實處,發揮出最大效用。

第四,金融扶貧要善於創新機制。湖南省在實踐中探索出“分貸統還”的金融扶貧新模式,有效解決了扶貧信貸資金分散化、碎片化、小額化的問題,使金融的力量能夠得到有效發揮。

當然,這一模式在實踐中也碰到了一些難題,比如,一旦企業破產,資金由誰償還等,其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尚待更多實踐檢驗。但要看到,湖南省在金融扶貧中善於創新的做法和精神值得充分肯定。要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就必須有敢於創新、勇於探索的精神和擔當,在創新實踐中更好積累經驗,不斷提升金融扶貧的水準。

(向春玲 周躍輝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科社教研部、經濟學教研部)

通過政府政策資金支援,組織貧困農戶跟著能人幹,通過貧困農戶自身努力,依靠能人對其進行產前、產中、產後服務指導,實現增收脫貧。

二是進行委託幫扶,主要針對缺勞力、缺技術、缺思路、缺發展條件的貧困農戶,將政府支持他們的扶貧資金和小額信貸資金委託給能人或企業進行經營或產業開發,雙方用契約方式明確受益額度和受益年限。

三是進行股份合作,主要針對有勞力、有資源、有願望但自己不會幹或幹不好的貧困農戶,用政府支援的扶貧資金、小額信貸資金以及農戶自己的山林田土等生產資料折價入股,跟能人或企業、合作社共同發展產業,最終按股份紅。

創新金融扶貧模式,不斷拓寬信貸路徑。針對單個貧困戶自主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湖南省在戶貸戶用的基礎上,和省農村信用聯社共同實施了扶貧小額信貸分貸統還模式。

分貸統還,即在扶貧產業專案中,新型農業經營組織與貧困農戶建立起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由貧困農戶申請貸款,新型農業經營組織負責統一使用、統一經營管理、統一償還本息,共用收益。該模式有效提升了貧困農戶貸款獲得率,擴大了扶貧小額信貸規模。

同時,不斷創新金融扶貧工作機制。

一是明確把風險補償金利息作為各縣工作經費,風險補償金利率為1年定期利率上浮10%;

二是為鼓勵基層工作收貸積極性,幫助金融部門降低風險,要求各縣財政要按貸款總額2%以上安排獎勵資金;

三是實行“黃牌”警告制,對年內到期貸款收回率連續3個月低於98%的鄉鎮、村,暫停該項貸款業務,風險補償後組織清收,合格後才能繼續貸款;

四是實施統一貼息政策,統一由省財政按基準利率安排貼息,多貸多貼、少貸少貼;

五是抓好統計監測,實行扶貧小額信貸工作月統計、季分析通報、年考核制度;

六是落實貸後跟蹤,扶貧辦和合作銀行對貸款實行貸後逐月、逐季檢查,充分利用貧困村金融精准扶貧工作站、駐村幹部和五老代表等,加強對貸款使用和專案建設的日常跟蹤監督。

有益經驗可供借鑒

▍緊抓信用 善於創新 形成合力

截至2017年底,湖南省通過扶貧小額信貸,共帶動46萬戶貧困農戶、155萬多貧困人口發展產業、增收脫貧,成效顯著,為其他地方金融扶貧的創新實踐提供了有益經驗。

第一,金融扶貧要抓住“信用”這個“牛鼻子”。做好金融扶貧的關鍵在於商業金融機構必須賺取利潤和管控風險,因此,貧困農戶在無抵押、無擔保的情況下,通常難以享受到金融服務和支援。湖南省通過“建檔立卡貧困農戶向信用社提出貸款申請,經村組五老、扶貧辦組成的評級授信小組評議信用等級,信用社審核授信後發放小額信用貸款證,並實行集中和常年評級授信兩種方式”的實踐,有力破解了金融信用問題,從而為解決貧困農戶“貸款難”提供了有力支撐。

第二,金融扶貧要與財政扶貧有效結合。湖南省的實踐表明,脫貧攻堅不僅要關注短期內解決貧困戶的溫飽問題,更要著眼長遠,切實增強其自我發展的能力,應做到以財政扶貧為基礎、金融扶貧為主體、社會扶貧為補充。其中,財政扶貧要重點改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加強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建設,引導更多金融資源進入貧困地區,為普惠金融服務脫貧攻堅創造外部條件。湖南省扶貧機構就聯合省財政廳、省信用聯社等部門,聚成合力,有力地推動金融扶貧工作的開展。這一做法說明,金融扶貧要以普惠金融理念為引領,充分發揮金融機構扶貧的內在積極性。政府要與銀行、保險公司進行平等、互利合作,以財政扶貧資金撬動更多普惠金融資金進入貧困地區。

第三,金融扶貧要與產業扶貧有機結合。金融扶貧要為產業扶貧服務。湖南省的實踐表明,創新產業扶貧是推進新一輪扶貧工作的關鍵,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推進適合當地的特色產業,發展產業扶貧的新機制,走產業化扶貧道路。應以市場為導向,實事求是地發展特色產業,積極組織群眾投入到特色產業生產中去。在創新金融扶貧模式的同時,也需充分估計市場潛在風險,不斷拓寬增收的新管道和新方法。要充分聽取群眾和基層幹部的意見和建議,專題調研扶貧發展工作。要從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具體事宜抓起,在落實上下功夫,整合各方面扶貧力量和資源,保證把力量都用在實處,發揮出最大效用。

第四,金融扶貧要善於創新機制。湖南省在實踐中探索出“分貸統還”的金融扶貧新模式,有效解決了扶貧信貸資金分散化、碎片化、小額化的問題,使金融的力量能夠得到有效發揮。

當然,這一模式在實踐中也碰到了一些難題,比如,一旦企業破產,資金由誰償還等,其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尚待更多實踐檢驗。但要看到,湖南省在金融扶貧中善於創新的做法和精神值得充分肯定。要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就必須有敢於創新、勇於探索的精神和擔當,在創新實踐中更好積累經驗,不斷提升金融扶貧的水準。

(向春玲 周躍輝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科社教研部、經濟學教研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