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陝西砍人事件:復仇快感與人性結構是暴力起源

校園不和諧事件頻頻發生, 昨日晚陝西榆林米脂縣發生“砍學生”的惡性事件, 現已造成19名學生受傷, 其中7人死亡。 嫌疑人趙某曾在這所學校上學並受同學欺負, 因此記恨學生, 27日下午實施報復。

綏德縣多地群眾自發趕到醫院和采血車排隊獻血, 為受傷學生提供血漿, 愛心人士徹夜排起長隊…

同樣昨日上午, 四川遂寧一公車上發生“毆打小朋友”的一幕, 只因小孩子對戾氣男子實施挑釁,

當事人便“刹不住火”將小孩過肩摔撲倒, 還用腳踏其身體。

事後小朋友父母竟然沒有怒斥打人者, 相反還坦言“早就想打他了”!

兩起事件紛紛暗示校園暴力與社會暴力問題已經出現端倪, 甚至包括家庭暴力…為什麼暴力行為屢屢出現?從心理學角度解釋:

暴力起因:人性結構與復仇快感

暴力潛在於人性深處, 因當代文明、文化使得暴力式微。 暴力是極度張揚權利的一種表達方式, 它普遍存在在人性之中, 是侵略或者自保的瞬間力量集合, 是一種發洩“工具”。

精神病學上的解釋, 他們認為,

暴力行為是精神病和神經官能症的結果。 而生物學認為, 施暴者的面貌或長相與平常人不同, 進化水準可能低於平常人, 從頜骨, 突出的顎骨等都可以看出。

暴力是一種社會衝突的表現形式, 人們常常以“標籤化”形式形容施暴者, 施暴者就是異類, 扭曲性格暴躁者的意志, 反而使他們更崇尚於暴力, 這樣的惡性循環導致暴力層出不窮, 周而復始。

受到欺淩的人, 會認為“復仇”是一種反擊態度, 從反擊中獲取快感, 這也是一種病理--採取暴力就能傷害對方或者把他擊倒, 胸中隱藏的痛快得到釋放。 因此有一種人反復施行暴力, 或者恐嚇對方, 殊不知其實他們本來也善良, 懦弱, 只是環境改變了心智。

人之初, 性本善—為什麼校園暴力屢禁不止

時下不少電影、電視劇或者遊戲中都含有暴力元素, 孩子心智未成熟, 文化水準、素養不高, 便總是想著以暴力的方式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問題。

久而久之這些行為成為習慣, 人本身潛藏的暴力性會被勾起。

每個人都有暴力性, 為人父母也是這樣, 若家庭內部出現家庭暴力,孩子在父母的暴力底下生活,不經意的環境渲染,讓兒童形成“殺雞取卵”的邏輯,把暴力沿襲了下來,用暴力來解決一切問題。

請善待小朋友,讓他們在和諧的環境中長大,不受污染。

若家庭內部出現家庭暴力,孩子在父母的暴力底下生活,不經意的環境渲染,讓兒童形成“殺雞取卵”的邏輯,把暴力沿襲了下來,用暴力來解決一切問題。

請善待小朋友,讓他們在和諧的環境中長大,不受污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