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走村入戶,這樣的調研才受群眾歡迎

近日, 大足區寶興鎮數十名機關幹部分別到田間地頭、村落院壩, 聚焦群眾所期所盼, 訪民情、聚民智、解民難、化民怨、惠民生, 開展了“興調研轉作風促落實”行動。 (4月27日 華龍網)

調研中, 小組成員嚴格遵循“深入一線、細緻調研、統籌安排、破解難題”的要求, 走村入戶, 訪村情, 察民意, 通過召開院壩會、座談會、問卷調查、實地走訪、典型分析等調研方式, 針對基層辦公服務、村鎮建設、農業發展現狀及問題、城鄉養老保險、衛生計生、食藥安全、鄉村文化自信、村集體經濟壯大、社會治安防控等十個方面, 進行了深入調研。

黨員幹部走村入戶, 是為了摸清基層最真實的情況、掌握最深層次的問題。 但令人深思的是, 要想聽到真話卻並非易事。 聽不到真話的原因很多, 譬如下級“精心”安排, 讓領導聽“過濾”後的評論;群眾對幹部身份心存顧慮, 不敢講實話等等。 要想走出“假話困境”, 領導幹部的工作作風和方式就要改進。

走村入戶需深入到群眾中。 活動不需要多大的場面, 多高的聲勢, 而需要每一個黨員幹部在下村下隊時, 要實實在在地沉下去, 傾聽群眾的喜怒哀樂, 傾聽群眾的願望訴求, 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 把群眾的心聲當作自己的心聲, 推心置腹, 設身處地, 不走過場, 不求形勢, 不打官腔地沉下去, 摸好底, 為後面工作打好基礎。

俗話說“知屋漏者在宇下,

知政失者在朝野”, 只有走到群眾中間, 才能聽到在辦公室聽不到的聲音, 吸收到在機關得不到的養分, 掌握最真實的民情, 聽到最真實的民聲, 才能在工作中做出正確的決策。 也許有人會說, 我們位卑言微, 也解決不了什麼問題, 其實進村入戶就講究實實在在, 能力小就辦小事, 能力大就辦大事, 關鍵是要靜下心來像鸕鷀一樣一頭紮下去, 深入群眾之中, 掌握第一手材料, 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

因此, 調研工作走村入戶, 要做到讓群眾歡迎, 就要充分尊重群眾意見, 照顧群眾感受, 堅持基層工作法、一線工作法, 在下基層的方式方法上多多改進。

稿源:荊楚網

作者:文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