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合肥人才新政 40歲以下本科學歷 落戶即可買首套房

繼2017年6月推出“人才新政20條”之後, 昨天, 合肥正式出臺《關於進一步支持人才來肥創新創業的若干政策》, 再次以多重利好政策吸引人才來肥創新創業, 這一政策覆蓋高校畢業生、留學歸國人員及專業技能人才等各類人才。

“人才是第一資源。 對於城市發展來說, 引進人才是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 ”市人社局人才開發處處長宋鵬程說, 合肥這一政策有兩大亮點:

其一是突出“精准”結合產業發展實際和公共服務領域需求引進人才, 讓廣大人才有用武之地。

其二是注重“養人”全力打造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

讓各類人才找到實現夢想的舞臺。

2018年1月19日至21日, 國家“千人計畫”專家聯誼會第三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千人計畫”專家合肥行活動在肥舉行。

圖為“千人計畫”專家合肥行高峰論壇現場。 記者 蘇玲 攝(資料圖片)

根據“養人新政”, 合肥將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主導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等重點產業領域,

以及教育、文化、衛生等公共服務領域的人才需求, 定期發佈人才目錄, 面向全球引進急需緊缺人才, 並根據人才類別在三年內每月分別發放3000元、2000元生活補貼。

“企業核心技術攻關, 靠的就是人才。 這一政策, 有利於企業更好地引進人才、集聚人才, 實現企業和城市發展雙贏。 ”談及合肥“養人新政”, 安徽華米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務總監王松青說。

8位歸國哈佛大學博士後王文超、張欣、張鈉、王俊峰、劉青松、劉靜、林文楚、任濤(從左至右)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2017年8月17日攝)。 新華社記者 郭晨 攝

其實, 合肥吸引人才的不僅僅是政策環境。 “從產業發展到城市能級, 從平安合肥到宜居城市, 這些都是吸引各類人才來肥的重要因素。 現在的合肥, 的確是一座讓人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現在合肥從事教育工作的華中科技大學博士於淵淵說。

精准的人才政策, 良好的“養人”環境,

讓更多人才選擇到合肥發展。 “一直聽說合肥發展環境很好, 早就想過去看看。 這次合肥出臺了這麼好的人才政策, 感覺就是為我們高校畢業生量身定做的。 我已經想好了, 等畢業就去合肥工作。 ”接受採訪時, 武漢大學法學院博士生蔣海波對合肥充滿嚮往。

(記者 許超眾 汪競)

政策解讀

超百億元資金打造“養人”樂土

合肥推出多重惠政吸引各類人才創新創業

來肥企業工作的急需緊缺人才有生活補貼, 落戶合肥工作暫無住房的有租房補貼, 優秀大學生創業團隊最高給予10萬元資助……昨天, 合肥正式出臺《關於進一步支持人才來肥創新創業的若干政策》, 未來七年內將拿出超百億元資金, 從引進人才、培育人才、創業扶持等多個方面推出多重優惠政策,

以進一步營造良好的“養人”環境, 吸引各類人才在肥創新創業。

關鍵字急需緊缺

根據這一政策, 我市將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主導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等重點產業領域, 以及教育、文化、衛生等公共服務領域的人才需求, 定期發佈人才目錄, 面向全球引進急需緊缺人才。 對於來肥企業工作且符合人才目錄的博士、全日制碩士和“雙一流”高校本科畢業生以及其他急需緊缺人才, 我市在三年內每月分別給予3000元、2000元生活補貼。

同時, 鼓勵協力廠商機構對接產業需求和城市發展, 幫助企業引進急需緊缺人才, 每成功引進並簽訂三年以上勞動合同、工作滿一年後, 按每引進一人給予1萬元獎勵。

關鍵字基層成長

今後,我市將堅持服務基層和培養人才相結合、市場主導和政府推動相結合,著力在基層一線培養鍛煉青年人才,打造出一支高素質的基層人才隊伍,服務城市建設發展。

關鍵字拓寬能力

我市鼓勵社會各界為大學生實習、見習提供崗位和場所,每年穩定提供5萬個以上實習、見習崗位。利用陽光就業服務平臺,為畢業生提供便利的見習機會,對參加見習的畢業生按規定給予3至12個月見習人員基本生活補貼。對見習期滿留崗就業率高的見習基地,按吸納人數給予見習基地人均1000元的一次性獎勵。

關鍵字安居保障

對新落戶在肥工作暫無自有住房的博士、35歲以下的碩士、畢業3年內的全日制本科和大專、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我市在3年內按每人每年2萬元、1.5萬元和0.6萬元的標準發放租房補貼(不含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人員)。

關鍵字創業資金

今後,我市將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全面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和稅費減免政策,鼓勵天使基金、風險投資和創業投資基金等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支援大學生創業,拓寬多元化資金支持管道,為各類群體創業提供資金支持。

高校畢業生首次創辦小微企業並正常運營6個月以上的,可享受1萬元一次性創業補貼。同時,設立大學生創業創新引導資金,為在校或畢業5年內的大學生創辦企業提供免資產抵押融資支援,最高可提供免息貸款10萬元,貸款期限最長不超過2年。對在校和畢業5年內的大學生創業企業進行綜合評價,每年選出100個左右優秀大學生創業團隊,最高給予10萬元專案資助。

關鍵字創業平臺

我市將鼓勵社會各界整合資源,建設各類創業平臺,推動老舊商業設施、倉儲設施、閒置樓宇、過剩商業地產轉為創業孵化基地,引導各類人才入駐創新創業。各縣市區、開發區在地理位置、商業環境、交通條件適宜的地帶,建設創新街區、創業特區、眾創空間,為在校或畢業5年內的大學生提供低成本或免費創業工位。

關鍵字創業服務

今後,我市將支持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創業就業服務,鼓勵多種模式建設“就業創業一站式服務中心”,服務中心成功為本地企業輸送各類人才,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的,按500元/人給予獎補。在肥高校設立一批“高校畢業生就業加油站”,綜合設置招聘資訊發佈、就業指導服務、創業諮詢培訓等功能區,通過審核的,給予20萬元一次性建設補助;年度績效考核評估合格的“就業創業一站式服務中心”或“高校畢業生就業加油站”,分別給予年度運行補助10萬元。

關鍵字創業環境

我市將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按照“最多跑一趟”要求,建設一體化人才智慧服務平臺,實現網上統一申報、統一受理、統一審核、統一撥付,方便各類人才在肥創新創業。

此外,我市還將委託協力廠商機構編制發佈“合肥人才創新創業報告”,定期開展人才發展環境滿意度調查,完善人才工作績效評估和征信體系,逐步建立人才專案評審“全程紀實、責任留痕”制度,增強人才評價公信力,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環境。

關鍵字基層成長

今後,我市將堅持服務基層和培養人才相結合、市場主導和政府推動相結合,著力在基層一線培養鍛煉青年人才,打造出一支高素質的基層人才隊伍,服務城市建設發展。

關鍵字拓寬能力

我市鼓勵社會各界為大學生實習、見習提供崗位和場所,每年穩定提供5萬個以上實習、見習崗位。利用陽光就業服務平臺,為畢業生提供便利的見習機會,對參加見習的畢業生按規定給予3至12個月見習人員基本生活補貼。對見習期滿留崗就業率高的見習基地,按吸納人數給予見習基地人均1000元的一次性獎勵。

關鍵字安居保障

對新落戶在肥工作暫無自有住房的博士、35歲以下的碩士、畢業3年內的全日制本科和大專、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我市在3年內按每人每年2萬元、1.5萬元和0.6萬元的標準發放租房補貼(不含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人員)。

關鍵字創業資金

今後,我市將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全面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和稅費減免政策,鼓勵天使基金、風險投資和創業投資基金等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支援大學生創業,拓寬多元化資金支持管道,為各類群體創業提供資金支持。

高校畢業生首次創辦小微企業並正常運營6個月以上的,可享受1萬元一次性創業補貼。同時,設立大學生創業創新引導資金,為在校或畢業5年內的大學生創辦企業提供免資產抵押融資支援,最高可提供免息貸款10萬元,貸款期限最長不超過2年。對在校和畢業5年內的大學生創業企業進行綜合評價,每年選出100個左右優秀大學生創業團隊,最高給予10萬元專案資助。

關鍵字創業平臺

我市將鼓勵社會各界整合資源,建設各類創業平臺,推動老舊商業設施、倉儲設施、閒置樓宇、過剩商業地產轉為創業孵化基地,引導各類人才入駐創新創業。各縣市區、開發區在地理位置、商業環境、交通條件適宜的地帶,建設創新街區、創業特區、眾創空間,為在校或畢業5年內的大學生提供低成本或免費創業工位。

關鍵字創業服務

今後,我市將支持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創業就業服務,鼓勵多種模式建設“就業創業一站式服務中心”,服務中心成功為本地企業輸送各類人才,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的,按500元/人給予獎補。在肥高校設立一批“高校畢業生就業加油站”,綜合設置招聘資訊發佈、就業指導服務、創業諮詢培訓等功能區,通過審核的,給予20萬元一次性建設補助;年度績效考核評估合格的“就業創業一站式服務中心”或“高校畢業生就業加油站”,分別給予年度運行補助10萬元。

關鍵字創業環境

我市將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按照“最多跑一趟”要求,建設一體化人才智慧服務平臺,實現網上統一申報、統一受理、統一審核、統一撥付,方便各類人才在肥創新創業。

此外,我市還將委託協力廠商機構編制發佈“合肥人才創新創業報告”,定期開展人才發展環境滿意度調查,完善人才工作績效評估和征信體系,逐步建立人才專案評審“全程紀實、責任留痕”制度,增強人才評價公信力,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環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