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富豪捐別墅為何分不出去:搬不進的別墅區,離不開的舊村場

3月26日, 因一則“鄉賢回鄉捐款建別墅送村民, 分不出去”的消息, 位於廣東省西南部雷州半島的湛江市遂溪縣遂城鎮的官湖村正處於輿論漩渦。

現年52歲的官湖村的鄉賢、億萬富豪陳生計畫出資2億元為本村村民建設258套別墅, 無償贈送;在首批158套別墅建好後, 準備分配時, 有村民提出多分幾套、一套不夠住、如果拆老房子需要補償等種種要求。

官湖村的村民被冠以“刁民”, 遭到指責;因為捐建, 陳生惹來一地雞毛, 被質疑捐建的動機。

澎湃新聞走訪官湖村, 並採訪了陳生的身邊人, 試圖還原這個捐別墅事件的原貌。

官湖村全貌

探尋風格迥異的新舊村場

距離遂溪縣城僅需一刻鐘車程, 沿著遂化路穿行約7公里來到一處寫有“天佑官湖, 我輩努力”的頗為壯觀的村牌, 即到了位於村子最南端的入口。

官湖村的村口地勢較高, 站在村牌之下僅能看到三幢外形漂亮的樓房,

沿著村道一路向下穿行, 舊村場的面貌才開始真正顯現。

官湖村入口

兩至三層的樓房是村裡品質和外觀均為上乘的房子, 更多的村民則居住在紅色磚房、甚至泥土建設的舊房之中, 這些房子有的規整、有的則低矮、擁擠, 但均頗具生活氣息。

有靠近馬路的村民拿出自己一樓的房屋開設小賣部, 滿足村民需求之外, 也常常聚集村民在一起閒聊甚至辯論, 比如捐建的別墅究竟如何分配。

小賣部

當然, 也有村中少年在小店買了一支冷飲或者零食之後, 高歌一曲黃家駒的粵語歌揚長而去。

瀟灑少年畢竟少數, 更多的村民更關心生活。 路邊曬著燒柴用的枯樹枝, 而為防雨天到來, 有的泥土質地的房屋被蓋上了油布遮擋, 和周邊紅色的磚房形成鮮明對比。

如慣常看到的中國鄉間村落一樣, 這些結構不同的房屋門外, 有婦人閑聚,

鄰里招呼, 雞鴨奔跑, 孩童們四散著追逐打鬧。

村道兩旁, 房屋之外, 還有閒置的低矮屋棚交錯出現, 這些破舊的房屋有些已經不再住人, 而僅僅是用來放置耕作的農具, 或者養牛、養雞、養鴨, 雖然稍有破舊之感, 但卻並不違和。

從南到北走完舊村場裡生活氣息濃厚、長約1000米的村道, 再跨過滿是浮塵、舊村場才會有的泥土路, 即到了別墅區。

與舊村場的淩亂和擁擠不同,這裡有規劃整齊的一排排三層別墅,白色牆體甚是乾淨,配有磚紅色的屋頂。各家門前均設有停車位,周邊種有綠色植被和花圃。

別墅區的中間位置規劃有景觀湖,並向別墅區的南北延伸,可能因為新建,湖底的石頭清晰可見。在景觀湖的西側建有籃球場和供村民活動的廣場,鮮有村民活動的跡象,籃球場被有的村民用作停車之地。

這是陳生為村民規劃的別墅群一期,一共158套,二期的房源原本規劃在村民目前居住地上,為了建設二期,村民們需要把原來的老宅拆掉,這也是讓村民變成”刁民“的主要矛盾起源。

別墅的捐建者是億萬富豪陳生,現為廣東壹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天地壹號飲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主要經營醋飲料和土豬生意。

官湖村是陳生出生和成長的村落。1980年18歲的陳生考入北京大學,因家庭條件並不寬裕,前往北京上大學的費用也是在鄉親們的幫助下湊齊,使得陳生對村民心存感激,被認為陳生回鄉幫扶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1年陳生的一次回村,讓他萌生了對村落徹底改造的想法。

陳生助理向澎湃新聞介紹,這一年,回鄉的陳生發現村民的居住環境不盡如意,萌發未村民建設集中別墅改善村民居住條件。於是,一個名為“城鄉共榮實驗”計畫開始成型,並逐漸進入實施。

按照計畫,陳生將投資2億元,在村集體的土地上建設129棟258套別墅,2棟農村公寓,這也是陳生“共榮實驗”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這個計畫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改善居住條件的“輸血”部分,還有一個是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造血”部分。

在陳生的規劃中,村莊將被全部現代化改造,建設集中居住,條件完備的別墅區,另外還將規劃建設現代的小學、幼稚園、養老院、村委會辦公樓、農貿市場等等公共設施和場所。

2014年《羊城晚報》的報導顯示,陳生回頭評價自己的設想,“直接給錢的輸血方式不能徹底解決家鄉父老致富的問題,一定要有造血機制。”

目前,已經建成、正在等待分配的69棟138套別墅為第一期,二期則需要在原來舊村場的位置進行拆除後再興建。

有了別墅“輸血”的計畫之後,陳生造血的計畫也同時啟動。2011年當年,陳生花費1.5億元在村裡建設能容納約8萬頭豬的養殖基地,村民則可以到養殖基地上班。

並與2012年,將此前村裡為籌錢建橋而出租出去的山林以每畝250塊的價格高價租回當初25元每畝租出去的山嶺,統一種植荔枝林,分配村民,每戶五畝。

2014年《南方日報》曾報導陳生對官湖村的展望:每戶送一棟280平方米的別墅,還送五畝荔枝林,每戶根據勞動力情況,在養殖場養豬500至1000頭,豬苗、飼料、疫苗由公司統一提供,按標準出欄後統一收購。”

有村幹部給記者算了一筆簡單的帳,按照一頭豬半年出欄計算,每養一頭豬可增加收入150元至200元不等,而官湖村養豬的出欄量約7萬至8萬頭之間,合計可增加收入1050萬至1600萬之間,這幾乎相當於給村裡人均增加1萬元,一年就是接近兩萬元,這對於一個廣東省級貧困縣而言,相當可觀。

接近陳生的知情人士向澎湃新聞透露,前幾年有人有人憑藉養豬一年賺到了70萬,也有人因為養豬開上了路虎車,這在從前,村裡人是不敢想像。

由於陳生對身後家鄉的幫扶,2011年被列為廣東省名村建設項目,擺脫省級貧困村的帽子官湖村成為新農建設的樣本。

面對外界建別墅目的的質疑,陳生的助理林秀花向澎湃新聞表示,如果真要做房地產,完全可以把這筆錢投在廣州、深圳,到現在也已經賺了很多錢,怎麼會去占村裡的土地?

陳生捐建別墅專案的負責人、官湖村村幹部等多位相關人員均向澎湃新聞表示,土地是村集體的,房子永遠是村民的,陳生只是出資的建造者。舊村場所在的土地將來拆除後,也被規劃為別墅專案的二期,一切和陳生及其公司無關。

離不開的舊村場

新舊村場的對比一目了然,面對捐贈的別墅,緣何村民寧願被罵作貪婪的“刁民”,不願搬家整齊、寬敞的別墅之中?澎湃新聞記者走訪發現,別墅的贈送並非單純贈送,而是由附加條件——拆遷老房子。

這也使得村民們顧慮重重。

村民張秀華,嫁到官湖村10多年,有個已經讀四年級的兒子,家庭不富裕的她,為了照顧兒子,只能選擇在村裡勞作,農閒時前往周邊的村鎮做做零工,以補貼家用。

戶口已經分出來的張秀華一家和公公婆婆及兩個小叔子生活在一處院落裡。按照有的分配方案,張秀華一家三口,可以獲得一套別墅,顯然較現在的生活空間要寬裕許多。但是,因為兩個小叔子雖然也娶了親但沒有分戶,他們和公婆也只能有一套,總的來說住房就顯得捉襟見肘了。

但面對如何看待別墅的分配方案得詢問,直言“不願意下去獲取的最新消息顯示,“村委會給了一份分配方案,老闆

與舊村場的淩亂和擁擠不同,這裡有規劃整齊的一排排三層別墅,白色牆體甚是乾淨,配有磚紅色的屋頂。各家門前均設有停車位,周邊種有綠色植被和花圃。

別墅區的中間位置規劃有景觀湖,並向別墅區的南北延伸,可能因為新建,湖底的石頭清晰可見。在景觀湖的西側建有籃球場和供村民活動的廣場,鮮有村民活動的跡象,籃球場被有的村民用作停車之地。

這是陳生為村民規劃的別墅群一期,一共158套,二期的房源原本規劃在村民目前居住地上,為了建設二期,村民們需要把原來的老宅拆掉,這也是讓村民變成”刁民“的主要矛盾起源。

別墅的捐建者是億萬富豪陳生,現為廣東壹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天地壹號飲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主要經營醋飲料和土豬生意。

官湖村是陳生出生和成長的村落。1980年18歲的陳生考入北京大學,因家庭條件並不寬裕,前往北京上大學的費用也是在鄉親們的幫助下湊齊,使得陳生對村民心存感激,被認為陳生回鄉幫扶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1年陳生的一次回村,讓他萌生了對村落徹底改造的想法。

陳生助理向澎湃新聞介紹,這一年,回鄉的陳生發現村民的居住環境不盡如意,萌發未村民建設集中別墅改善村民居住條件。於是,一個名為“城鄉共榮實驗”計畫開始成型,並逐漸進入實施。

按照計畫,陳生將投資2億元,在村集體的土地上建設129棟258套別墅,2棟農村公寓,這也是陳生“共榮實驗”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這個計畫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改善居住條件的“輸血”部分,還有一個是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造血”部分。

在陳生的規劃中,村莊將被全部現代化改造,建設集中居住,條件完備的別墅區,另外還將規劃建設現代的小學、幼稚園、養老院、村委會辦公樓、農貿市場等等公共設施和場所。

2014年《羊城晚報》的報導顯示,陳生回頭評價自己的設想,“直接給錢的輸血方式不能徹底解決家鄉父老致富的問題,一定要有造血機制。”

目前,已經建成、正在等待分配的69棟138套別墅為第一期,二期則需要在原來舊村場的位置進行拆除後再興建。

有了別墅“輸血”的計畫之後,陳生造血的計畫也同時啟動。2011年當年,陳生花費1.5億元在村裡建設能容納約8萬頭豬的養殖基地,村民則可以到養殖基地上班。

並與2012年,將此前村裡為籌錢建橋而出租出去的山林以每畝250塊的價格高價租回當初25元每畝租出去的山嶺,統一種植荔枝林,分配村民,每戶五畝。

2014年《南方日報》曾報導陳生對官湖村的展望:每戶送一棟280平方米的別墅,還送五畝荔枝林,每戶根據勞動力情況,在養殖場養豬500至1000頭,豬苗、飼料、疫苗由公司統一提供,按標準出欄後統一收購。”

有村幹部給記者算了一筆簡單的帳,按照一頭豬半年出欄計算,每養一頭豬可增加收入150元至200元不等,而官湖村養豬的出欄量約7萬至8萬頭之間,合計可增加收入1050萬至1600萬之間,這幾乎相當於給村裡人均增加1萬元,一年就是接近兩萬元,這對於一個廣東省級貧困縣而言,相當可觀。

接近陳生的知情人士向澎湃新聞透露,前幾年有人有人憑藉養豬一年賺到了70萬,也有人因為養豬開上了路虎車,這在從前,村裡人是不敢想像。

由於陳生對身後家鄉的幫扶,2011年被列為廣東省名村建設項目,擺脫省級貧困村的帽子官湖村成為新農建設的樣本。

面對外界建別墅目的的質疑,陳生的助理林秀花向澎湃新聞表示,如果真要做房地產,完全可以把這筆錢投在廣州、深圳,到現在也已經賺了很多錢,怎麼會去占村裡的土地?

陳生捐建別墅專案的負責人、官湖村村幹部等多位相關人員均向澎湃新聞表示,土地是村集體的,房子永遠是村民的,陳生只是出資的建造者。舊村場所在的土地將來拆除後,也被規劃為別墅專案的二期,一切和陳生及其公司無關。

離不開的舊村場

新舊村場的對比一目了然,面對捐贈的別墅,緣何村民寧願被罵作貪婪的“刁民”,不願搬家整齊、寬敞的別墅之中?澎湃新聞記者走訪發現,別墅的贈送並非單純贈送,而是由附加條件——拆遷老房子。

這也使得村民們顧慮重重。

村民張秀華,嫁到官湖村10多年,有個已經讀四年級的兒子,家庭不富裕的她,為了照顧兒子,只能選擇在村裡勞作,農閒時前往周邊的村鎮做做零工,以補貼家用。

戶口已經分出來的張秀華一家和公公婆婆及兩個小叔子生活在一處院落裡。按照有的分配方案,張秀華一家三口,可以獲得一套別墅,顯然較現在的生活空間要寬裕許多。但是,因為兩個小叔子雖然也娶了親但沒有分戶,他們和公婆也只能有一套,總的來說住房就顯得捉襟見肘了。

但面對如何看待別墅的分配方案得詢問,直言“不願意下去獲取的最新消息顯示,“村委會給了一份分配方案,老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