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台官員:臺灣農業不怕競爭 大陸種不出我們的風味

據香港“中評社”4月26日消息, 臺灣省“農委會主委”林聰賢今天表示, 臺灣農業不怕競爭, 也不怕(大陸)來挖臺灣農業人才, 農業有“在地性”,

哪個地方生產的蔬菜水果, 都有不同風味, 鳳梨一定要出去, 因為海南島種不出我們的風味。

林聰賢上午到桃園宣傳“獎勵高中從農方案”, 去年實施第一年, 全台11校14班, 今年新增34校68班, 也從原本農場經營一個科, 擴增農業機械、園藝、畜牧保健、水產養殖, 從第一年的200人名額, 一口氣增加到1200人, 能量擴大6倍。

俗稱“農業公費生”獎勵從農方案, 成績優異(前50%)學生, 每學期5千元(以下同為新臺幣1新臺幣約合人民幣2毛 觀察者網注)的農業獎助學金, 寒暑假完成農業職涯探索20天, 另給予額外獎勵金1萬元, 每學年最多可領到3萬元, 民進黨蔡政府預計10年, 替臺灣培育3萬名新農民, 跟以往8萬農業大軍“更精進”, 林聰賢自信臺灣新農業, 絕對不是印象“又苦又窮”的夕陽產業,

真正是“綠金”產業。

活動結束, 林聰賢接受中評社採訪, 被問到大陸積極爭取包括神農獎得主到大陸發展農業, 提供農業創業園, 給年輕人發展, 臺灣怎樣因應農業人才外流?

林聰賢表示, (大陸)不只是挖臺灣農業人才, 也挖社區總體營造人才, 這是競爭, 誰的策略、誰的政策比較好, 本來農業人才、農業技術, 都屬於自由移動、人都有利可圖, 我們要保障的是智慧財產權, 我們的know-how, 不能隨便就賣給別人。

林聰賢認為, 農業與工業最大差別, 農業本身有很大限制, 在於農業有“在地性”, 哪個地方生產的蔬菜水果, 都有不同風味, 以臺灣比較有競爭力, 好比鳳梨釋迦, 鳳梨一定要出去, 因為海南島種不出我們的風味,

農產品水稻, 桃園與宜蘭、花蓮也都不一樣, 但是要買平均水準農產品很容易, 好比洋蔥有進口與本地, 臺灣洋蔥就有一種風味。

他指出, 兩岸農業不怕競爭, 因為本來就是競爭, 工業也是如此, “紅色供應鏈”已經起來, 臺灣就是要跑得比他們更快, “農委會”就透過“農業公費專班”等獎勵措施, 積極替臺灣培育新農業人才, 也是一種留才制度, 如果年輕人願意投入務農行列, 也可以打破現存的年輕人“低薪”窘境, 很多青農, 年薪百萬根本不是夢, 是真正發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