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初創企業和成熟公司設計商業模式有什麼區別?側重點詳析

處於不同階段的企業, 在設計商業模式的時候有著不同的側重點。 正如下面的矩陣所描述的, 對企業來說, 商業模式的創新和選擇有:

(1)選擇A——老用戶-新產品

也就是針對現有客戶開發出新的產品, 不斷優化產品的功能。 蘋果的iPhone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從風靡全球的iPhone4一直到今天的iPhoneX。 從產品和商業模式的角度來看, 選擇A就是要不斷挖掘客戶的潛在需求, 滿足這些需求, 並在客戶服務和定價方面做出創新和變化。 另外一個例子是電信公司, 它們常常針對已有客戶推出不同的服務組合(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套餐”), 以此維繫客戶。

(2)選擇B——新使用者-老產品

也就是企業進入新的市場空間, 或者不同的地域——從原來的一線城市進入二線、三線城市, 或者基於人群的社會屬性(如年齡、職業、性別等)進行延伸——從原來服務與70後、80後的使用者轉向服務於90後、00後的用戶。

這裡涉及的商業模式創新主要在價值傳遞方面, 即如何用更深入、精准的管道, 將產品的資訊傳導到新使用者群體中。

(3)選擇C——新用戶-新產品

這個選擇對一家成熟企業來說, 就是開闢一個新項目, 對創業者來說, 就是創建一家新公司, 即在以前沒有客戶和產品的基礎上開展業務。

這種選擇與前面兩種選擇的差異在於:在前面兩種選擇中, 至少有一個因素是確定的, 或者是使用者, 或者是產品, 這個業務已經被市場驗證過了。 而在第三種選擇中, 兩個因素都是變數, 都是不確定的, 企業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領域。 對新創企業來說, 要解決的第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產品-市場匹配(Product Market Fit, PMF), 即創業者要在早期找到產品和市場的契合點, 這包括幾層含義:

用戶的需求是真實的需求, 還是偽需求;

你的產品或者服務是否是客戶真實需要的, 是否能真正帶來價值;

你是否能從客戶那裡獲得收益(這裡的收益不一定指貨幣收益, 客戶在你的產品上所花的時間成本也是一種收益, 如微信)。

這是創業者在思考創業項目時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 它也是商業模式的基礎。

我們來看看CB Insights 的統計資料。 CB insights是矽谷最知名的獨立智庫, 他們對千餘家初創企業失敗的原因進行分析後發現, 導致失敗的首要因素是“市場需求不存在”(No Market Need)。 對創業者來說, 恐怕沒有比這更悲慘的事情了, 你辛辛苦苦投入大量時間和資金開發出來的產品, 卻根本沒有人想要。

初創企業在考慮自己的商業模式時,

第一個要考慮的問題就是產品-市場匹配。 這是其他所有問題的基礎, 如果這一步有問題, 就如同把城堡建在了沙丘上, 遲早會轟然倒塌。

第二個問題是找到你的獨特定位。 因為你是一家新公司, 人們對你沒有任何認知。 人們在很多領域的認知都已經被成熟公司宣傳的東西所佔據。 你要找到一個垂直、細小的領域, 在這個領域內佔據人們的認知。

第三個問題是設立護城河和門檻。 你發現了一個新的有價值的領域, 恭喜你——不過別高興得太早。 一旦你進入這個領域, 隨後馬上就會有大量的同類公司洶湧而來, 它們都將成為你的競爭對手。早期的團購市場,眼下的共用單車市場都是這種情況。如果創業企業能在早期思考和建立起自己的護城河或者門檻,將來面對模仿者或者競爭對手的時候就會從容很多,甚至立於不敗之地。當然,在今天的創業市場種,資金也是一種護城河。

它們都將成為你的競爭對手。早期的團購市場,眼下的共用單車市場都是這種情況。如果創業企業能在早期思考和建立起自己的護城河或者門檻,將來面對模仿者或者競爭對手的時候就會從容很多,甚至立於不敗之地。當然,在今天的創業市場種,資金也是一種護城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