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蟑螂“小強”變身大產業 處理餐廚垃圾零污染

4月28日, 記者走進位於濟南章丘埠村街道的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餐廚垃圾生物處理協會, 探訪這裡的“小強”產業。 孫宏瑗 攝

中新網濟南4月28日電 (孫宏瑗)“打不死的小強”“四害之一”……蟑螂留給人們的印象一直甚為負面。 在山東章丘, 有人卻將它視為寶貝, 一養就是3億隻。 這3億隻蟑螂每天將該地四分之一的餐廚垃圾吃進腹中, 實現餐廚垃圾處理零污染。

圖為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廠房內蟑螂在餵食板上啃食粉碎後的餐廚垃圾。

孫宏瑗 攝

圖為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內所養殖的美洲大蠊。 楊飛 攝

4月28日, 記者走進位於濟南章丘埠村街道的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餐廚垃圾生物處理協會, 探訪這裡的“小強”產業。

從該中心主任李延榮在家中小規模養殖蟑螂開始算起, 至今已有近7年的時間。

李延榮介紹說, 目前世界上發現的蟑螂有6000餘種, 該中心養殖的蟑螂品種為“美洲大蠊”, 是中國國內本身就有的品種, 個頭相對較大, 而且喜食腐敗有機質, 繁殖速度快, 與家中常見的蟑螂不一樣。

“美洲大蠊”1只重約1克, 每只每天能吃自身重量5%的垃圾, 中心現有300噸蟑螂, 約為3億隻, 一天共能處理近15噸垃圾。

為防止蟑螂逃逸, 該廠設置了多重防護, 養殖廠房完全密閉, 並且周圍設置有水溝, 水溝裡養殖著食蟲的魚類。

李延榮對記者說, 處理餐廚垃圾的傳統方式是厭氧發酵和填埋等, 厭氧發酵對固體垃圾作用甚微, 而且投資成本高。 垃圾填埋既浪費資源,

又污染地下水和空氣。 利用黃粉蟲、蠅蛆、蚯蚓等生物處理, 又各有弊端。

李延榮介紹說, 粉碎後的餐廚垃圾能夠全部被蟑螂吃掉, 其中的毒素被它們體內分泌的酶消解掉, 只留存下鋅、鐵等無害元素。 蟑螂的屍體研磨成粉, 成為一味藥材。 蟑螂入藥早有先例, 《神農本草經》和《本草綱目》等醫書都有記載。

圖為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主任李延榮與工人展示該中心所飼養的蟑螂。 孫宏瑗 攝

圖為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內所收集和展示的蟑螂的屍體、卵鞘、粉末、糞便。 孫巨集瑗 攝

記者在現場看到, 餐廚垃圾經機器初步粉碎、制漿,再利用壓力泵經由管道,將粉碎過的垃圾輸送至餵食架,蟑螂不爭不搶,井然有序地排隊進食。李延榮說,“酸甜苦辣鹹的東西,它們都吃,一點兒不挑食。”蟑螂的屍體、糞便、卵鞘,經機器自動化分離後,由管道輸出。

“我們多項實驗資料表明,蟑螂粉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抗生素飼料。目前正在研究蟑螂粉在減肥、保健、化妝品、藥品等領域的功效。”李延榮說,蟑螂的糞便可以當作種花草、莊稼的肥料。養殖蟑螂產生的生物熱,可以給大棚供暖,用來種蔬菜、水果等,實現種養結合。

2017年8月4日,中國科學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機構的昆蟲學、固體廢物處理處置等領域的幾位專家評議後,得出結論:“利用美洲大蠊處理餐廚垃圾技術”遵循自然界食物鏈規律,充分利用美洲大蠊可以高效、快速、無污染轉化餐廚垃圾,該技術的副產品美洲大蠊蟲體、乾粉及卵鞘可作為昆蟲蛋白飼料,實現餐廚垃圾資源化和迴圈利用。

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的新廠房將於2018年底前落成,屆時蟑螂存欄量能達到4000噸,約40億隻,預計一年可處理餐廚垃圾超7萬噸。(完)

餐廚垃圾經機器初步粉碎、制漿,再利用壓力泵經由管道,將粉碎過的垃圾輸送至餵食架,蟑螂不爭不搶,井然有序地排隊進食。李延榮說,“酸甜苦辣鹹的東西,它們都吃,一點兒不挑食。”蟑螂的屍體、糞便、卵鞘,經機器自動化分離後,由管道輸出。

“我們多項實驗資料表明,蟑螂粉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抗生素飼料。目前正在研究蟑螂粉在減肥、保健、化妝品、藥品等領域的功效。”李延榮說,蟑螂的糞便可以當作種花草、莊稼的肥料。養殖蟑螂產生的生物熱,可以給大棚供暖,用來種蔬菜、水果等,實現種養結合。

2017年8月4日,中國科學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機構的昆蟲學、固體廢物處理處置等領域的幾位專家評議後,得出結論:“利用美洲大蠊處理餐廚垃圾技術”遵循自然界食物鏈規律,充分利用美洲大蠊可以高效、快速、無污染轉化餐廚垃圾,該技術的副產品美洲大蠊蟲體、乾粉及卵鞘可作為昆蟲蛋白飼料,實現餐廚垃圾資源化和迴圈利用。

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的新廠房將於2018年底前落成,屆時蟑螂存欄量能達到4000噸,約40億隻,預計一年可處理餐廚垃圾超7萬噸。(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