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美高速路:助推陝西經濟追趕超越

作為一個西部省份, 陝西的高速公路卻是在全國率先起步, 其諸多開創性的經驗至今為國家標準所用。 從行業自身發展而言,經過30年的歷程, 高速公路從零到五千多公里, 實現了跨越式的大發展。 從呈現的社會效果而言, 陝西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已然證明, 高速公路對促進我省國民經濟的發展、國土資源的開發、生產力的合理佈局、區域間的合作、交通出行的便利和消費、生活水準的提高等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搶抓改革機遇——高速公路跨越發展的引擎

改革開放以來, 交通行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先行者, 率先播下了高速公路發展的種子。

改革開放的春風, 讓陝西交通為經濟發展、脫貧致富鋪築快車道走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在追求世界一流現代化交通的雄心激蕩之下,

陝西人啟動了高速公路崛起的旅程。

1983年2月, 陝西省政府常務會議批准西(安)三(原)一級公路路線方案, 作為全國首次利用世界銀行貸款修建的高等級公路, 全長34.46公里, 1986年12月開工修建, 歷時3年建成通車。 這是我國首次開展國際競爭性招標, 引進的是國際通用菲迪克條款, 制定了國內第一個監理制度。 由“西三指揮部”負責編制的公路工程招標範本推廣應用至今, 開創了我國現代公路工程管理的先河。

世界奇跡“兵馬俑”使西安成為國家名片, 從西安到臨潼兵馬俑迫切需要一條代表國家形象的旅遊之路。 1986年12月25日, 敢想敢幹的陝西交通人開工建設了中國西部第一條高速公路——G30連霍線西(安)臨(潼)高速公路,

全長23.888公里, 這是全國第三條高速公路, 中西部地區第一條高速公路。 1990年12月27日建成通車, 這條以旅遊為特色的經濟動脈,打開了西安東大門, 實現了陝西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1997年12月, 陝西開始在黃土高原修建第一條高速公路——G65包茂線銅(川)黃(陵)高速公路, 全長72.256公里, 2001年4月30日建成通車。 銅黃高速穿越黃土高原深溝大壑, 面對濕陷性黃土等複雜地質結構, 經過3年多的艱苦鏖戰, 我們最終打通了四海華人黃陵祭祖的快速通道。 2001年3月8日開工建設陝西第一條山區高速公路——G5京昆線勉(縣)甯(強)高速公路, 全長54.8公里, 2003年11月18日建成通車。 在濕陷黃土與山區高速修建技術稀缺的年代, 陝西高速公路的建設步伐艱難地邁進了黃土地與大巴山。

陝西高速公路發展30多年來, 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這裡有國家政策的扶植, 有交通運輸部的大力支持, 有省委、省政府的強力推進, 有省交通運輸廳的砥礪奮進, 有各地市的積極實施, 有建設管理方的殫精竭慮, 也有交通職工的不懈努力……然而, 最先決的條件則是思想的解放。

在一次次國家經濟戰略歷史機遇中, 陝西交通人解放思想, 判斷形勢, 作出符合時代的決策, 搶到發展先機。

為了理順高速公路建設管理體制。 1999年10月20日, 省政府撤銷原陝西省高等級公路管理局, 成立“陝西省高速公路建設集團公司”。 2006年, 省委、省政府再次調整高速公路管理體制, 以原陝西交通投資公司、西安繞城高速公路生態林帶建設管理局等單位為基礎, 組建成立“陝西省交通建設集團公司”。“高速集團”與“交通集團”的成立,猶如並駕齊驅的兩輛戰車,使陝西高速公路發展獲得強勁的體制動力。

面對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陝西解放小富即安思想,承認自己慢了,承認交通仍是“凹地”,全省交通行業樹立加快共識,一張連接全省主要城鎮、工業中心、能源基地、省際重要通道、國際旅遊熱點的“米”字形高速公路路網在西部開發的鼓角爭鳴中日趨完善,新一輪高速公路加快建設模式強勁啟動。

2005年,陝西省委第十屆七次會議決策“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進一步加快全省高速公路建設”。這一年的深冬,陝西高速公路以1000公里為起點開始飛奔。省交通運輸廳編制了規模為5000公里的“三縱四橫五輻射”高速公路網規劃。規劃大膽地、適當超前地將4000公里高速公路許諾給未來的10年,較之前的17年修建1000公里發展速度,此次繪製的宏偉藍圖呈加速度增長規模。隨後調整的“兩環三縱六輻射七橫”高速公路網規劃,又使陝西高速公路規劃總量達到8000公里。

從高速公路網規劃三次大的調整,不難看出交通先導的動作緊跟經濟發展與時代要求。陝西已然認識到適當超前的交通建設對區域經濟的帶動有多麼重要。

2009年,國家投資“4萬億元”啟動基礎設施建設,加之汶川地震的災後重建專案,都為正在加快的陝西高速公路建設帶來機遇。省交通運輸廳再次搶抓機遇,確立“發展現代交通,奉獻一流服務”的理念,以“大愛在心,為民開路”的精神凝聚行業。通過擴大市場開放、政府機構改革、高速公路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實現了體制創新與機制完善。

黨的十八大後,“一帶一路”“交通扶貧”等國家經濟戰略又為陝西高速公路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交通人以毫不懈怠的步伐走在奮進的道路上。

築牢百年大計——品質工程世界矚目

陝西幾乎涵蓋了我國內陸所有地形特點,除過平坦的八百里秦川,北部是茫茫的毛烏素大沙漠和坡大溝深的黃土高原,南部有“天下大阻”的秦嶺。沙漠、黃土和山區,成為陝西高速公路發展的技術難題。然而,敢打硬仗的陝西交通人完成了一項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實現了高速公路建設領域舉世矚目的突破——打造出世界建設規模第一的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國內第一條沙漠高速公路榆靖高速、改寫千年“蜀道難”的西漢高速、西部建設標準最高的咸陽機場高速公路等一批享譽國內外的典範工程。

陝西,因現代化交通而起飛,不僅是西部開發的“橋頭堡”,也成為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

天下第一隧——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雙向四車道的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全長18.02公里,2001年1月開工,2007年1月20日建成通車,是國家高速公路網G65包茂線控制性工程,建設規模世界第一,是亞洲最長的公路隧道。建設過程中,陝西組織52家單位多學科聯合攻關,不斷克服斷層、湧水、岩爆等施工難題,以及通風、火災、監控等運營中的重大技術課題,取得科研成果11類40余項,解決了一系列世界性難題,使中國公路隧道建設技術達到世界一流水準。同時,凝聚了陝西交通人智慧的《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建設與運營管理關鍵技術》獲得了中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殊榮。

亞洲第一高墩——三水河特大剛構橋。全橋長1688米,是國家高速公路網G69銀百線咸(陽)旬(邑)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該橋為7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跨徑佈置為98米?185米、98米,共6個主墩,其中14號主墩高達183米,破亞洲連續剛構橋樑紀錄。

第一條穿越秦嶺的高速公路——西漢高速。G5京昆線西(安)漢(中)高速公路是陝西交通史上一次性開工里程最長、投資最大、施工條件最差、地質災害最多、技術難度最大的山區高速公路項目。全長258.65公里,2002年開工建設,2007年9月30日建成通車。西漢高速從秦嶺腹地穿過,形成全國最多的公路隧道群,這條高速長廊穿越秦嶺主峰,不僅結束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千年慨歎,也為中國南北分水的秦嶺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中國首條沙漠高速公路——榆靖高速。G65包茂線榆(林)靖(邊)高速公路穿越了陝北毛烏素沙漠。在施工過程中,上百名工程技術人員大膽創新,在全國率先探索出了科技防沙、以路治沙的成功經驗,徹底解決了沙漠高速公路本體防護和遏制路基兩側流沙的世界性難題。

中國首個建築垃圾再生環保示範工程——西鹹北環高速公路。西鹹北環高速公路在國內高速公路建設領域首次大規模綜合利用建築垃圾再生材料,應用于路基填築、特殊地基處理、路面、小型預製構件和臨建設施建設,被交通運輸部命名為“生態環保示範工程”。本專案共回收利用建築垃圾600萬噸,恢復垃圾場佔用土地3000畝,減少土地開挖1500餘畝,節省生石灰17萬噸、燃煤3.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000萬立方米,創造直接、間接經濟效益10億元,填補了我國高速公路建設領域建築垃圾再生綜合利用的空白。

省門第一路——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高速公路。西(安)長(武)高速公路六村堡至機場段,全長18.2公里,雙向六車道,擁有當時國內規模最大的高速公路排水性路面,控制性工程渭河特大橋為西北地方標準最高、規模最大、最長的高速公路特大橋。2009年7月,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專用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全長20.58公里,雙向八車道,是國內第一條全線採用排水性路面的高速公路,也是國內建成里程最長的八車道機場高速公路,建設標準、配套設施、智慧化服務水準為中西部地區最高。

西北第一條四車道改擴建八車道高速公路——G30連霍線潼(關)西(安)高速公路。全長130.09公里,這是西北地方第一條四車道改擴建為八車道的高速公路,也是國內工期最短的改擴建項目,實現了“邊施工、邊行車”兩不誤。

西北第一大跨橋——石門水庫特大橋。G85銀昆線寶(雞)漢(中)高速公路漢中至坪坎段的控制性工程石門水庫特大橋,跨越316國道和石門水庫,主跨徑262米,大橋兩側分別連接石門隧道及牛頭山隧道,庫區中沒有墩柱,最大限度地保護了石門水庫的生態環境,成為橫跨石門水庫的一道美麗景觀。

勇於責任擔當——鋪築群眾心路

交通運輸既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又是民生改善的“顯示器”。近年來,陝西交通行業既重服務社會,更重責任擔當。

數字是無言的,但更能說明問題。據測算,陝西高速集團自2006年以來積極配合政府執行通行費減免政策,已持續減免各類通行費共66億元。其中,“綠色通道”減免運送鮮活農產品的貨車通行費42.5億元;節假日小客車執行免費通行以來減免金額18.6億元;運煤車輛減免金額1.8億元;2017年起對所有貨車執行通行費優惠9%,減免金額3.1億元。2006年至2017年,陝西交通集團減免“綠色通道”、節假日小客車通行、運煤車輛等車次累計6528.07萬車次,減免金額達80.51億元。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正值西漢高速公路實施安全強化工程的特殊時期,西漢高速公路上行線(西安—漢中方向)單幅雙向通行。面對巨大的保暢壓力,西漢高速全力以赴捍衛“生命線”的安全和暢通,投入保暢人員11479人次,巡查3549次,保障救災車隊通行2129次,車輛通行148229輛,減免救災通行費5433.33萬元,為救災車輛加水、加油、排險、排障5561次,服務區接待救災人員687221人次,被譽為“抗震救災的生命線”。

2009年8月18日23時許,寧陝縣遭遇罕見特大暴雨,西漢高速甯陝段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流量約3萬立方,導致交通中斷,1300余輛車滯留,連接川陝的交通大動脈陷入癱瘓,群眾又一次將目光聚焦昔日的“英雄路、生命線”。西漢高速啟動應急預案,從省交通運輸廳到高速集團、西漢分公司各級領導連夜趕赴一線,帶領搶險突擊隊員們,冒著生命危險,展開搶險搶通工作。西漢分公司所有員工前往一線,給被困司乘送去水和食物,指揮疏導滯留車輛……高速集團下屬各單位火速支援、團結協作,僅用36個小時搶通了道路,使京昆大動脈恢復暢通。

陝西交通集團依託行業特點開展“志願服務耀三秦、青春共築中國夢”“學雷鋒”“溫情校園、感恩教育”等志願服務活動,將志願者服務向公路延伸。組織動員青年志願者投入到關愛農民工子女、留守兒童、陽光助殘、社區扶弱幫困、環境保護、科普宣傳、文明交通等志願服務活動中去,連續兩年在所屬23個運營公司所屬各收費站、服務區開展青年志願者“暖冬行動”。開展“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垃圾不落地、鄉村更美麗”“攜手折翼天使感受生命熱度”“助力高考”“抗洪救災”“安全知識校園行”“交通知識進村莊”等志願服務活動。據不完全統計,陝西交通集團累計開展各類青年志願活動近萬人次。

陝西高速集團在今年的“暖冬行動”中,組織志願者人數達到3865人,培訓2183人次,志願者服務時長79376小時。灞橋站員工夜晚尋找誤入高速的迷路老人;臨潼站員工為外地女司機更換備胎;兵馬俑站員工幫助受困遊客和孩子暖心過夜;寶雞站員工聯繫車輛送產婦住院;眉縣站幫助被客車遺忘的乘客歸家過年……愛心在傳遞,高速青年“服務交通、貢獻社會”的精神得到廣泛讚譽。

組建成立“陝西省交通建設集團公司”。“高速集團”與“交通集團”的成立,猶如並駕齊驅的兩輛戰車,使陝西高速公路發展獲得強勁的體制動力。

面對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陝西解放小富即安思想,承認自己慢了,承認交通仍是“凹地”,全省交通行業樹立加快共識,一張連接全省主要城鎮、工業中心、能源基地、省際重要通道、國際旅遊熱點的“米”字形高速公路路網在西部開發的鼓角爭鳴中日趨完善,新一輪高速公路加快建設模式強勁啟動。

2005年,陝西省委第十屆七次會議決策“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進一步加快全省高速公路建設”。這一年的深冬,陝西高速公路以1000公里為起點開始飛奔。省交通運輸廳編制了規模為5000公里的“三縱四橫五輻射”高速公路網規劃。規劃大膽地、適當超前地將4000公里高速公路許諾給未來的10年,較之前的17年修建1000公里發展速度,此次繪製的宏偉藍圖呈加速度增長規模。隨後調整的“兩環三縱六輻射七橫”高速公路網規劃,又使陝西高速公路規劃總量達到8000公里。

從高速公路網規劃三次大的調整,不難看出交通先導的動作緊跟經濟發展與時代要求。陝西已然認識到適當超前的交通建設對區域經濟的帶動有多麼重要。

2009年,國家投資“4萬億元”啟動基礎設施建設,加之汶川地震的災後重建專案,都為正在加快的陝西高速公路建設帶來機遇。省交通運輸廳再次搶抓機遇,確立“發展現代交通,奉獻一流服務”的理念,以“大愛在心,為民開路”的精神凝聚行業。通過擴大市場開放、政府機構改革、高速公路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實現了體制創新與機制完善。

黨的十八大後,“一帶一路”“交通扶貧”等國家經濟戰略又為陝西高速公路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交通人以毫不懈怠的步伐走在奮進的道路上。

築牢百年大計——品質工程世界矚目

陝西幾乎涵蓋了我國內陸所有地形特點,除過平坦的八百里秦川,北部是茫茫的毛烏素大沙漠和坡大溝深的黃土高原,南部有“天下大阻”的秦嶺。沙漠、黃土和山區,成為陝西高速公路發展的技術難題。然而,敢打硬仗的陝西交通人完成了一項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實現了高速公路建設領域舉世矚目的突破——打造出世界建設規模第一的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國內第一條沙漠高速公路榆靖高速、改寫千年“蜀道難”的西漢高速、西部建設標準最高的咸陽機場高速公路等一批享譽國內外的典範工程。

陝西,因現代化交通而起飛,不僅是西部開發的“橋頭堡”,也成為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

天下第一隧——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雙向四車道的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全長18.02公里,2001年1月開工,2007年1月20日建成通車,是國家高速公路網G65包茂線控制性工程,建設規模世界第一,是亞洲最長的公路隧道。建設過程中,陝西組織52家單位多學科聯合攻關,不斷克服斷層、湧水、岩爆等施工難題,以及通風、火災、監控等運營中的重大技術課題,取得科研成果11類40余項,解決了一系列世界性難題,使中國公路隧道建設技術達到世界一流水準。同時,凝聚了陝西交通人智慧的《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建設與運營管理關鍵技術》獲得了中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殊榮。

亞洲第一高墩——三水河特大剛構橋。全橋長1688米,是國家高速公路網G69銀百線咸(陽)旬(邑)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該橋為7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跨徑佈置為98米?185米、98米,共6個主墩,其中14號主墩高達183米,破亞洲連續剛構橋樑紀錄。

第一條穿越秦嶺的高速公路——西漢高速。G5京昆線西(安)漢(中)高速公路是陝西交通史上一次性開工里程最長、投資最大、施工條件最差、地質災害最多、技術難度最大的山區高速公路項目。全長258.65公里,2002年開工建設,2007年9月30日建成通車。西漢高速從秦嶺腹地穿過,形成全國最多的公路隧道群,這條高速長廊穿越秦嶺主峰,不僅結束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千年慨歎,也為中國南北分水的秦嶺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中國首條沙漠高速公路——榆靖高速。G65包茂線榆(林)靖(邊)高速公路穿越了陝北毛烏素沙漠。在施工過程中,上百名工程技術人員大膽創新,在全國率先探索出了科技防沙、以路治沙的成功經驗,徹底解決了沙漠高速公路本體防護和遏制路基兩側流沙的世界性難題。

中國首個建築垃圾再生環保示範工程——西鹹北環高速公路。西鹹北環高速公路在國內高速公路建設領域首次大規模綜合利用建築垃圾再生材料,應用于路基填築、特殊地基處理、路面、小型預製構件和臨建設施建設,被交通運輸部命名為“生態環保示範工程”。本專案共回收利用建築垃圾600萬噸,恢復垃圾場佔用土地3000畝,減少土地開挖1500餘畝,節省生石灰17萬噸、燃煤3.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000萬立方米,創造直接、間接經濟效益10億元,填補了我國高速公路建設領域建築垃圾再生綜合利用的空白。

省門第一路——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高速公路。西(安)長(武)高速公路六村堡至機場段,全長18.2公里,雙向六車道,擁有當時國內規模最大的高速公路排水性路面,控制性工程渭河特大橋為西北地方標準最高、規模最大、最長的高速公路特大橋。2009年7月,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專用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全長20.58公里,雙向八車道,是國內第一條全線採用排水性路面的高速公路,也是國內建成里程最長的八車道機場高速公路,建設標準、配套設施、智慧化服務水準為中西部地區最高。

西北第一條四車道改擴建八車道高速公路——G30連霍線潼(關)西(安)高速公路。全長130.09公里,這是西北地方第一條四車道改擴建為八車道的高速公路,也是國內工期最短的改擴建項目,實現了“邊施工、邊行車”兩不誤。

西北第一大跨橋——石門水庫特大橋。G85銀昆線寶(雞)漢(中)高速公路漢中至坪坎段的控制性工程石門水庫特大橋,跨越316國道和石門水庫,主跨徑262米,大橋兩側分別連接石門隧道及牛頭山隧道,庫區中沒有墩柱,最大限度地保護了石門水庫的生態環境,成為橫跨石門水庫的一道美麗景觀。

勇於責任擔當——鋪築群眾心路

交通運輸既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又是民生改善的“顯示器”。近年來,陝西交通行業既重服務社會,更重責任擔當。

數字是無言的,但更能說明問題。據測算,陝西高速集團自2006年以來積極配合政府執行通行費減免政策,已持續減免各類通行費共66億元。其中,“綠色通道”減免運送鮮活農產品的貨車通行費42.5億元;節假日小客車執行免費通行以來減免金額18.6億元;運煤車輛減免金額1.8億元;2017年起對所有貨車執行通行費優惠9%,減免金額3.1億元。2006年至2017年,陝西交通集團減免“綠色通道”、節假日小客車通行、運煤車輛等車次累計6528.07萬車次,減免金額達80.51億元。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正值西漢高速公路實施安全強化工程的特殊時期,西漢高速公路上行線(西安—漢中方向)單幅雙向通行。面對巨大的保暢壓力,西漢高速全力以赴捍衛“生命線”的安全和暢通,投入保暢人員11479人次,巡查3549次,保障救災車隊通行2129次,車輛通行148229輛,減免救災通行費5433.33萬元,為救災車輛加水、加油、排險、排障5561次,服務區接待救災人員687221人次,被譽為“抗震救災的生命線”。

2009年8月18日23時許,寧陝縣遭遇罕見特大暴雨,西漢高速甯陝段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流量約3萬立方,導致交通中斷,1300余輛車滯留,連接川陝的交通大動脈陷入癱瘓,群眾又一次將目光聚焦昔日的“英雄路、生命線”。西漢高速啟動應急預案,從省交通運輸廳到高速集團、西漢分公司各級領導連夜趕赴一線,帶領搶險突擊隊員們,冒著生命危險,展開搶險搶通工作。西漢分公司所有員工前往一線,給被困司乘送去水和食物,指揮疏導滯留車輛……高速集團下屬各單位火速支援、團結協作,僅用36個小時搶通了道路,使京昆大動脈恢復暢通。

陝西交通集團依託行業特點開展“志願服務耀三秦、青春共築中國夢”“學雷鋒”“溫情校園、感恩教育”等志願服務活動,將志願者服務向公路延伸。組織動員青年志願者投入到關愛農民工子女、留守兒童、陽光助殘、社區扶弱幫困、環境保護、科普宣傳、文明交通等志願服務活動中去,連續兩年在所屬23個運營公司所屬各收費站、服務區開展青年志願者“暖冬行動”。開展“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垃圾不落地、鄉村更美麗”“攜手折翼天使感受生命熱度”“助力高考”“抗洪救災”“安全知識校園行”“交通知識進村莊”等志願服務活動。據不完全統計,陝西交通集團累計開展各類青年志願活動近萬人次。

陝西高速集團在今年的“暖冬行動”中,組織志願者人數達到3865人,培訓2183人次,志願者服務時長79376小時。灞橋站員工夜晚尋找誤入高速的迷路老人;臨潼站員工為外地女司機更換備胎;兵馬俑站員工幫助受困遊客和孩子暖心過夜;寶雞站員工聯繫車輛送產婦住院;眉縣站幫助被客車遺忘的乘客歸家過年……愛心在傳遞,高速青年“服務交通、貢獻社會”的精神得到廣泛讚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