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牛!焦作這位“老司機”在空中開車,車程能繞地球兩圈!

她每天在距離地面10米的空中開車, 她的開車里程連起來足以繞地球兩圈……近日, 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組織的“發現最美鐵路”系列活動走進焦作車輛段檢修車間。 現場, 記者採訪到了站在地面上的她——天車司機吳瑞敏。

“每天7點50左右我就上崗了, 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對天車傳動、機械等各部分進行全方位的檢查。 ” 吳瑞敏介紹道。

天車, 是在高空架起的軌道上運行的一種橋架型起重機。

“我的任務就是把未修理的設備吊過去, 修好了再吊過來。 ” 吳瑞敏說。

在檢修車間裡記者看到, 忙碌的工人們頭頂上方的天車駕駛室距離車間地面約10米。 在面積不足2平方米的操作室裡, 吳瑞敏每天獨自“駕駛”天車吊著輕則幾百公斤、重達數噸的配件和設備, 在近160米的空中“航線”上來回“飛行”200多次, 里程至今已超過10萬公里。

“所以, 同事們都叫我‘空姐’。 ”吳瑞敏笑道。

半路出家 決心做“行家”

吳瑞敏進入鐵路系統已經20多年了, 在開天車之前, 她是一名叉車工。 2001年, 由於生產力佈局調整, 吳瑞敏被調到天車司機崗位。 當天車師傅們見到半路轉行的她時, 不禁犯嘀咕:“她能學得會咱這活嗎?”

這句話聽到了吳瑞敏的心坎裡, 性格要強的她暗暗發誓要鉚足勁頭學習業務,

決不成為拖累大家的“包袱”。 為此, 她苦練操作、邊學邊問邊思考。 三個多月後, 她學會了開天車, 並很快成為了技藝嫺熟的老司機。

“想把天車開好、開安全, 必須要膽大心細,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吳瑞敏說道。 檢修大庫內是交叉作業區, 天上地下同時進行檢修工作, 人員情況複雜。 因此, 每次進行起吊作業時, 她都要站在駕駛室觀察視窗, 向下俯視並密切觀察檢修大庫內職工的作業位置, 從他們上方通過前, 都會及時響鈴, 提醒避讓。

忙碌工作之餘, 她還總結出一套“四要”天車操作方法, 即:觀察要細、停車要緩、起落要慢、手腳要穩。

“簡單工作”做得不簡單

“開工前的點檢是每個天車司機最重要的工作,

一旦天車出現問題, 就可能使數噸重的配件從空中墜落下來, 後果不堪設想。 ”吳瑞敏說。 對待這份別人眼中簡單又單調的工作, 她十幾年如一日, 從不掉以輕心。

為了保證車間修理工作按時按量完成, 吳瑞敏每天都會提前半個小時到崗, 操作天車進行起、升、走、停等動作, 認真查看各傳動裝置的潤滑情況和吊鉤、索具的零件狀態、確認限位元器作用是否良好……每一項檢查她都細之又細。

這個好習慣為車間的安全作業做好了保障。 僅2017年, 吳瑞敏就通過細心點檢發現各類隱患故障12件, 多次受到嘉獎。

夏天滿身汗, 冬天打冷顫, 是吳瑞敏對自己工作的描述。 “天車司機的工作看似輕閒, 實際卻是個累活。 只要一上車, 再下來的時候基本上也到了下班點。

”吳瑞敏說。 為了配合其他工班按時完成車輛檢修任務, 避免去廁所耽誤配件的吊運, 工作期間的她很少喝水。 用她自己的話說:“我多吊一鉤, 就能早點和大家一起完成工作, 沒啥。 ”

提及開天車17年的感受,

她只說了5個字“累並快樂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