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馬科技2017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4月27日消息, 天馬科技(603668)2017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中國飼料工業經過三十餘年的高速度發展, 近年來飼料產量仍保持穩中有升的發展態勢, 中國已連續7年成為世界第一大飼料生產國, 佔據全球產量的四分之一, 同時產品品質亦得到穩步提升;伴隨飼料工業的大發展, 作為水產養殖業的重要物質基礎, 水產飼料行業也發展成為我國飼料工業的重要支柱產業和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之一。 同時, 公司下游行業水產養殖業屬於農業產業, 受消費者飲食偏好、銷售價格、自然災害、養殖病害以及近年來極端天氣呈現常態化趨勢等方面影響,

行業的波動性也越來越強;隨著國家環保政策的推進落實, 內陸大水面、池塘及部分近海區域正逐漸退出養殖範圍, 養殖模式和方式也將發生重大改變, 養殖業和水產飼料行業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資料顯示, 2017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 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8%,全年水產品產量6,938萬噸, 比上年增長0.5%。 其中, 養殖水產品產量5,281萬噸, 增長2.7%;捕撈水產品產量1,656萬噸, 下降5.8%。

在國家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良好發展態勢下, 面對水產養殖及水產飼料行業發展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在公司股東的大力支持和董事會的正確領導下,

公司管理層帶領全體員工, 踐行公司"二次創業"五年行動計畫"創新年"各項舉措, 圍繞年初制定的年度經營計畫和目標, 群策群力, 積極推動公司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有效保障了公司整體業績較快增長。

2017年公司主要工作及經營情況回顧:

(一)堅持"自主創新, 科技興業"科技理念, 持續研發創新, 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

公司秉持"創新是第一動力"信念, 充分發揮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特種水產配合飼料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省級特種水產配合飼料重點實驗室的創新與研發優勢, 大力開展特種水產配合飼料產品配方技術、加工工藝技術以及飼料原料篩選等方面的研究, 保持特種水產配合飼料產品的研發始終處於行業領先水準,

為公司打造"特種水產飼料行業全球最大的供應商"建立可靠的技術保障。 報告期內, 公司共申請發明專利28項, 主持福建省科技計畫專案1項, 主持制定行業標準1項, 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 繼續投入3,700多萬元實施了對鰻鱺、中華鱉、石斑魚、大黃魚、金鯧魚等高效配合飼料產品的研發;加大對加州鱸、大刺鰍等經濟魚類營養需求及配合飼料的科研力度;同時積極實施鱖魚飼料配方及餌料馴化技術研發、高能環保飼料加工工藝研發和鮑魚、海參飼料配方的持續優化。

(二)實行企業精細化管理及產能有效提升, 保證了產品的高品質和市場對公司產品的需求。

公司積極回應國家環保政策, 在生產過程中嚴格執行ISO9001:2008品質管制體系、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體系、ISO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和《飼料品質安全管理規範》, 通過合理制定生產計畫、不斷完善和改進現代化生產線、改進生產工藝等措施, 形成一套科學、合理、適用性強的精細化生產管理體制並嚴格執行, 同時加強財務管控、原料採購、市場銷售、企業文化建設等程序控制, 並保持隨時聯動以不斷提高管理效率, 從而提高各生產環節的成本控制水準、降低物料消耗、提高了生產線使用效率, 公司"安全、高效、環保"的產品得到了使用者的高度認可。

報告期內, 公司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特種水產配合飼料生產項目"新建的十條生產線正式投產, 並在9月份全部達到達產狀態,

公司產能得到了實質提升, 有力地保障了全年產銷兩旺目標的實現。

(三)實行"技術+服務"經營策略, 通過細分事業部, 不斷完善行銷網路、拓展市場版圖。

公司堅持"養殖有困難, 天馬來幫忙;養殖要致富, 天馬來相助"的服務宗旨, 實行"技術+服務"的經營策略, 以養殖戶需求和效益為導向, 提升和完善服務品質, 公司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客戶忠誠度和粘度持續提高;同時, 實施細分事業部戰略部署, 報告期內, 公司已建立了10個細分事業部, 通過細分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和制定合適價格體系等措施, 立足福建本部, 採取"南拓、北上、西進"的市場擴張戰略, 不斷整合及開發市場資源, 拓展市場版圖。 報告期內, 公司鰻鱺配合飼料市場保持穩定增長, 大黃魚、石斑魚等配合飼料品種的市場佔有率明顯提升;在開拓國內市場的同時,公司也加大國外市場拓展力度,韓國、馬來西亞、印尼等東亞、東南亞國家的訂單同比大幅增長。

"人才是第一資源"。2017年,公司繼續秉承"人是企業的基本元素,發展的唯一資源。一個偉大的事業從初始到成功,人是其中唯一能夠通過學習鍛煉、開拓創新且潛能無限的資源。進入了經濟快速發展時代,人才是創造財富的重要資本。以人為本,以德為先,打造一支過硬、有德的天馬精英團隊,虎狼王者之師"的人才理念,加速推進人力資源"一把手"人才戰略和"258人才工程",公司經營管理、科技研發、市場行銷、資訊管理等各類專業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有力助推公司跨越發展。

(五)主辦或贊助行業展覽會或發展論壇,以行業發展為已任。

4月18日-19日,由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全國畜牧總站主辦的2017中國飼料工業展覽會暨畜牧業科技成果推介會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公司作為本屆展覽會的唯一特別贊助單位,為飼料工業的發展盡企業的微薄之力。

5月8日,公司、中國漁業協會大黃魚分會、福建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聯合主辦了中國大黃魚產業發展論壇,論壇探討了大黃魚產業和健康養殖、大黃魚市場形勢和趨勢、大黃魚病害、大黃魚系列配合飼料的應用現狀、全生態養殖標準體系等內容,為大黃魚產業發展出謀劃策。

5月23日,公司聯合中國漁業協會鰻業工作委員會、福建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福建省鰻業協會共同主辦中國鰻鱺產業發展論壇,論壇探討了鰻鱺市場形勢、美洲鰻鱺配合飼料效果提升關鍵技術、鰻鱺病害防治、美洲鰻鱺健康養殖技術等內容,為鰻鱺養殖戶答疑解惑。

7月28日,公司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組織召開大菱鮃養殖技術昌黎專場座談會,共謀大菱鮃產業發展大計,會議深入分析了我國大菱鮃養殖趨勢和大菱鮃市場形勢,通過交流新經驗、溝通新資訊、推廣新技術等方式,促進了大菱鮃產業的合作發展。

12月26日,公司贊助的海南省南海魚類種苗協會第四屆年會暨"產業"論壇在海南省三亞成功舉辦。論壇就海南省的漁業發展方針作了深刻解讀,探討了海南省漁業發展的新思路、新模式與新方法,共謀南海石斑魚產業的發展大計。

二、報告期內主要經營情況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3,635.01萬元,同比增長34.69%;實現利潤總額10,635.78萬元,同比增長14.37%;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9,086.02萬元,同比增長13.16%;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8,078.62萬元,同比增長13.65%。

報告期末,公司資產總額165,802.92萬元,比上年末增長68.53%;負債總額83,351.37萬元,比上年末增長58.78%;資產負債率50.27%,比上年末下降3.09個百分點。

三、公司關於公司未來發展的討論與分析

(一)行業格局和趨勢

1、水產品需求增長可期,水產飼料行業處於成熟發展階段,特種水產配合飼料是水產飼料行業新增長點。

當前,中國正在從中高收入發展階段向高收入發展階段邁進、從城鎮化中後期向城鎮化成熟期推進、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包括糧食需求在內的各類農產品需求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而耕地相對匱乏是中國的基本國情,轉向水域索取食物,發展漁業生產尤其是水產養殖業對於國計民生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根據《中國經濟時報》調查資料預測,水產品需求將保持2%~2.5%的年均增長率,未來50年水產品增長仍可期。

近年來,隨著人們消費水準的提高,在滿足居民健康消費的前提下,市場對營養價值高、肉質細嫩、口感好、品種更為多樣化的健康食品——特種水產品的消費需求將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為特種水產養殖業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與此同時,我國圍繞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題,大力推廣優勢水產品養殖,特種水產養殖產業帶已基本形成。特種水產養殖業的興起,推動了特種水產配合飼料市場蓬勃發展。根據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有關資料及測算,我國特種水產配合飼料產量從2006年的75.24萬噸增長至2016年的152.24萬噸,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7.3%,高於水產配合飼料行業同期約5%的平均增速。

2、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和新的休漁制度,將使漁業產業鏈受益。

從2017年開始,我國海洋伏季休漁制度大幅調整,休漁類型統一並擴大,休漁時間延長,同時將對海洋漁業資源實行總量管理,國內海洋捕撈實行負增長政策。作為世界上唯一養殖產量超過捕撈產量的水產養殖大國,以上政策的推出和實施,將進一步促進水產健康養殖業的快速發展,提高水產養殖戶的積極性,作為水產健康養殖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水產配合飼料業也將隨之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3、福建大力支持海洋漁業,促進海洋經濟大發展。

2018年1月26日,福建省十三屆人大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福建省海洋生產總值從5,181億元增加到當前的9,200億元;要"堅持海陸統籌,發展特色鮮明的灣區經濟,邁出海洋經濟強省建設新步伐",實施一批海洋經濟重點專案,提升發展海洋漁業,壯大海洋新興產業,促進海洋經濟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公司坐落於福建省,福建省亦為公司的傳統優勢區域,福建大力支持海洋漁業發展必將進一步促進公司區位優勢的充分發揮。

4、飼料品質安全狀況保持穩定向好的趨勢。

2017年10月,經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批准,新修訂《飼料衛生標準》正式發佈,並將於2018年5月1日正式實施。新版《飼料衛生標準》作為強制性國家標準,標誌著我國飼料品質安全管理進入了更加嚴格的新階段,推進水產養殖綠色發展的政策措施將更多出臺。隨著新修訂的《飼料衛生標準》及配套規章的陸續實施,飼料企業規範化、標準化管理與運營得到有效加強,飼料品質安全狀況保持穩定向好的趨勢。

5、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使得行業整合成為必然趨勢,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

隨著我國農業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在堅持市場需求導向的前提下,農業供給將注重品質和可持續發展;在行業內,近年來市場競爭不斷加劇以及下游水產養殖業整合推動下,水產飼料行業整合趨勢已經顯現,大企業的發展不斷加速,部分規模小、技術管理落後、環保不達標的企業則逐漸被淘汰,行業集中度將逐步提升,在外力(政策引導)和內力(市場力量)的雙重驅動之下,水產飼料企業整合正在進行並仍將是行業發展趨勢。

6、養殖模式將發生轉變,飼料企業多元化發展趨勢更加明確。

2018年2月,農業部最新出臺《2018年漁業漁政工作要點》,將在2018年底完成水產養殖主產縣區養殖水域灘塗規劃編制發佈工作,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和養殖區,同時深入推進水產生態健康養殖,大力推廣深遠海養殖、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大水面生態增養殖、迴圈水養殖、海水立體生態養殖等健康養殖模式,未來,規模化、工廠化、自動化養殖模式將不斷提升並成為主流,水產飼料企業也將隨之向規模化、集中化、產業一體化及大型化企業集團方向發展,優勢企業將更多地進行縱向和橫向產業鏈延伸,發展多元化業務趨勢更加明確。

7、技術研發實力構成特種水產配合飼料行業進入最重要壁壘。

特種水產配合飼料作為水產配合飼料行業的高端技術領域,因特種水產養殖品種的生態習性、生理特點和營養成分需求等不同,其附加值較高,行業准入門檻高,行業內的企業必須具備有較高的科技研發能力、技術服務水準,才能在廣大養殖戶中樹立品牌粘性,並在市場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特種水產配合飼料的品質需要以技術作為基礎,要求企業在水產動物營養學、養殖學、動物疾病預防學等領域均有一定的研究支撐及經驗積累,因此,技術研發實力是特種水產配合飼料生產企業的核心競爭手段,也構成了該行業最重要的進入壁壘,同時,人才和品牌也構成本行業主要進入壁壘。

(二)公司發展戰略

公司將秉承"以品質求生存,以科技促發展,以管理創效益,以服務樹品牌,創世界一流企業"的宗旨,圍繞主營業務,充分發揮"實體+資本"的運營優勢,全面推進行業多元化發展戰略格局,構建北起渤海灣南至北部灣覆蓋中國沿海地區的完善的生產與銷售網路,致力於打造特種水產飼料行業全球最大的供應商,為中國特種水產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樹立典範。

1、秉持"自主創新,科技興業"的科技發展戰略。

公司秉持"自主創新,科技興業"的科技發展戰略,在以桂建芳院士為主任的公司科技委員會領導下,以福建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福建省特種水產配合飼料行業工程中心、福建省特種水產配合飼料重點實驗室、公司院士專家工作站、鰻鱺現代產業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作基地和國家水生動物病原庫研究生培養基地為研發平臺,加強與廈門大學、上海海洋大學、集美大學、福建省農科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間的產學研合作,不斷擴充研發隊伍、加大研發投入,投資建設新的研發中心與智慧化養殖科研基地,在"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產品開發思路下,做到"生產一代、儲備一代、研發一代",確保公司產品在同行中技術領先。

2、優化公司行銷架構,實施細分事業部戰略。為實現精准行銷管理,推進公司業務的持續穩定增長,公司要快速推進細分事業部的戰略經營模式,從2018年起3年內,在華南地區、華東地區、華中地區、西南地區完成10個大區、24個細分事業部建設目標。

3、積極打造"十條魚"戰略,做特種水產飼料行業領頭羊。

積極打造"十條魚"戰略——爭取在短期內做到特種水產飼料細分產品十個品種的產銷量全國第一,同時形成對其他特種水產飼料細分品種的市場佔有率的有效提升,持續做精、做大、做強特種水產飼料行業,形成特種水產飼料行業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充分的市場主導能力,實現公司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從而達成做特種水產飼料行業全球最大供應商的中長期戰略目標。

4、向產業鏈縱橫延伸,實行多元化業務發展戰略。

發揮公司現有的完善銷售網路和強大技術服務等優勢,向飼料行業產業鏈縱向、橫向延伸,推動跨越式多板塊業務協同發展。

5、加大人力資源"一把手"人才戰略和"258人才工程"推進力度。

公司要全面推進人力資源"一把手"人才戰略和"258人才工程",大力引進銷售、技術研發、經營管理和高技能生產工人等各類型人才,以充分滿足公司產、供、銷等公司經營各個環節的需要,從而形成數量充足、專業齊全、結構合理、水準一流的人才"高地",構建精英團隊,為公司跨越發展奠定強大人才基礎。

6、回應"一帶一路"倡議,積極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

公司要積極回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抓住我國"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重大歷史機遇,實施"走出去"戰略,通過前期翔實的考察、調研、商談,積極、穩健、有序地在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越南、韓國、我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進行戰略性產業佈局或銷售戰略合作,實施走出福建、走出中國、走向世界的發展戰略。

(三)經營計畫

2018年公司將嚴控成本費用,加強細分事業部戰略推進和市場開發力度,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的平臺優勢,積極尋求產業整合升級及多元化發展,爭取利潤與營業收入實現同步增長。2018年,公司力爭實現營業收入135,000萬元~155,000萬元,力爭實現淨利潤10,000萬元~13,000萬元。

說明:該經營計畫並不構成公司對投資者的業績承諾,請投資者對此保持足夠的風險意識。

2018年,公司將繼續保持在特種水產飼料行業、市場和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具體經營發展計畫及擬採取的措施如下:

1、技術開發與創新計畫。

自主創新是公司永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搶佔特種水產配合飼料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公司將從三個方面加強技術開發與創新計畫工作:

(1)加強研發中心及研發平臺建設,進一步壯大高水準研發隊伍,完成相關標準的制定及科研項目的申報與實施。2018年,公司要積極申報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科技創新示範企業等研發平臺,開展中試基地前期建設工作,籌建天馬科技水產研究院;要積極引進高水準研發人員,壯大充實研發隊伍;計畫完成與相關單位聯合承擔的國家標準《金鯧魚配合飼料》的初審和終審工作,完成行業標準《鱘魚配合飼料》和地方標準《河魨配合飼料》初審工作,申報福建省重大區域專項和省、市其他各項科技項目工作,完成20項發明專利的申請。

(2)2018年,公司要推進鰻魚粉狀高能飼料研發、夏季病害高發期飼料研發、發酵與酶解魚漿生產技術研發和原料替代實驗等,重點開展中華鱉飼料誘食性、石斑魚飼料吸水速度、東星斑膨化飼料增紅效果和加州鱸魚飼料保肝健腸功能等方面的技術研發工作,持續作好產品品質跟蹤與品質提升,增強科技成果持續產業化以及產品持續升級的實力;同時,採用"十條魚"專人負責的機制,積極配合公司"十條魚"戰略的實施。

(3)加大研發資金投入。為保持公司在行業中的技術領先優勢,公司將持續加大在技術開發與創新研究方面的投入,研發投入要保持與業務規模的增長相匹配和行業領先水準,從而支撐公司總體發展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

2、原料採購計畫。

要完善採購中心組織架構及團隊建設,優化採購中心各板塊業務內控流程執行;加強供應商管理,建立和執行供應商評價與再評價制度;創新採購模式,以"國際魚粉行情深度分析和即時農產品期貨價格資訊"為基礎,綜合運用"現貨採購、遠期採購、期貨採購、原料貿易及物聯網+"五位一體相結合的採購模式,積極降低採購成本;根據新修訂《飼料衛生標準》的要求和公司制定的原料驗收品質標準,原料品質合格率要達到100%,確保原料安全、品質合格、原料無斷貨。

3、生產組織計畫。

繼續推進精細化生產管理,做好各生產車間的生產機組、產品品種細分工作,合理安排開機台數和生產用工人數,做到按機台編制定崗用工,強化節能減排和節支降耗,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率。

要加快廣東臺山新生產線項目建設,從而發揮生產基地所在地的綜合資源優勢,縮小銷售半徑,降低物流成本,聚焦核心區域經營,提升區域化競爭力,樹立核心區域的第一品牌,提高市場佔有率。

4、市場開發計畫。

深入推進事業部細分戰略,2018年,計畫完成10~14個細分事業部建設,持續構建北起渤海灣南至北部灣覆蓋中國沿海地區的完善的銷售網路。同時,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在我國臺灣地區和東南亞等國外市場建設行銷網路。

在細分產品市場方面,2018年,公司將加大全熟化EP蝦料的開發和市場拓展;利用公司科技及生產優勢,研發生產高端高效環保的動保系列產品,進軍動保市場。

5、完善公司治理水準計畫。

公司將進一步加強運營管理的規範化、制度化和科學化建設,依照現代企業管理要求整合與合理配置企業資源,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以全面提高公司治理水準。

6、融資計畫。

2018年,公司將做好可轉換公司債券發行工作,推動可轉債募集資金項目建設有序進行;未來,公司將以規範的運作、良好的業績、持續的增長、豐厚的回報,保持在資本市場上持續融資的功能,採用銀行貸款和其他方式籌措資金,適時進行再融資與實施兼併收購,以支持公司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切實保障投資者利益。

(四)可能面對的風險

1、市場競爭風險。公司是特種水產配合飼料專業生產企業,同一時期內不僅需面對來自業內其他全國性綜合性水產配合飼料企業的競爭,區域性龍頭企業或以單一特定品種的生產企業也會對公司某些產品銷售施加競爭壓力。

採取的措施:將密切關注國家行業政策和行業發展動態,充分發揮公司在技術、品質、行銷、服務、品牌、管理等方面的優勢,進一步擴大重點發展品種的市場份額,加大開發客戶力度以開拓增量市場,積極尋求新的增長,持續保持優勢主導產品的領先地位。

2、主要原材料價格波動的風險。

公司生產特種水產配合飼料所需的主要原材料為魚粉、其他蛋白類原料(主要為豆粕、花生粕、菜粕)以及澱粉類原料(主要為澱粉、麵粉),其中魚粉是公司產品最主要的單項原材料,原材料成本占公司主營業務成本的比重超過90%。公司主要原材料會受海洋氣候影響導致漁業資源衰減、主要魚粉生產國捕撈配額下降、農作物欠收、期貨及短期市場投機炒作等因素影響,原材料的價格上漲及波動將對生產成本會帶來較大的壓力和風險。

採取的措施:即時跟蹤和分析原材料價格走勢及市場行情變化,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合理安排採購計畫;對具有期貨標準化合約的原材料合理使用期貨工具進行套期保值,有效規避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若主要原材料市場價格出現異常上漲情況,則將根據市場供求情況,對公司產品售價作出相應調整以轉移成本上漲的壓力。

3、自然災害、疫情等下游行業不利因素的風險。

下游行業因遭受自然災害、養殖病害而減產,如暴雨、颱風對養殖水體環境造成危害,引發水質變化、病害高發、沿海養殖池及深海網箱損毀,致使水產養殖動物大量死亡和流失,將會導致市場對公司產品需求減少,對公司經營和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採取的措施:公司採取養殖品種全覆蓋的發展戰略,產品系列已覆蓋我國北起渤海灣南至北部灣的大部分特種水產養殖品種的養殖全過程,能有效規避局部區域或個別品種自然災害、養殖病害帶來的風險;通過為養殖戶提供養殖規劃、苗種投放、飼料投喂、環境調節、病害防控等服務,提高養殖戶的控制及預防疫病能力幫助養殖戶"養好魚、賣好魚",從而減少相關不利因素影響。

4、人才流失風險。公司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人才對公司發展至關重要,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公司通過自身培養和外部引進積累了一批技術骨幹和業務精英,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產、供、銷及技術研發體系,保障了公司在市場競爭中的領先地位,如果出現核心人員持續流失的情況,將對公司的技術研發和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響。

採取的措施:公司高度重視人才在公司發展中的作用,實施"258人才工程"的人才發展戰略,通過內培外引的方式,以適應公司規模的擴張對技術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同時,公司利用有效的激勵和獎勵機制,持續改進和提高員工薪酬、福利待遇,廣泛吸納和善用各類人才。

5、技術外泄風險。技術研發能力是公司產品得以保持技術領先性的重要保障,自主創新及技術革新是公司特種水產配合飼料佔領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核心技術一旦失密,將會對公司利益產生重大影響。

採取的措施:公司制定了嚴格的保密制度,採取技術分段保護措施,防止核心技術外泄;此外,公司執行嚴格的技術保密制度,與所有技術人員簽訂《技術保密合同》,防止技術人員任職期間或離職後造成相關技術研發成果的外泄。

四、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

(一)技術研發優勢

公司堅持"自主創新,科技興業"的科技理念,擁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特種水產配合飼料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省級特種水產配合飼料重點實驗室等科技研發平臺,公司十分重視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掌握多項特種水產配合飼料配方和加工工藝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已成為公司搶佔高端特種水產配合飼料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公司已獲得40項產品配方技術發明專利授權,1項配合飼料生產工藝發明專利授權,獲得福州市專利優秀獎1項,榮獲省、市科技進步獎12項。公司種苗早期配合飼料的成功開發打破了日本、韓國等國家的技術壟斷,提升了民族水產配合飼料 製造企業的地位。

在產學研方面,公司與廈門大學、上海海洋大學、集美大學、福建省農科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達成產學研的戰略合作;與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共建院士專家工作站;組建了以中國科學院院士桂建芳為主任委員、上海海洋大學、集美大學、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知名專家為委員的科技委員會,為公司的科技戰略制定、研發方向以及人才培養提供強有力的支援。

(二)產品品質優勢

公司高度重視產品品質監控,按照《飼料品質安全管理規範》的要求、國家飼料行業相關新規定以及公司的品質方針、品質目標和產品品質管制的各項要求,編制並適時更新《品質安全和環境管理手冊》和《作業指導書》,規範生產、保障安全,實現從原料採購到產品銷售的全程可控可追溯,提高飼料產品品質安全水準,保障養殖產品品質安全。公司嚴格按照《飼料品質安全管理規範》的要求組織生產,並於2014年12月1日,順利通過了農業部《飼料品質安全管理規範》示範企業現場審核,是我國第一批通過現場審核的21家國家級飼料品質安全管理規範示範企業之一。

(三)專業人才優勢

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是公司實現產品創新、高效管理、服務行銷的核心決定因素。公司致力打造人力資源"一把手"人才戰略和"258人才工程","人才是第一資源",通過實施有效的人才培養與人才引進策略,積聚了一批優秀的專業技術與經營管理人才。

公司現已組建了由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水產養殖學、水產病害學等專業人員構成的研發團隊;從業時間長、管理經驗豐富、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和較強的管理創新思維能力的管理團隊;專業知識扎實、學科齊全、市場開拓意識和能力強、技術服務能力強的服務行銷團隊。

(四)企業品牌優勢

公司品牌在市場上享有較好的口碑,產品深得廣大客戶的信賴,公司的"健馬"商標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福建省著名商標,"健馬"牌系列產品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飼料行業信得過產品、福建省名牌產品。

(五)市場服務優勢

"養殖有困難,天馬來幫忙;養殖要致富,天馬來相助"是公司在市場行銷中貫徹始終的服務宗旨。針對特種水產養殖業面臨的養殖技術人才嚴重缺乏、養殖品種種質退化、養殖環境惡化、病害頻發等實際困難,公司積極加強與養殖戶間的溝通交流,共用市場最新資訊,每年組織多場鰻鱺、鱉、海水魚等大型產業發展論壇、技術講座,聘請國內知名養殖、病害專家對養殖戶進行現場技術指導,為養殖戶提供最新的行業動態、養殖技術、病害防控和管理經驗等方面的資訊和服務,從而形成了較強的客戶黏度和忠誠度。

(六)成本控制優勢公司建立了原料資料庫和原料市場價格資料庫,依託多年原料採購經驗,與原料供應商進行及時有效溝通和交流,分析判斷原料市場走勢,科學決策,對魚粉、澱粉、豆粕等大宗原料實行集中採購,提高採購效率,有效控制了原料成本;同時與上游供應商形成了長期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以保障公司能夠取得優質、充足、穩定、價格優勢的原材料供應。

大黃魚、石斑魚等配合飼料品種的市場佔有率明顯提升;在開拓國內市場的同時,公司也加大國外市場拓展力度,韓國、馬來西亞、印尼等東亞、東南亞國家的訂單同比大幅增長。

"人才是第一資源"。2017年,公司繼續秉承"人是企業的基本元素,發展的唯一資源。一個偉大的事業從初始到成功,人是其中唯一能夠通過學習鍛煉、開拓創新且潛能無限的資源。進入了經濟快速發展時代,人才是創造財富的重要資本。以人為本,以德為先,打造一支過硬、有德的天馬精英團隊,虎狼王者之師"的人才理念,加速推進人力資源"一把手"人才戰略和"258人才工程",公司經營管理、科技研發、市場行銷、資訊管理等各類專業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有力助推公司跨越發展。

(五)主辦或贊助行業展覽會或發展論壇,以行業發展為已任。

4月18日-19日,由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全國畜牧總站主辦的2017中國飼料工業展覽會暨畜牧業科技成果推介會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公司作為本屆展覽會的唯一特別贊助單位,為飼料工業的發展盡企業的微薄之力。

5月8日,公司、中國漁業協會大黃魚分會、福建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聯合主辦了中國大黃魚產業發展論壇,論壇探討了大黃魚產業和健康養殖、大黃魚市場形勢和趨勢、大黃魚病害、大黃魚系列配合飼料的應用現狀、全生態養殖標準體系等內容,為大黃魚產業發展出謀劃策。

5月23日,公司聯合中國漁業協會鰻業工作委員會、福建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福建省鰻業協會共同主辦中國鰻鱺產業發展論壇,論壇探討了鰻鱺市場形勢、美洲鰻鱺配合飼料效果提升關鍵技術、鰻鱺病害防治、美洲鰻鱺健康養殖技術等內容,為鰻鱺養殖戶答疑解惑。

7月28日,公司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組織召開大菱鮃養殖技術昌黎專場座談會,共謀大菱鮃產業發展大計,會議深入分析了我國大菱鮃養殖趨勢和大菱鮃市場形勢,通過交流新經驗、溝通新資訊、推廣新技術等方式,促進了大菱鮃產業的合作發展。

12月26日,公司贊助的海南省南海魚類種苗協會第四屆年會暨"產業"論壇在海南省三亞成功舉辦。論壇就海南省的漁業發展方針作了深刻解讀,探討了海南省漁業發展的新思路、新模式與新方法,共謀南海石斑魚產業的發展大計。

二、報告期內主要經營情況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3,635.01萬元,同比增長34.69%;實現利潤總額10,635.78萬元,同比增長14.37%;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9,086.02萬元,同比增長13.16%;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8,078.62萬元,同比增長13.65%。

報告期末,公司資產總額165,802.92萬元,比上年末增長68.53%;負債總額83,351.37萬元,比上年末增長58.78%;資產負債率50.27%,比上年末下降3.09個百分點。

三、公司關於公司未來發展的討論與分析

(一)行業格局和趨勢

1、水產品需求增長可期,水產飼料行業處於成熟發展階段,特種水產配合飼料是水產飼料行業新增長點。

當前,中國正在從中高收入發展階段向高收入發展階段邁進、從城鎮化中後期向城鎮化成熟期推進、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包括糧食需求在內的各類農產品需求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而耕地相對匱乏是中國的基本國情,轉向水域索取食物,發展漁業生產尤其是水產養殖業對於國計民生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根據《中國經濟時報》調查資料預測,水產品需求將保持2%~2.5%的年均增長率,未來50年水產品增長仍可期。

近年來,隨著人們消費水準的提高,在滿足居民健康消費的前提下,市場對營養價值高、肉質細嫩、口感好、品種更為多樣化的健康食品——特種水產品的消費需求將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為特種水產養殖業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與此同時,我國圍繞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題,大力推廣優勢水產品養殖,特種水產養殖產業帶已基本形成。特種水產養殖業的興起,推動了特種水產配合飼料市場蓬勃發展。根據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有關資料及測算,我國特種水產配合飼料產量從2006年的75.24萬噸增長至2016年的152.24萬噸,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7.3%,高於水產配合飼料行業同期約5%的平均增速。

2、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和新的休漁制度,將使漁業產業鏈受益。

從2017年開始,我國海洋伏季休漁制度大幅調整,休漁類型統一並擴大,休漁時間延長,同時將對海洋漁業資源實行總量管理,國內海洋捕撈實行負增長政策。作為世界上唯一養殖產量超過捕撈產量的水產養殖大國,以上政策的推出和實施,將進一步促進水產健康養殖業的快速發展,提高水產養殖戶的積極性,作為水產健康養殖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水產配合飼料業也將隨之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3、福建大力支持海洋漁業,促進海洋經濟大發展。

2018年1月26日,福建省十三屆人大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福建省海洋生產總值從5,181億元增加到當前的9,200億元;要"堅持海陸統籌,發展特色鮮明的灣區經濟,邁出海洋經濟強省建設新步伐",實施一批海洋經濟重點專案,提升發展海洋漁業,壯大海洋新興產業,促進海洋經濟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公司坐落於福建省,福建省亦為公司的傳統優勢區域,福建大力支持海洋漁業發展必將進一步促進公司區位優勢的充分發揮。

4、飼料品質安全狀況保持穩定向好的趨勢。

2017年10月,經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批准,新修訂《飼料衛生標準》正式發佈,並將於2018年5月1日正式實施。新版《飼料衛生標準》作為強制性國家標準,標誌著我國飼料品質安全管理進入了更加嚴格的新階段,推進水產養殖綠色發展的政策措施將更多出臺。隨著新修訂的《飼料衛生標準》及配套規章的陸續實施,飼料企業規範化、標準化管理與運營得到有效加強,飼料品質安全狀況保持穩定向好的趨勢。

5、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使得行業整合成為必然趨勢,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

隨著我國農業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在堅持市場需求導向的前提下,農業供給將注重品質和可持續發展;在行業內,近年來市場競爭不斷加劇以及下游水產養殖業整合推動下,水產飼料行業整合趨勢已經顯現,大企業的發展不斷加速,部分規模小、技術管理落後、環保不達標的企業則逐漸被淘汰,行業集中度將逐步提升,在外力(政策引導)和內力(市場力量)的雙重驅動之下,水產飼料企業整合正在進行並仍將是行業發展趨勢。

6、養殖模式將發生轉變,飼料企業多元化發展趨勢更加明確。

2018年2月,農業部最新出臺《2018年漁業漁政工作要點》,將在2018年底完成水產養殖主產縣區養殖水域灘塗規劃編制發佈工作,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和養殖區,同時深入推進水產生態健康養殖,大力推廣深遠海養殖、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大水面生態增養殖、迴圈水養殖、海水立體生態養殖等健康養殖模式,未來,規模化、工廠化、自動化養殖模式將不斷提升並成為主流,水產飼料企業也將隨之向規模化、集中化、產業一體化及大型化企業集團方向發展,優勢企業將更多地進行縱向和橫向產業鏈延伸,發展多元化業務趨勢更加明確。

7、技術研發實力構成特種水產配合飼料行業進入最重要壁壘。

特種水產配合飼料作為水產配合飼料行業的高端技術領域,因特種水產養殖品種的生態習性、生理特點和營養成分需求等不同,其附加值較高,行業准入門檻高,行業內的企業必須具備有較高的科技研發能力、技術服務水準,才能在廣大養殖戶中樹立品牌粘性,並在市場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特種水產配合飼料的品質需要以技術作為基礎,要求企業在水產動物營養學、養殖學、動物疾病預防學等領域均有一定的研究支撐及經驗積累,因此,技術研發實力是特種水產配合飼料生產企業的核心競爭手段,也構成了該行業最重要的進入壁壘,同時,人才和品牌也構成本行業主要進入壁壘。

(二)公司發展戰略

公司將秉承"以品質求生存,以科技促發展,以管理創效益,以服務樹品牌,創世界一流企業"的宗旨,圍繞主營業務,充分發揮"實體+資本"的運營優勢,全面推進行業多元化發展戰略格局,構建北起渤海灣南至北部灣覆蓋中國沿海地區的完善的生產與銷售網路,致力於打造特種水產飼料行業全球最大的供應商,為中國特種水產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樹立典範。

1、秉持"自主創新,科技興業"的科技發展戰略。

公司秉持"自主創新,科技興業"的科技發展戰略,在以桂建芳院士為主任的公司科技委員會領導下,以福建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福建省特種水產配合飼料行業工程中心、福建省特種水產配合飼料重點實驗室、公司院士專家工作站、鰻鱺現代產業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作基地和國家水生動物病原庫研究生培養基地為研發平臺,加強與廈門大學、上海海洋大學、集美大學、福建省農科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間的產學研合作,不斷擴充研發隊伍、加大研發投入,投資建設新的研發中心與智慧化養殖科研基地,在"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產品開發思路下,做到"生產一代、儲備一代、研發一代",確保公司產品在同行中技術領先。

2、優化公司行銷架構,實施細分事業部戰略。為實現精准行銷管理,推進公司業務的持續穩定增長,公司要快速推進細分事業部的戰略經營模式,從2018年起3年內,在華南地區、華東地區、華中地區、西南地區完成10個大區、24個細分事業部建設目標。

3、積極打造"十條魚"戰略,做特種水產飼料行業領頭羊。

積極打造"十條魚"戰略——爭取在短期內做到特種水產飼料細分產品十個品種的產銷量全國第一,同時形成對其他特種水產飼料細分品種的市場佔有率的有效提升,持續做精、做大、做強特種水產飼料行業,形成特種水產飼料行業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充分的市場主導能力,實現公司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從而達成做特種水產飼料行業全球最大供應商的中長期戰略目標。

4、向產業鏈縱橫延伸,實行多元化業務發展戰略。

發揮公司現有的完善銷售網路和強大技術服務等優勢,向飼料行業產業鏈縱向、橫向延伸,推動跨越式多板塊業務協同發展。

5、加大人力資源"一把手"人才戰略和"258人才工程"推進力度。

公司要全面推進人力資源"一把手"人才戰略和"258人才工程",大力引進銷售、技術研發、經營管理和高技能生產工人等各類型人才,以充分滿足公司產、供、銷等公司經營各個環節的需要,從而形成數量充足、專業齊全、結構合理、水準一流的人才"高地",構建精英團隊,為公司跨越發展奠定強大人才基礎。

6、回應"一帶一路"倡議,積極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

公司要積極回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抓住我國"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重大歷史機遇,實施"走出去"戰略,通過前期翔實的考察、調研、商談,積極、穩健、有序地在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越南、韓國、我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進行戰略性產業佈局或銷售戰略合作,實施走出福建、走出中國、走向世界的發展戰略。

(三)經營計畫

2018年公司將嚴控成本費用,加強細分事業部戰略推進和市場開發力度,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的平臺優勢,積極尋求產業整合升級及多元化發展,爭取利潤與營業收入實現同步增長。2018年,公司力爭實現營業收入135,000萬元~155,000萬元,力爭實現淨利潤10,000萬元~13,000萬元。

說明:該經營計畫並不構成公司對投資者的業績承諾,請投資者對此保持足夠的風險意識。

2018年,公司將繼續保持在特種水產飼料行業、市場和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具體經營發展計畫及擬採取的措施如下:

1、技術開發與創新計畫。

自主創新是公司永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搶佔特種水產配合飼料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公司將從三個方面加強技術開發與創新計畫工作:

(1)加強研發中心及研發平臺建設,進一步壯大高水準研發隊伍,完成相關標準的制定及科研項目的申報與實施。2018年,公司要積極申報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科技創新示範企業等研發平臺,開展中試基地前期建設工作,籌建天馬科技水產研究院;要積極引進高水準研發人員,壯大充實研發隊伍;計畫完成與相關單位聯合承擔的國家標準《金鯧魚配合飼料》的初審和終審工作,完成行業標準《鱘魚配合飼料》和地方標準《河魨配合飼料》初審工作,申報福建省重大區域專項和省、市其他各項科技項目工作,完成20項發明專利的申請。

(2)2018年,公司要推進鰻魚粉狀高能飼料研發、夏季病害高發期飼料研發、發酵與酶解魚漿生產技術研發和原料替代實驗等,重點開展中華鱉飼料誘食性、石斑魚飼料吸水速度、東星斑膨化飼料增紅效果和加州鱸魚飼料保肝健腸功能等方面的技術研發工作,持續作好產品品質跟蹤與品質提升,增強科技成果持續產業化以及產品持續升級的實力;同時,採用"十條魚"專人負責的機制,積極配合公司"十條魚"戰略的實施。

(3)加大研發資金投入。為保持公司在行業中的技術領先優勢,公司將持續加大在技術開發與創新研究方面的投入,研發投入要保持與業務規模的增長相匹配和行業領先水準,從而支撐公司總體發展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

2、原料採購計畫。

要完善採購中心組織架構及團隊建設,優化採購中心各板塊業務內控流程執行;加強供應商管理,建立和執行供應商評價與再評價制度;創新採購模式,以"國際魚粉行情深度分析和即時農產品期貨價格資訊"為基礎,綜合運用"現貨採購、遠期採購、期貨採購、原料貿易及物聯網+"五位一體相結合的採購模式,積極降低採購成本;根據新修訂《飼料衛生標準》的要求和公司制定的原料驗收品質標準,原料品質合格率要達到100%,確保原料安全、品質合格、原料無斷貨。

3、生產組織計畫。

繼續推進精細化生產管理,做好各生產車間的生產機組、產品品種細分工作,合理安排開機台數和生產用工人數,做到按機台編制定崗用工,強化節能減排和節支降耗,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率。

要加快廣東臺山新生產線項目建設,從而發揮生產基地所在地的綜合資源優勢,縮小銷售半徑,降低物流成本,聚焦核心區域經營,提升區域化競爭力,樹立核心區域的第一品牌,提高市場佔有率。

4、市場開發計畫。

深入推進事業部細分戰略,2018年,計畫完成10~14個細分事業部建設,持續構建北起渤海灣南至北部灣覆蓋中國沿海地區的完善的銷售網路。同時,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在我國臺灣地區和東南亞等國外市場建設行銷網路。

在細分產品市場方面,2018年,公司將加大全熟化EP蝦料的開發和市場拓展;利用公司科技及生產優勢,研發生產高端高效環保的動保系列產品,進軍動保市場。

5、完善公司治理水準計畫。

公司將進一步加強運營管理的規範化、制度化和科學化建設,依照現代企業管理要求整合與合理配置企業資源,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以全面提高公司治理水準。

6、融資計畫。

2018年,公司將做好可轉換公司債券發行工作,推動可轉債募集資金項目建設有序進行;未來,公司將以規範的運作、良好的業績、持續的增長、豐厚的回報,保持在資本市場上持續融資的功能,採用銀行貸款和其他方式籌措資金,適時進行再融資與實施兼併收購,以支持公司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切實保障投資者利益。

(四)可能面對的風險

1、市場競爭風險。公司是特種水產配合飼料專業生產企業,同一時期內不僅需面對來自業內其他全國性綜合性水產配合飼料企業的競爭,區域性龍頭企業或以單一特定品種的生產企業也會對公司某些產品銷售施加競爭壓力。

採取的措施:將密切關注國家行業政策和行業發展動態,充分發揮公司在技術、品質、行銷、服務、品牌、管理等方面的優勢,進一步擴大重點發展品種的市場份額,加大開發客戶力度以開拓增量市場,積極尋求新的增長,持續保持優勢主導產品的領先地位。

2、主要原材料價格波動的風險。

公司生產特種水產配合飼料所需的主要原材料為魚粉、其他蛋白類原料(主要為豆粕、花生粕、菜粕)以及澱粉類原料(主要為澱粉、麵粉),其中魚粉是公司產品最主要的單項原材料,原材料成本占公司主營業務成本的比重超過90%。公司主要原材料會受海洋氣候影響導致漁業資源衰減、主要魚粉生產國捕撈配額下降、農作物欠收、期貨及短期市場投機炒作等因素影響,原材料的價格上漲及波動將對生產成本會帶來較大的壓力和風險。

採取的措施:即時跟蹤和分析原材料價格走勢及市場行情變化,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合理安排採購計畫;對具有期貨標準化合約的原材料合理使用期貨工具進行套期保值,有效規避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若主要原材料市場價格出現異常上漲情況,則將根據市場供求情況,對公司產品售價作出相應調整以轉移成本上漲的壓力。

3、自然災害、疫情等下游行業不利因素的風險。

下游行業因遭受自然災害、養殖病害而減產,如暴雨、颱風對養殖水體環境造成危害,引發水質變化、病害高發、沿海養殖池及深海網箱損毀,致使水產養殖動物大量死亡和流失,將會導致市場對公司產品需求減少,對公司經營和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採取的措施:公司採取養殖品種全覆蓋的發展戰略,產品系列已覆蓋我國北起渤海灣南至北部灣的大部分特種水產養殖品種的養殖全過程,能有效規避局部區域或個別品種自然災害、養殖病害帶來的風險;通過為養殖戶提供養殖規劃、苗種投放、飼料投喂、環境調節、病害防控等服務,提高養殖戶的控制及預防疫病能力幫助養殖戶"養好魚、賣好魚",從而減少相關不利因素影響。

4、人才流失風險。公司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人才對公司發展至關重要,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公司通過自身培養和外部引進積累了一批技術骨幹和業務精英,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產、供、銷及技術研發體系,保障了公司在市場競爭中的領先地位,如果出現核心人員持續流失的情況,將對公司的技術研發和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響。

採取的措施:公司高度重視人才在公司發展中的作用,實施"258人才工程"的人才發展戰略,通過內培外引的方式,以適應公司規模的擴張對技術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同時,公司利用有效的激勵和獎勵機制,持續改進和提高員工薪酬、福利待遇,廣泛吸納和善用各類人才。

5、技術外泄風險。技術研發能力是公司產品得以保持技術領先性的重要保障,自主創新及技術革新是公司特種水產配合飼料佔領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核心技術一旦失密,將會對公司利益產生重大影響。

採取的措施:公司制定了嚴格的保密制度,採取技術分段保護措施,防止核心技術外泄;此外,公司執行嚴格的技術保密制度,與所有技術人員簽訂《技術保密合同》,防止技術人員任職期間或離職後造成相關技術研發成果的外泄。

四、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

(一)技術研發優勢

公司堅持"自主創新,科技興業"的科技理念,擁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特種水產配合飼料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省級特種水產配合飼料重點實驗室等科技研發平臺,公司十分重視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掌握多項特種水產配合飼料配方和加工工藝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已成為公司搶佔高端特種水產配合飼料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公司已獲得40項產品配方技術發明專利授權,1項配合飼料生產工藝發明專利授權,獲得福州市專利優秀獎1項,榮獲省、市科技進步獎12項。公司種苗早期配合飼料的成功開發打破了日本、韓國等國家的技術壟斷,提升了民族水產配合飼料 製造企業的地位。

在產學研方面,公司與廈門大學、上海海洋大學、集美大學、福建省農科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達成產學研的戰略合作;與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共建院士專家工作站;組建了以中國科學院院士桂建芳為主任委員、上海海洋大學、集美大學、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知名專家為委員的科技委員會,為公司的科技戰略制定、研發方向以及人才培養提供強有力的支援。

(二)產品品質優勢

公司高度重視產品品質監控,按照《飼料品質安全管理規範》的要求、國家飼料行業相關新規定以及公司的品質方針、品質目標和產品品質管制的各項要求,編制並適時更新《品質安全和環境管理手冊》和《作業指導書》,規範生產、保障安全,實現從原料採購到產品銷售的全程可控可追溯,提高飼料產品品質安全水準,保障養殖產品品質安全。公司嚴格按照《飼料品質安全管理規範》的要求組織生產,並於2014年12月1日,順利通過了農業部《飼料品質安全管理規範》示範企業現場審核,是我國第一批通過現場審核的21家國家級飼料品質安全管理規範示範企業之一。

(三)專業人才優勢

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是公司實現產品創新、高效管理、服務行銷的核心決定因素。公司致力打造人力資源"一把手"人才戰略和"258人才工程","人才是第一資源",通過實施有效的人才培養與人才引進策略,積聚了一批優秀的專業技術與經營管理人才。

公司現已組建了由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水產養殖學、水產病害學等專業人員構成的研發團隊;從業時間長、管理經驗豐富、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和較強的管理創新思維能力的管理團隊;專業知識扎實、學科齊全、市場開拓意識和能力強、技術服務能力強的服務行銷團隊。

(四)企業品牌優勢

公司品牌在市場上享有較好的口碑,產品深得廣大客戶的信賴,公司的"健馬"商標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福建省著名商標,"健馬"牌系列產品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飼料行業信得過產品、福建省名牌產品。

(五)市場服務優勢

"養殖有困難,天馬來幫忙;養殖要致富,天馬來相助"是公司在市場行銷中貫徹始終的服務宗旨。針對特種水產養殖業面臨的養殖技術人才嚴重缺乏、養殖品種種質退化、養殖環境惡化、病害頻發等實際困難,公司積極加強與養殖戶間的溝通交流,共用市場最新資訊,每年組織多場鰻鱺、鱉、海水魚等大型產業發展論壇、技術講座,聘請國內知名養殖、病害專家對養殖戶進行現場技術指導,為養殖戶提供最新的行業動態、養殖技術、病害防控和管理經驗等方面的資訊和服務,從而形成了較強的客戶黏度和忠誠度。

(六)成本控制優勢公司建立了原料資料庫和原料市場價格資料庫,依託多年原料採購經驗,與原料供應商進行及時有效溝通和交流,分析判斷原料市場走勢,科學決策,對魚粉、澱粉、豆粕等大宗原料實行集中採購,提高採購效率,有效控制了原料成本;同時與上游供應商形成了長期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以保障公司能夠取得優質、充足、穩定、價格優勢的原材料供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