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最新規劃!贛州市水西產業基地

贛州市水西產業基地控制性詳細規劃公佈內容

一、規劃範圍

水西基地位於贛州中心城區北部、都市區國家級產業發展軸北端, 與中國稀金谷核心區智慧園、儲潭城鄉統籌示範區隔江相望, 三面臨江。 規劃範圍南以廈蓉高速為界, 東臨贛江, 西接通天岩, 北至和樂油庫, 規劃用地面積約12.79平方公里。

二、地位與作用

本規劃是指導水西基地建設的法定性檔, 是實施城市建設和管理的直接依據。 在水西基地內所進行的各項城市建設活動, 均應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和《江西省城鄉規劃條例》,

遵循本規劃執行。

三、發展定位

近期發展定位:贛州都市區國家級產業發展軸的重要節點。 以生態迴圈經濟為主導, 重點發展高附加值的生態迴圈經濟產業集群、電子資訊和節能環保產業, 將水西基地建設成為生態迴圈產業基地。

遠期發展定位:以科研、商業商務、居住、休閒娛樂、生態保護為主的城市功能區。

四、發展規模

(1)人口規模:水西基地人口發展規模約3.0萬人。

(2)城市建設用地發展規模:近期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為786.79公頃, 遠期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為713.37公頃。 詳見附表1、附表2。

五、規劃結構

規劃形成“一帶兩軸、一心三區”的空間結構。

“一帶”:沿贛江左岸控制200米左右的濱江旅遊休閒帶;

“兩軸”:以金邊大道(G105國道)、冶金大道為依託的兩條空間發展軸;

“一心”:水西基地公共服務中心;

“三區”:產業發展區、生活服務區、生態景觀區。

六、公共服務設施佈局

按“街道級——社區級”兩個等級劃分水西基地公共服務設施等級, 兼顧基地長遠發展, 構建“一心多點”的公共設施格局, 形成級配合理、分佈均衡的公共設施體系。

“一心”:為水西基地公共服務中心, 圍繞濕地公園、山體公園設置行政辦公、商業、科研、文化、教育、體育、醫療衛生等公共設施。

“多點”:佈置多個鄰里中心, 服務於產業和居住社區, 為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

(一)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1)行政辦公用地

結合水西基地公共服務中心, 規劃行政辦公用地1處, 用地面積約4.35公頃, 主要設置為產業基地服務的行政管理中心, 包括基地管理中心、街道辦及其它相關管理部門;結合冶金大道南側已出讓的水西工商分局設置1處1.10公頃行政辦公用地。

(2)文化設施用地

按“片區級——街道級——社區級”三級設置。 結合園區部分工業用地“退二進三”, 在冶金大道西段北側集中佈置2處片區級文化設施, 用地面積18.13公頃, 結合公共服務中心, 規劃1處街道級文化活動中心, 用地面積約1.0公頃, 建築面積不小於6000平方米。 結合居住鄰里中心、產業鄰里中心, 規劃5處社區級文化活動中心, 每處建築面積不小於1000平方米。

(3)中小學基礎教育

高中:規劃1所18班高中,

用地面積為3.82公頃。

中學:規劃1所27班初中, 用地面積為4.59公頃。

小學:保留已建24班黃沙小學, 用地面積為2.05公頃;規劃新增1所24班小學, 用地面積2.24公頃。

(4)科研用地

遠期將水西基地部分工業用地產業升級, 調整為企業研發為主要功能的產業, 遠期規劃科研用地面積80.06公頃。

(5)體育用地

按街道級—社區級兩級設置。 結合公共服務中心, 規劃1處街道級體育中心, 用地面積約2.07公頃;結合鄰里中心,規劃5處社區級體育設施。

(6)醫療衛生用地

按綜合醫院、社區衛生服務站兩級設置。 結合公共服務中心設置1處250床綜合醫院, 用地面積約3.21公頃;結合鄰里中心, 規劃5處社區衛生服務站, 每處建築面積不小於1000平方米。

(二)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規劃

(1)商業用地

結合公共服務中心設置零售商業用地;原址升級改造現簡易農貿市場,用地面積0.58公頃,新增1處農貿市場,用地面積0.44公頃。結合鄰里中心,設置4處社區級商業設施。

為落實《都市區總規》和《贛州總規綱要》農副產品一級批發市場的選址要求,規劃在金邊大道(G105國道)西側佈置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用地面積約38.96公頃。

(2)商業商務用地

遠期將金髮路以東,冶金南路以北工業用地進行退二進三,調整為商業商務用地,遠期規劃商業商務用地面積90.22公頃。

(3)娛樂康體用地

遠期將部分濱江工業用地進行退二進三,調整為娛樂康體用地,包括文化旅遊服務等功能,遠期規劃娛樂康體用地面積50.16公頃。

(4)加油加氣站用地

規劃在金邊大道(G105國道)西側規劃一處加油加氣站,占地面積0.62公頃。

七、道路交通規劃

(1)對外交通規劃

區域交通廊道:規劃控制廈蓉高速公路北側區域交通廊道,該廊道為高速公路(貨運鐵路、高壓走廊等區域設施廊道,廊道控制寬度不應小於200米。

通過拓寬改造金邊大道(G105國道)、規劃建設金德路、濱江路和楓溪路,將水西基地與儲潭試驗區、水西組團、西城區等周邊片區建立暢通快捷的聯繫。

國道:規劃將金邊大道(G105國道)拓寬至50米,並優化其線形、斷面,提高其通行能力。

(2)道路交通規劃

道路等級:規劃路網採取方格網道路結構形式,分為主乾路、次乾路和支路三個等級。主幹路紅線寬度36-50米;次乾路紅線寬度24-40米;支路紅線寬度12-18米。

道路網結構:規劃形成“三橫三縱”的主幹路網結構,和楓溪路、和樂北路和金華路構建水西基地3條橫向主幹路,金邊大道(G105國道)、濱江路和金德路構建水西基地3條縱向主幹路。

路網密度:規劃道路總長度62.11公里,道路網密度4.86公里/平方公里。

道路交叉口規劃:規劃道路交叉口以平面交叉口為主,金邊大道(G105國道)與廈蓉高速公路交叉口,金德路與廈蓉高速公路交叉口、濱江路與廈蓉高速交叉口均採用分離式立交。

(3)公共交通體系規劃

形成以軌道交通和常規公交兩種公共交通運輸系統。規劃在城市乾路網上均勻佈置公交線路,總長39.38公里,公交線路網密度3.1公里/平方公里。

軌道交通:設置軌道交通4號線,軌道交通站點3處;設置一處軌道交通車輛段,用地面積19.81公頃。

常規公交線路:規劃在城市主次乾路上設置公交線路,按300—500米設置港灣式公交網站。

公交設施:規劃設置1處公交樞紐站,用地面積0.87公頃,內設置公交充電站30個。

(4)步行網路規劃

水西基地步行道路劃分為步行專用路和一級步行道、二級步行道、三級步行道。

步行專用路:依託沿江綠地、公園綠地等公共空間內設置步行通行的綠道,為居民提供休閒、遊憩、健身等功能的主要休閒步行專用路,規劃共設置有4條步行專用道路,總長約14公里,分別沿濱江綠帶內設置、長約7.3公里,沿廈蓉高速北側區域通廊內設置、長約2.3公里,沿金藝路西側綠帶內設置、長約2.1公里、沿黃沙河綠帶內設置、長約2.3公里。步行專用路寬2-3米。

一級步行道:主要分佈在公共服務中心及周邊、市民活動聚集區等地區的城市生活性道路,總長約5.4公里。

二級步行道:主要分佈城市居住功能區的主幹路、次乾路和支路,以及地塊內部步行連通路徑, 總長約15.1公里。

三級步行道:主要分佈在以交通性為主道路,以及人流活動較少的各類道路,是步行網路的延伸和補充, 總長約43.2公里。

(5)自行車網路規劃

水西基地自行車道路劃分為自行車專用路和一級自行車道、二級自行車道、三級自行車道。

自行車專用路:規劃共設置兩條自行車專用路,總長約9.6公里,一條為沿濱江綠帶內設置,長約7.3公里,另一條為沿廈蓉高速北側區域通廊內設置,長約2.3公里。

一級自行車道:是構成自行車交通網絡的主骨架,規劃該類廊道以主幹路為主, 總長約6.0公里。

二級自行車道:是構成自行車交通網絡的次級自行車道,是各交通區內部道路,主要滿足自行車近距離出行。要承擔基地內居住區與學校、公交網站間自行車出行及接駁的自行車交通,總長約23.3公里。

三級自行車道:是對自行車交通網絡的一個補充,其自行車流量較小,以通過性的自行車交通為主,主要為人流活動較少的道路,總長約33.8公里。

(6)其他交通設施規劃

規劃設置9處社會停車場,用地面積10.43公頃,結合社會停車場設置20個公共充電樁。

八、綠地景觀系統規劃

利用優越的自然山水本底,規劃構建“綠環相扣、兩心多點”的綠地景觀系統結構。

“綠環相扣”:結合生態廊道、山體綠地形成了多個綠環,整個水西基地呈現綠環相扣、綠意盎然的景象。

“兩心多點”:兩心指的是濕地公園和儲潭公園,同時在水西基地內部均衡佈置多個公園節點,保證居住組團步行300米見綠,產業園區步行500米到達公園。

(1)主題公園

結合水體、山體等自然資源,規劃設置濕地公園和儲潭公園2個主題公園。

利用低窪地勢,結合中水回用系統,建設人工濕地公園,用地面積約47.5公頃;結合江邊保留山體和贛江濱水廊道空間,建設儲潭公園,用地面積約77公頃。

(2)節點

規劃結合鄰里中心、商業中心、溪流和遠期工業用地置換設置14個帶狀或塊狀公園節點,用地面積44.56公頃。

(3)生態廊道

結合河流水系、區域生態景觀格局,規劃共設置5條生態廊道。沿贛江設置寬度200米左右的濱江生態廊道;沿廈蓉高速公路北側從通天岩風景區至贛江設置寬度不小於200米的通天岩—贛江生態廊道;沿黃沙河、和樂河等溪流水系,設置2條寬度不小於100米的生態廊道。沿和楓溪路設置1條寬度不小於47米的高壓生態廊道。

(4)防護綠地

規劃防護綠地8.99公頃。規劃主要在變電站、環衛設施用地、加油加氣站等對周邊環境有一定影響的用地旁相應設置15-30米的防護綠地,同時在金德路西側設置30-100米寬的防護綠地。

(5)農林用地(生態綠地)

加強濱江河湧、山林、城市綠地的保護,構建生態空間,維持區域生態平衡。遠期對冶金南路南側工業用地進行生態修復,全部恢復為農林用地(生態綠地)。近期規劃農林用地(生態綠地)面積414.71公頃;遠期規劃農林用地(生態綠地)面積487.57公頃。

近期規劃綠地與廣場用地面積22.08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面積2.81%,其中公園綠地面積13.09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4.36平方米;防護綠地8.99公頃。規劃農林用地(生態綠地)面積414.71公頃。

遠期規劃綠地與廣場用地面積53.55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面積7.51%,其中公園綠地面積44.56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85平方米;防護綠地8.99公頃。規劃農林用地(生態綠地)面積487.57公頃。

九、環境保護規劃

(1)總體目標:近期,對大氣和水污染企業進行整改,搬遷不達標企業,禁止新增大氣、水污染企業,生態環境破壞和大氣、水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環境保護設施逐步完善,生態經濟循環體系構建完成,污染物排放總量符合總量控制要求,形成生態迴圈經濟產業園區。遠期,通過產業發輾轉型、退二進三、生態修復等策略,水西基地符合環境功能區劃要求,逐步把水西基地建設成為環境清潔、優美安靜,生態良性迴圈的現代化生態文明基地。

(2)環境保護執行標準:規劃水西基地水環境,執行《地表水環境品質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空氣環境按《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二類區標準控制;聲環境劃分為1-4類聲環境功能區;固體廢棄物進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

十、公用設施體系規劃

(1)給水系統規劃

規劃水西基地內最高日總用水量為3.0萬m³/d。規劃水西基地生產及生活用水均由中心城區供水管網供給。規劃增加一根DN500供水主管,規劃水西基地供水管網成環狀佈置。規劃新建1座加壓泵站,加壓泵站規模為5.0萬噸/天,占地面積約0.25公頃。

(2)排水工程規劃

規劃採用雨、汙分流排水體制;近期保留現狀已建成工業汙水處理廠2座,規模分別為1萬噸/日,分別處理有色金屬產業污水和電子、環保產業污水。遠期改為生活污水廠,總規模為2萬噸/日。規劃佈置兩套污水管網系統,分別收集有色金屬產業、電子和環保產業污水。規劃設置1座污水提升泵站,規模1.0萬噸/日,占地面積為1200平方米。

(3)電力工程規劃

規劃遠期總用電負荷為115MVA。規劃對現狀赤珠變進行擴容,主變容量2×50MVA,用地面積為3.2公頃;規劃新建110KV遊屋變電站,容量為3×50MVA,占地0.99公頃。

(4)通信及郵政工程規劃

規劃預測電話約40932門,交換機容量41000門。在冶金北路與金苑路交叉口佈置1處通信設施,合設電信支局、郵政支局,用地面積約0.5公頃。另于冶金北路與文金竹路交叉口北端新建851台,占地2公頃。

(5)燃氣工程規劃

規劃氣源為管道天然氣,由中心城區中壓天然氣管網引入,主管管徑De315。規劃管道氣總用氣量253.1萬立方米/年。規劃採用中壓一級制系統,中壓幹管沿城市道路環狀敷設。住宅建築採用樓棟調壓器低壓入戶,工業建築採用用戶調壓器中壓入戶。

(6)環衛設施規劃

水西基地生活垃圾日產量為33噸/天。水西基地環衛設施採用環衛綜合體建設模式,將各類環衛設施集中佈置,分為環衛大綜合體和環衛小綜合體。

環衛大綜合體:綜合設置垃圾轉運站、公廁、基層環境衛生機構、道監獄(環境衛生清掃、保潔工人作息場所)、車輛清洗站、環衛車輛停車場。規劃1處環衛大綜合體,用地面積0.51公頃。

環衛小綜合體:綜合設置垃圾轉運站、公廁、道監獄(環境衛生清掃、保潔工人作息場所)。規劃1處環衛小綜合體,用地面積0.16公頃。

水西基地規劃設置垃圾轉運站3處、公共廁所13處、道監獄7處、1處環衛車輛停車場、1處環衛車輛清洗站、1處基層環衛機構,1處垃圾分揀中心。

(7)綜合防災規劃

水西基地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水西基地排澇標準為20年一遇一日暴雨一日排至不淹重要建築物高程。規劃設置消防站1處。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 城市交通、醫院、學校、通訊、給排水、燃氣、電力等城市生命線工程提高一個等級設防。

(二)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規劃

(1)商業用地

結合公共服務中心設置零售商業用地;原址升級改造現簡易農貿市場,用地面積0.58公頃,新增1處農貿市場,用地面積0.44公頃。結合鄰里中心,設置4處社區級商業設施。

為落實《都市區總規》和《贛州總規綱要》農副產品一級批發市場的選址要求,規劃在金邊大道(G105國道)西側佈置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用地面積約38.96公頃。

(2)商業商務用地

遠期將金髮路以東,冶金南路以北工業用地進行退二進三,調整為商業商務用地,遠期規劃商業商務用地面積90.22公頃。

(3)娛樂康體用地

遠期將部分濱江工業用地進行退二進三,調整為娛樂康體用地,包括文化旅遊服務等功能,遠期規劃娛樂康體用地面積50.16公頃。

(4)加油加氣站用地

規劃在金邊大道(G105國道)西側規劃一處加油加氣站,占地面積0.62公頃。

七、道路交通規劃

(1)對外交通規劃

區域交通廊道:規劃控制廈蓉高速公路北側區域交通廊道,該廊道為高速公路(貨運鐵路、高壓走廊等區域設施廊道,廊道控制寬度不應小於200米。

通過拓寬改造金邊大道(G105國道)、規劃建設金德路、濱江路和楓溪路,將水西基地與儲潭試驗區、水西組團、西城區等周邊片區建立暢通快捷的聯繫。

國道:規劃將金邊大道(G105國道)拓寬至50米,並優化其線形、斷面,提高其通行能力。

(2)道路交通規劃

道路等級:規劃路網採取方格網道路結構形式,分為主乾路、次乾路和支路三個等級。主幹路紅線寬度36-50米;次乾路紅線寬度24-40米;支路紅線寬度12-18米。

道路網結構:規劃形成“三橫三縱”的主幹路網結構,和楓溪路、和樂北路和金華路構建水西基地3條橫向主幹路,金邊大道(G105國道)、濱江路和金德路構建水西基地3條縱向主幹路。

路網密度:規劃道路總長度62.11公里,道路網密度4.86公里/平方公里。

道路交叉口規劃:規劃道路交叉口以平面交叉口為主,金邊大道(G105國道)與廈蓉高速公路交叉口,金德路與廈蓉高速公路交叉口、濱江路與廈蓉高速交叉口均採用分離式立交。

(3)公共交通體系規劃

形成以軌道交通和常規公交兩種公共交通運輸系統。規劃在城市乾路網上均勻佈置公交線路,總長39.38公里,公交線路網密度3.1公里/平方公里。

軌道交通:設置軌道交通4號線,軌道交通站點3處;設置一處軌道交通車輛段,用地面積19.81公頃。

常規公交線路:規劃在城市主次乾路上設置公交線路,按300—500米設置港灣式公交網站。

公交設施:規劃設置1處公交樞紐站,用地面積0.87公頃,內設置公交充電站30個。

(4)步行網路規劃

水西基地步行道路劃分為步行專用路和一級步行道、二級步行道、三級步行道。

步行專用路:依託沿江綠地、公園綠地等公共空間內設置步行通行的綠道,為居民提供休閒、遊憩、健身等功能的主要休閒步行專用路,規劃共設置有4條步行專用道路,總長約14公里,分別沿濱江綠帶內設置、長約7.3公里,沿廈蓉高速北側區域通廊內設置、長約2.3公里,沿金藝路西側綠帶內設置、長約2.1公里、沿黃沙河綠帶內設置、長約2.3公里。步行專用路寬2-3米。

一級步行道:主要分佈在公共服務中心及周邊、市民活動聚集區等地區的城市生活性道路,總長約5.4公里。

二級步行道:主要分佈城市居住功能區的主幹路、次乾路和支路,以及地塊內部步行連通路徑, 總長約15.1公里。

三級步行道:主要分佈在以交通性為主道路,以及人流活動較少的各類道路,是步行網路的延伸和補充, 總長約43.2公里。

(5)自行車網路規劃

水西基地自行車道路劃分為自行車專用路和一級自行車道、二級自行車道、三級自行車道。

自行車專用路:規劃共設置兩條自行車專用路,總長約9.6公里,一條為沿濱江綠帶內設置,長約7.3公里,另一條為沿廈蓉高速北側區域通廊內設置,長約2.3公里。

一級自行車道:是構成自行車交通網絡的主骨架,規劃該類廊道以主幹路為主, 總長約6.0公里。

二級自行車道:是構成自行車交通網絡的次級自行車道,是各交通區內部道路,主要滿足自行車近距離出行。要承擔基地內居住區與學校、公交網站間自行車出行及接駁的自行車交通,總長約23.3公里。

三級自行車道:是對自行車交通網絡的一個補充,其自行車流量較小,以通過性的自行車交通為主,主要為人流活動較少的道路,總長約33.8公里。

(6)其他交通設施規劃

規劃設置9處社會停車場,用地面積10.43公頃,結合社會停車場設置20個公共充電樁。

八、綠地景觀系統規劃

利用優越的自然山水本底,規劃構建“綠環相扣、兩心多點”的綠地景觀系統結構。

“綠環相扣”:結合生態廊道、山體綠地形成了多個綠環,整個水西基地呈現綠環相扣、綠意盎然的景象。

“兩心多點”:兩心指的是濕地公園和儲潭公園,同時在水西基地內部均衡佈置多個公園節點,保證居住組團步行300米見綠,產業園區步行500米到達公園。

(1)主題公園

結合水體、山體等自然資源,規劃設置濕地公園和儲潭公園2個主題公園。

利用低窪地勢,結合中水回用系統,建設人工濕地公園,用地面積約47.5公頃;結合江邊保留山體和贛江濱水廊道空間,建設儲潭公園,用地面積約77公頃。

(2)節點

規劃結合鄰里中心、商業中心、溪流和遠期工業用地置換設置14個帶狀或塊狀公園節點,用地面積44.56公頃。

(3)生態廊道

結合河流水系、區域生態景觀格局,規劃共設置5條生態廊道。沿贛江設置寬度200米左右的濱江生態廊道;沿廈蓉高速公路北側從通天岩風景區至贛江設置寬度不小於200米的通天岩—贛江生態廊道;沿黃沙河、和樂河等溪流水系,設置2條寬度不小於100米的生態廊道。沿和楓溪路設置1條寬度不小於47米的高壓生態廊道。

(4)防護綠地

規劃防護綠地8.99公頃。規劃主要在變電站、環衛設施用地、加油加氣站等對周邊環境有一定影響的用地旁相應設置15-30米的防護綠地,同時在金德路西側設置30-100米寬的防護綠地。

(5)農林用地(生態綠地)

加強濱江河湧、山林、城市綠地的保護,構建生態空間,維持區域生態平衡。遠期對冶金南路南側工業用地進行生態修復,全部恢復為農林用地(生態綠地)。近期規劃農林用地(生態綠地)面積414.71公頃;遠期規劃農林用地(生態綠地)面積487.57公頃。

近期規劃綠地與廣場用地面積22.08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面積2.81%,其中公園綠地面積13.09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4.36平方米;防護綠地8.99公頃。規劃農林用地(生態綠地)面積414.71公頃。

遠期規劃綠地與廣場用地面積53.55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面積7.51%,其中公園綠地面積44.56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85平方米;防護綠地8.99公頃。規劃農林用地(生態綠地)面積487.57公頃。

九、環境保護規劃

(1)總體目標:近期,對大氣和水污染企業進行整改,搬遷不達標企業,禁止新增大氣、水污染企業,生態環境破壞和大氣、水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環境保護設施逐步完善,生態經濟循環體系構建完成,污染物排放總量符合總量控制要求,形成生態迴圈經濟產業園區。遠期,通過產業發輾轉型、退二進三、生態修復等策略,水西基地符合環境功能區劃要求,逐步把水西基地建設成為環境清潔、優美安靜,生態良性迴圈的現代化生態文明基地。

(2)環境保護執行標準:規劃水西基地水環境,執行《地表水環境品質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空氣環境按《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二類區標準控制;聲環境劃分為1-4類聲環境功能區;固體廢棄物進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

十、公用設施體系規劃

(1)給水系統規劃

規劃水西基地內最高日總用水量為3.0萬m³/d。規劃水西基地生產及生活用水均由中心城區供水管網供給。規劃增加一根DN500供水主管,規劃水西基地供水管網成環狀佈置。規劃新建1座加壓泵站,加壓泵站規模為5.0萬噸/天,占地面積約0.25公頃。

(2)排水工程規劃

規劃採用雨、汙分流排水體制;近期保留現狀已建成工業汙水處理廠2座,規模分別為1萬噸/日,分別處理有色金屬產業污水和電子、環保產業污水。遠期改為生活污水廠,總規模為2萬噸/日。規劃佈置兩套污水管網系統,分別收集有色金屬產業、電子和環保產業污水。規劃設置1座污水提升泵站,規模1.0萬噸/日,占地面積為1200平方米。

(3)電力工程規劃

規劃遠期總用電負荷為115MVA。規劃對現狀赤珠變進行擴容,主變容量2×50MVA,用地面積為3.2公頃;規劃新建110KV遊屋變電站,容量為3×50MVA,占地0.99公頃。

(4)通信及郵政工程規劃

規劃預測電話約40932門,交換機容量41000門。在冶金北路與金苑路交叉口佈置1處通信設施,合設電信支局、郵政支局,用地面積約0.5公頃。另于冶金北路與文金竹路交叉口北端新建851台,占地2公頃。

(5)燃氣工程規劃

規劃氣源為管道天然氣,由中心城區中壓天然氣管網引入,主管管徑De315。規劃管道氣總用氣量253.1萬立方米/年。規劃採用中壓一級制系統,中壓幹管沿城市道路環狀敷設。住宅建築採用樓棟調壓器低壓入戶,工業建築採用用戶調壓器中壓入戶。

(6)環衛設施規劃

水西基地生活垃圾日產量為33噸/天。水西基地環衛設施採用環衛綜合體建設模式,將各類環衛設施集中佈置,分為環衛大綜合體和環衛小綜合體。

環衛大綜合體:綜合設置垃圾轉運站、公廁、基層環境衛生機構、道監獄(環境衛生清掃、保潔工人作息場所)、車輛清洗站、環衛車輛停車場。規劃1處環衛大綜合體,用地面積0.51公頃。

環衛小綜合體:綜合設置垃圾轉運站、公廁、道監獄(環境衛生清掃、保潔工人作息場所)。規劃1處環衛小綜合體,用地面積0.16公頃。

水西基地規劃設置垃圾轉運站3處、公共廁所13處、道監獄7處、1處環衛車輛停車場、1處環衛車輛清洗站、1處基層環衛機構,1處垃圾分揀中心。

(7)綜合防災規劃

水西基地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水西基地排澇標準為20年一遇一日暴雨一日排至不淹重要建築物高程。規劃設置消防站1處。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 城市交通、醫院、學校、通訊、給排水、燃氣、電力等城市生命線工程提高一個等級設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