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金融協作扶貧強壯雲南產業“筋骨”

雲南省持續強化頂層設計,在與上海加強扶貧協作對接當中,通過借助上海金融金融市場資金優勢,積極探索金融支援扶貧協作新模式。 依託金融開展扶貧協作,或將瞄準關鍵、進而茁壯雲南本地產業的發展“根子”。 (4月26日 雲南日報)

地處西部欠發達地區的雲南,當前扶貧工作面臨的最大困難,或在於缺乏豐沛的投資,用於農村、尤其是邊遠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要想富,先修路”,類似于道路、橋樑、水利等公共基礎設施,相當比例需要地方政府挑起主體責任。 能夠與上海建立金融協作機制,最顯性的利好或在於可以運用專項扶貧基金,直接“輸血”雪中送炭般,儘快解決完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中的資金缺口。

對於扶貧而言,“輸血”能解燃眉之急,“造血”或才是長遠大計。 雲南與上海的金融支援扶貧模式,或能為雲南本地有一定基礎、有發展潛力、有市場空間的相關產業,提供精准的“造血”幫助。 某種程度上說,借助金融協作,可為雲南眾多產業打造升級與騰飛的翅膀。 此外,上海較為先進的金融發展和管理措施,尤其如何深度融入和服務產業發展的優秀經驗,可以為雲南加快和優化金融產業發展提供借鑒的樣板,從而為本地金融產業下一步的優化發展增添動力。

產業扶貧是做強貧困地區發展“筋骨”的關鍵,而在千頭萬緒的跨省扶貧協作當中,發揮好金融產業既“輸血”又“造血”功能,也就找准了金融支持扶貧的關鍵杠杆作用。

比如專項用於貧困地區重點產業發展的300億元發展基金、為貧困群眾規避產業發展風險的橡膠、蔗糖、紅米等產品價格保險,就當前而言,便能緩解貧困地區群眾的生產後顧之憂,為雲南多種產業發展降低風險。

而從長遠來看,金融產品隨著改革而不斷多樣化,金融支持扶貧協作對雲南全域經濟發展的影響或將深化。 比如滬滇聯手通過金融扶貧,在幫助橡膠、紅米、中藥材等雲南傳統產業,儘快從雲南的傳統產品、轉型為具有自主核心競爭力的特色優勢產業同時,還將不斷拉長產業關聯鏈條和拓展市場深度,從而為雲南深入推進改革開放,社會經濟整體轉型為又好又快發展夯實基礎。

(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 渝西鋒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