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中興之鑒”與企業家精神的“中興之望”

李正豪

全球第四、中國第二大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面臨“斷糧”。 話題沸沸揚揚, 從憤慨到激辯, 再到反思, 晶片的“依賴危機”話題數度轉折, 最終讓公眾對一個產業的認知迅速提升, 這不失為諸多壞消息中的一個意外收穫。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日前指出:“大國重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 要通過自力更生, 倒逼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

中國晶片產業的自主創新之路默默數十載, 直到最近, 一些對“中國芯”歷史有著切身之痛的行業人士屢屢發聲, 才讓這個產業的艱險藍圖漸漸拼成於大眾視野。 中國晶片元老倪光南院士的故事最近刷了屏,

也道出了關鍵:國家出錢, 投種子, 一年往市場裡撒1000億, 連撒5年錢, 允許大面積失敗。 要鼓勵不同背景的企業和企業家去創新、實踐, 敗者不咎, 能者做大。

看上去, 這似乎是核心技術之爭, 然而核心技術從何而來?說到底, 這其實是對企業家精神生存土壤的培育。

多年來, 企業家精神不絕於耳, 被寫入檔, 編入書稿, 散播於公眾認知。 但如果企業家們尚在為融資難、融資貴憂慮, 在資源獲取、市場准入上步履艱難, 那麼企業家精神不過是空中樓閣。

值得慶倖的是, 帕累托效應畢竟在起作用。 去年國務院發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

明確肯定了企業家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貢獻, 提出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 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

此舉一呼百應, 包括馬雲、柳傳志在內的著名民營企業家紛紛發表講話, 暢談企業家精神。 日前, 中國薄膜太陽能領軍企業漢能的創始人、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讓企業家精神競相迸發》, 呼籲鼓勵創新, 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

李河君的呼籲, 源於其自身的經歷。 漢能成立20多年來, 始終專注于清潔能源, 憑自身力量建設了全球最大的民營水電站——金安橋水電站, 而後轉身進入薄膜太陽能領域, 並立志“用薄膜太陽能改變世界”。

2012年~2014年, 漢能將德國Solibro、美國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GSE)及Alta Devices這四家當時擁有全球最先進薄膜太陽能技術的公司收入囊中,

一躍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領先的薄膜太陽能企業。 其後數年, 漢能累計投入超過100億美元, 著力解決核心裝備國產化和技術產業化, 制定並實施了“一基兩翼”的戰略模式(以薄膜太陽能技術的持續創新為基礎, 以薄膜太陽能電池製造裝備及產線的“交鑰匙”解決方案為左翼, 以分散式能源及移動能源的解決方案為右翼), 一手締造了一個擁有廣泛用途的薄膜太陽能和移動能源行業。 時至今日, 全球範圍內, 漢能在薄膜太陽能領域擁有超過2500項專利, 並長期保有5項世界紀錄。

如今, 薄膜太陽能領域已經吸引不少企業關注和進駐, 包括資本實力雄厚的中國建材、國節能公司、上海電氣等國有企業。

漢能壓力陡增, 雖已歷經颶風狂浪, 但水面下依然暗礁密佈。

事實上, 漢能的經歷並非個案, 中國民營企業多少都有著相似境遇。 企業家精神跌跌撞撞, 卻仍光芒不滅, 並不斷被如漢能一般的企業充實其內涵, 拓展其邊界。

李河君常言:“國運則我運”。 這實非李河君一人感悟、漢能一家之言, 而是無數中國民營企業的生存大背景, 也是企業家精神的最高背書。 反之, 企業家精神之于國家社會, 同樣是寶貴的財富。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如果“中興之鑒”能讓企業家精神得到更多關注, 政策和輿論的土壤營養更為充分, 實現真正的“中興”, 那麼再困難的局面, 或許都保留著好轉的希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