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臨沂專家提醒:春季當心精神疾病 性格突變要注意

近日, 記者從臨沂市精神衛生中心瞭解到, 進入3月份以來, 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門診患者以及住院患者數量較平時出現大幅增加, 其中精神疾病復發的患者占了較大比例。 專家提醒, 春季是精神疾病的高發期, 患者切勿擅自停藥或減藥, 家屬需高度警惕, 發現異常要及時就醫。

住院人數大幅增加 門診患者高出平時的一倍

5年前, 曾在服裝店打工的張麗(化名), 因為一些原因經常生氣, 後出現失眠、心情不佳, 整天憂心忡忡、唉聲歎氣、愁眉苦臉, 對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 在服裝店打工期間, 看到顧客也不想招待,

就想躲在角落裡。 後來, 張麗在臨沂市精神衛生中心確診為患上了抑鬱症。 經過一段時間的藥物等治療後, 病情臨床痊癒出院。

幾年間, 張麗堅持規律服藥, 也正常的工作。 然而在半個月前, 張麗無明顯誘因地出現興奮話多、好發脾氣、夜間易醒、說話沒有條理等症狀, 並且不斷給家裡打電話, 有時還會摔砸物品、打人, 於是家人帶她再次來到市精神衛生中心就診。 經過檢查, 張麗患有雙相情感障礙, 此次是躁狂症發作, 需住院治療。

記者採訪瞭解到, 進入3月份以來, 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住院患者數量明顯增多, 門診患者人數更是高出平時的一倍, 其中精神疾病復發的患者占了較大比重。 “有資料顯示, 在精神疾病初發病例中大約50%都是在春季發病。

由於精神疾病容易反復發作, 在全年的復發率中, 在春季復發的患者所占比例高達70%, 4月份更是高峰期。 ”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諮詢與治療門診主任趙松濤說。

春季精神疾病高發或與氣候有關 性格突變要引起注意

據瞭解, 春季精神病易復發或與春季氣候多變有關。 “春季氣溫變化大, 精神疾病患者對氣溫等氣象要素的變化高度敏感, 春天氣壓較低, 容易引起大腦分泌的神經介質紊亂, 從而導致心理的失衡, 使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礙等精神病容易復發。 ”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九病區主任潘虹在受訪時說, 除了氣候因素之外, 個別患者擅自停藥或減藥, 也會導致精神疾病的復發。

據介紹, 精神類疾病多在青壯年時期發病, 有的間歇發作, 有的呈現持續進展性病程, 有的逐漸趨於慢性化, 復發率高、致殘率高。 如不積極治療, 可出現精神衰退和人格改變, 衰退後將不能適應社會生活, 但若能早期發現及時治療, 患者也可以痊癒, 能夠正常生活、學習、工作。

潘虹表示, 家屬學會觀察精神病人復發的一些表現和特徵。 如果患者出現徹夜不眠, 毫無倦意, 注意力不集中, 言語雜亂, 動作增多等特徵, 原來熱情樂觀合群善於交往的外向型性格的人, 突然變得沉默寡言喜歡獨處, 若沒有特殊心理原因, 家屬一定要高度重視。 此外, 病人的一些動作和異常行為也要注意, 如具有被害妄想症狀的病人往往對妄想物件突然發生攻擊行為,

情緒高漲的躁狂症病人可有過分打扮或對人慷慨相助、管閒事等表現, 情緒低落的抑鬱症病人常呆坐呆立或默不作聲, 具有幻聽症狀的病人常側耳傾聽, 或作出相應的行為反應等, 若發現此類精神異常跡象者, 應及時到當地精神衛生中心就診。

此外, 生活工作節奏快, 大多數人都會出現情緒低落厭倦工作的現象, 這屬於正常現象, 但若低落情緒超過兩周, 一定要警惕抑鬱症的發生。 “心態的自我調節很重要, 若難以緩解要及時就醫。 ”潘虹說,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 尤以春季發病率高, 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 興趣減低, 飲食睡眠差, 擔心自己患有各種疾病, 感到全身多處不適,

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

春季精神疾病切不可擅自停藥, 家屬要多疏導多關懷

春天是精神疾病高發季節, “預防精神病春季復發的根本措施是堅持藥物治療。 ”潘虹表示, 無論病人自我感覺多麼良好, 都不要在春季擅自停藥或減藥, 必要時還需在精神科專家指導下將藥物適當加量。 對於曾經患過精神疾病的病人, 在春季要做到堅持用藥, 按時按量服藥, 切莫自行減藥停藥這一點非常需要家人的監督。

同時, 對於患者家屬來說, 幫助患者積極預防復發也尤為重要。 首先, 患者家屬要多瞭解精神衛生相關知識, 教會病人正確對待疾病, 精神上多關懷, 生活上多幫助, 幫助他們戰勝內心的壓力, 消除顧慮。 其次, 要認識到大部分精神疾病是可以治癒的, 一方面積極做好預防,正確對待,不要過分緊張。“注意引導患者的思想和行為,使患者的不良情緒得到及時合理的疏導,給患者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寬鬆的氛圍。”趙松濤說,在平時還要注意患者的康復期內社會功能康復方面的訓練和引導。

此外,專家提醒,治療精神類疾病關鍵在於對症治療,一定要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系統地治療和康復。部分患者家屬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把希望寄託在江湖遊醫身上,甚至相信一些迷信的辦法,這都是不科學的。潘虹表示,精神類疾病在發病早期治療效果比較好,因此患者和家屬切不可因為心存顧慮,或者因為不重視而延誤了病情,發現後一定要及早治療。

中高考臨近:考生易出現考前焦慮,家長要多加關注、及時介入

據瞭解,在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諮詢與治療門診,進入3月份以來,因焦慮、抑鬱、厭學等心理問題前來諮詢就診的青少年尤其是高中生明顯增加。“隨著中高考臨近,考生們的壓力感、焦慮感也隨之增強,青少年容易出現焦慮、抑鬱等情緒障礙。”趙松濤說。

趙松濤表示,往往在早期壓力大的情況下,青少年容易出現焦慮、抑鬱等情緒障礙,而若能及時地進行心理治療,嚴重的患者合併藥物進行調整,可以幫助孩子打開心結。如不及時治療,久而久之很容易導致抑鬱症等重性精神疾病的發生。

這就需要家長多加關注、及時發現孩子出現的一些症狀。“睡眠障礙方面,如入睡困難、易醒多夢。情緒障礙方面,如情緒不穩定、易怒、煩躁,或者感覺孩子近期沒有精神,不願說話,天天表現得心事重重等。”趙松濤表示,如果出現這些情況,家長要及時關注,多溝通交流,幫助孩子打開心結。“還有一些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表現,如頭昏乏力、身體消瘦、食欲不振、心慌耳鳴等。有的孩子一到考試的時候,就感覺心慌胸悶,感覺喘不開氣兒,其實這都是焦慮發作的一些症狀。”趙松濤說道,一旦發現這些問題,家長一定要高度注意,及時瞭解,必要的話及時就醫。

沂蒙晚報記者 高紅紅 張慧

一方面積極做好預防,正確對待,不要過分緊張。“注意引導患者的思想和行為,使患者的不良情緒得到及時合理的疏導,給患者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寬鬆的氛圍。”趙松濤說,在平時還要注意患者的康復期內社會功能康復方面的訓練和引導。

此外,專家提醒,治療精神類疾病關鍵在於對症治療,一定要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系統地治療和康復。部分患者家屬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把希望寄託在江湖遊醫身上,甚至相信一些迷信的辦法,這都是不科學的。潘虹表示,精神類疾病在發病早期治療效果比較好,因此患者和家屬切不可因為心存顧慮,或者因為不重視而延誤了病情,發現後一定要及早治療。

中高考臨近:考生易出現考前焦慮,家長要多加關注、及時介入

據瞭解,在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諮詢與治療門診,進入3月份以來,因焦慮、抑鬱、厭學等心理問題前來諮詢就診的青少年尤其是高中生明顯增加。“隨著中高考臨近,考生們的壓力感、焦慮感也隨之增強,青少年容易出現焦慮、抑鬱等情緒障礙。”趙松濤說。

趙松濤表示,往往在早期壓力大的情況下,青少年容易出現焦慮、抑鬱等情緒障礙,而若能及時地進行心理治療,嚴重的患者合併藥物進行調整,可以幫助孩子打開心結。如不及時治療,久而久之很容易導致抑鬱症等重性精神疾病的發生。

這就需要家長多加關注、及時發現孩子出現的一些症狀。“睡眠障礙方面,如入睡困難、易醒多夢。情緒障礙方面,如情緒不穩定、易怒、煩躁,或者感覺孩子近期沒有精神,不願說話,天天表現得心事重重等。”趙松濤表示,如果出現這些情況,家長要及時關注,多溝通交流,幫助孩子打開心結。“還有一些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表現,如頭昏乏力、身體消瘦、食欲不振、心慌耳鳴等。有的孩子一到考試的時候,就感覺心慌胸悶,感覺喘不開氣兒,其實這都是焦慮發作的一些症狀。”趙松濤說道,一旦發現這些問題,家長一定要高度注意,及時瞭解,必要的話及時就醫。

沂蒙晚報記者 高紅紅 張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