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抗癌路上,你我同行——我們今年18歲!

陽光, 朝氣, 自信, 讓人肅然起敬——近日, 在紀念周恩來總理誕辰120周年暨紅河州腫瘤專科聯盟成立大會上, 王春和李保榮相互手挽手, 對媒體記者大聲宣佈:“我們今年18歲!”

知情者, 眼淚刷地就出來了。 因為, 這兩位“抗癌明星”, 與癌症鬥爭了18年!她們不僅是與病魔鬥爭的勝利者, 更是生命奇跡的承載者。

王春(右二)、李保榮(左一)與省腫瘤醫院院長黃雲超(左二)、紅河州腫瘤醫院院長楊連升(右一)合影

王春, 個舊人, 2001年被查出患有結腸癌, 2009年被檢查出患原發性右肺上葉中分化腺癌。 對於紅河州腫瘤專科聯盟的成立, 王春高興地說:“聯盟成立讓我們癌症患者獲得更大生存的希望, 更有盼頭。 ”如今, 通過治療和康復, 王春各項指標都趨於正常。

李保榮, 現居蒙自, 2000年被查出患有乳腺癌, 然而, 她開朗的性格深深地感動著周邊的人, 她說:“我今年才18歲, 我要快快樂樂地活下去。

”18年的抗癌經歷, 18年的重生, 李保榮倍感珍惜。

李保榮接受訪談

更有緣的是, 李保榮與王春, 曾經在一間病房裡化療。

她們, 是如何戰勝癌症?或許, 從王春自述的一篇文章《扼住命運咽喉 戰勝癌魔纏繞》, 我們能找到答案。

王春這樣寫道:

我是雲錫公司馬拉格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的一名退休女職工,

名叫王春, 今年61周歲。 我於2002年被確診為癌症患者, 至今癌齡已有18年了。 今天, 我有幸和大家在一起分享18年來自己是怎樣從癌魔中走出來的經歷, 心中充滿喜悅。

18年前的一個夜晚, 我的腹部突然劇痛難奈, 滿頭大汗, 直不起腰來。 通過到醫院檢查, 住院一周後就出院上班了。 上班後我還是覺得身體不適, 腹部再次隱隱作痛後便出現大出血, 經醫院手術後確診自己患上了升結腸回盲部腺癌Ⅱ級, 腫瘤大小為(5cm×3cm×1.5cm),腸系膜淋巴結(1/21)見癌組織轉移。 當知道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時, 我茫然不知所措, 仿佛掉進了萬丈深淵, 眼前一片漆黑。 不知我的歸宿究竟在哪裡?當年自己才43歲呀, 就像被判了死緩的“犯人”,

不知緩期到哪天就將一命嗚呼了。 為了不拖累家人, 當時的我不願接受治療。 而恰恰在此時, 是雲錫總醫院腫瘤科的蘇主任發現我的情緒波動後, 先叫病友李保榮大姐開導我, 並鼓勵我用樂觀的心態去與李大姐一道與癌魔抗爭。 蘇主任語重心長地安慰我說:“這種病雖然對人的生命威脅比較大, 但目前我國的醫學技術和醫療手段發展很快, 一些情況比你嚴重得多的病人, 只要配合醫生經過治療後都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留住了生命。 人呵!只要有一分的希望, 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

於是, 我看著身邊親人朋友和單位同事領導投來的那一雙雙飽含關注的眼神, 暗暗下決心為了父母、為了家人、為了丈夫、也為了女兒,

我一定要堅強地活下去, 同癌魔作抗爭, 做生命的強者。 從此, 我積極配合醫護人員, 完成了接下來的化放療治療, 開始了新生命的艱難啟程。 之後, 正是憑藉著蘇主任“有一分希望, 就要做百分之百努力”的話語, 我又徑直挺過了2009年第二次右肺下葉原發性中分化腺癌的襲擊。 腫瘤大小為(3cm×2cm×1.7cm), 肺門淋巴結(2/5)見癌組織轉移。 隨後, 又持續進行了4期的化療和放療。 同年10月發現第6、8胸椎骨轉移。 再隨後, 通過近兩年的治療, 病灶縮小、淡化。 2012年複查時再次發現左側第3、4、5及右側第5、6胸椎肋骨轉移, 繼而又做了2期的化療, 至今仍保持著做繼續對症治療。 我認為, 生命對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 而當生命遇到威脅時, 我們只有抗爭, 才能生存。 在同癌魔抗爭的12年中使我深刻地認識到:癌症這種病,確實對人的心理和健康是個沉重的打擊。但癌症並非不治之症,得了癌症並不等於死亡。總之一句話,就是要正確對待,要相信科學,堅定信心,遇到問題時要樂觀,要堅強,要咬緊牙關堅決地挺住。18年來,我用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心,渡過了一道又一道難關。

一是思想關。18年前,當檢查並證實我的確患了癌症之後,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當頭一棒,我一下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情緒一下跌入到萬丈深淵,消沉和絕望。對一個普通職工家庭來說,癌症帶給我的不僅是肉體的痛苦和心理的壓力,還有巨大的經濟負擔和精神上的打擊。身體上的摧殘和產生的恐懼心理時時纏繞著我,既怕治不好病會拖累家人,又怕為了治病人財兩空,更對不起自己的親人。一時間,自己失去了生活的勇氣,失去了治療的信心。輾轉反側,畢竟自己的年齡不算大,且上有父母、下有女兒,父母需要我的照顧,女兒更需要我的呵護與關愛。可我卻偏偏得了這不治之症……我從一個活潑開朗、愛說愛笑的人,變成了一沉默寡言、遠離人群、又不願多出門的人。單位的領導、同事、親朋、好友知道此事後,都紛紛到醫院裡來看望我。考慮到我的實際困難,工會給予我一定的困難補助,又發動全體職工為我捐款,還給我辦理了因病致貧的低保。在家人的關懷、單位和醫生的鼓勵下,我又逐漸恢復了自信,思想才慢慢地轉了過來。我想人總是要死的,如果總是多愁善感地送去每一天,倒不如開開心心地過好每一天。人活著,就要活得燦爛,活得坦然。

我雖然是個癌症患者,但我並沒被癌魔所嚇倒。只因我抗爭了,我努力了,即便有一天自己果真倒下了,我也是一個強者。想通了我就不再害怕見人了,也不怕別人說我是一個癌症患者了。在蘇主任的介紹下我參加了個舊癌症康復協會,在協會裡得到一些老病友的指導和幫助,並能積極參加協會組織的各種群體抗癌活動。由於自己的積極努力工作,至今自己已連任二屆協會副秘書長。其次,自己還積極主動配合醫護人員到醫院,去向那些遭受與我同樣命運的患者及家屬,介紹我與癌症抗爭的經驗和感受。鼓勵癌友們與癌魔抗爭。如發現患者有情緒方面的問題,我就配合醫護人員去病房有針對性地做耐心細緻的疏導工作。為他們減輕釋放心理壓力,分享抗癌成功經驗,鼓勵他們樂觀向上,與癌魔抗爭,使他們在精神上得到極大鼓勵。多年來被社區授予五好家庭,協會也授予我“抗癌明星”的光榮稱號。即便18年後的今天,我依然覺得自己的生命就像每天的陽光一樣,是多麼新鮮燦爛。

二是治療關。切除、化療、放療,這是腫瘤治療的三大法寶,同時也是挽救生命的必要措施。醫院確診我患結腸癌,在一陣心慌意亂平靜之後,我接受了手術放、化療治療。當時腫瘤切除比較順利,自我感覺還可以承受,但使人最難受的是化療期間的藥物反應,感到心煩意亂,味覺減退、噁心、嘔吐,白血球急劇下降,頭髮脫落以致還引發了嚴重的口腔潰瘍,不想進食,情緒低落,只覺得生不如死。我哭過許多次,因而就不想化療了。這時又是蘇主任及醫護人員再次勸導我並反復向我強調說:“化療是抗癌保命的需要和法寶,堅持就是勝利。”

是家人和丈夫常常鼓勵我,希望我能振作起精神來與癌症作鬥爭。丈夫總把癌症比喻為敵人,總愛對我說手術醫生已經把擺在明處的“敵人”消滅了,化療醫生就是殲滅躲在暗處“敵人”的高手。從此,我即愉快地接受了一次次痛苦難耐的化療。

在眾人的關愛和家人的勸說下,我堅定了好好活下去的信心和求生的欲望,最後還是下決心配合醫生治療,一次又一次默默忍著痛苦與折磨。因為我始終堅定科學抗癌的信心,時時告誡自己絕不能半途而廢,終於無數次堅持完成了化療和35次放療。就這樣,自己硬是以堅強的毅力挺過了生命的難關又活了過來。我總結這段經歷,體會最深的是,在化療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要能忍耐,要有一種我強敵弱、我弱敵強的意識去與癌魔拼殺,才能真正去戰勝它,也才能做生命的強者。

三是生活關。我和丈夫是同一個單位的職工。丈夫是個客車駕駛員,他為照顧生病的我而下崗了。從一個不會做家務的人,開始笨手笨腳學著洗衣、做飯、擦地,幫我熬湯煨藥,把家務事給全包了。丈夫的心思是一心只為了讓我好好靜養,早日康復,他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擔。作為丈夫,沉重的家庭經濟負擔,使他精神上經受著一般人難以想像的痛苦。丈夫始終用他人難以代替的關愛,時時激勵我走向康復,遠離死神。看著他默默做事的背影,我心裡真的好難過。我總擔心丈夫他日漸消瘦的身影,是否能承受過多的家務和所背負的思想包袱?從我生病以來,他自己總是節衣縮食,捨不得添置一件新衣,而總是省下錢來為我買一些補品,改善我的生活。看著我的憂愁、沮喪,他總是勸慰我說:“只要人在,債會還清的。你要振奮起精神,為你為我和女兒,也為我們整個家庭要堅強地活下去。你健康了,我就快樂。我會把家擔好,要把1分錢作2分用。這樣才能滿足你這病體對營養的需求,才能增強抗病能力。”就這樣在家人和親戚朋友的幫扶下,我自己的小家庭,得以一次次緩解了經濟危機。

怎奈天有不測風雲。2010年5月,猶如晴天霹靂,才剛剛平靜一點的日子又遇到了更大的坎坷。記得那一天,丈夫是在專門到醫院看望我的路途中突發腦溢血暈倒在地的,當時是路人打急救電話,才被救護車送進醫院。之後,是真情的關愛使昏迷9天9夜的丈夫終於被從死神口裡救活過來,但從此生活卻不能自理。我一個癌症病人,每天不得不堅強地成為了支撐家庭的後盾。此後,我積極向親友籌款醫治丈夫,幫助丈夫完成每天的飲食起居,渡過了一個又一個的凶口險關。然而,自從丈夫出院後,我每天在安排好他的生活後,仍要雷打不動抽時間堅持體能鍛煉,增強自身體質。我常年累月堅持到戶外要麼呼吸新鮮空氣,要麼打打太極拳,以加強適量運動,簡直忘記了自己是一個癌症患者。同時,我還堅持多做一些有益的社會公益活動,力所能及地幫助貧困山區捐衣捐物。

人間自有真情在,我得癌症是不幸的。但萬幸的是,在這間歇治病漫長的日子裡,我始終行走在康復的道路上,並時時得到家人、親戚、朋友、同事的關心、幫助和支持,甚至就連晨練點的老師和朋友都為我捐過款。他們不斷來探望我、安慰我、鼓勵我,使我在精神上得到了極大的快樂。我至今還深深記得武術教練林美珍老師的這句話:“你一定要堅強起來,我們大家都十分希望看到生命的奇跡在你的身上出現。”

只因有了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原雲錫總醫院)腫瘤科的眾多醫護工作者,他(她)們是我的守護神,是他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他們的身後都有著一串串感天動地的故事。是他們精湛的醫術,崇高的職業道德,嘔心瀝血、無私奉獻,將人間的真情與愛心,灑向一個個不幸的癌症患者,使一個個癌症患者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揚起生命的風帆。借此機會,對所有關心、幫助過我的領導、親朋好友及全體醫護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禮。祝各位領導、各位朋友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為了回報社會、回報各位親朋好友對我這個不幸家庭的關心和幫助,我在有生之年還將多做一些有益之事,積極參與各項社會公益事業活動,並參加愛心組合團、抗癌自願工作者,在群體抗癌事業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010年3月11日,在征得全體家人同意並通過公證處公證,我決定,自己一旦撒手人寰後把眼角膜無償捐獻給需要光明的人,讓一個熱愛生活、與癌魔抗爭者的光明留在人間。

故事講到這裡,還應該記住兩個人。

一個是王春的丈夫呂新華,當年,在個舊市公證處,他一度淚流滿面,他說,如果不是為了妻子的心願,自己不會答應她捐獻眼角膜。呂新華說,妻子活得實在不容易,多種病魔已經把她折磨得遍體鱗傷,走後還要把她的器官摘走,自己實在不忍心。可是,一想到妻子一生善良,想到她為了能夠讓別人重見光明,為了能夠回報社會而選擇這樣做,自己也就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王春、李保榮與西部之光訪問學者、甲狀腺專家周博合影

另一個是王春的女兒,她曾經淚流滿面地告訴媒體記者:“媽媽因患骨瘤在雲錫總醫院做手術切除胸腔左側的三根肋骨,因為膽結石做了膽囊切除術,因為結腸癌切除很長一段腸子,因為原發性右肺上葉中分化腺癌切除了右肺的一部份,再捐出眼角膜,我心裡有些不是滋味。”然而,王春的女兒本身就在醫院工作,因此她最終理解並支持母親的行為。

省腫瘤醫院院長黃雲超接受紅河州媒體記者採訪

抗癌路上,你我同行。王春的女兒,就是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紅河州腫瘤醫院的護士呂佩穎。

通訊員 趙俊峰 攝影報導

在同癌魔抗爭的12年中使我深刻地認識到:癌症這種病,確實對人的心理和健康是個沉重的打擊。但癌症並非不治之症,得了癌症並不等於死亡。總之一句話,就是要正確對待,要相信科學,堅定信心,遇到問題時要樂觀,要堅強,要咬緊牙關堅決地挺住。18年來,我用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心,渡過了一道又一道難關。

一是思想關。18年前,當檢查並證實我的確患了癌症之後,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當頭一棒,我一下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情緒一下跌入到萬丈深淵,消沉和絕望。對一個普通職工家庭來說,癌症帶給我的不僅是肉體的痛苦和心理的壓力,還有巨大的經濟負擔和精神上的打擊。身體上的摧殘和產生的恐懼心理時時纏繞著我,既怕治不好病會拖累家人,又怕為了治病人財兩空,更對不起自己的親人。一時間,自己失去了生活的勇氣,失去了治療的信心。輾轉反側,畢竟自己的年齡不算大,且上有父母、下有女兒,父母需要我的照顧,女兒更需要我的呵護與關愛。可我卻偏偏得了這不治之症……我從一個活潑開朗、愛說愛笑的人,變成了一沉默寡言、遠離人群、又不願多出門的人。單位的領導、同事、親朋、好友知道此事後,都紛紛到醫院裡來看望我。考慮到我的實際困難,工會給予我一定的困難補助,又發動全體職工為我捐款,還給我辦理了因病致貧的低保。在家人的關懷、單位和醫生的鼓勵下,我又逐漸恢復了自信,思想才慢慢地轉了過來。我想人總是要死的,如果總是多愁善感地送去每一天,倒不如開開心心地過好每一天。人活著,就要活得燦爛,活得坦然。

我雖然是個癌症患者,但我並沒被癌魔所嚇倒。只因我抗爭了,我努力了,即便有一天自己果真倒下了,我也是一個強者。想通了我就不再害怕見人了,也不怕別人說我是一個癌症患者了。在蘇主任的介紹下我參加了個舊癌症康復協會,在協會裡得到一些老病友的指導和幫助,並能積極參加協會組織的各種群體抗癌活動。由於自己的積極努力工作,至今自己已連任二屆協會副秘書長。其次,自己還積極主動配合醫護人員到醫院,去向那些遭受與我同樣命運的患者及家屬,介紹我與癌症抗爭的經驗和感受。鼓勵癌友們與癌魔抗爭。如發現患者有情緒方面的問題,我就配合醫護人員去病房有針對性地做耐心細緻的疏導工作。為他們減輕釋放心理壓力,分享抗癌成功經驗,鼓勵他們樂觀向上,與癌魔抗爭,使他們在精神上得到極大鼓勵。多年來被社區授予五好家庭,協會也授予我“抗癌明星”的光榮稱號。即便18年後的今天,我依然覺得自己的生命就像每天的陽光一樣,是多麼新鮮燦爛。

二是治療關。切除、化療、放療,這是腫瘤治療的三大法寶,同時也是挽救生命的必要措施。醫院確診我患結腸癌,在一陣心慌意亂平靜之後,我接受了手術放、化療治療。當時腫瘤切除比較順利,自我感覺還可以承受,但使人最難受的是化療期間的藥物反應,感到心煩意亂,味覺減退、噁心、嘔吐,白血球急劇下降,頭髮脫落以致還引發了嚴重的口腔潰瘍,不想進食,情緒低落,只覺得生不如死。我哭過許多次,因而就不想化療了。這時又是蘇主任及醫護人員再次勸導我並反復向我強調說:“化療是抗癌保命的需要和法寶,堅持就是勝利。”

是家人和丈夫常常鼓勵我,希望我能振作起精神來與癌症作鬥爭。丈夫總把癌症比喻為敵人,總愛對我說手術醫生已經把擺在明處的“敵人”消滅了,化療醫生就是殲滅躲在暗處“敵人”的高手。從此,我即愉快地接受了一次次痛苦難耐的化療。

在眾人的關愛和家人的勸說下,我堅定了好好活下去的信心和求生的欲望,最後還是下決心配合醫生治療,一次又一次默默忍著痛苦與折磨。因為我始終堅定科學抗癌的信心,時時告誡自己絕不能半途而廢,終於無數次堅持完成了化療和35次放療。就這樣,自己硬是以堅強的毅力挺過了生命的難關又活了過來。我總結這段經歷,體會最深的是,在化療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要能忍耐,要有一種我強敵弱、我弱敵強的意識去與癌魔拼殺,才能真正去戰勝它,也才能做生命的強者。

三是生活關。我和丈夫是同一個單位的職工。丈夫是個客車駕駛員,他為照顧生病的我而下崗了。從一個不會做家務的人,開始笨手笨腳學著洗衣、做飯、擦地,幫我熬湯煨藥,把家務事給全包了。丈夫的心思是一心只為了讓我好好靜養,早日康復,他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擔。作為丈夫,沉重的家庭經濟負擔,使他精神上經受著一般人難以想像的痛苦。丈夫始終用他人難以代替的關愛,時時激勵我走向康復,遠離死神。看著他默默做事的背影,我心裡真的好難過。我總擔心丈夫他日漸消瘦的身影,是否能承受過多的家務和所背負的思想包袱?從我生病以來,他自己總是節衣縮食,捨不得添置一件新衣,而總是省下錢來為我買一些補品,改善我的生活。看著我的憂愁、沮喪,他總是勸慰我說:“只要人在,債會還清的。你要振奮起精神,為你為我和女兒,也為我們整個家庭要堅強地活下去。你健康了,我就快樂。我會把家擔好,要把1分錢作2分用。這樣才能滿足你這病體對營養的需求,才能增強抗病能力。”就這樣在家人和親戚朋友的幫扶下,我自己的小家庭,得以一次次緩解了經濟危機。

怎奈天有不測風雲。2010年5月,猶如晴天霹靂,才剛剛平靜一點的日子又遇到了更大的坎坷。記得那一天,丈夫是在專門到醫院看望我的路途中突發腦溢血暈倒在地的,當時是路人打急救電話,才被救護車送進醫院。之後,是真情的關愛使昏迷9天9夜的丈夫終於被從死神口裡救活過來,但從此生活卻不能自理。我一個癌症病人,每天不得不堅強地成為了支撐家庭的後盾。此後,我積極向親友籌款醫治丈夫,幫助丈夫完成每天的飲食起居,渡過了一個又一個的凶口險關。然而,自從丈夫出院後,我每天在安排好他的生活後,仍要雷打不動抽時間堅持體能鍛煉,增強自身體質。我常年累月堅持到戶外要麼呼吸新鮮空氣,要麼打打太極拳,以加強適量運動,簡直忘記了自己是一個癌症患者。同時,我還堅持多做一些有益的社會公益活動,力所能及地幫助貧困山區捐衣捐物。

人間自有真情在,我得癌症是不幸的。但萬幸的是,在這間歇治病漫長的日子裡,我始終行走在康復的道路上,並時時得到家人、親戚、朋友、同事的關心、幫助和支持,甚至就連晨練點的老師和朋友都為我捐過款。他們不斷來探望我、安慰我、鼓勵我,使我在精神上得到了極大的快樂。我至今還深深記得武術教練林美珍老師的這句話:“你一定要堅強起來,我們大家都十分希望看到生命的奇跡在你的身上出現。”

只因有了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原雲錫總醫院)腫瘤科的眾多醫護工作者,他(她)們是我的守護神,是他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他們的身後都有著一串串感天動地的故事。是他們精湛的醫術,崇高的職業道德,嘔心瀝血、無私奉獻,將人間的真情與愛心,灑向一個個不幸的癌症患者,使一個個癌症患者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揚起生命的風帆。借此機會,對所有關心、幫助過我的領導、親朋好友及全體醫護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禮。祝各位領導、各位朋友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為了回報社會、回報各位親朋好友對我這個不幸家庭的關心和幫助,我在有生之年還將多做一些有益之事,積極參與各項社會公益事業活動,並參加愛心組合團、抗癌自願工作者,在群體抗癌事業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010年3月11日,在征得全體家人同意並通過公證處公證,我決定,自己一旦撒手人寰後把眼角膜無償捐獻給需要光明的人,讓一個熱愛生活、與癌魔抗爭者的光明留在人間。

故事講到這裡,還應該記住兩個人。

一個是王春的丈夫呂新華,當年,在個舊市公證處,他一度淚流滿面,他說,如果不是為了妻子的心願,自己不會答應她捐獻眼角膜。呂新華說,妻子活得實在不容易,多種病魔已經把她折磨得遍體鱗傷,走後還要把她的器官摘走,自己實在不忍心。可是,一想到妻子一生善良,想到她為了能夠讓別人重見光明,為了能夠回報社會而選擇這樣做,自己也就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王春、李保榮與西部之光訪問學者、甲狀腺專家周博合影

另一個是王春的女兒,她曾經淚流滿面地告訴媒體記者:“媽媽因患骨瘤在雲錫總醫院做手術切除胸腔左側的三根肋骨,因為膽結石做了膽囊切除術,因為結腸癌切除很長一段腸子,因為原發性右肺上葉中分化腺癌切除了右肺的一部份,再捐出眼角膜,我心裡有些不是滋味。”然而,王春的女兒本身就在醫院工作,因此她最終理解並支持母親的行為。

省腫瘤醫院院長黃雲超接受紅河州媒體記者採訪

抗癌路上,你我同行。王春的女兒,就是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紅河州腫瘤醫院的護士呂佩穎。

通訊員 趙俊峰 攝影報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