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歷史文化源流:人材者,求之則愈出,置之則愈匱

中國紀檢監察報

事業因人才而興, 人才因事業而聚。 “人材者, 求之則愈出, 置之則愈匱。 ”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是國家的重大戰略, 必須舉全國之力、聚四方之才。 ——習近平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人材者, 求之則愈出, 置之則愈匱”出自清末著名思想家魏源的《默觚·治篇》, 意思是, 人才, 積極求取則頻出不已, 不聞不問則越發匱乏。 聯繫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為政之要, 莫先于用人”“蓋有非常之功, 必待非常之人”“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宰相必起于州部, 猛將必發于卒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等古人的話, 使我們更加感到在治國理政上用人的重要性, 增強聚才用才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時勢造英雄, 英雄亦能造時勢。 ”歷史上秦國的崛起, 就是堅持不變地把人才作為最珍貴的資源, 使秦國成為重要人才的淨流入國。 如宋代洪邁所言:“樓緩趙人……蔡澤燕人,

呂不韋韓人, 李斯楚人。 皆委國而聽之不疑, 卒之所以兼天下者, 諸人之力也。 ”唐太宗也是求賢若渴、識人用人的典範, 他不僅自己注意發現人才, 還要求群臣舉賢。 由於唐太宗能充分認識到用人對治國的關鍵作用, 積極地發現人才, 不拘一格地提拔人才, 這些人也各盡所能, 從各個方面推動了“貞觀之治”的出現。

今天, 人才的作用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為突出。 “功以才成, 業由才廣。 ”現實中, 一名領軍人才可以催生一個新的產業, 帶動經濟轉型升級, 提高全要素生產力, 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近年來, 我國相繼推出“千人計畫”“萬人計畫”“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百千萬人才工程”等多項人才培養計畫,

彙聚和造就了一大批具有世界科技前沿水準的傑出人才, 有力提升了科學發展水準, 使我國在多個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乃至領跑的歷史性跨越。 實踐證明, 誰盤活用好人才這個“第一資源”, 誰就能贏得發展先機。 反之, 就可能錯過機遇, 甚至被時代淘汰。

在人才問題上, 最理想的局面是人才輩出、人才濟濟, 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形成這一喜人局面, 關鍵是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才工作的一系列要求, 真正做到以長遠眼光育才, 以欣賞眼光識才, 以寬廣胸懷容才, 以過人膽識用才, 以科學機制聚才, 真正形成一個百舸爭流、萬馬奔騰的新時代人才格局。

從人才學的角度看, 一個地區、一個單位乃至一個國家,

在人才“總量”一定的情況下, 顯人才比例越大, 潛人才比例越小, 人才就顯得越多;顯人才比例越小, 潛人才比例越大, 人才就顯得越少。 只有更多地發現潛人才, 更多地把潛人才轉化為顯人才, 人才才會源源不斷地湧現出來。 這個過程, 既需要求賢若渴的緊迫之心, 更需要良好的人才環境和政策機制。 習近平同志在任正定縣委書記時, 曾開創性地提出了“人才九條”舉措, 大到落實党的知識份子政策、科技項目按比例分成、建“人才樓”、設“人才服務處”, 小到生活上提供全部細糧、送糧到家、搬煤到戶等, 把求賢若渴的胸懷、敬才如賓的領導風格, 體現並落實到具體政策措施之中, 使一大批“潛人才”成為“顯人才”, 為正定改革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人才不是花瓶, 不是用來觀賞的;人才不是古董, 不是置放愈久愈值錢。 人才的價值在於使用, 愈使用人才愈多, 愈使用人才愈好用。 春秋時有個叫百里奚的人, 出遊列國求仕, 歷經宋、齊不用, 身為虞大夫而虞國亡, 後來在秦國主政, 卻促進了秦國的崛起。 百里奚在虞而虞亡, 在秦而秦霸, 何也?“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 用與不用, 聽與不聽也。 ”司馬遷一席話道出了其中奧妙, 人才不僅在於發現, 還在於使用。 而用與不用又恰在於用人者之明與不明。 倘若不量才而用, 視寶玉為瓦礫, 視真金為黃銅, 人才與庸才又有什麼區別?用人要用當其時, 人才也有“保質期”, 在選拔任用上不要搞論資排輩, 不能分三六九等, 看准了就要大膽用起來;用人要人盡其才, 尊重和愛惜人才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用其所長、避其所短,使人才的特殊優勢得以充分發揮;人才要用更要育,堅持在使用中培養,在培養中使用,讓其永葆工作激情和創新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全社會積極營造鼓勵大膽創新、勇於創新、包容創新的良好氛圍,既要重視成功,更要寬容失敗,完善好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為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這段話,深刻道出了用好人才的關鍵在於優化人才環境。當今世界,人才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人才競爭已不僅是單純的薪酬待遇比拼,而是日益演變成人才發展環境的較量,越來越多體現為政策環境、發展空間、文化認同、人居環境等綜合性實力,形成留人聚人的人才生態。只有讓人才擁有“如魚得水”的環境,才能真正構築起人才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領導者的責任,既要善謀事,更要多謀才;只有多謀才,有才可用,才能把事謀好。歷史上,諸葛亮長於謀事而短於謀才,最後造成蜀國江河日下,走向衰落。諸葛亮的忠誠、敬業、智慧無可厚非,唯獨在選拔和任用人才上存在短板,沒有培育出一批治國治軍人才來。蜀國當初猛將如雲,幾十年後卻無人可用,導致“蜀國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局面,說到底,這也是諸葛亮一生的遺憾。多士成大業,群賢濟弘績。各級領導幹部要切實明白“功以才成,業由才廣”的道理,要切實懂得“人材者,求之則愈出,置之則愈匱”的辯證法,真正把發現、培養和使用人才當作百年大計,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做到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感情上親近、生活上關心,營造珍惜人才、愛護人才、成就人才的人文環境,從而把天下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心耕)

尊重和愛惜人才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用其所長、避其所短,使人才的特殊優勢得以充分發揮;人才要用更要育,堅持在使用中培養,在培養中使用,讓其永葆工作激情和創新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全社會積極營造鼓勵大膽創新、勇於創新、包容創新的良好氛圍,既要重視成功,更要寬容失敗,完善好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為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這段話,深刻道出了用好人才的關鍵在於優化人才環境。當今世界,人才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人才競爭已不僅是單純的薪酬待遇比拼,而是日益演變成人才發展環境的較量,越來越多體現為政策環境、發展空間、文化認同、人居環境等綜合性實力,形成留人聚人的人才生態。只有讓人才擁有“如魚得水”的環境,才能真正構築起人才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領導者的責任,既要善謀事,更要多謀才;只有多謀才,有才可用,才能把事謀好。歷史上,諸葛亮長於謀事而短於謀才,最後造成蜀國江河日下,走向衰落。諸葛亮的忠誠、敬業、智慧無可厚非,唯獨在選拔和任用人才上存在短板,沒有培育出一批治國治軍人才來。蜀國當初猛將如雲,幾十年後卻無人可用,導致“蜀國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局面,說到底,這也是諸葛亮一生的遺憾。多士成大業,群賢濟弘績。各級領導幹部要切實明白“功以才成,業由才廣”的道理,要切實懂得“人材者,求之則愈出,置之則愈匱”的辯證法,真正把發現、培養和使用人才當作百年大計,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做到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感情上親近、生活上關心,營造珍惜人才、愛護人才、成就人才的人文環境,從而把天下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心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