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崇明東灘“鳥類系放”忙:鳥兒 明年見

原標題:鳥兒, 明年見

大地春暖, 南鳥北遷, 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灘塗濕地鳥鳴陣陣。

吳巍博士和他的同伴們正忙著進行“鳥類環志”工作。

這項工作也叫“鳥類系放”, 即捕捉野生鳥類、測量搜集基本資料、套上標有唯一編碼的腳環、頸環、翅環、翅旗等標誌物, 最後放歸野外。 此舉用以搜集研究鳥類遷徙路線、繁殖、分類資料等。

崇明東灘是許多候鳥遷徙途中重要的中轉站。 以接近瀕危的大濱鷸種群為例, 它們從澳洲北飛6000多公里、日夜兼程約7天后, 體重驟減一半, 在東灘捕食歇息。 在每年春季南歸前對其“環志”, 具有重要的科研和保護意義。

從今年3月19日開始, 吳巍團隊已為407只候鳥環志, 基本是珍稀瀕危種群, 除常見的大濱鷸外, 還有23只紅腹濱鷸、3只斑尾塍鷸、1只彎嘴濱鷸。 春季環志工作預計還將持續半個月。

環志先得捕鳥。 年屆六十的捕鳥志願者老金是崇明本地人,

兒時捕鳥是為了販賣, 現在捕鳥為了保護。 他用傳統的竹制鳥哨可模仿30多種鳥叫, 再以設在地面的媒鳥引誘候鳥降落停留, 抓住時機翻網, 完成捕獲。

吳巍等科研工作者早已如外科大夫一樣全副武裝。 測量記錄翅長、喙長、全頭長、跗蹠長和體重;擦拭喉部和肛部採樣;將做好記號的金屬環和彩色旗標分別固定在鳥兒的左右腿上。 整套環志程式耗時約一刻鐘, 從鳥兒捕獲到放飛總時長不超過5小時。 確保鳥兒不會因為人工干預時間太長而“暈頭轉向”。

放飛時, 鴴鷸類水鳥直接放在地面上, 讓其自行離開。 切忌將它拋向空中, 否則鳥兒會痙攣跌落, 日光強烈時也要在陰涼處放飛。

多年來, 崇明東灘已為五萬多隻候鳥做了環志。 工作人員最明顯的感受就是, 鳥兒一年比一年少。 鳥類最大的天敵不是風雨雷電和高山大海, 而是人類圍墾灘塗甚至肆意捕殺, 導致它們的生存家園告急。

但也有開心的時候。 幾天前, 他們再次捕捉到一隻2006年9月23日首次環志的斑尾塍鷸,

帶著愉悅的心情為其“拆舊換新”更換編碼;美國鳥類專家也曾在阿拉斯加捕捉到他們環志的黑腹濱鷸;還有臺灣的同行首次發現了在東灘環志的東方大葦鶯……

又是新一季的告別, 人們依然期待, 有一天能和這些鳥兒重逢。

東方視窗:http://www.dongfang8.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