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鮮野菜上桌品種多不便宜

新疆都市報記者 芳菲

都市報訊“夜雨剪春韭, 新炊間黃粱”, 對於野菜的喜愛古已有之。 隨著春天來臨, 氣溫回暖, 萬物復蘇, 不少野菜也悄然走進菜市, 成了吃貨們碗裡的“佳餚”。

4月17日, 記者在北園春農貿市場瞭解到, 野菠菜、沙蔥、苜蓿、蒲公英、槐花、馬齒莧、冰草等野菜從半個月前就開始陸續上市, 備受市民青睞。

“這個季節天氣不穩定, 所以家裡常吃火鍋, 人就容易上火, 我就專門來買一些蒲公英, 回家涼拌吃, 以前家裡老人會在大缸裡放些土來種野菜, 現在竟然是稀罕物, 市場上每公斤賣12元, 我覺得明年還是自己種點吃了。

”市民張愛紅笑著說:“本來想著週末去郊外採摘, 但是又不認識都是什麼菜, 所以想著花點錢買著放心。 ”

據瞭解, 現在市場上熱賣的野菜品種大約有十幾種, 價格也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 每天全市場的銷量可以達到三百公斤左右。

商戶高峰告訴記者, 今年的野菜一部分來自山東, 一部分來自雲南昆明。 山苜蓿現在的價格是批發價每公斤8元、沙蔥價格為批發價每公斤13元, 而像黃花菜和槐花價格則較貴, 售價為每公斤60元至每公斤70元。

商戶說, 根據以往經驗, 再過約半個月時間, 本地野菜大量上市以後, 野菜價格也會隨之降低。

烏魯木齊市北園春市場訊息部資訊員張振強介紹, 新疆的蒲公英、沙蔥、刺鈴鐺(俗稱駱駝刺)、榆錢兒等是市民比較多見的野菜,

其中, 不少野菜確實具有清熱解表、消腫散瘀且含維生素較高的營養特性, 但“路邊的野花不要采”, 食用來路不明的野菜仍要打起十二分的警惕。

張振強說, 食用野菜時需注意, 不認識的野菜或認識模糊的野菜儘量不吃或少吃, 尤其要避開外觀鮮豔的菌類;儘量不要一次性進食大量野菜, 野菜大多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多吃;野菜上也許會殘留一些蟲卵, 烹飪野菜前, 最好用熱水焯一到兩分鐘, 再用清水浸泡一段時間。 “野菜生長的周邊環境複雜, 空氣污染、水土污染、農藥過量、生態失衡等問題難以預見, 有一些野菜甚至含有劇毒。 食用野菜最重要的是‘知根知底’,

不認識的菜, 堅決不採摘不食用, 有特殊用途的一定要‘究根究底’。 ”張振強說。

採訪完畢, 記者又在市場上對市民進行了簡單的調查發現, 市民只知野菜好吃, 但是對過量和不注意食用野菜可能產生的副作用知之甚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