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多米諾效應”頻發:樂視電視或成下一個“易到”

在各家品牌都在深挖垂直細分領域之時, 樂視卻不滿足於互聯網電視這一領域, 慷慨激昂地架構起了一個樂視生態的藍圖。

然而, 自從去年樂視內部信發出之後, 一夜之間, 盲目拓展業務版圖的樂視就從神壇跌下。 樂視生態已經給樂視的資金周轉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資金鏈斷裂、生態汽車受阻、高管頻繁離職、易到提現難, 一系列難題盤旋在樂視頭頂, 多米諾效應一發, 往往是不可收拾的, 繼易到之後, 樂視電視會是下一個“中獎”的項目嗎?

虛無縹緲的偽生態:一切禍根的始作俑者

按照賈躍亭的說法, 樂視生態包含了四個層面:“平臺+內容+終端+應用”。 應用:應用商店、樂視商城、眾籌金融等, 內容:視頻、電影、體育直播、音樂等, 終端:電視、手機、汽車、VR頭盔、藍牙耳機等, 平臺:樂視網+樂視雲等。

格局看似非常宏大, 包羅萬象, 但其實大多都只是撒種子, 真正具有一定規模的業務只有電視、手機和視頻、電影四塊。

視頻業務是樂視的起家地盤, 不過其能夠賺到錢, 主要是源於早期的版權佈局, 到後來版權費被哄搶之後, 這種優勢已經不復存在了。

在樂視的生態中, 終端電視和手機業務是低於成本價發售的, 賣的越多, 虧的越多。

樂視的生態模式, 最難回答的一個問題是:靠什麼賺錢?這個問題比三個哲學問題還難回答, 你只能造一些新的概念來自圓其說, 比方說“化反”:A不賺錢, B不賺錢, C也不賺錢, ABC揉在一起就成了生態, 生態再揉一揉就化反了, 化反就能賺大錢?自欺欺人罷了。

說白了, 樂視的支撐平臺只是資本杠杆遊戲, 通過資本遊戲源源不斷的補貼硬體, 將故事越吹越大。 難怪小米王川一針見血:“樂視玩得一手好資本,

通過硬體公司的虧損包裝上市公司的盈利。 但這個故事卻又是不可持續的, 內容不可能獲得溢價, 天花板也很明顯, 隨著電視、手機、汽車的四面開花, 失血只會越來越嚴重。

如今我們看到的資金鏈斷裂、生態汽車受阻、高管頻繁離職、易到提現難等一系列負面問題, 本質上就是, 樂視偽生態難以自圓其說的證據。

覆巢之下, 豈有完卵?樂視電視“裂紋”已顯

樂視這樣激進的戰略之下, 最受傷的就是樂視電視, 當初是樂視電視趟出了這樣一條全新的商業模式, 某種程度上對電視產業真正的造成了一定的變革。

而現在, 樂視電視卻必須向集團輸血, 但是整個樂視當下的發展, 已經完完全全的拖累了電視的發展,

原本大家都看好樂視資金危機不會波及電視業務, 可現在國外vizzio收購落敗, 與TCL關係敏感, 都是直接影響樂視將在智慧電視領域的發展。

另外智慧機電視領域不僅涉及到硬體, 各大廠商間比拼的更是內容。 而內容領域是個燒錢的買賣, 樂視負債累累在內容上後勁嚴重不足。 回顧前段時間剛發生的亞冠賽事轉播權事件風波, 因樂視無法繼續支付費用, 亞足聯宣佈解除了樂視體育2017-2022年的賽事轉播權。 早在去年12月, 樂視體育就因為付款問題而險些失去英超聯賽的轉播權, 在最後一分鐘支付了英超2016-2017賽季版權的3000萬美元尾款。

除了資金上的缺口, 視頻起家的樂視電視, 目前正遭遇內容的瓶頸, 而這一切源於自己的封閉模式。

這些年, 樂視一直關起門來打造自己的所謂生態帝國, 包攬了從硬體到軟體到內容的電視全產業鏈業務, 電視內容倚重樂視視頻的自有內容。 雖然說樂視早期囤積了大量的影視版權, 但版權能夠最大程度獲取的流量的時間當口也就兩到三年, 而今天的視頻行業隨著手握重金的BAT的進入, 以及PPTV等老牌玩家持續發力下, 樂視的內容地位早已今非昔比。

當樂視意識到“閉門造車”讓自己的內容之路越走越窄時, 也試圖與騰訊、愛奇藝合作, 但因為同為內容商的競爭關係, 樂視電視被很自然地被這些視頻網站排除在合作名單之外。

多米諾骨牌下, 樂視多業務面臨著風險。 繼易到瀕臨倒閉之際, 下一個倒下的或為樂視電視。414生態電商節來臨之際,對於消費者來講,下單還需三思。不可否認,樂視玩的是負利行銷,短期看佔便宜,但是電視不是快消品,要用很多年,誰能保證焦頭爛額的樂視電視有錢買版權,買過樂視電視的使用者空有一個硬體產品,內容上勢必少之又少,易到當時充值返現力度很大,司機補貼力度也大,貌似佔便宜了,可是用戶被亂扣錢,司機提現難,最後一算還是被坑。

一把好牌被打爛:穩紮穩打才是王道

正如我們前文提及的,樂視本來取得了先發優勢,起得一手好牌,可是硬是讓自己給打爛了。

根本原因還是太浮躁,不務實,光想著一口吃個胖子。市面上目前來看,與樂視最為相似的企業當屬PPTV,二者同屬內容平臺出身,在行業根基穩,用戶廣,然後同時選擇進軍硬體領域。但是與樂視不同的是,PPTV沒那麼多的噱頭,花花腸子,而是比較務實,踏實做內容,用心做硬體。

在體育、影視、綜藝、動漫等各板塊,以視頻網站起家的PPTV在十餘年間積累了海量視頻內容資源,近兩年背靠蘇甯的強勢資本,更是拿下了多個極具商業價值和粉絲效應的頭部IP。尤其在體育領域,連續大手筆拿下市面上最重頭的熱門足球賽事版權,更讓蘇甯PPTV成為全國無人能比肩的內容資源"強國"。

另外在業務擴張上,PPTV步伐較之樂視的蒙眼狂奔更為理性。比如在內容製作上,PPTV早在去年就引入青創基金和青創基地,推出“百城千點”的明星、網紅培育計畫,以工業化的流程來大量生產音樂、綜藝和娛樂節目。此舉不僅能滿足其平臺上兩億多使用者的內容需求,還將進一步加速聚力傳媒的文化戰略發展。文化O2O平臺+工業化IP包裝的模式,不僅能將IP效應轉化為經濟效益,而且能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而硬體方面,PPTV智慧電視與樂視一樣是互聯網視頻公司起家,專注智慧電視領域並抓得一手好牌,被看好有將繼續“接盤”樂視電視之勢,成為智慧電視行業裡的中堅力量。除了上文提到的內容資源的絕佳優勢,蘇甯易購大管道的天生優勢,以及做好互聯網大屏內容運營服務的經驗優勢,都將有助於在新的消費升級時代贏得更多用戶的青睞。

-----愛我別走-----

新媒體磚家:資深媒體人、香港星空衛視記者。隱居不安寂寞,出仕又嫌煩瑣,為儒不讀聖賢,信佛六根不淨,修真不忘好色……

下一個倒下的或為樂視電視。414生態電商節來臨之際,對於消費者來講,下單還需三思。不可否認,樂視玩的是負利行銷,短期看佔便宜,但是電視不是快消品,要用很多年,誰能保證焦頭爛額的樂視電視有錢買版權,買過樂視電視的使用者空有一個硬體產品,內容上勢必少之又少,易到當時充值返現力度很大,司機補貼力度也大,貌似佔便宜了,可是用戶被亂扣錢,司機提現難,最後一算還是被坑。

一把好牌被打爛:穩紮穩打才是王道

正如我們前文提及的,樂視本來取得了先發優勢,起得一手好牌,可是硬是讓自己給打爛了。

根本原因還是太浮躁,不務實,光想著一口吃個胖子。市面上目前來看,與樂視最為相似的企業當屬PPTV,二者同屬內容平臺出身,在行業根基穩,用戶廣,然後同時選擇進軍硬體領域。但是與樂視不同的是,PPTV沒那麼多的噱頭,花花腸子,而是比較務實,踏實做內容,用心做硬體。

在體育、影視、綜藝、動漫等各板塊,以視頻網站起家的PPTV在十餘年間積累了海量視頻內容資源,近兩年背靠蘇甯的強勢資本,更是拿下了多個極具商業價值和粉絲效應的頭部IP。尤其在體育領域,連續大手筆拿下市面上最重頭的熱門足球賽事版權,更讓蘇甯PPTV成為全國無人能比肩的內容資源"強國"。

另外在業務擴張上,PPTV步伐較之樂視的蒙眼狂奔更為理性。比如在內容製作上,PPTV早在去年就引入青創基金和青創基地,推出“百城千點”的明星、網紅培育計畫,以工業化的流程來大量生產音樂、綜藝和娛樂節目。此舉不僅能滿足其平臺上兩億多使用者的內容需求,還將進一步加速聚力傳媒的文化戰略發展。文化O2O平臺+工業化IP包裝的模式,不僅能將IP效應轉化為經濟效益,而且能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而硬體方面,PPTV智慧電視與樂視一樣是互聯網視頻公司起家,專注智慧電視領域並抓得一手好牌,被看好有將繼續“接盤”樂視電視之勢,成為智慧電視行業裡的中堅力量。除了上文提到的內容資源的絕佳優勢,蘇甯易購大管道的天生優勢,以及做好互聯網大屏內容運營服務的經驗優勢,都將有助於在新的消費升級時代贏得更多用戶的青睞。

-----愛我別走-----

新媒體磚家:資深媒體人、香港星空衛視記者。隱居不安寂寞,出仕又嫌煩瑣,為儒不讀聖賢,信佛六根不淨,修真不忘好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