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技術員急的直跺腳,老闆就是不讓賣!賠錢也要“傻”到底

常洪亮腦子不孬, 要不然也不會在環保除塵行業中暢行30年, 把企業資產做到幾千萬元。 可自從投身農業, 他反而有點不太“靈光”了。 投資千萬元建了園區, 卻好像並不以掙錢為目的;番茄一扔就是幾萬公斤, 擺在眼前的“錢”也不賺;費了人工摘下的茄子, 說不要就不要了……他幹的, 都是別人眼裡的“傻事兒”。 結果, 去年他竟然賠了60多萬元。 可當你問他, 後悔嗎?他卻連連搖頭。 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在泊頭市四營鄉灌河村的興偉種植養殖公司見到常洪亮時, 他正被園區的技術員纏著, 有點不耐煩了。

“老闆, 現在甜瓜的市場價格最高, 你看咱是不是就別等了?”技術員小心翼翼試探道。

“甜度夠了嗎?”常洪亮反問。

“甜度還差點。 但別家的瓜跟咱這兒的一樣, 還不照樣走了市場, 一公斤能賣8塊錢呢。 咱要是再等, 就只能賣6塊錢了。 ”技術員答。

常洪亮不語, 反而轉身鑽進溫室裡。

看到他一走了之, 技術員知道, 這次勸說老闆又失敗了。

原來, 眼下正是甜瓜上市的季節。 頭茬甜瓜, 由於上市時間早、上市數量少, 會受到市場熱捧, 身價也隨之上漲。 然而, 在市場需求的催化下, 一些種植戶為了“奪冠”不惜“搶跑”, 使用催熟方法來搶佔市場。 這樣操作下來, 錢雖然賺到了, 可果實的滋味與自然成熟比起卻相差甚多。

顯然, 常洪亮不願如此。 他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 賺錢與果品, 他肯定選擇後者。

寧願少賺些錢, 也要保持綠色品質, 這樣的事兒, 他並不是第一回做。

去年冬天, 園區的溫室外, 番茄堆積如山。 可是, 與以往不同, 這些番茄並未完全成熟, 當然也不會走向市場。 它們最終的歸宿, 是一間廢料廠。

眼瞅著近4萬公斤的番茄就這樣被丟棄了, 園區上到廠長, 下到工人都十分心疼。

堅持綠色種植, 本來各項成本就高。 園區20個溫室、30多個冷棚, 每一個都是請來專家測土配方改良的。 因為絕對不能用化肥, 園區施的底肥都是有機肥, 給作物補充營養, 用的也都是進口沖施肥。

這樣, 不僅單項肥料價格貴, 施用的時候, 更費人工。 普通農戶種一畝番茄大概需要投入2000元左右, 使用綠色種植方式, 除去人工還需要4000多元錢。

綠色種植下, 成本高了, 可產量卻沒有別人的高。 由於不打膨大劑、催熟劑等藥劑, 品相就更不必說了, 與別人光亮周正的果品比起更是“相形見絀”。 “一會兒進棚, 你可別笑話俺的瓜。 ”他經常對人這樣自嘲。

“我也知道你這兒的東西好, 可你沒證, 只能按普通貨走市場。 而且就這品相, 別看普通的能4塊錢一公斤收, 你這兒俺只能給三塊六了。 ”一位元經銷商來到園區收購產品時說的話, 他仍記憶猶新。

自家的產品如何種出來的, 常洪亮心裡最清楚。 可沒有認證, 進不了“等級森嚴”的商超市場,

好東西卻只能委身批發市場, 還不如普通貨“招人待見”。 一個番茄相差這幾分錢, 竟讓身家幾千萬元的他有些不忿, 更是無耐。

“市場價格這樣, 咱們左右不了, 大家別氣餒。 咱們綠色發展的理念不能動搖半分。 再有半年, 綠色認證應該就能下來。 到時候別說一公斤4塊錢了, 就是十幾塊錢的價格, 咱也能賣得到。 ”面對著士氣低落的管理團隊, 他經常這樣鼓勁。

要打贏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常洪亮早就準備了秘密武器——綠色認證。

原來,早在園區建設之初,他們就向省農業廳申請進行“綠色認證”。只是,綠色認證需要3年的時間才能完成。這期間,每季度需要由專業人員對園區的種子、土壤、農時記錄、肥料資訊等按標準進行檢測。如果3年之中任意一次檢測結果不合格,便會前功盡棄。

如今,離3年之約還有半年時間,常洪亮心中很是期待,在種植管理中,也更加嚴格了。

他說,雖然現在很多人對於綠色種植還是不理解,覺得沒意義。但是他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理念將會如需求潔淨的空氣、乾淨的水質般,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渴望。

原來,早在園區建設之初,他們就向省農業廳申請進行“綠色認證”。只是,綠色認證需要3年的時間才能完成。這期間,每季度需要由專業人員對園區的種子、土壤、農時記錄、肥料資訊等按標準進行檢測。如果3年之中任意一次檢測結果不合格,便會前功盡棄。

如今,離3年之約還有半年時間,常洪亮心中很是期待,在種植管理中,也更加嚴格了。

他說,雖然現在很多人對於綠色種植還是不理解,覺得沒意義。但是他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理念將會如需求潔淨的空氣、乾淨的水質般,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渴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