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發院院長陳春花:管理的未來——賦能與啟動人

當企業在未來所有可標準化、可量化的部分都將被機器人替代, 人在組織中的價值還剩下什麼?

管理者的“管理”工作會不會也被替代?管理未來最大的挑戰在哪裡?

互聯網的下半場, 企業家如何真正激發出員工的創造力?

陳春花老師結合多年管理經驗和學術研究成果, 為木蘭姐妹們、為優秀的女企業家們分享了自己的管理洞見。

以下為演講精編:

管理未來最大的問題就是賦能, 以啟動人。 為什麼?很大的原因是, 在未來所有可標準化的、可量化的、可考核的部分都可以被機器人替代, 唯一不能被替代的是人的創造力。

如果唯一不能被替代的是人的創造力, 管理就必須回答一個問題, 怎麼讓人有意義?如果管理不能回答這個問題, “管理”這個工作也將被拿掉。

管理者能創造的價值到底是什麼?在未來的組織管理當中, 管理者最核心的價就是賦能和啟動人。

管理中, 如何從管控到賦能?大多數情況下大家可能會比較關心怎麼去做管控, 但是管控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我們今天都在討論“互聯網下半場”——互聯網下半場從根本上改變了兩件事:

一是如何把大量的用戶變成顧客。 在互聯網的上半場, 你要擁有大量的用戶, 在互聯網下半場, 就要把用戶變顧客。

二是如何提高管理效率。 在互聯網下半場, 核心就是效率,

高效率淘汰低效率。 因為我們需要更加精准, 我們需要更加減低損耗, 我們不斷提升社會整體的效率。

按照這一邏輯, 管理中兩個最重要的價值就被確定下來:一個是目標和績效如何實現, 這是我們一直以來管理都要討論的話題;另外一個是如何讓人在組織中有意義。 組織績效會有更多的方法來解決, 工具、流程、智慧, 但是人怎麼辦?因此如何重塑人的價值將是管理遇到的重大挑戰。

同時, 為了提升管理效率, 組織往往南轅北轍, 陷入“人浮於事和虛假忙碌”。 今天的大部分管理者太忙了, 很多“忙”是無用的。 為什麼?因為如果你的忙不能夠真正產生績效, 那麼它就毫無意義。

要避免人浮於事和虛假忙碌, 就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一、一定要讓所有人對責任有認識。 我今天就是在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上2016級EMBA的收官課程《企業成長與持續發展》, 我對這些企業家們說:你們學了接近兩年的課程, 最後帶一個什麼樣的對知識的認知離開?怎樣理解管理?

我說, 首先就是帶著對責任的認知離開。 如果你僅僅帶著一堆知識走, 我相信你還是沒學會。 在管理當中要解決人浮於事和虛假忙碌, 第一個就是讓所有人跟責任相關;第二, 要理解權力跟利益是怎麼分的。 對企業家最大的挑戰不是分享利益, 分享利益是共識, 最難分享的是權力, 而如果你不能讓大家共用權力, 僅僅是共用利益, 還是會有人浮於世和虛假忙碌, 這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

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為木蘭學院提供教學服務,

在木蘭學院的課堂上我也特別強調這一點:回歸以人為本, 就要回歸到員工如何以顧客為根本, 管理者如何以員工為根本, 最高的領導者如何以管理者為根本。 只有這樣的回歸, 才能做到管理中最重要的事, 那就是啟動人。

怎麼不斷地把組織內的人啟動, 同時又把更優秀的人能夠啟動到, 加盟到我們的組織當中, 這非常關鍵。 因為如果沒有人加盟就不會有新的能力, 如果不把原有的人啟動就不能煥發真正的、內在的價值。

按照我前面講的邏輯, 領導者一定要賦能, 而不是管控。 賦能就是要讓整個職場, 從資料到資訊、到知識、到智慧, 要有彼此的交互, 有彼此的交互, 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數位化生存時代的核心是什麼?就是為每一個自治成員創造平臺和機會, 而不是僅僅給他一個崗位。 今天僅僅給一個人崗位已經沒有意義了, 你必須給他一個平臺, 給他一個機會, 讓他能夠真正創造價值, 這才有意義。

作為今天的管理或者管理體系, 核心是要做五件事情:

1、高管一定要給員工上課, 不要只是簡單地請老師上課, 因為必須通過上課上下達成共識, 員工一定要有機會去分享。 我參加東方園林年會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們有自己員工的分享, 不僅有對公司的感恩, 他們的優秀員工把所經歷的事情跟大家分享, 這就是組織的知識積累:一個組織如果要有知識, 就必須能夠把優秀員工的做法變成大家的做法。

2、讓組織系統的資訊透明,讓授權成為可能。之前的管理之所以能管控是因為資訊不對稱,今天則很難把資訊封閉掉;資訊透明,賦能就可以做到。

3、設更多的崗位,激發更多人的潛能。

4、不同管理層做到有效溝通。

5、真正實現“上下同欲”。

如何讓員工從擁有勝任力到擁有創造力?這是人力資源最大的挑戰。

今天,人才資料庫和公司的崗位資料庫可以直接對接,這些可標準化、可量化的事務不再是人力資源的重點。今天人力資源最重要的就是賦予員工能力和職業成長。

企業真正的創造來自於員工的創造力,能在多大程度上激發員工的創造力是企業之間真正的差距所在。企業之間真正的差距來自于人力資源和企業文化,其他都是可以調整的。這兩個是不能調的,人力資源差距和企業文化差距,我稱之為核心差距和真正差距。

這個時候組織方式就要變。要把員工的勝任力變成創造力,就要給員工設計角色。互聯網企業跟傳統企業之間最大的差異是什麼?是傳統企業不捨得給大家角色,互聯網企業就很願意給,他們編一堆的角色給,這個首席、那個首席,我看過最有意思的是有一個員工說他叫首席員工,他很驕傲地說“我要認識你陳老師”,我說為什麼要認識?他說你看看我名片,我看完以後我就決定跟他照個相,你想他是“首席員工”,你知道嗎?當他有這個頭銜的時候絕對不會想著當管理者,絕對不想幹別的事情,一定一心一意守住首席員工,不讓其他員工超過,這個時候他的成就感和他的努力是非常非常用心的,所以我們可不可以為更多人設計新的角色參與進來?如果沒有這個角色給他,他就沒有機會成長,人是在角色之中成長的,不是在其他地方成長的。教他,他成長不了;培訓他,他也成長不了;只有給他一個具體的角色和責任,他才會成長起來。

領導者就應該成為一個無為的管理者。我最近花很長時間看《道德經》,明白為什麼《道德經》適合領導者去學習,因為無為而治最核心的就是必須保證領導者無為,從而跟大家連接起來,讓大家真實地感受到。

要真正發揮集合智慧,就必須做到三件事:

1、組織內所有人有共同的目標。

2、協同彼此的行為。無論聽眾怎麼希望我延長(演講時間),我要尊重這個會議後邊的安排和時間,我一定會在一分鐘內結束演講,以後有機會再給大家講,不管我的講話對大家的意義多大,我要遵守這個遊戲規則,這樣我才是組織成員,這是協同性的體現。

3、組織成員要有共同的語言。比如在木蘭學院,有一種說法叫雌雄同體,這個詞告訴我們要擔當、要克服女性的弱勢、發揮女性美的優勢,或許就會走出一道亮麗的風景。有了共同語言,才能讓組織裡的人有意義,才能讓管理在未來有價值;不回答“如何讓人有意義”的問題,年輕人不會跟你在一起,也不會有更多的人才跟我們在一起。

我相信在未來、在管理當中,啟動人這件事情還會生髮出更多的、好的東西,也會有更多的企業家實踐給我們帶來幫助。不管我們怎麼努力,有一件事情我希望大家一定要理解,就是我們不斷地交流、開放彼此的合作,會讓我們找到更多的機會。

本文為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北大國發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在“未來之舞”全球木蘭論壇暨2018(第十屆)中國商界年會上的發言。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MBA智庫商學院微信公眾平臺: mbalib-mba 。

2、讓組織系統的資訊透明,讓授權成為可能。之前的管理之所以能管控是因為資訊不對稱,今天則很難把資訊封閉掉;資訊透明,賦能就可以做到。

3、設更多的崗位,激發更多人的潛能。

4、不同管理層做到有效溝通。

5、真正實現“上下同欲”。

如何讓員工從擁有勝任力到擁有創造力?這是人力資源最大的挑戰。

今天,人才資料庫和公司的崗位資料庫可以直接對接,這些可標準化、可量化的事務不再是人力資源的重點。今天人力資源最重要的就是賦予員工能力和職業成長。

企業真正的創造來自於員工的創造力,能在多大程度上激發員工的創造力是企業之間真正的差距所在。企業之間真正的差距來自于人力資源和企業文化,其他都是可以調整的。這兩個是不能調的,人力資源差距和企業文化差距,我稱之為核心差距和真正差距。

這個時候組織方式就要變。要把員工的勝任力變成創造力,就要給員工設計角色。互聯網企業跟傳統企業之間最大的差異是什麼?是傳統企業不捨得給大家角色,互聯網企業就很願意給,他們編一堆的角色給,這個首席、那個首席,我看過最有意思的是有一個員工說他叫首席員工,他很驕傲地說“我要認識你陳老師”,我說為什麼要認識?他說你看看我名片,我看完以後我就決定跟他照個相,你想他是“首席員工”,你知道嗎?當他有這個頭銜的時候絕對不會想著當管理者,絕對不想幹別的事情,一定一心一意守住首席員工,不讓其他員工超過,這個時候他的成就感和他的努力是非常非常用心的,所以我們可不可以為更多人設計新的角色參與進來?如果沒有這個角色給他,他就沒有機會成長,人是在角色之中成長的,不是在其他地方成長的。教他,他成長不了;培訓他,他也成長不了;只有給他一個具體的角色和責任,他才會成長起來。

領導者就應該成為一個無為的管理者。我最近花很長時間看《道德經》,明白為什麼《道德經》適合領導者去學習,因為無為而治最核心的就是必須保證領導者無為,從而跟大家連接起來,讓大家真實地感受到。

要真正發揮集合智慧,就必須做到三件事:

1、組織內所有人有共同的目標。

2、協同彼此的行為。無論聽眾怎麼希望我延長(演講時間),我要尊重這個會議後邊的安排和時間,我一定會在一分鐘內結束演講,以後有機會再給大家講,不管我的講話對大家的意義多大,我要遵守這個遊戲規則,這樣我才是組織成員,這是協同性的體現。

3、組織成員要有共同的語言。比如在木蘭學院,有一種說法叫雌雄同體,這個詞告訴我們要擔當、要克服女性的弱勢、發揮女性美的優勢,或許就會走出一道亮麗的風景。有了共同語言,才能讓組織裡的人有意義,才能讓管理在未來有價值;不回答“如何讓人有意義”的問題,年輕人不會跟你在一起,也不會有更多的人才跟我們在一起。

我相信在未來、在管理當中,啟動人這件事情還會生髮出更多的、好的東西,也會有更多的企業家實踐給我們帶來幫助。不管我們怎麼努力,有一件事情我希望大家一定要理解,就是我們不斷地交流、開放彼此的合作,會讓我們找到更多的機會。

本文為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北大國發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在“未來之舞”全球木蘭論壇暨2018(第十屆)中國商界年會上的發言。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MBA智庫商學院微信公眾平臺: mbalib-mba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