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稱2025年數字經濟將達23萬億美金 華為瞄上銀行數位轉型生意

本報記者 盧曉 北京報導

“在金融領域, 華為不僅基於雲、大資料等技術説明客戶構建新一代技術和業務平臺, 而且結合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説明客戶實現業務創新並連接萬物構建金融生態, 助力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 ”4月25日, 華為企業BG金融系統部總裁劉利民對《華夏時報》記者等媒體如是說。

當天, 華為召開全球金融峰會。 此外, 華為還在中國首發了新一代分散式資料倉庫FusionInsight LibrA, 旨在提供統一的、可擴展的、高性能的資料分析平臺, 加強金融機構即時資料處理能力。

在華為發力金融業務的背後, 金融業的數位轉型正在進行。

據《華夏時報》記者瞭解, 隨著雲計算和5G技術、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的進步, 刷臉支付、無人銀行支點, 跨境結算等正在逐漸成為觸手可碰的現實, 未來金融機構而會發展為綜合型的金融資訊承載與交易的新平臺。

IDC也在最新發佈的白皮書《數位化引領銀行業》中指出, 下一波銀行業的變革將從“全聯接”的銀行開始, 銀行在技術和業務模式上更加開放。

劉利民對《華夏時報》記者等媒體表示, 未來銀行會變成很重要的管道, 要用豐富的金融手段來完善上下游。 因此必須要改變銀行的IT架構。 但銀行傳統的IT架構難以實現外界連接, “讓這個連接容易相對安全可靠, 是華為要做的事情。 ”

據《華夏時報》記者瞭解,

華為數位銀行解決方案在300多家金融機構商用, 其中包括全球Top10銀行中的6家。 在中國市場, 已成為國有四大銀行、國開行、交通銀行等主流IT設備供應商。 而此前, 民生銀行和華為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 雙方將重點開展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物聯網等領域的智慧化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

IDC中國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武連峰也對《華夏時報》記者等媒體表示, 金融和電信是技術應用最密集的應用。 他認為現在有很多金融場景還沒有實現。 未來智慧化、場景化和金融服務相結合, 空間會非常大。

華為企業BG副總裁、全球銷售部總裁馬悅當日還宣佈, 2017年華為全球營業收入達到6036億人民幣, 同比增長15.7%。 而過去五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6%。

其中面向政府、企業和各個行業的華為企業業務收入達到人民幣549億元, 同比增長35.1%, 成為了華為發展最快的一個業務單位。

他在發言還稱, 到2025年數字經濟將達到23萬億美金。 2017年華為的研發投入達到了897億人民幣, 而且在未來華為每年的研發投入將會不低於總收入的15%左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