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千島湖有種神奇野果“茶桃” 專家稱是植物病變不宜食用

它是一種“仙果”。 這種野果有時大如拳頭、小如雞蛋, 像球;有時大如杯墊、小如硬幣, 像餅。

它非常少見, 十個杭州人九個半沒見過。

它產自油茶樹, 上山去摘, 油茶樹滿山, 但結出果來的油茶樹百中無一。

它是“茶桃”, 現在剛剛成熟, 色白、味甘。 山民說, 它就是《西遊記》中“王母娘娘的蟠桃”。

神秘野果是王母娘娘的蟠桃嗎?

王開全是杭州淳安薑家鎮人, 他和周邊霞社村、甘塢村、首嶺後村的村民一樣, 幾乎每年都會在這個時候上山去尋“仙果”, 人數少時三五人, 多時十幾二十人。 大家心裡都有數, 哪座山有樹, 哪棵樹有果。 但, 即使這樣, 也總是摘果很少——如果能拿回家一二十個, 就算是非常好的運氣。

“非常少, 完全憑運氣。 ”王開全4月18日早上9點上山, 中午時分回來, 摘了將近20個, 是所有人當中收穫最多的。 “樹一般都在很高的山上, 沒有路, 果子長在樹葉之間, 不太能看得到。 ”

這種被山民稱為“仙果”的又叫茶桃(球形的空心,

餅狀的實心), 長在油茶樹上。 非常奇怪, 大部分時候它以拳頭大小的球形出現, 偶爾能見到杯蓋大小的餅狀。 之所以說難摘, 是因為絕大部分的油茶樹上都只結茶籽不結茶桃。

摘下山的茶桃白色, 外表還有一層尚未褪盡的黃色薄衣——無論茶桃還是茶片都一樣,

只有等到青色轉白, “薄衣”褪去才好吃。

詹婆婆今年77歲, 嫁到浪川50多年, 年歲的關係, 她沒法上山, 但總有小輩會給她送茶桃。 “在家做姑娘時就去摘, 年年吃, 鮮、甜、脆。 野果當中, 最好的就數它, 很多人叫它是‘王母娘娘的蟠桃’。 ”她拿出一個, 用手撕成片往嘴裡放, 有一種愜意的滿足。

記者瞭解到, 不僅是薑家鎮, 淳安當地包括界首、郭村、浪川、汾口、楓樹嶺等20多個鄉鎮的山上都有油茶樹, 都有茶桃, 口碑最好的當屬浪川、汾口一帶——這些地方的山更高, 人類干涉更少。

無獨有偶, 浙江磐安東山山茶油專業合作社的黃劍勝最近用自家油茶園花海刷屏了朋友圈, 掛在枝頭的茶桃, 同樣吸引了大家好奇的目光。

專家提醒:還是不要食用為好

神奇的茶桃, 它到底是什麼?

“油茶‘茶耳’、‘茶桃’, 其實是油茶樹感染茶苞病的表現。 這是油茶的一種真菌病, 這種菌叫擔子菌。 目前我們還沒有在山茶科其他物種, 如茶花、茶葉上發現有植株感染這種真菌的情況。 ”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經濟林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姚小華說, “在浙江, 每年4-6月, 油茶容易感染茶苞病, 梅雨季節很高發。 病變植株會腫起來, 形成‘茶耳’, 後來會越腫越大, 變成球形或桃形, 就是大家說的‘茶桃’了。 可以說, 浙江油茶產區普遍存在這種病害, 它會對油茶產量產生一定負面影響, 但影響不大。 ”

油茶樹為什麼會生這麼可愛的毛病呢?

記者又聯繫到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森林健康與保護課題組的張亞波博士。

“每年, 氣溫16-18℃, 空氣濕度在70%-80%的時候, 是最適合油茶擔子菌孢子繁殖的。 當氣溫高於20℃或低於15℃時, 擔子菌孢子就會受抑制, 進入休眠狀態。 ”

張亞波說, 長江流域以南的油茶省份都存在油茶感染茶苞病的情況。 因為這種病害會抑制植株光合作用, 如果多發的話, 就需要人工防治了。 一般, 物理防治的辦法是直接剪掉, 土壤深埋或者遠遠帶離油茶園;化學防治的方法就是噴灑光譜類殺菌劑。 不過, 由於人工成本高等原因, 油茶產區一般不太進行人工防治。

既然是一種植物病變, 那茶桃究竟能不能吃呢?

“在油茶產區,當地農家確實有採摘茶桃來食用的習慣,它的口感又脆又甜,味道嘛,有點像蓮霧。多的時候,整株油茶樹都會結滿圓滾滾的茶桃。不過,茶苞病是植物病害,並不會傳染給人類。至於它到底能不能吃,我覺得食用需要謹慎,因為油茶樹也需要病蟲害防治,在不清楚有沒有施過農藥的情況下,還是不要食用的好。”姚小華提醒道。

“在油茶產區,當地農家確實有採摘茶桃來食用的習慣,它的口感又脆又甜,味道嘛,有點像蓮霧。多的時候,整株油茶樹都會結滿圓滾滾的茶桃。不過,茶苞病是植物病害,並不會傳染給人類。至於它到底能不能吃,我覺得食用需要謹慎,因為油茶樹也需要病蟲害防治,在不清楚有沒有施過農藥的情況下,還是不要食用的好。”姚小華提醒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