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五一”看展——中國漢畫大展(貴州)系列活動

“五一”期間貴州美術館已為您備好文化盛宴

中國漢畫大展精品巡展(貴州)

2018.4.28--5.10 開幕式:4.28下午3:00

中國漢畫大展(貴州)

“漢畫拓片製作工藝”活動

2018.4.29 下午2:00

“漢畫之美”---陳履生先生藝術講座

2018.4.30 上午10:00--12:00

邀請您來貴州美術館觀賞

一個充滿旺盛生命和異常生動的漢畫世界

什麼是“漢畫”

漢畫包括漢代的畫像石、畫像磚、壁畫、帛畫、漆畫、器物繪畫等, 其中數量最多的畫像石和畫像磚。 漢代承襲前代的傳統和喪葬制度,

其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闕和廟闕等建築和棺槨上都有雕刻的畫像, 這些不管處於什麼位置上的建築構件, 所刻圖像表現出的豐富的內容和多樣化的藝術手法, 前所未有。 畫像石、畫像磚的遺存分佈很廣, 以河南和山東、蘇北、皖北和鄂北、四川、陝北以及晉西北為中心的主要分佈, 表現出了地域性中的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水準。 而以畫像磚構成的磚室墓, 其畫像的規模雖不及畫像石墓, 可是, 其獨特的藝術手法也是漢代繪畫一個方面的代表。 漢畫以其豐富、多樣的視覺形象, 表現了先秦至漢代的許多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 反映了漢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 它們被視為漢代社會的百科全書。

漢畫拓片的製作工藝

為了傳承金石傳拓技藝, 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 使廣大傳拓愛好者掌握和提升傳拓技藝,中國漢畫大展在貴州美術館展出時, 邀請中國漢畫學會會員, 河南省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宣教部主任馬驥為廣大傳拓愛好者講解“漢畫拓片傳拓技術”和現場為群眾做漢畫傳拓表演。

傳拓技術至少在1500年前就已經在我國問世了, 傳拓術為我們保存了眾多的文獻資料、博大精深的漢字書法、美輪美奐的繪畫、巧奪天工的鐫刻藝術。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 許多古老發明的功能已經或多或少被高科技所替代, 但是具有古老的中國文化元素的傳拓技術仍在沿用, 以它千年不變的傳統方式為我們繼續做著重要的貢獻。

“漢畫之美”---陳履生先生藝術講座

陳履生, 1956年生於江蘇揚中縣(市)。 1985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並獲碩士學位。 在校學習期間兩次獲得劉海粟獎學金。 歷任人民美術出版社古典美術編輯室主任,中國畫研究院研究部主任,中國美術館學術一部主任,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現為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中國漢畫學會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北京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齊白石藝術國際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貴陽孔學堂書畫研究院院長,西安美術學院新中國美術研究所所長, 深圳美術館藝術總監。南京藝術學院、吉首大學、廣州美術學院、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北京外交學院、臺灣師範大學、澳門城市大學、上海美術學院特聘教授。出版論著50餘種,主要有《神畫主神研究》、《新中國美術圖史1949-1966》、《以“藝術”的名義》、《革命的時代:延安以來的主題創作研究》等。

本次活動以講座形式為在場聽眾講述關於漢畫藝術的話題,並與大家進行交流,展開積極互動,把專業美術理論更廣泛地帶向大眾。

“五一”期間的文化盛宴期待您的參與 等待你的故事

歷任人民美術出版社古典美術編輯室主任,中國畫研究院研究部主任,中國美術館學術一部主任,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現為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中國漢畫學會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北京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齊白石藝術國際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貴陽孔學堂書畫研究院院長,西安美術學院新中國美術研究所所長, 深圳美術館藝術總監。南京藝術學院、吉首大學、廣州美術學院、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北京外交學院、臺灣師範大學、澳門城市大學、上海美術學院特聘教授。出版論著50餘種,主要有《神畫主神研究》、《新中國美術圖史1949-1966》、《以“藝術”的名義》、《革命的時代:延安以來的主題創作研究》等。

本次活動以講座形式為在場聽眾講述關於漢畫藝術的話題,並與大家進行交流,展開積極互動,把專業美術理論更廣泛地帶向大眾。

“五一”期間的文化盛宴期待您的參與 等待你的故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