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新教育,高位優質均衡特色發展邁上新臺階

近年來, 在緊抓成都“東進中優”戰略機遇, 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打造國際創新創造中心總體思路下, 高新區深入推進教育均衡化、現代化、國際化、資訊化, 促進高新教育高位優質均衡特色發展邁上新臺階。

高新區持續全域推進教育綜合改革, 推動新高考、學區制試點、學前教育綜合改革和普職融通等專項改革措施扎實落地, 實施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 加快構建南區、西區與東區學校發展共同體, 利用資訊化手段和專案驅動提高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水準。

近日, 普通高中優質特色計畫取得矚目成績,

玉林中學、中和中學獲評四川省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石室天府中學、電子科大實驗中學獲評四川省二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更是為高新區教育改革成果添加濃墨重彩的一筆。

學區制改革扎實推進, 形成“研、政、學、產”協同創新模式

2017年, 成都市出臺《義務教育階段學區制建設指導意見》, 提出4種學區制建設形式, 以打破教育資源空間、促進教育公平發展。 所謂學區制建設, 就是充分調配學區內的教育資源, 實現教學經驗、教學成果乃至優秀教師等資源的開放共用、深化流動。

高新區加大教育改革創新力度, 學區制建設試點成為成都高新區基層治理和社會事業局這兩年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構建抱團發展、合作共贏機制的重要舉措之一。

學區內各校互相公開課堂教學, 教師可隨時到各校聽課、參加教學活動和業務交流, 促進教師共同提高專業水準, 學生家長也可以申請預約聽課, 瞭解教學情況。 學區每月還組織1—2次由校領導參加的觀課交流活動, 相互進行課堂教學指導。 集合各個學校優秀骨幹教師, 成都高新西區學區還組建了學科中心教研組, 以學科中心備課和教學視導制、校際師徒結對制等形式展開專業、系統、深層的研討, 形成學區教研共同體。

2017年高新區著力打造西區學區UGSE協同創新模式2.0版——“西區大學區”。 高新區結合教育工作實際, 以高新西區7所學校為主體, 創新推行“首席教師制”等特色教研專案, 共用教育教師資源,

已形成有特色、成片區的學區制探索。 通過高校、政府、中小學校、企業聯動, 進一步深化學區建設, 實現區域教育優質發展, 形成研、政、學、產“四位一體”協同共育的教育平臺。

高新西區持續推進順江學校的“科技與非遺課程”課題、電子科大實驗中學牽頭的“高新西區K12三級銜接課程研究”、西芯小學牽頭的“學區首席教師制研究”、電子科大實驗中學附小牽頭的“兒童文學教育”、新科學校牽頭的“國際理解教育”、濱河學校牽頭的“校園足球與德育整合研究”、尚陽小學牽頭的“基於學生核心素養課程實踐研究”等七大“領航項目”, 進一步實現學區資源共建共用。

教育基礎保障能力提升, 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高新區立足建成全國教育強區目標,

對於市民關注的教育基礎保障問題, 引進教育“智庫”資源, 在《成都高新區社會事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教育)基礎上, 對標國內外教育發達地區, 科學編制教育未來五年發展規劃, 優化中小學、幼稚園規劃佈局。 加強教育公共服務配套建設, 大力實施公共服務設施“三年攻堅、五年建設”計畫。 2018年, 計畫新建幼稚園南區 20所、西區4 所、東區6所;小學南區4 所、西區2 所、東區3所;中學南區1所、西區1所、東區3 所。 2018年, 計畫新開辦幼稚園南區8 所, 新增學位 2700 個, 西區3 所, 新增學位 1080 個。 2018年, 計畫新開辦小學南區2所, 新增學位3780 個, 東區2所, 新增學位2160個;新開辦中學西區 1 所, 新增學位 2400 個, 東區1所, 新增學位1200個, 進一步緩解局部點位元學位供需矛盾。

高新區堅持問題導向,

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做好中小學招生入學及高中學業水準考試等工作。 區域推動STEAM等創新課程建設, 建構完善基於學生核心素養課程體系。 2016年、2017年在成都市中小學教育品質綜合評價中, 高新區大部分指標全市最好, 總成績連續兩年全市第一。

2017獲評省級示範性高中學校展示:

玉林中學:

因改革而生,由創新圖強

作為四川省成都市第一所全面實行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試點學校,創辦於1988年的玉林中學走過了三十年發展歷程。玉林中學是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校風示範校、四川省新課改樣本示範校、四川省陽光體育示範校。近年來,學校秉承“人本·和諧”的辦學思想,圍繞“琢玉成器、育才成林”的教育追求和“志向高遠、素質全面、基礎扎實、特長明顯”的育人目標,依託“成都市領航高中專案學校”、“成都市現代學校制度建設試點學校”,努力建設面向未來並與國際接軌的師生互動、多元發展的品質學校。

“三類七型”多元發展課程體系,實現學生多元發展

為了實現學生的多元發展,玉林中學構建起了較為完善的“三類七型”多元發展課程體系。“三類”指基礎類課程、選擇類課程、整合類課程。“七型”指學科基礎型課程、學科銜接型課程、品格養成型課程、培趣型課程、揚長型課程、研究型課程、創作型課程。

作為學校課程設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玉林中學通過創設校本課程、健全管理制度、提煉活動內容和創新活動形式等方式,把學生社團活動與玉林青年文化緊密結合,與課堂教學改革巧妙統一,與學校德育體系無縫對接。學校組建了《玉林青年》編輯社、漫研社、電視廣播社、劍道社等30多個精品社團,為學生自主學習和個性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對社團的管理,學校實行“自主申請+自我管理”的方式,通過“自主申請—學校審批—自主招募(招新)—自訂章程與制度—自我管理—有序開展活動——成果展示與考核”的程式,培養和鍛煉學生能力,豐富學生生活。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讓每個學生擁有發展個性、展示自我的機會,從而實現教育本質的真正回歸。社團課程建設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戲劇社、《玉林青年》編輯社、街舞社、類比聯合國社、電視廣播社等社團被評為高新區明星社團;街舞社參加“運動成都街舞、啦啦操、健身操錦標賽”獲中學組一等獎、參加全國全民健身操比賽獲四川省中學組一等獎;空竹社參加成都市空竹比賽獲一等獎;繪畫社在成都市繪畫比賽中榮獲一等獎;馬林巴琴社團在“第三屆四川省青少年打擊樂比賽”中獲中學組鍵盤類金獎;創客社、籃球社、田徑社參加全國、省、市比賽多人次獲獎,學校成為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田徑分會會員學校、四川省籃球後備人才基地校、四川省科技競賽先進單位。

“三三”教師發展體系,打造名師團隊

玉林中學構建“三三”教師發展體系,著力實施名師工程,增強名優教師發展歷程引領性、工作業績示範性、專業學術權威性,建設結構合理、愛崗敬業、素質全面、業務精湛的優秀教師隊伍。現有四川省特級教師6人,成都市特級校長2人,成都市學科帶頭人7人,高新區學科帶頭人20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四川省優秀教師3人,成都市優秀教師60多人,高新教育名家5人。304名專任教師中碩士研究生43人,研修生95人,50%以上為中學高級教師。

優秀老師:蔣燕

中學物理高級教師,全國科技優秀輔導教師,國際青少年創新大賽中國四川賽區金牌教練。所執教的多屆畢業班都取得優異的成績,參加賽課曾獲得省、市一等獎,撰寫的論文獲得全國一等獎1項、四川省一等獎1項、成都市一等獎3項、成都市二等獎10項。所帶班級獲得了“四川省先進班集體”稱號。指導學生參加全國、省、市級科技創新大賽獲得國家一等獎3項,國家二等獎1項,國家三等獎7項,省級一等獎20項,省級二等獎9項,省級三等獎3項,市級獎100多項。所指導的鄧堅 、王路維、唐旺、方博立、石際、金小翔等同學獲全國大獎,並參加國際、國內學術交流活動,產生廣泛、深遠的影響。

中和中學:

人本中和,向善向上

成都市中和中學建於1931年,首任校長徐孝恢先生以“振全球而跨越乎古今”的博大追求,奠定了學校的發展之基、文化之源。學校系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校風示範校、四川省陽光體育示範校、四川省實驗教學示範校、四川省文明單位、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範校。

潛能教育,聚焦學生核心素養

當前,學校深化“潛能教育”辦學特色,全力辦好“德育示範、品質領先”的人民滿意教育。學校聚焦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全面深化“一核兩翼”(“潛能教育課程”為核心,“體驗德育和潛能課堂”為兩翼)潛能教育,幫助師生發現自己的發展潛質,喚醒、啟動師生的發展潛能,幫助師生做最好的自己。學校創建了“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特色化、特色課程主體化”的潛能教育課程體系,開設數十門選修課,滿足學生全面而個性需求。學校踐行新課程理念,凸顯“四有四重”課堂規程,創新“三元”潛能課堂主模式,設計潛能課堂基本規程,深入開展“潛能課堂”主題教研和多元評價,形成了《潛能課堂學科教案範例》和《潛能課堂新學課、複習課、講評課三類課型評價量表》,確保潛能課堂的教學品質。

在以“人本中和·向善向上”的核心文化指導下,中和中學弘揚“允德允能”校訓,堅持“全面育人,個性成才”的辦學思想,恪守“中和位育,崇德力行”的育人理念,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創新“多元主體、扁平管理”機制,實施“德育立校、學術興校、品質強校”三大發展策略,全面建設“一級示範高中”。

中和中學堅持“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積極推進“體驗德育”課程建設。建構了“生命認知、生存本領、生活智慧、生涯探索”四級體驗德育課程體系,開發《入學寶典》《允德中和》《花開的聲音》等體驗德育教材,開展不同年級學部主題鮮明的學月學生系列活動,全面推進社團活動課程化,激發師生德育潛能。《校本體驗德育課程建構探索》被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評為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優秀案例。

三層聯動機制,為教師搭建多種學術研修平臺

學校依託“特級教師工作室、骨幹教師研究組、青年教師成長班”三層聯動機制,搭建多種學術研修平臺,實施“三百工程”(百所名校教育聯盟、百門校本課程、百堂課改示範課),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一級示範高中建設提供了強力的人才支撐。

學校教師團隊踐行“為專業尊嚴,為團隊榮譽,為學子未來”的教師文化,注重專業發展,教育教學理念先進,教學藝術高超,愛崗敬業,愛生如子,關注學生多元發展需求。

優異的教學品質。近年來,教學品質跨越提升。

學校連年獲得“成都市高中教育優秀學校”稱號。學校先後獲得中國教育學會首批現代聯盟學校、教育部重點攻關課題實驗學校、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四川省教師國培計畫基地校、成都市教師發展基地校、成都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等國家級、省市級各項榮譽獎項200余項,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讚譽。

優秀教師:陳倫全

中學高級教師;全國教育科研優秀教師;第15屆全國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題教育活動先進工作者;四川省特級教師;市優秀校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市第三批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區第四批拔尖人才。其展示課《創新題型解題策略》與巜函數對稱性》在全國中小學名師特色課堂與教學成果展示交流現場會上均被評為優質課堂成果創新獎;在高新區"小、初、高數學銜接教學″研修活動中作專題講座《方程的歷史發展及科學價值》並獲一致好評。

石室天府中學:

為每一個孩子的人生幸福奠基

石室天府中學是成都高新區與成都石室中學聯合傾力打造的一所高起點、高標準、高品質的,具備國際化、資訊化、現代化的天府第一品牌寄宿制公辦高完中。學校繼承石室中學“愛國利民、因時應事、整齊嚴肅、德達材實”的優良傳統。踐行“願為每一個孩子的人生幸福奠基”的育人願景,努力打造“和諧幸福∙活躍創新”的特色文化,促進學校快速發展,學生茁壯成長,教師多元成功。全體師生努力將學校打造成“人文、生態、智慧、健康”的校園。

建校六年以來,高中畢業年級成績逐年上升,學校連續四年均被成都市教育局評為教育教學品質優秀學校。2016年被成都市教育局確定為成都市領航高中專案學校。此外,學校在藝體教育、創新教育等方面捷報頻傳,碩果累累,在社會上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和口碑。

和諧幸福,活躍創新

石室天府中學堅持以為每一個孩子的人生幸福奠基。全面提高素質,發揮個性特長,為培養時代需要的專門人才、複合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打好素質基礎為辦學目標。秉承求真務實、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以學生和教師的長期可持續發展為本,為辦成一所以“五個一流”(辦學理念一流、教學品質一流、師資水準一流、特色教育一流、基礎設施一流)為有力支撐的全省乃至全國知名的學校努力。

創新人才教育成績突出

學校積極探索拔尖創新人才的早期培養,與四川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定,積極探索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體系、機制和模式,充分整合教育教學資源,由教授和博士生分別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和方法同步培訓。

學校承辦了兩次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學生創新項目累計1278余項,獲得包括全國、省、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內的各級各類科技創新比賽獎項 1200 人次。在2016年第31屆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李佳穎同學獲大賽最高獎項“四川省科協主席獎”(四川省僅7名學生獲此殊榮),學校獲大賽最高獎項英才獎4個。在2017年第33屆成都市科創大賽中,學校7名學生獲得最高獎INTEL英才獎,占成都市該項獲獎人數的1/3;在2018年第33屆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首屆拔尖創新實驗班粟美玲同學獲得本次大賽最高獎項“科技創新新苗獎”(四川省僅10名、成都市僅1名學生獲獎);3個作品獲得省一等獎(四川省僅62項,成都市僅28項),3個作品獲得省二等獎(成都市僅19項);2個作品將代表四川省參加今年8月14-19日在重慶市舉辦的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四川省僅14項)。

基於此,學校成為了中國財經素養教育協同創新中心實驗基地、中國青少年科學素質教育提升研究實驗校,是被成都市教育局批准的具有“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專案”實驗班招生資格的中學。

學校的壘球成績突出,學校壘球隊先後獲得全國青少年女子壘球冠軍、四川省全運會冠軍等13個省級以上冠軍,為四川省壘球隊輸送了餘聰等12人,為國家少年隊輸送了李丹等4人,為國家隊輸送了周怡等4人。5年來,學校有13名學生獲得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基於此學校被評為“四川省陽光體育示範學校”、全國軟式壘球錦標賽最佳實驗學校、全國軟式棒壘球實驗學校、成都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成都市籃球專案年度先進單位。

優秀教師:李萍

成都石室天府中學副校長、黨委副書記,中學數學高級教師,成都市優秀青年教師,成都市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人社部人事考試中心命題審題專家。曾擔任石室中學年級組長、總務處副主任、教學處副主任、工會副主席、研修室主任。擔任十年班主任工作,所帶班級多次被評為校級、市級優秀班集體、校級優秀團支部。擔任七屆高中數學教學,高考成績優異。先後主研、參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4個,參編論著4本,多篇論文在各級各類論文評比中獲獎或發表,多次參加各級各類賽課並獲獎。

電子科技大學實驗中學:

大學中的卓越中學,中學中的啟蒙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實驗中學由成都高新區管委會與電子科技大學聯合創辦。學校依託電子科技大學,探索建設“大學中的卓越中學,中學中的啟蒙大學”。

創校以來,電子科大實驗學校堅持格物致知、求真務實、學生主體、創新超越,堅持厚德、博雅、勇魄、明理、篤行,堅持品質立校、科研興校、管理強校、文化潤校,堅持以學術型為標誌的教師專業發展目標,實現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和持續發展,深化與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的銜接與合作,把學校建設成一所大學氣息濃厚、文化底蘊深厚、現代化及國際化特徵鮮明的實驗性、示範性高中。

科創特色:整合高校企業資源,彰顯科技創新文化,孕育未來創新人才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探索多種培養方式,形成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湧現的局面。電子科技大學實驗中學將“三力”育人目標(獨立思考力、終身學習力、卓越表現力)分解為CZD核心素養課程體系,確立了科技創新教育為學校教育特色之一,探索一條“立足內源優勢,融合區位特點,連結高校企業,順應課程改革,凸顯科學精神”的特色辦學之路。通過利用環境薰陶、科學滲透、活動開展、實踐探索等有效形式,普及科學知識,宣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提高。

經過幾年的探索,電子科大實驗中學校依託電子科技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資源,借助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等科研院所、Intel成都公司等學校周邊高科技企業,為創建科技高中特色學校完成資源連結。近三年,學校科創教育取得初步成績:VEX機器人隊先後獲得了省賽冠軍、國賽冠軍、亞選賽冠軍、亞錦賽冠軍、世界機器人第八的好成績;初中VEXIQ機器人隊伍先後取得了省級一等獎、華西賽冠軍、亞洲錦標賽選拔賽的亞軍和亞洲錦標賽選拔賽可喜成績;“未來城市”課程先後取得了區級一等獎、省級一等獎、國家級二三等獎的優異成績;資訊學奧賽隊榮獲全國資訊學奧林匹克聯賽榮獲普及組一等獎2人、普及組二等獎5人、普及組三等獎2人,提高組一等獎2人、提高組二等獎4人、提高組三等獎5人;我校學生參加科技創新類學科競賽獲得國家級獎項98人次,省級獎項151人次,市級獎項73人次。

新校區構建三大學院,深挖學生個性化特質

2018年秋季,學校將啟用建設有5.5萬平米、投資5.5億的高中新校區,屆時學校辦學品質將會再上一個臺階。為實現“建設高品質現代化名校”的辦學目標,全力打造“大學中的卓越中學、中學中的啟蒙大學”品牌,力爭把學校建設成與電子科技大學一樣齊名的“雙一流”中學。學校將構建成立三大學院(成電科學院、銀杏人文學院、立人學院)。

依託電子科技大學、同濟大學優勢資源,成電科學院將下設置20余個創新實驗室,打通學校科技教育發展中的最後一道院牆,構建符合學生發展的STEM課程群(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資訊學等),以基於專案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簡稱PBL)方式進行實施,以科創特色為突破口,幫助學生適應新課程改革和大學自主招生,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優秀教師:張平福

中學正高級教師,四川省特級教師,第九屆蘇步青數學教育獎獲得者,四川省課程專家,西南大學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四川省高中新課程數學學科專家指導組成員,四川省高中數學新課程省級培訓講師團專家,成都市學科帶頭人。現任電子科技大學實驗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

因改革而生,由創新圖強

作為四川省成都市第一所全面實行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試點學校,創辦於1988年的玉林中學走過了三十年發展歷程。玉林中學是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校風示範校、四川省新課改樣本示範校、四川省陽光體育示範校。近年來,學校秉承“人本·和諧”的辦學思想,圍繞“琢玉成器、育才成林”的教育追求和“志向高遠、素質全面、基礎扎實、特長明顯”的育人目標,依託“成都市領航高中專案學校”、“成都市現代學校制度建設試點學校”,努力建設面向未來並與國際接軌的師生互動、多元發展的品質學校。

“三類七型”多元發展課程體系,實現學生多元發展

為了實現學生的多元發展,玉林中學構建起了較為完善的“三類七型”多元發展課程體系。“三類”指基礎類課程、選擇類課程、整合類課程。“七型”指學科基礎型課程、學科銜接型課程、品格養成型課程、培趣型課程、揚長型課程、研究型課程、創作型課程。

作為學校課程設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玉林中學通過創設校本課程、健全管理制度、提煉活動內容和創新活動形式等方式,把學生社團活動與玉林青年文化緊密結合,與課堂教學改革巧妙統一,與學校德育體系無縫對接。學校組建了《玉林青年》編輯社、漫研社、電視廣播社、劍道社等30多個精品社團,為學生自主學習和個性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對社團的管理,學校實行“自主申請+自我管理”的方式,通過“自主申請—學校審批—自主招募(招新)—自訂章程與制度—自我管理—有序開展活動——成果展示與考核”的程式,培養和鍛煉學生能力,豐富學生生活。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讓每個學生擁有發展個性、展示自我的機會,從而實現教育本質的真正回歸。社團課程建設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戲劇社、《玉林青年》編輯社、街舞社、類比聯合國社、電視廣播社等社團被評為高新區明星社團;街舞社參加“運動成都街舞、啦啦操、健身操錦標賽”獲中學組一等獎、參加全國全民健身操比賽獲四川省中學組一等獎;空竹社參加成都市空竹比賽獲一等獎;繪畫社在成都市繪畫比賽中榮獲一等獎;馬林巴琴社團在“第三屆四川省青少年打擊樂比賽”中獲中學組鍵盤類金獎;創客社、籃球社、田徑社參加全國、省、市比賽多人次獲獎,學校成為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田徑分會會員學校、四川省籃球後備人才基地校、四川省科技競賽先進單位。

“三三”教師發展體系,打造名師團隊

玉林中學構建“三三”教師發展體系,著力實施名師工程,增強名優教師發展歷程引領性、工作業績示範性、專業學術權威性,建設結構合理、愛崗敬業、素質全面、業務精湛的優秀教師隊伍。現有四川省特級教師6人,成都市特級校長2人,成都市學科帶頭人7人,高新區學科帶頭人20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四川省優秀教師3人,成都市優秀教師60多人,高新教育名家5人。304名專任教師中碩士研究生43人,研修生95人,50%以上為中學高級教師。

優秀老師:蔣燕

中學物理高級教師,全國科技優秀輔導教師,國際青少年創新大賽中國四川賽區金牌教練。所執教的多屆畢業班都取得優異的成績,參加賽課曾獲得省、市一等獎,撰寫的論文獲得全國一等獎1項、四川省一等獎1項、成都市一等獎3項、成都市二等獎10項。所帶班級獲得了“四川省先進班集體”稱號。指導學生參加全國、省、市級科技創新大賽獲得國家一等獎3項,國家二等獎1項,國家三等獎7項,省級一等獎20項,省級二等獎9項,省級三等獎3項,市級獎100多項。所指導的鄧堅 、王路維、唐旺、方博立、石際、金小翔等同學獲全國大獎,並參加國際、國內學術交流活動,產生廣泛、深遠的影響。

中和中學:

人本中和,向善向上

成都市中和中學建於1931年,首任校長徐孝恢先生以“振全球而跨越乎古今”的博大追求,奠定了學校的發展之基、文化之源。學校系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校風示範校、四川省陽光體育示範校、四川省實驗教學示範校、四川省文明單位、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範校。

潛能教育,聚焦學生核心素養

當前,學校深化“潛能教育”辦學特色,全力辦好“德育示範、品質領先”的人民滿意教育。學校聚焦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全面深化“一核兩翼”(“潛能教育課程”為核心,“體驗德育和潛能課堂”為兩翼)潛能教育,幫助師生發現自己的發展潛質,喚醒、啟動師生的發展潛能,幫助師生做最好的自己。學校創建了“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特色化、特色課程主體化”的潛能教育課程體系,開設數十門選修課,滿足學生全面而個性需求。學校踐行新課程理念,凸顯“四有四重”課堂規程,創新“三元”潛能課堂主模式,設計潛能課堂基本規程,深入開展“潛能課堂”主題教研和多元評價,形成了《潛能課堂學科教案範例》和《潛能課堂新學課、複習課、講評課三類課型評價量表》,確保潛能課堂的教學品質。

在以“人本中和·向善向上”的核心文化指導下,中和中學弘揚“允德允能”校訓,堅持“全面育人,個性成才”的辦學思想,恪守“中和位育,崇德力行”的育人理念,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創新“多元主體、扁平管理”機制,實施“德育立校、學術興校、品質強校”三大發展策略,全面建設“一級示範高中”。

中和中學堅持“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積極推進“體驗德育”課程建設。建構了“生命認知、生存本領、生活智慧、生涯探索”四級體驗德育課程體系,開發《入學寶典》《允德中和》《花開的聲音》等體驗德育教材,開展不同年級學部主題鮮明的學月學生系列活動,全面推進社團活動課程化,激發師生德育潛能。《校本體驗德育課程建構探索》被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評為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優秀案例。

三層聯動機制,為教師搭建多種學術研修平臺

學校依託“特級教師工作室、骨幹教師研究組、青年教師成長班”三層聯動機制,搭建多種學術研修平臺,實施“三百工程”(百所名校教育聯盟、百門校本課程、百堂課改示範課),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一級示範高中建設提供了強力的人才支撐。

學校教師團隊踐行“為專業尊嚴,為團隊榮譽,為學子未來”的教師文化,注重專業發展,教育教學理念先進,教學藝術高超,愛崗敬業,愛生如子,關注學生多元發展需求。

優異的教學品質。近年來,教學品質跨越提升。

學校連年獲得“成都市高中教育優秀學校”稱號。學校先後獲得中國教育學會首批現代聯盟學校、教育部重點攻關課題實驗學校、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四川省教師國培計畫基地校、成都市教師發展基地校、成都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等國家級、省市級各項榮譽獎項200余項,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讚譽。

優秀教師:陳倫全

中學高級教師;全國教育科研優秀教師;第15屆全國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題教育活動先進工作者;四川省特級教師;市優秀校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市第三批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區第四批拔尖人才。其展示課《創新題型解題策略》與巜函數對稱性》在全國中小學名師特色課堂與教學成果展示交流現場會上均被評為優質課堂成果創新獎;在高新區"小、初、高數學銜接教學″研修活動中作專題講座《方程的歷史發展及科學價值》並獲一致好評。

石室天府中學:

為每一個孩子的人生幸福奠基

石室天府中學是成都高新區與成都石室中學聯合傾力打造的一所高起點、高標準、高品質的,具備國際化、資訊化、現代化的天府第一品牌寄宿制公辦高完中。學校繼承石室中學“愛國利民、因時應事、整齊嚴肅、德達材實”的優良傳統。踐行“願為每一個孩子的人生幸福奠基”的育人願景,努力打造“和諧幸福∙活躍創新”的特色文化,促進學校快速發展,學生茁壯成長,教師多元成功。全體師生努力將學校打造成“人文、生態、智慧、健康”的校園。

建校六年以來,高中畢業年級成績逐年上升,學校連續四年均被成都市教育局評為教育教學品質優秀學校。2016年被成都市教育局確定為成都市領航高中專案學校。此外,學校在藝體教育、創新教育等方面捷報頻傳,碩果累累,在社會上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和口碑。

和諧幸福,活躍創新

石室天府中學堅持以為每一個孩子的人生幸福奠基。全面提高素質,發揮個性特長,為培養時代需要的專門人才、複合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打好素質基礎為辦學目標。秉承求真務實、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以學生和教師的長期可持續發展為本,為辦成一所以“五個一流”(辦學理念一流、教學品質一流、師資水準一流、特色教育一流、基礎設施一流)為有力支撐的全省乃至全國知名的學校努力。

創新人才教育成績突出

學校積極探索拔尖創新人才的早期培養,與四川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定,積極探索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體系、機制和模式,充分整合教育教學資源,由教授和博士生分別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和方法同步培訓。

學校承辦了兩次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學生創新項目累計1278余項,獲得包括全國、省、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內的各級各類科技創新比賽獎項 1200 人次。在2016年第31屆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李佳穎同學獲大賽最高獎項“四川省科協主席獎”(四川省僅7名學生獲此殊榮),學校獲大賽最高獎項英才獎4個。在2017年第33屆成都市科創大賽中,學校7名學生獲得最高獎INTEL英才獎,占成都市該項獲獎人數的1/3;在2018年第33屆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首屆拔尖創新實驗班粟美玲同學獲得本次大賽最高獎項“科技創新新苗獎”(四川省僅10名、成都市僅1名學生獲獎);3個作品獲得省一等獎(四川省僅62項,成都市僅28項),3個作品獲得省二等獎(成都市僅19項);2個作品將代表四川省參加今年8月14-19日在重慶市舉辦的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四川省僅14項)。

基於此,學校成為了中國財經素養教育協同創新中心實驗基地、中國青少年科學素質教育提升研究實驗校,是被成都市教育局批准的具有“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專案”實驗班招生資格的中學。

學校的壘球成績突出,學校壘球隊先後獲得全國青少年女子壘球冠軍、四川省全運會冠軍等13個省級以上冠軍,為四川省壘球隊輸送了餘聰等12人,為國家少年隊輸送了李丹等4人,為國家隊輸送了周怡等4人。5年來,學校有13名學生獲得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基於此學校被評為“四川省陽光體育示範學校”、全國軟式壘球錦標賽最佳實驗學校、全國軟式棒壘球實驗學校、成都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成都市籃球專案年度先進單位。

優秀教師:李萍

成都石室天府中學副校長、黨委副書記,中學數學高級教師,成都市優秀青年教師,成都市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人社部人事考試中心命題審題專家。曾擔任石室中學年級組長、總務處副主任、教學處副主任、工會副主席、研修室主任。擔任十年班主任工作,所帶班級多次被評為校級、市級優秀班集體、校級優秀團支部。擔任七屆高中數學教學,高考成績優異。先後主研、參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4個,參編論著4本,多篇論文在各級各類論文評比中獲獎或發表,多次參加各級各類賽課並獲獎。

電子科技大學實驗中學:

大學中的卓越中學,中學中的啟蒙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實驗中學由成都高新區管委會與電子科技大學聯合創辦。學校依託電子科技大學,探索建設“大學中的卓越中學,中學中的啟蒙大學”。

創校以來,電子科大實驗學校堅持格物致知、求真務實、學生主體、創新超越,堅持厚德、博雅、勇魄、明理、篤行,堅持品質立校、科研興校、管理強校、文化潤校,堅持以學術型為標誌的教師專業發展目標,實現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和持續發展,深化與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的銜接與合作,把學校建設成一所大學氣息濃厚、文化底蘊深厚、現代化及國際化特徵鮮明的實驗性、示範性高中。

科創特色:整合高校企業資源,彰顯科技創新文化,孕育未來創新人才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探索多種培養方式,形成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湧現的局面。電子科技大學實驗中學將“三力”育人目標(獨立思考力、終身學習力、卓越表現力)分解為CZD核心素養課程體系,確立了科技創新教育為學校教育特色之一,探索一條“立足內源優勢,融合區位特點,連結高校企業,順應課程改革,凸顯科學精神”的特色辦學之路。通過利用環境薰陶、科學滲透、活動開展、實踐探索等有效形式,普及科學知識,宣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提高。

經過幾年的探索,電子科大實驗中學校依託電子科技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資源,借助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等科研院所、Intel成都公司等學校周邊高科技企業,為創建科技高中特色學校完成資源連結。近三年,學校科創教育取得初步成績:VEX機器人隊先後獲得了省賽冠軍、國賽冠軍、亞選賽冠軍、亞錦賽冠軍、世界機器人第八的好成績;初中VEXIQ機器人隊伍先後取得了省級一等獎、華西賽冠軍、亞洲錦標賽選拔賽的亞軍和亞洲錦標賽選拔賽可喜成績;“未來城市”課程先後取得了區級一等獎、省級一等獎、國家級二三等獎的優異成績;資訊學奧賽隊榮獲全國資訊學奧林匹克聯賽榮獲普及組一等獎2人、普及組二等獎5人、普及組三等獎2人,提高組一等獎2人、提高組二等獎4人、提高組三等獎5人;我校學生參加科技創新類學科競賽獲得國家級獎項98人次,省級獎項151人次,市級獎項73人次。

新校區構建三大學院,深挖學生個性化特質

2018年秋季,學校將啟用建設有5.5萬平米、投資5.5億的高中新校區,屆時學校辦學品質將會再上一個臺階。為實現“建設高品質現代化名校”的辦學目標,全力打造“大學中的卓越中學、中學中的啟蒙大學”品牌,力爭把學校建設成與電子科技大學一樣齊名的“雙一流”中學。學校將構建成立三大學院(成電科學院、銀杏人文學院、立人學院)。

依託電子科技大學、同濟大學優勢資源,成電科學院將下設置20余個創新實驗室,打通學校科技教育發展中的最後一道院牆,構建符合學生發展的STEM課程群(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資訊學等),以基於專案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簡稱PBL)方式進行實施,以科創特色為突破口,幫助學生適應新課程改革和大學自主招生,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優秀教師:張平福

中學正高級教師,四川省特級教師,第九屆蘇步青數學教育獎獲得者,四川省課程專家,西南大學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四川省高中新課程數學學科專家指導組成員,四川省高中數學新課程省級培訓講師團專家,成都市學科帶頭人。現任電子科技大學實驗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