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動漫>正文

雷神之錘用恒星殘骸打造,但你比它更強,因為你是無數恒星造就的

喜歡漫威動畫或者影視作品的人都知道托爾的雷神之錘, 那把錘沉到除他之外誰也拿不動, 在他手裡卻可以隨心所欲, 就像孫悟空的金箍棒一樣, 因為那個錘子有恒星的殘骸打造的, 然而我們生活的這個宇宙之中, 其實我們本身也是宇宙的一種創造, 比如我們身上的元素, 實際上它們都是經過了宇宙和無數恒星的千錘百煉, 最終為我們所用, 形成了我們的身體, 從這個意義上講, 我們實際上比雷神之錘牛多了, 說起來你的身體不但使用了宇宙之初的物質, 更使用了無數恒星製造的物質。

宇宙誕生之初只是一個密度極大溫度極高的奇點, 這時的宇宙都是能量, 沒有任何物質態的東西, 就連原子也根本不存在, 在某個時刻, 這個起點發生了大爆炸, 宇宙從此誕生, 之後體積開始變大, 溫度也開始不斷降低, 當它擴張到一定規模的時候,

溫度也降低到了基本粒子可以凝聚的限度上, 這時電子、質子和中子開始出現, 於是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很自然地結合到一起, 形成了一個氫原子, 這是最初的原子, 也代表著氫元素出現了, 整個宇宙中所有的氫元素都是來自於這一時刻, 當然也包括現在我們身體中的氫元素。

然而由於氫元素形成的時候宇宙某些區域的溫度還很高, 壓力仍然很大, 所以在高溫高壓的一些區域中氫元素開始了核聚變反應變成了氦元素, 接著有一些氦元素繼續聚變生成了鋰元素, 另外可能也還接著聚變有少量幾種輕元素。 所以在恒星形成之前, 宇宙中氫元素含量最多(至今仍然是氫元素最多), 另有少量幾種其他元素。

那麼恒星是怎樣形成的呢?隨著宇宙體積的膨脹, 其溫度繼續降低, 氫元素以及氦元素等開始由於核磁力和引力的原因開始凝聚, 從塵埃形成小行星, 再形成行星, 再形成恒星, 於是宇宙中第一批恒星和星系也就出現了。

通過以上情況, 我們也能看出宇宙最初形成的恒星都是以氫元素為主的(如今也仍然是以氫元素為主, 但是新形成的恒星的氫元素含量會比先前的少一些), 而在恒星的內部, 氫元素以核聚變的方式合成氦元素, 同時釋放出能量, 氦元素進一步合成鋰元素, 就這樣一層一層的遞進,

不斷有新元素被創造出來, 而當恒星內部合成鐵元素的時候, 情況發生了變化——恒星發生了超新星爆發。

這是因為鐵元素的聚變和先前的其他元素完全不同, 鐵元素的核聚變不是往外釋放能量的, 而是需要吸收能量, 所以當恒星內部開始形成第一個鐵原子的時候, 基本上它先前的核聚變模式就要停止了,因為鐵元素的合成需要大量吸收恒星內部的能量,那麼恒星原先核聚變產生的向外輻射壓也就瞬間停止,並且同時開始向內部的鐵元素壓縮靠近,這個時候恒星就發生了超新星爆發。

超新星爆發的能量活動非常劇烈,它可以超過恒星一生核聚變能量的數百倍,所以恒星此刻的活躍是無與倫比的,產生的能量也非常巨大,這種能量造成的恒星內部的高溫高壓不但可以合成鐵元素,就連鐵元素上的很多種元素也都可以合成,比如銅、砷、銀、碘、錫、鎢、金、鉛等,元素週期表上的一些重元素也大都可以被創造出來。

恒星發生超新星爆發之後,它不是形成中子星就是形成黑洞,宇宙中也會發生中子星碰撞的現象,這一時刻等能量釋放也很強烈,也會創造很多的重元素。

宇宙間所有的元素基本上都是通過上述等一些方式出現的,只有科學家能製造的少數幾種元素不是。

我們的地球是一顆岩質行星,它起源于原始太陽星雲之中,這片星雲其實就包含了宇宙中已死亡恒星造就的種種物質元素,地球在形成的時候也就囊括了這些包含種種元素的物質,在地球最初形成的幾億年中,地球基本上屬於熔岩狀態,也就是說像個液態球一樣,那麼較重的元素就會向地球的核心沉澱,所以地球的地核中有很多重元素,但是當地球的表面擺脫了熔岩狀態之後,地表仍然不斷的接受著小行星等其他物質的補充,所以地球的表面的元素也很豐富,元素週期表上絕大多數元素物質都可以在地球的表面找到。

我們常稱地球為“母親”,這是很恰當的!因為我們就生活在地球的表面上,我們在他提供的生態環境中生存繁衍,我們身體所有的一切都是來自于地球母親,然而地球本身又是宇宙和無數恒星造就的,我們也和它一樣,因此我們本身也是宇宙的一部分。

基本上它先前的核聚變模式就要停止了,因為鐵元素的合成需要大量吸收恒星內部的能量,那麼恒星原先核聚變產生的向外輻射壓也就瞬間停止,並且同時開始向內部的鐵元素壓縮靠近,這個時候恒星就發生了超新星爆發。

超新星爆發的能量活動非常劇烈,它可以超過恒星一生核聚變能量的數百倍,所以恒星此刻的活躍是無與倫比的,產生的能量也非常巨大,這種能量造成的恒星內部的高溫高壓不但可以合成鐵元素,就連鐵元素上的很多種元素也都可以合成,比如銅、砷、銀、碘、錫、鎢、金、鉛等,元素週期表上的一些重元素也大都可以被創造出來。

恒星發生超新星爆發之後,它不是形成中子星就是形成黑洞,宇宙中也會發生中子星碰撞的現象,這一時刻等能量釋放也很強烈,也會創造很多的重元素。

宇宙間所有的元素基本上都是通過上述等一些方式出現的,只有科學家能製造的少數幾種元素不是。

我們的地球是一顆岩質行星,它起源于原始太陽星雲之中,這片星雲其實就包含了宇宙中已死亡恒星造就的種種物質元素,地球在形成的時候也就囊括了這些包含種種元素的物質,在地球最初形成的幾億年中,地球基本上屬於熔岩狀態,也就是說像個液態球一樣,那麼較重的元素就會向地球的核心沉澱,所以地球的地核中有很多重元素,但是當地球的表面擺脫了熔岩狀態之後,地表仍然不斷的接受著小行星等其他物質的補充,所以地球的表面的元素也很豐富,元素週期表上絕大多數元素物質都可以在地球的表面找到。

我們常稱地球為“母親”,這是很恰當的!因為我們就生活在地球的表面上,我們在他提供的生態環境中生存繁衍,我們身體所有的一切都是來自于地球母親,然而地球本身又是宇宙和無數恒星造就的,我們也和它一樣,因此我們本身也是宇宙的一部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