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兩江新區全面推進城鄉區域社會協調發展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 是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內涵, 堅持協調發展始終是重慶兩江新區致力追求的目標。

作為我國內陸地區首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 兩江新區這台內陸城市的發動機一再提速, 逐步走向了一線, 引擎效應日漸顯現。 “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是國家賦予兩江新區的發展定位。 七年來, 新區加快開放開發建設的過程, 就是城鎮化、工業化、資訊化、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過程。

一組資料成為新區發展的最好注解:2017年, 兩江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33億元、增長10.2%, 占全市比重達到13%;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5000億元大關,

達到507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167億元、增長12.4%, 經濟總量繼續位居內陸新區發展首位。

“統籌城鄉, 實現協調發展是兩江新區面臨的歷史性任務。 ”兩江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湯宗偉說, 沒有城鄉的全面發展, 兩江新區就無法承載起內陸開放門戶的重任, 難以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

“千鈞將一羽, 輕重在平衡。 ”下好經濟發展一盤棋, 協調發展是決戰制勝的要訣。

美麗的家園 戴小霞 攝

兩江新區工業開發區建成公租房405萬平方

19萬“新”市民實現“安居夢”

在兩江新區水土高新園生態環境最優、交通最便捷的黃金地段, 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建築如一道道風景線——這就是水土高新園為農轉城人員精心佈局、高品質建設的公租房和安置房。

“這裡交通便利, 環境優美, 搬了新家上班方便多啦!”今年剛滿20歲的鐘宇拿到公租房鑰匙十分滿足, 剛在兩江新區水土高新城找到工作的他, 順利申請到了離單位只有十分鐘車程的一室一廳公租房。 公租房人性化的戶型設計、社區花園式景觀綠化讓他十分滿意,

他說, “房租比在外面便宜了不少。 ”

“如今, 申請人只要年滿18周歲, 有穩定工作和收入來源, 具有租金支付能力即可。 與此同時, 申請人只需提供公租房申請表和身份證件就可以申請。 ”兩江新區公租房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為提高服務水準, 方便個人簽約入住, 公租房公司放寬了個人名義申請准入條件, 通過優化個人申請審批流程, 拓寬入住人群, 滿足以農民工為主體的新市民住房需求。

這只是兩江新區產城融合推進城鄉統籌的一個縮影。

龍興、魚嘴、複盛、雙溪、天寶寨、萬壽、空港、思源…兩江新區在開發開放中, 靠近產業聚集區選址建設公租房、安置房, 讓農民就地成為市民和產業人才,

打造了一條符合自身特點的產城融合推進城鄉統籌之路。

目前, 兩江新區工業開發區開工建設公租房專案9個, 建築面積405萬㎡, 設計總套數6.38萬套, 建成後可容納約19萬人居住。 為兩江新區持續快速發展做好了配套保障, 助力兩江新區產城融合內陸開放。

據兩江新區公租房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2018年, 新區力爭全年實現新增住宅配租1500套, 讓更多需要的居民入住公租房。 同時, 還將大力打造交通便利、功能齊備的智慧公租房, 加快公租房周邊公交首末站建設, 完善公租房社區配套幼稚園、小學的建設, 探索引入醫療、養老等服務性功能專案, 為新區持續快速發展做好公租房配套保障。

創業帶動就業

15159名“農轉非”人員化身技術“藍領”

去年11月, “兩江新區首屆農轉非人員技能大賽”在兩江新區龍興園區舉辦。 來自新區的120余名“藍領”精英同台競技, 上演一場精彩的“達人秀”。 賽場上, 90後張小瓊憑藉著精湛的技藝斬獲養老護理第三名的好成績。

“本來文化程度不高, 以前從來不知道保健理療的知識, 在培訓班老師的耐心指導下終於掌握了這門技能。 ”沒有一技之長的張小瓊萬萬沒有想到, 自己的人生軌跡會因為一場職業培訓而改寫。

4年前, 來自魚嘴鎮的張小瓊參加兩江新區人力資源公司組織的魚複園區第三期醫療保健班, 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保健按摩基本手法、全身各部位按摩套路實操、火罐技術運用、刮痧技術運用、中醫經絡腧穴等。 不久後,張小瓊便在位於魚復工業開發區居民安置點開了一家保健理療店,開啟創業路。

因為職業技能培訓而走上創業道路的學員不在少數,僅2017年開設的保健理療班中,已有12名“農轉非”學員成功轉型創業者,並帶動當地50余名農轉非人員,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

截至2017年底,兩江新區人力資源公司積極開展就業適應性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共計有33685名“農轉非”人員參與培訓,15159人次獲得就業推薦,實現“藍領”夢。

“就業適應性培訓並不鮮見,但是我們創造性地將培訓與招聘結合起來,依託公益性崗位、企業崗位、社會崗位、自主創業等多種管道,全方位解決為‘農轉非’人員就業問題。”兩江新區人力資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兩江新區還通過人才招聘市場、企業服務、農轉非人員就業平臺于一體人力資源中心,為園區入駐企業用工及人才就業提供人力資源配套服務。截至2017年底,兩江新區已在水土園區、魚複園區分別設立人力資源中心。累積舉辦招聘會52場,總計達成就業意向10020人次。龍興園區人力資源中心也將於2018年開放。

打造綠色宜居新城

推進公益民生專案保障配套服務

“這裡環境真不錯,休閒娛樂又多了個好去處!”位於重慶兩江新區水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思源郊野公園施工現場,工人們還在加緊最後的掃尾工程,周邊不少居民已經提前來參觀了。

記者瞭解到,思源郊野公園是水土高新生態城規劃建設的最大的公園,為“生態遊覽區域性城市綜合公園”。該項目位於水土高新園復興片區悅複大道東側,占地面積402畝,綠化面積約324畝。

“隨著眾多高新企業的落戶和征地拆遷群眾的入住,周邊居民對園區生產生活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思源郊野公園的建設,充分考慮了周邊常住人口的迫切需求。”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打造“推窗見綠地,出門皆暢通、休閒有公園”的宜居宜業、宜游宜商、舒適優雅的環境,水土高新生態城精心規劃,先後建成雲頂山生態公園、雲興體育公園、石子山休閒公園,將為當地居民提供一個愉悅身心的休閒娛樂場所。

事實上,兩江新區在推進工業園區產業發展,不斷完善基礎建設,全面優化配套功能的同時,也努力加快“產城融合”步伐,涉及到公園、學校、醫院等一批質效並重的公益民生項目快速推進,形象進展取得可喜效果。

據統計,2017年兩江新區強化社會保障,深化社保平臺改革和網上經辦,城市配套更加完善,高端化、國際化的教育、醫療、文化、養老等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加強,直管區已建成投用學校30所,每年新建學校3-5所,已經落戶三甲醫院5家,建成城市公園67個,有400多年建校史的英國哈羅公學和阿平漢公學,都將在兩江新區建設分校。

如今,兩江新區“產城一體”的發展格局逐漸清晰,一個現代產業與現代城市有機融合的現代都市新區正迅速崛起,百姓安居樂業的夢想在這裡逐步成為現實。

推進文明協調發展

提振新區人文魅力

經濟的多元化,必然會帶來文化生活的多樣化,只有把精神文明建設好,才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沒有軟實力的大幅提升,經濟實力再強,也很難建成文明的城市。

2017年12月,因厚重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歷史場景深受廣大遊客喜愛的重慶兩江國際影視城正式獲批“國家4A級旅遊景區”,該景區位於龍興工業開發區,是集影視拍攝、文化旅遊、度假休閒、歷史風貌觀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遊景區,自2017年元旦二次開街後的客量累計突破700萬人次,已成為享譽全國的“近代歷史文化旅遊勝地”。

“我們針對複盛、魚嘴、龍興、石船片區的居民只需攜帶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即可免費進入景區參觀遊玩。如無特殊情況,該政策將長期有效。”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吸引周邊居民遊覽,景區還免費開設了龍興、魚嘴兩地的旅遊大巴。

隨著兩江國際影視城、金山意庫、恭州博物小鎮、際華園、歡樂谷等一批文化旅遊項目的落地,新區在提檔升級公共文化服務上的又一次得到突破。

在頂層設計上,兩江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注重政府保障體系、業務指標體系等制度建設,在基層服務上又注重加強轄區文化活動室標準化建設,補強基層文化陣地的“短板”,雙輪驅動、齊頭並進。

不久後,張小瓊便在位於魚復工業開發區居民安置點開了一家保健理療店,開啟創業路。

因為職業技能培訓而走上創業道路的學員不在少數,僅2017年開設的保健理療班中,已有12名“農轉非”學員成功轉型創業者,並帶動當地50余名農轉非人員,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

截至2017年底,兩江新區人力資源公司積極開展就業適應性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共計有33685名“農轉非”人員參與培訓,15159人次獲得就業推薦,實現“藍領”夢。

“就業適應性培訓並不鮮見,但是我們創造性地將培訓與招聘結合起來,依託公益性崗位、企業崗位、社會崗位、自主創業等多種管道,全方位解決為‘農轉非’人員就業問題。”兩江新區人力資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兩江新區還通過人才招聘市場、企業服務、農轉非人員就業平臺于一體人力資源中心,為園區入駐企業用工及人才就業提供人力資源配套服務。截至2017年底,兩江新區已在水土園區、魚複園區分別設立人力資源中心。累積舉辦招聘會52場,總計達成就業意向10020人次。龍興園區人力資源中心也將於2018年開放。

打造綠色宜居新城

推進公益民生專案保障配套服務

“這裡環境真不錯,休閒娛樂又多了個好去處!”位於重慶兩江新區水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思源郊野公園施工現場,工人們還在加緊最後的掃尾工程,周邊不少居民已經提前來參觀了。

記者瞭解到,思源郊野公園是水土高新生態城規劃建設的最大的公園,為“生態遊覽區域性城市綜合公園”。該項目位於水土高新園復興片區悅複大道東側,占地面積402畝,綠化面積約324畝。

“隨著眾多高新企業的落戶和征地拆遷群眾的入住,周邊居民對園區生產生活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思源郊野公園的建設,充分考慮了周邊常住人口的迫切需求。”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打造“推窗見綠地,出門皆暢通、休閒有公園”的宜居宜業、宜游宜商、舒適優雅的環境,水土高新生態城精心規劃,先後建成雲頂山生態公園、雲興體育公園、石子山休閒公園,將為當地居民提供一個愉悅身心的休閒娛樂場所。

事實上,兩江新區在推進工業園區產業發展,不斷完善基礎建設,全面優化配套功能的同時,也努力加快“產城融合”步伐,涉及到公園、學校、醫院等一批質效並重的公益民生項目快速推進,形象進展取得可喜效果。

據統計,2017年兩江新區強化社會保障,深化社保平臺改革和網上經辦,城市配套更加完善,高端化、國際化的教育、醫療、文化、養老等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加強,直管區已建成投用學校30所,每年新建學校3-5所,已經落戶三甲醫院5家,建成城市公園67個,有400多年建校史的英國哈羅公學和阿平漢公學,都將在兩江新區建設分校。

如今,兩江新區“產城一體”的發展格局逐漸清晰,一個現代產業與現代城市有機融合的現代都市新區正迅速崛起,百姓安居樂業的夢想在這裡逐步成為現實。

推進文明協調發展

提振新區人文魅力

經濟的多元化,必然會帶來文化生活的多樣化,只有把精神文明建設好,才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沒有軟實力的大幅提升,經濟實力再強,也很難建成文明的城市。

2017年12月,因厚重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歷史場景深受廣大遊客喜愛的重慶兩江國際影視城正式獲批“國家4A級旅遊景區”,該景區位於龍興工業開發區,是集影視拍攝、文化旅遊、度假休閒、歷史風貌觀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遊景區,自2017年元旦二次開街後的客量累計突破700萬人次,已成為享譽全國的“近代歷史文化旅遊勝地”。

“我們針對複盛、魚嘴、龍興、石船片區的居民只需攜帶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即可免費進入景區參觀遊玩。如無特殊情況,該政策將長期有效。”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吸引周邊居民遊覽,景區還免費開設了龍興、魚嘴兩地的旅遊大巴。

隨著兩江國際影視城、金山意庫、恭州博物小鎮、際華園、歡樂谷等一批文化旅遊項目的落地,新區在提檔升級公共文化服務上的又一次得到突破。

在頂層設計上,兩江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注重政府保障體系、業務指標體系等制度建設,在基層服務上又注重加強轄區文化活動室標準化建設,補強基層文化陣地的“短板”,雙輪驅動、齊頭並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