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個“勞模世家”的精神傳承

81歲的爺爺于1985年當選北京市勞模, 57歲的叔叔于2001年當選北京市勞模, 34歲的她於 2015年當選北京市勞模。 在北京順義的一個普通家庭裡, 三代勞模薪火相傳。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 勤儉實幹、淡泊名利、樂於奉獻、赤誠奉公的精神底色始終在這個家庭裡沒有改變, 勞模精神已經成為這個家庭數十年來的“傳家寶”。 在2018年“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 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勞模世家”, 探詢三代勞模的精神傳承史——

第一代勞模張德公:

從拯救化肥廠到打通民用氣, 他用實幹書寫奉獻

勞模張德公在工廠車間指導工作。

張德公:男, 81歲, 高級經濟師。 曾任順義縣化肥廠廠長、書記, 順義縣工業局局長, 順義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1985年獲得北京市勞動模範稱號, 1988年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化學工業部榮譽表彰, 1989年榮獲北京市星火科技二等獎。

在張德公老人位於順義的家裡, 一朵寫著“光榮”的勞模大紅花掛在了客廳最顯眼的位置。 已經80多歲的老人, 把一摞獎狀證書當寶貝一樣珍藏著, 對他來說, 這是一生最好的總結和回憶。

張德公的一生, 是奉獻的一生。

高中畢業後, 張德公來到順義縣三八鞋廠當了一名教師, 隨後他又調到順義染料廠工作,

工作之餘不忘學習充電, 自考了北京電視大學的大專學歷。 憑藉勤奮肯幹、鑽研技術, 他在廠裡逐漸從一線職工做到廠長。

1978年, 張德公臨危受命, 調任順義縣化肥廠廠長。 那個年代順義縣是農業大縣, 順義縣化肥廠也是重點企業之一, 但是由於經營不善, 化肥廠連年虧損, 當時連換六任廠長都不見成效, 直到第七任張德公上任, 這個老廠終於有了轉機。 如今, 提起對化肥廠的改革, 張德公總結了兩個重要舉措。 一是重視人才。 他說, 那時候廠裡的知識份子大約半月回家一次, 他就派車接送, 諸如此種細節雖小, 卻激發了他們技術革新的熱情, 促進了廠裡生產技術的提高。 二是嚴格經濟責任制。 張德公記得, 當時他列了3000多條職責,

每個人每天做什麼, 工作指標非常清晰。 正是這個制度, 成為化肥廠翻身的關鍵, 職工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化肥生產量、品質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要管人要先服人心。 當時, 張德公這個廠長在廠裡一點架子也沒有, 他甚至穿的比工人還樸素, 一身再生布做的衣服, 經常還帶有油污。 原來, 他經常到車間轉, 遇到機器故障, 就親自檢修。 工人們都受廠長實幹精神感召, 幹勁兒十足。 在張德公的帶領下, 化肥廠效益逐年上升, 只用三年就扭虧為盈, 廠裡的事故率也大大降低。 張德公任廠長十幾年沒有發生事故。 化肥廠的成功改革得到了順義縣乃至北京市政府和領導的肯定, 成為京津冀地區乃至整個北方地區化肥生產企業的標兵,

很多地方派代表來廠裡學習取經, 該廠也名噪一時。

張德公寫過一篇回憶文章, 他說自己的夕陽生活有兩大樂子。 一個是當年對化肥廠的改革見到了成效。 “那時候, 每天早上就看到一輛輛馬車拉著我們廠裡產的化肥去田地, 非常欣慰。 ”另一件讓他有成就感的事就是轟動一時的民用煤氣工程。 “當時化肥廠生產氮肥時有釋放氣, 就當廢氣放了, 我就想能不能把這部分氣體利用起來。 ”當時的張德公不僅想著節能減排, 還琢磨著為百姓做點實事, 一舉兩得。 他的想法很快得到了順義縣和北京市政府的支持。 他馬上開幹, 召集班組加班加點定方案, 有時一周不回家連軸轉, 前後花了半年時間, 最終於1989年點火成功, 當時的市長領導還參加了剪綵儀式。這個工程不僅讓順義城關4000戶的煤改氣,用氣做上了飯,還清潔了環境,後來直到天然氣入戶,他們一直使用這種煤氣多年。該項工程是全市郊區縣首家民用煤氣工程,也給現在的順義區燃氣公司順利通氣做了鋪墊。

“讓千村農戶糧滿倉,叫萬家居民爐火旺。”這是當時張德公在化肥廠時提出的服務口號,也是他多年的心願。無論在何種工作崗位上,張德公一直以“實幹”二字要求自己,為老百姓為國家做了很多實事。1990年他調任順義縣工業局局長,主抓國企經濟建設,由於他當時負責順義熱電廠的重點專案,退休又被返聘,一直幹到72歲才在順義區經濟委員會正式退休。

第二代勞模張海峰:

從工人到副總,他是燕京一顆閃耀的螺絲釘

勞模張海峰參加工作會議。

張海峰:男,57歲。現任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1998年被評為北京市十大能工巧匠,2001年4月,被評為北京市勞動模範。

約張海峰當面採訪一直沒成功。現任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的張海峰,忙得甚至沒時間回家。

用母親的話說,張海峰跟父親一樣,都是工作狂。在她看來,兒子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幹的勁頭兒,跟從小到大父親勤儉、實幹的家風教育息息相關。

1980年,張海峰來到燕京啤酒,先後幹過焊工、鉗工,當過動力車間維修班班長,再到車間主任,直到現在升為企業副總。從一線,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來,不難發現,他的職業發展道路與父親有很多相似之處。

張海峰在廠裡是出了名的“ 能人兒”。早在做維修工的時候,張海峰就顯露出了不凡之處。他說:“ 螺釘從機器上掉下來,能再擰上去,就算是稱職的維修工了,可我卻想做一名想辦法不讓它再掉下來的維修工。”他除了維修機器、維護保養設備,總琢磨著小改革,提高產量。

1995年,張海峰剛剛調入第二包裝車間當書記,就主動擔起了一個大活兒。當時車間洗瓶機除標系統“內洗不淨,外掛標嚴重”, 影響了啤酒生產量,就連生產廠家的工程師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只有更新。張海峰下決心要進行洗瓶機的改造, 為企業增收節支。他默默帶領大家,白天拆裝機器, 晚上畫圖紙,,加班到深夜一二點是家常便飯。

功夫不負有心人。半個月後,張海峰在洗瓶機中加裝上了新的自行設計的除標裝置, 解決了洗瓶機難題,當年第二包裝車間的啤酒產量大幅提升,為企業創經濟效益784萬元。目前,全國20 多家啤酒企業都在應用這項創新技術。

1998年,張海峰被任命為第十二包裝車間主任兼支部書記,迎接的第一個艱巨任務就是安裝由德國引進的每小時產36000瓶啤酒的全自動灌裝線。時間緊任務重,技術力量不足,缺乏先進安裝工具,與德國工程人員溝通困難。所有障礙面前,張海峰樹立起一個信念,就是迎難而上,按計劃完成任務。他帶領車間十幾個工人,夜以繼日,有時嚼著飯就到了安裝現場,就這樣連續攻堅三個多月,最終提前完成了安裝目標,讓本來不看好他們的德國工程師操著不利索的中文說了一句:“燕京職工,真棒!”

多年來,張海峰參加了噴淋系統、降箱機、殺菌機及附屬設備等十多項技術革新,為企業創造了上千萬元的效益,,被幹部職工譽為啤酒灌裝線的行家裡手。

張海峰“ 鑽勁兒” 與“ 韌勁兒”跟父親非常像,對此他的母親總結說,每次兒子回家都會跟父親交流工作,認真地向父親取經,父親說的最多的就是好好幹,不能浮躁,還經常會跟兒子講化肥廠的改革故事,分享管理的智慧。

在管理崗位上,張海峰頗有父親當年的風範。“張海峰調到哪個車間哪個車間就會創出新成績”,是大家對他的一致評價。面對工作任務,他總是率先垂範,要求別人的自己先做到,勇於挑重擔,第二就是下沉到一線,關心職工,尊重人才。雖然現在已是副總,但是他大部分時間還是去車間,瞭解生產情況,瞭解職工困難,他總是能設身處地為職工著想,他幫助職工解決困難,給分到公司的大中專畢業生做思想工作,很多職工正是在他的幫助和帶動下,獲得了崗位上的快速成長。

“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父親的教導常在耳邊。不管是當工人,還是幹管理,張海峰始終把自己定位於企業的一顆螺絲釘,立足崗位默默奉獻。

第三代勞模張平:

從門外漢到行家裡手,她接過勞模“傳家寶”

勞模張平(左一)為客戶答疑。

張平:女,34歲。現任順義區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擔保業務二部副經理。2015年被評為北京市勞動模範。

2015年,當張平在北京會議中心頒獎儀式上接過北京市勞動模範獎章時,激動的心情難以抑制。這份榮譽,對她來說太不一樣了。在她的大家庭裡,爺爺張德公、叔叔張海峰都是勞模。而她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光榮地接過了第三代勞模的“傳家寶”。

2010年1月,張平來到順義區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從事擔保業務部工作,主要負責辦理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和政策性小額貼息貸款擔保。剛入行時她對業務一竅不通,為了儘早幹好工作,她把能擠出來的業餘時間都用起來,鑽研理論知識。晚上哄孩子睡著了,她還要看書到夜裡12點。就這樣,張平在短時間內考取了會計從業資格證,同時還學習了相關的法律和金融知識,這對她工作幫助很大,極大地豐富了業務經驗。

張平在工作中很快做出了成績,這離不開她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從上班第一天,她就給自己定下了三條工作原則:高效快捷、認真負責、用心服務。

能否及時辦理貸款擔保手續關係著企業存亡,這讓張平時刻有緊迫感。“比如,我的客戶很多是養殖戶,他們急需小額擔保貸款買豬崽,如果業務辦得慢了,錯過年初買豬崽的時間,靠養豬為生的這家人一年的收入就都給耽誤了,看著他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我逼著自己一定要抓緊辦。”通常完成一筆擔保業務,從入戶調查、收集資料、核對帳目、撰寫報告到完成放款,往往要經過兩個月時間,而張平最短一次僅用了半個月就完成了全部合規手續,成為了全公司效率最高的業務員。

資金問題無小事,張平謹記在心。在放貸過程中,一旦調研不扎實或貪圖便宜,就可能遭受損失。在這方面,張平可以說是鐵面無私的“女包公”。對於實際調研中發現的公司帳目弄虛作假、貸款用途不明、企業負責人有不良嗜好等情況,她堅決不予放款。

不僅有鐵面,更有柔情。在客戶面前,張平也是熱情的“貼心人”。她日常工作服務物件多是下崗再就業人員和農村養殖戶,他們中大部分人對貸款擔保業務流程瞭解不多,為減少貸款戶困難,為他們節省時間,張平在簽署合同、辦理抵押手續等重要環節之前,都會用電話、短信等方式提醒貸款戶帶齊所需的相關證件,有效提高了辦理效率。放款後,她定期進行貸後調查,瞭解企業經營狀況和客戶續貸願望,及時為他們解讀相關的新政策,主動地提供相關諮詢服務。

正是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也讓張平付出了更多心血,就連休息時間她也想著工作的事。有一次,她承接一家壁紙企業的貸款擔保專案,為瞭解壁紙行業的狀況,核實該公司壁紙在各區縣銷售情況,那段時間,她和丈夫一到週末就帶著女兒逛建材市場,從順義的建材市場到市里的建材城都出現了她們一家人的身影,正是因為下了功夫,對於該企業市場銷售情況,她做到了然於胸,接下來的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去年7月,張平接手了一個企業的貸款擔保工作,那時她懷胎五六個月,她為了工作一次次冒著酷暑跑到密雲走訪調查。那段日子,從入戶到放款,20多天,她和同事一起加班,最終出色地完成了這個重要的擔保任務。張平懷二胎反應很大,但一直到生孩子前三天,她都堅守在崗位。那時候,辦公室裡總能看著她挺著孕肚,在認真解答客戶的諮詢,或者在撰寫專案詳評報告。張平的拼勁兒特別讓奶奶心疼,她說,孫女懷孕的時候一直腰疼,但為了工作都堅持下來了。

雖然到順義區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僅7年時間,但張平憑藉勤奮和用心,快速從門外漢成長為行家裡手。尤其是她擔任擔保業務二部副經理之後,帶領部門屢創佳績。2017年,張平帶領部門同事開展擔保業務,共上報中心評審會項目64筆,金額共計17932萬元,已放款金額17835萬元。

對話張平

精神的傳承 榜樣的力量

在張平的大家庭裡,不僅爺爺、叔叔是勞模,她的父母也是優秀職工,一代又一代,無形中進行著一種精神的傳承,傳播著榜樣的力量。記者對話新一代勞模張平,試著探尋勞模家庭的傳承故事。

記者:在你的成長中,爺爺、叔叔對你有什麼影響?

張平:爺爺是我的偶像。我從小跟爺爺奶奶長大,爺爺給我的印象特別和藹可親,同時又特別忙,有時候一連好多天都看不到他,奶奶告訴我,爺爺做的工作關係到好多人的幸福,我就明白了。我還看到了他好多獎狀,那時候就特別崇拜爺爺,想將來要像爺爺一樣,也要做了不起的人。

叔叔就像當年的爺爺一樣,我很少能看到他,每次節假日家庭聚會,也總是少叔叔一個。爺爺和叔叔都是拼命三郎,無形中這種工作上的拼勁兒也會影響我,讓我在工作中更加嚴格要求自己。

記者:爺爺從小對你的教育是怎樣的?

張平:爺爺告訴我要踏實做事,真誠做人,不能有半點兒投機取巧。我印象比較深的是,爺爺從小特別關心我的學習,放寒暑假第一天,他就帶我去書店買書,那時候家裡條件不好,但爺爺說,把所有錢給你們買書都捨得。爺爺特別愛學習,自學英語、理科,我上初中他還能給我輔導物理化學呢。

記者:在工作上,爺爺有什麼囑咐?

張平:入職前一天,爺爺特意找我談心,他囑咐一定要認真工作,家裡的事情都不需要操心。每次爺爺讓奶奶給我送水果都不給我打電話、發短信,只是悄悄地放到公司門衛那裡就走,怕打擾我工作。

還有一次,爺爺過80歲生日,正趕上我在單位值班,我想跟同事換一下,爺爺聽說了非常生氣,說我不把工作當回事,他說他生日不重要,工作第一,硬是不讓我倒班。爺爺是對工作極其認真的人,這種態度讓我銘記於心。

記者:你獲得勞模後爺爺什麼反應?

張平:他特別高興。當時我第一時間給他打了電話,他還專門找家裡人一起吃了飯慶祝。老人家說,自己堅守的信念有了接班人。

記者:你怎麼理解爺爺堅守的這種信念?

張平:他自己總結了三條,實幹、勤儉、忠於黨。我理解就是,踏實做人,認真做事。這是我從爺爺和叔叔那裡看到的勞模精神,也是我現在一直銘記於心的。雖然時代變了,但是這種勞模精神沒有變。

□本報記者 張江豔/文 於佳/攝

當時的市長領導還參加了剪綵儀式。這個工程不僅讓順義城關4000戶的煤改氣,用氣做上了飯,還清潔了環境,後來直到天然氣入戶,他們一直使用這種煤氣多年。該項工程是全市郊區縣首家民用煤氣工程,也給現在的順義區燃氣公司順利通氣做了鋪墊。

“讓千村農戶糧滿倉,叫萬家居民爐火旺。”這是當時張德公在化肥廠時提出的服務口號,也是他多年的心願。無論在何種工作崗位上,張德公一直以“實幹”二字要求自己,為老百姓為國家做了很多實事。1990年他調任順義縣工業局局長,主抓國企經濟建設,由於他當時負責順義熱電廠的重點專案,退休又被返聘,一直幹到72歲才在順義區經濟委員會正式退休。

第二代勞模張海峰:

從工人到副總,他是燕京一顆閃耀的螺絲釘

勞模張海峰參加工作會議。

張海峰:男,57歲。現任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1998年被評為北京市十大能工巧匠,2001年4月,被評為北京市勞動模範。

約張海峰當面採訪一直沒成功。現任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的張海峰,忙得甚至沒時間回家。

用母親的話說,張海峰跟父親一樣,都是工作狂。在她看來,兒子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幹的勁頭兒,跟從小到大父親勤儉、實幹的家風教育息息相關。

1980年,張海峰來到燕京啤酒,先後幹過焊工、鉗工,當過動力車間維修班班長,再到車間主任,直到現在升為企業副總。從一線,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來,不難發現,他的職業發展道路與父親有很多相似之處。

張海峰在廠裡是出了名的“ 能人兒”。早在做維修工的時候,張海峰就顯露出了不凡之處。他說:“ 螺釘從機器上掉下來,能再擰上去,就算是稱職的維修工了,可我卻想做一名想辦法不讓它再掉下來的維修工。”他除了維修機器、維護保養設備,總琢磨著小改革,提高產量。

1995年,張海峰剛剛調入第二包裝車間當書記,就主動擔起了一個大活兒。當時車間洗瓶機除標系統“內洗不淨,外掛標嚴重”, 影響了啤酒生產量,就連生產廠家的工程師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只有更新。張海峰下決心要進行洗瓶機的改造, 為企業增收節支。他默默帶領大家,白天拆裝機器, 晚上畫圖紙,,加班到深夜一二點是家常便飯。

功夫不負有心人。半個月後,張海峰在洗瓶機中加裝上了新的自行設計的除標裝置, 解決了洗瓶機難題,當年第二包裝車間的啤酒產量大幅提升,為企業創經濟效益784萬元。目前,全國20 多家啤酒企業都在應用這項創新技術。

1998年,張海峰被任命為第十二包裝車間主任兼支部書記,迎接的第一個艱巨任務就是安裝由德國引進的每小時產36000瓶啤酒的全自動灌裝線。時間緊任務重,技術力量不足,缺乏先進安裝工具,與德國工程人員溝通困難。所有障礙面前,張海峰樹立起一個信念,就是迎難而上,按計劃完成任務。他帶領車間十幾個工人,夜以繼日,有時嚼著飯就到了安裝現場,就這樣連續攻堅三個多月,最終提前完成了安裝目標,讓本來不看好他們的德國工程師操著不利索的中文說了一句:“燕京職工,真棒!”

多年來,張海峰參加了噴淋系統、降箱機、殺菌機及附屬設備等十多項技術革新,為企業創造了上千萬元的效益,,被幹部職工譽為啤酒灌裝線的行家裡手。

張海峰“ 鑽勁兒” 與“ 韌勁兒”跟父親非常像,對此他的母親總結說,每次兒子回家都會跟父親交流工作,認真地向父親取經,父親說的最多的就是好好幹,不能浮躁,還經常會跟兒子講化肥廠的改革故事,分享管理的智慧。

在管理崗位上,張海峰頗有父親當年的風範。“張海峰調到哪個車間哪個車間就會創出新成績”,是大家對他的一致評價。面對工作任務,他總是率先垂範,要求別人的自己先做到,勇於挑重擔,第二就是下沉到一線,關心職工,尊重人才。雖然現在已是副總,但是他大部分時間還是去車間,瞭解生產情況,瞭解職工困難,他總是能設身處地為職工著想,他幫助職工解決困難,給分到公司的大中專畢業生做思想工作,很多職工正是在他的幫助和帶動下,獲得了崗位上的快速成長。

“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父親的教導常在耳邊。不管是當工人,還是幹管理,張海峰始終把自己定位於企業的一顆螺絲釘,立足崗位默默奉獻。

第三代勞模張平:

從門外漢到行家裡手,她接過勞模“傳家寶”

勞模張平(左一)為客戶答疑。

張平:女,34歲。現任順義區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擔保業務二部副經理。2015年被評為北京市勞動模範。

2015年,當張平在北京會議中心頒獎儀式上接過北京市勞動模範獎章時,激動的心情難以抑制。這份榮譽,對她來說太不一樣了。在她的大家庭裡,爺爺張德公、叔叔張海峰都是勞模。而她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光榮地接過了第三代勞模的“傳家寶”。

2010年1月,張平來到順義區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從事擔保業務部工作,主要負責辦理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和政策性小額貼息貸款擔保。剛入行時她對業務一竅不通,為了儘早幹好工作,她把能擠出來的業餘時間都用起來,鑽研理論知識。晚上哄孩子睡著了,她還要看書到夜裡12點。就這樣,張平在短時間內考取了會計從業資格證,同時還學習了相關的法律和金融知識,這對她工作幫助很大,極大地豐富了業務經驗。

張平在工作中很快做出了成績,這離不開她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從上班第一天,她就給自己定下了三條工作原則:高效快捷、認真負責、用心服務。

能否及時辦理貸款擔保手續關係著企業存亡,這讓張平時刻有緊迫感。“比如,我的客戶很多是養殖戶,他們急需小額擔保貸款買豬崽,如果業務辦得慢了,錯過年初買豬崽的時間,靠養豬為生的這家人一年的收入就都給耽誤了,看著他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我逼著自己一定要抓緊辦。”通常完成一筆擔保業務,從入戶調查、收集資料、核對帳目、撰寫報告到完成放款,往往要經過兩個月時間,而張平最短一次僅用了半個月就完成了全部合規手續,成為了全公司效率最高的業務員。

資金問題無小事,張平謹記在心。在放貸過程中,一旦調研不扎實或貪圖便宜,就可能遭受損失。在這方面,張平可以說是鐵面無私的“女包公”。對於實際調研中發現的公司帳目弄虛作假、貸款用途不明、企業負責人有不良嗜好等情況,她堅決不予放款。

不僅有鐵面,更有柔情。在客戶面前,張平也是熱情的“貼心人”。她日常工作服務物件多是下崗再就業人員和農村養殖戶,他們中大部分人對貸款擔保業務流程瞭解不多,為減少貸款戶困難,為他們節省時間,張平在簽署合同、辦理抵押手續等重要環節之前,都會用電話、短信等方式提醒貸款戶帶齊所需的相關證件,有效提高了辦理效率。放款後,她定期進行貸後調查,瞭解企業經營狀況和客戶續貸願望,及時為他們解讀相關的新政策,主動地提供相關諮詢服務。

正是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也讓張平付出了更多心血,就連休息時間她也想著工作的事。有一次,她承接一家壁紙企業的貸款擔保專案,為瞭解壁紙行業的狀況,核實該公司壁紙在各區縣銷售情況,那段時間,她和丈夫一到週末就帶著女兒逛建材市場,從順義的建材市場到市里的建材城都出現了她們一家人的身影,正是因為下了功夫,對於該企業市場銷售情況,她做到了然於胸,接下來的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去年7月,張平接手了一個企業的貸款擔保工作,那時她懷胎五六個月,她為了工作一次次冒著酷暑跑到密雲走訪調查。那段日子,從入戶到放款,20多天,她和同事一起加班,最終出色地完成了這個重要的擔保任務。張平懷二胎反應很大,但一直到生孩子前三天,她都堅守在崗位。那時候,辦公室裡總能看著她挺著孕肚,在認真解答客戶的諮詢,或者在撰寫專案詳評報告。張平的拼勁兒特別讓奶奶心疼,她說,孫女懷孕的時候一直腰疼,但為了工作都堅持下來了。

雖然到順義區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僅7年時間,但張平憑藉勤奮和用心,快速從門外漢成長為行家裡手。尤其是她擔任擔保業務二部副經理之後,帶領部門屢創佳績。2017年,張平帶領部門同事開展擔保業務,共上報中心評審會項目64筆,金額共計17932萬元,已放款金額17835萬元。

對話張平

精神的傳承 榜樣的力量

在張平的大家庭裡,不僅爺爺、叔叔是勞模,她的父母也是優秀職工,一代又一代,無形中進行著一種精神的傳承,傳播著榜樣的力量。記者對話新一代勞模張平,試著探尋勞模家庭的傳承故事。

記者:在你的成長中,爺爺、叔叔對你有什麼影響?

張平:爺爺是我的偶像。我從小跟爺爺奶奶長大,爺爺給我的印象特別和藹可親,同時又特別忙,有時候一連好多天都看不到他,奶奶告訴我,爺爺做的工作關係到好多人的幸福,我就明白了。我還看到了他好多獎狀,那時候就特別崇拜爺爺,想將來要像爺爺一樣,也要做了不起的人。

叔叔就像當年的爺爺一樣,我很少能看到他,每次節假日家庭聚會,也總是少叔叔一個。爺爺和叔叔都是拼命三郎,無形中這種工作上的拼勁兒也會影響我,讓我在工作中更加嚴格要求自己。

記者:爺爺從小對你的教育是怎樣的?

張平:爺爺告訴我要踏實做事,真誠做人,不能有半點兒投機取巧。我印象比較深的是,爺爺從小特別關心我的學習,放寒暑假第一天,他就帶我去書店買書,那時候家裡條件不好,但爺爺說,把所有錢給你們買書都捨得。爺爺特別愛學習,自學英語、理科,我上初中他還能給我輔導物理化學呢。

記者:在工作上,爺爺有什麼囑咐?

張平:入職前一天,爺爺特意找我談心,他囑咐一定要認真工作,家裡的事情都不需要操心。每次爺爺讓奶奶給我送水果都不給我打電話、發短信,只是悄悄地放到公司門衛那裡就走,怕打擾我工作。

還有一次,爺爺過80歲生日,正趕上我在單位值班,我想跟同事換一下,爺爺聽說了非常生氣,說我不把工作當回事,他說他生日不重要,工作第一,硬是不讓我倒班。爺爺是對工作極其認真的人,這種態度讓我銘記於心。

記者:你獲得勞模後爺爺什麼反應?

張平:他特別高興。當時我第一時間給他打了電話,他還專門找家裡人一起吃了飯慶祝。老人家說,自己堅守的信念有了接班人。

記者:你怎麼理解爺爺堅守的這種信念?

張平:他自己總結了三條,實幹、勤儉、忠於黨。我理解就是,踏實做人,認真做事。這是我從爺爺和叔叔那裡看到的勞模精神,也是我現在一直銘記於心的。雖然時代變了,但是這種勞模精神沒有變。

□本報記者 張江豔/文 於佳/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