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弘一大師:勿忘世上苦人多

一、釋文

草積不除

便覺眼前生意滿

庵門常掩

勿忘世上苦人多

晚晴老人題晉江草庵聯句

可謂無緣同體

字字悲心

二、賞析

1933年仲冬,

弘一大師為晉江草庵所撰嵌名聯。

弘公與閩晉江草庵因緣深厚, 曾先後三次蒞臨。

第一次在1933年十一月十五日, 第二次在1936年十二月初三日, 第三次在1938年十二月十八日。 第二次因大病至草庵, 臥病期間, 險象環生, 已準備生西。

曾立遺囑以付侍者傳貫法師:

"命終前, 請在布帳外助念佛號, 但亦不必常常念。 命終後, 勿動身體, 鎖門曆八小時。 八小時後, 萬不可擦身體及洗面。 即以隨身所著之衣, 外裹破夾被, 卷好。 送往樓後之山凹中。 曆三日, 有虎食則善。 否則, 三日後即就地焚化(焚化後再通知他位, 萬不可早通知)。 余命終後, 諸事極為簡單, 必須依行, 否則是逆子也。 "

又1936年正月初六, 草庵所養蜂群誤食山中毒花, 因此死了百餘隻。 法師不顧病弱之體,

召集諸師為亡蜂行施食法而超度之。 凡此種種, 不勝枚舉。 自己死, 不可早通知, 惟恐驚動他人;蜜蜂死, 則集僧眾而為超度。

如聯所雲, 草積不除, 便覺眼前生意滿。 庵門常掩, 勿忘世上苦人多。 心系他人, 愛及草木, 慈悲博愛如大師者, 亦稀有矣!

三、補充

草庵

今址位於距泉州市區南門外19公里的晉江市羅山街道蘇內社區。 明代晉江人何喬遠《閩書·方域志》雲: 華表山"兩峰角立如華表, 山背之麓有草庵, 元時物也, 祀摩尼佛。 "因古用草構屋, 故曰草庵。

庵內依山石刻一圓形淺龕, 直徑1.68米, 圓龕內雕刻一尊摩尼光佛,

趺坐在蓮花壇草庵寺佛像, 坐像身長1.52米, 寬0.83米, 頭部長0.32米, 寬0.25米, 奇妙的是佛像面部呈淡青色, 手顯粉紅色, 服飾為灰白色, 是利用岩石中不同的天然三色精巧構設。

草庵鐘

文/ 弘一大師

摘自《南閩十年之夢影》

我於一九三五年到惠安淨峰寺去住。 到十一月, 忽然生了一場大病, 所以我就搬到草庵來養病。

這一回的大病, 可以說是我一生的大紀念!

我於一九三六年的正月, 扶病到南普陀寺來。 在病床上有一隻鐘, 比其他的鐘總要慢兩刻, 別人看到了, 總是說這個鐘不准, 我說:‘這是草庵鐘。 ’

別人聽了‘草庵鐘’三字還是不懂, 難道天下的鐘也有許多不同的麼?現在就讓我詳詳細細的來說個明白:

我那一回大病, 在草庵住了一個多月。

擺在病床上的鐘, 是以草庵的鐘為標準的。 而草庵的鐘, 總比一般的鐘要慢半點。

我以後雖然移到南普陀, 但我的鐘還是那個樣子, 比平常的鐘慢兩刻, 所以‘草庵鐘’就成了一個名詞了。 這件事由別人看來, 也許以為是很好笑的吧!但我覺得很有意思!因為我看到這個鐘, 就想到我在草庵生大病的情形了, 往往使我發大慚愧, 慚愧我德薄業重。

我要自己時時發大慚愧, 我總是故意地把鐘改慢兩刻, 照草庵那鐘的樣子, 不止當時如此, 到現在還是如此, 而且願盡形壽, 常常如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