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山東將建立更加開放靈活的引才用才機制

齊魯網4月27日訊 記者從今天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系列新聞發佈會第五場瞭解到, 山東將建立更加開放靈活的引才用才機制。

做大做強引才工作品牌。 打造“齊魯之約”海外引才活動品牌,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每年統籌各市、各成員單位海外招才引智活動,制定年度出訪引才專項計畫,外事部門統一調配、積極保障。 對納入專項計畫的團組赴國(境)外對接的“高精尖缺”人才,符合條件的,經評估認定可直接入選泰山人才工程。 深化“中國山東海內外高端人才交流會”活動品牌,推行“多元化、專業化、精准化、高端化”辦會模式,建立海內外人才常態化引介平臺。 提升“山東名校人才直通車”活動品牌,每年以省委、省政府名義組織不少於5次知名高校集中招聘活動,擴大組織規模,優化招聘方式方法,急需緊缺人才可按照有關規定採取考察的方式公開招聘。

更大力度柔性用才。 圍繞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強化院士工作站集聚人才和創新專案措施,確保每個工作站至少有1個院士領銜的創新項目在山東落地轉化。 在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重點企業、園區設立一批“千人計畫”專家工作站,柔性吸引國家“千人計畫”專家來我省開展創新研究。 建設一批省級專家服務基地, 吸引專家開展多種形式的服務活動。 繞加快推動農業“新六產”發展,新建一批新動能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鼓勵有條件的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在海外建立辦學機構、科研機構,鼓勵企業建立海外離岸研發中心和孵化基地,對其中全職工作的高層次人才視同在魯工作,可單獨申報省級人才工程或作為專案負責人申報科研專案。

研究制定吸引高層次人才到縣城掛任科技副職的激勵措施,完善跟蹤培養機制,拓展基層借智借力管道,鼓勵各地各用人單位通過補貼、專案資助、生活撲助等方式,柔性引進、靈活使用“海外工程師”“候鳥專家”“雙休人才”。

實施“齊魯英才彙聚計刻”,創新編制人事管理延攬急需人才。 繪製“齊魯英才地圖”,掌握山東籍或曾在山東學習、工作過的各領域標誌性人才分佈情況,推動各級各部門(單位)定期聯繫走訪,廣泛開展推介活動,沒引在外人才回魯創新創業。 發揮群團組織和歐美同學會、高層次人才發展促進會、校友會、商會等組織自身優勢,廣泛連絡人才、引進人才。

統籌海內外人才聯絡資源,依託省政府及相關部門(單位)駐境外、省外機構建設人才工作站,加強招才引智工作。 指導各市研究制定支持駐魯高等學校及山東籍畢業生留魯(回魯)創新創業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青年人才紮根齊魯、服務山東。

支援省屬事業單位按照不超過本單位主系列專業技術崗位總數5%的比例,設置特設崗位專門引進急需緊缺人才,不受崗位總量、崗位等級、結構比例限制。 國有企事業單位可採取專案工資、協議工資、年薪制等靈活多樣的分配方式,為高層次人才及其團隊合理確定薪酬,其中,事業單位高層次人才及其團隊實行專案工資、協議工資、年薪制的薪酬總額,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單列,不作為單位績效工資總量基數;科研成果轉化獲得的股權、期權及分紅激勵,不納入績效工資管理。

對知識技術密集、高層次人才集中的事業單位,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可給予適當傾斜。 支持地方政府與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加強人才引進與培養方面的合作,推行“政府搭平臺、院校引人才、雙方共用才”模式,實現人才聯合引進和共用使用。 鼓勵有條件的市採取靈活方式,妥善解決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在身份編制、職稱評聘、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後顧之憂,暢通人才在不同體制間的流動通道。

閃電新聞記者 李楊 王文龍 于國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