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家談上海3歲以下幼兒托育政策:家庭為主多方參與,很科學

4月28日, 上海出臺3歲以下幼兒托育服務工作指導意見。 意見提到, 3歲以下幼兒以家庭養育為主, 支援社會以多種形式提供托育服務。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就此採訪了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系教授華愛華。 她認為, 3歲以下幼兒托育服務以家庭為主, 多方參與, 是非常科學的, 這滿足了部分有照看幼兒困難的家庭對托育服務的需求。

她同時認為, 家庭中熟悉的環境、穩定的照料者有助於3歲以下幼兒將來的認知發展, 即使在托育機構裡, 3歲以下幼兒也是在照料、遊戲中學習, 而不是像大年齡孩子那樣通過說教、符號、概念等去學習。

對政策中提到的“3歲以下幼兒以家庭養育為主”, 華愛華認為, “對0到3歲的幼兒而言, 家庭養育是非常重要的, 這個年齡階段幼兒的情感基礎, 以及跟外界、與人的情感連接是非常重要的。 從小有心理安全的情感基礎, 有助於幼兒未來發展。 ”

“0到3歲, 正處在一個與成人建立情感依戀的時期, 這個依戀決定了他們面對新的環境時, 是否能夠大膽自信、積極探索。 在與人交往的時候, 是否能夠信任他人、是否能夠友好地與人相處。 那麼, 這樣的一種情感連接即是安全依戀, 而這個心理的安全感, 正是在6個月到3歲形成的, 這也是最關鍵的時期。 它需要熟悉的環境、穩定的照料者。 ”

不過, 幼兒如果都留在家裡, 照看幼兒對家庭而言是有困難的。

華愛華認為, 這次檔的出臺, 滿足了部分有照看幼兒困難的家庭對托育服務的需求。 這個檔對托育服務的品質、針對孩子的發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3歲以下幼兒發展、學習, 不是像大年齡孩子那樣通過說教、符號、概念等去學習。 他們處在直觀思維、動作思維階段, 要通過親身體驗、直接操作的方式來學習。

對此, 檔特別提及, 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幼稚教育實際上應是滲透在生活中, 滲透在照料的活動當中的。 在照料的過程當中, 培養習慣、培養自理能力, 哪怕是認知的一些內容, 都應在生活過程中進行, 如吃、盥洗等過程等都有認知的內容。

同時, 遊戲對幼兒非常重要, 應在遊戲中培養認知。 檔提及,

要提供充足的玩具, 要讓孩子親手去擺弄, 在擺弄玩具的過程當中, 保育人員或育嬰員與幼兒親密互動, 在互動中來推進幼兒發展, 滿足幼兒發展的需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