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獨家|“家鄉外交”後又一創新:中國駐印大使披露習莫會幕後

中國駐印度大使羅照輝。

中國駐印度大使羅照輝4月27日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書面專訪時獨家披露了這一非正式會晤形式敲定的過程。

“今年中國全國兩會後, 習主席應約同莫迪通電話, 為非正式會晤作了預熱。 ”羅照輝大使在回復中進一步補充說。

27日當天,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武漢會見來華進行非正式會晤的印度總理莫迪, 並共同參觀湖北省博物館精品文物展。

“非正式會晤不設具體議題。 兩位領導人在輕鬆、舒適、友好的氣氛中, 就涉及雙邊和國際層面的全域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深入交換意見。 會晤不簽署協議, 不發表聯合檔。 ”羅照輝大使在回復中介紹說。

“中方高度重視莫迪此次武漢之行, 在禮賓上做了精心安排。 兩國領導人在兩天內多次見面, 互動形式可謂豐富多彩, 盡顯主人好客之道。 ”

此前一天的26日, 羅照輝大使在印度《印度斯坦時報》上發表署名文章,

主張兩國應用好推動中印關係發展五大“法器”, 即戰略引領“導航器”, 務實合作“加速器”, 人文合作“助推器”, 多邊合作“增色器”, 分歧管控“穩定器”。

“縱論天下大勢, 把脈龍象共舞”

澎湃新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印度總理莫迪定於4月27日至28日在武漢舉行非正式會晤。 這是去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廈門會見莫迪總理之後, 兩人之間的第二次會面。 您認為, 為什麼會選擇在這個時間點進行非正式會晤?會晤將對未來的中印雙邊關係產生什麼樣的指導作用?

羅照輝:習主席和莫迪總理在武漢東湖之濱的歷史性會晤, 是過去4年來兩位領導人12次會晤的延續, 是繼“家鄉外交”後兩國領導人頻繁接觸的又一次創新之舉。

會晤順應國際演變大勢, 立足中印關係現實, 契合兩國各自發展需求, 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世界正在巨變。 中印兩國正在巨變。 中印關係當然應該順應大勢和潮流, 順勢而為, 造勢有為。

從國際演變大勢看, 近年以中印等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 形成自上世紀中葉謀求政治獨立以來, 聚焦經濟發展的第二波浪潮, 推動國際格局“東升西降”。 中印作為最大的兩個發展中國家、重要新興市場國家, 既共同面臨守成大國壓力, 又要探索相鄰新興大國相處之道。

從中印各自發展看, 兩國都處在發展經濟、深化改革、推進現代化進程的關鍵階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印度正處在發展振興重要時期。

印度正在制定“新印度”願景。 印《三年行動議程》與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藍圖, 時間上吻合, 目標上類似, 其中69次提到借鑒中國經驗, 包括在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園區、製造業方面學習中國。

從雙邊關係看, 近年來, 中印關係在兩國領導人戰略引領下保持發展勢頭, 各領域合作取得新進展。 中國是印度第一大交易夥伴。 去年雙邊貿易額達到844億美元。 800多家中國企業在印投資興業, 為印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 我智慧手機佔據印市場半壁江山。 習瑜伽、看寶萊塢電影、品大吉嶺紅茶, 成為中國年輕人的時尚之選。

去年洞朗事件發生後, 在兩國領導人直接指揮下, 得以和平解決。 之後習主席與莫迪在廈門會晤時, 敲定舉行非正式會晤。

隨後兩國外交團隊進行了精心籌備。 今年中國全國兩會後, 習主席應約同莫迪通電話, 為非正式會晤作了預熱。

通過會晤, 兩位領導人縱論天下大勢, 把脈龍象共舞, 加深相互瞭解和友誼, 為中印關係發展指明新方向, 樹立新目標, 開創新局面。 同時, 雙方就全球和地區重大戰略問題深入溝通, 對促進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具有積極作用。

莫迪40多天內將再訪中國

澎湃新聞: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日前指出, 這次中印領導人非正式會晤的內容主要是戰略性、全域性的問題, 不僅限於兩國關係, 還包括世界格局。 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發展中國家, 本次會晤將對當前國際秩序帶來哪些積極影響?在您看來, 中印兩國關係和國際事務中有哪些長期性、全面性、戰略性的問題值得雙方作深入溝通和交換意見?

羅照輝:當前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思潮引發各方廣泛關注。習主席去年在達沃斯發表演講,有力引領了全球化方向。

今年習主席在博鼇亞洲論壇年會上,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並宣佈了中國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與此同時,印方在全球化和國際治理的大是大非面前,與中方有許多共識。兩國在國際經濟和貿易問題上的政策基本吻合,反映了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心聲。

通過此次非正式會晤,兩國領導人均認為,中印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10億以上人口級別的新興市場國家,兩國關係已超越雙邊範疇,具有全球和戰略意義。中印加強團結合作,有利於增加發展中國家發言權和代表性,推動世界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有利於維護全球經濟一體化、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有利於攜手應對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環境問題等共同挑戰。

我們常常講,經濟上,中國的硬體第一,印度的軟體第一。兩國相加就是世界第一。現在我們要加上一句,政治上,中印用一個聲音說話,世界都會傾聽。雙方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共同語言和利益越來越多,協調立場愈加重要。

澎湃新聞:在2017年6月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七次會議上,印度成為上合組織的正式成員國。您認為,印度將為上合組織發展帶來哪些新的動力?中印兩國在上合組織內未來將能夠如何深化合作?

羅照輝:當前各類區域合作機制不斷湧現和發展,反映了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積極勢頭。中國歡迎和支援印度加入上合組織。經過此次擴員,上合組織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地區合作組織,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與合作潛力。同時,這也為中印開展區域合作增加了新平臺。

上合組織在安全、經貿、人文領域合作廣泛,中方願與印方秉承“上海精神”,加強治國理政交流,深化上合框架內各領域務實合作,增進上合團結互信,為地區和平穩定和發展繁榮做出貢獻,將該領域合作打造為中印多邊合作亮點之一。

據我所知,莫迪總理將應邀出席上合組織青島峰會。這將是他在40多天內再次到訪中國。

氣氛輕鬆、舒適、友好,不設具體議題

澎湃新聞: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去年12月在2017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開幕式上表示,中印同為發展中大國,戰略契合點遠遠大於具體分歧,合作需要明顯超越局部摩擦。兩國官員當月在印度還舉行了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年度會晤。您如何看待中印之間的戰略契合點與分歧的具體含義及兩者的關係?如何看待雙方通過談判為妥善解決邊界問題創造良好條件、維護好兩國關係發展大局的舉措?

羅照輝:中印互為鄰國,兩國最早的交往可以追溯到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此後在長達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沿著古代陸海絲路,兩國開展了密切的宗教、經貿、文化等方面的深度交往。兩大文明交相輝映,互學互鑒,共同為人類文明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玄奘、菩提達摩等高僧大德或梯山航海,或匹馬孤征,留下了動人佳話。近現代以來,詩聖泰戈爾有關重視精神的東方文明,必將戰勝重視物質的西方文明的理論,極大地鼓舞了中國等東方國家民族解放運動。他還牽頭創立了中國學院,推動對中國的系統研究和漢語教學。印度國大黨在二戰時期派出援華醫療隊,柯棣華大夫獻出了寶貴生命。印獨立和中國解放後,兩國共同創立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兩個文明古國對當代國際關係的新貢獻。

當前,中國正在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出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外交戰略新目標。保持長期穩定、友好的中印關係,對我國改革開放、穩定周邊、深化與發展中國家合作有重要意義。此次非正式會晤是中國外交的一大創新,在中印關係史上,在“兩個構建”進程中必將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不可否認的是,中印政治互信還不足,民間往來還不多,雙邊關係呈現複雜、多棱面。雙方在邊界、涉藏、“一帶一路”等問題上存在分歧。對此我們應當正視並正確看待。即使夫妻也會鬧彆扭,鄰國間有分歧也屬正常。分歧不能很快解決時,就要妥善管控,聚焦合作。中印之間共識遠多於分歧,合作遠大於競爭。

無論從歷史發展看,還是現實角度看,中印友好合作始終是主流,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符合本地區和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雙方既不能因分歧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也不能忽視分歧,不加管控,任其發酵。只有在合作上做加法,分歧上做減法,才能為兩國妥善解決邊界問題等分歧、推動雙邊關係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澎湃新聞:此次非正式會晤被安排在武漢引起了大家的普遍關注,外交部副部長孔鉉佑提到,莫迪總理到訪過北京、廣州、西安、杭州、廈門等中國城市,可謂東南西北都到過,但未到訪過中部。孔鉉佑副部長還說,相信武漢之行將成為莫迪總理的全新體驗,進一步增進他對中國的瞭解。武漢之行,中方有沒有一些特殊的安排,讓莫迪更瞭解中國?有沒有一些特別的看點可以劇透?

羅照輝:習主席和莫迪總理已經成功實現了正式互訪,並在國際場合多次會面。

與正式訪問不同,此次非正式會晤確實有諸多特殊之處。

非正式會晤不設具體議題。兩位領導人在輕鬆、舒適、友好的氣氛中,就涉及雙邊和國際層面的全域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深入交換意見。會晤不簽署協議,不發表聯合檔。地點一般都安排在首都以外的地方。

武漢是九省通衢之地,與印度的往來密切。目前,在湖北留學的印度學生有1300多人。華中師範大學設有印度研究中心。距離武漢不遠的三峽大學有300多名印度留學生。武漢的高新科技企業烽火科技在印運營良好。莫迪出任總理後,到訪過中國的東、西、南、北部,尚未去過中部。武漢之行彌補了這一缺憾。

中方高度重視莫迪此次武漢之行,在禮賓上做了精心安排。兩國領導人在兩天內多次見面,互動形式可謂豐富多彩,盡顯主人好客之道。

中印兩國關係和國際事務中有哪些長期性、全面性、戰略性的問題值得雙方作深入溝通和交換意見?

羅照輝:當前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思潮引發各方廣泛關注。習主席去年在達沃斯發表演講,有力引領了全球化方向。

今年習主席在博鼇亞洲論壇年會上,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並宣佈了中國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與此同時,印方在全球化和國際治理的大是大非面前,與中方有許多共識。兩國在國際經濟和貿易問題上的政策基本吻合,反映了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心聲。

通過此次非正式會晤,兩國領導人均認為,中印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10億以上人口級別的新興市場國家,兩國關係已超越雙邊範疇,具有全球和戰略意義。中印加強團結合作,有利於增加發展中國家發言權和代表性,推動世界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有利於維護全球經濟一體化、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有利於攜手應對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環境問題等共同挑戰。

我們常常講,經濟上,中國的硬體第一,印度的軟體第一。兩國相加就是世界第一。現在我們要加上一句,政治上,中印用一個聲音說話,世界都會傾聽。雙方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共同語言和利益越來越多,協調立場愈加重要。

澎湃新聞:在2017年6月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七次會議上,印度成為上合組織的正式成員國。您認為,印度將為上合組織發展帶來哪些新的動力?中印兩國在上合組織內未來將能夠如何深化合作?

羅照輝:當前各類區域合作機制不斷湧現和發展,反映了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積極勢頭。中國歡迎和支援印度加入上合組織。經過此次擴員,上合組織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地區合作組織,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與合作潛力。同時,這也為中印開展區域合作增加了新平臺。

上合組織在安全、經貿、人文領域合作廣泛,中方願與印方秉承“上海精神”,加強治國理政交流,深化上合框架內各領域務實合作,增進上合團結互信,為地區和平穩定和發展繁榮做出貢獻,將該領域合作打造為中印多邊合作亮點之一。

據我所知,莫迪總理將應邀出席上合組織青島峰會。這將是他在40多天內再次到訪中國。

氣氛輕鬆、舒適、友好,不設具體議題

澎湃新聞: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去年12月在2017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開幕式上表示,中印同為發展中大國,戰略契合點遠遠大於具體分歧,合作需要明顯超越局部摩擦。兩國官員當月在印度還舉行了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年度會晤。您如何看待中印之間的戰略契合點與分歧的具體含義及兩者的關係?如何看待雙方通過談判為妥善解決邊界問題創造良好條件、維護好兩國關係發展大局的舉措?

羅照輝:中印互為鄰國,兩國最早的交往可以追溯到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此後在長達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沿著古代陸海絲路,兩國開展了密切的宗教、經貿、文化等方面的深度交往。兩大文明交相輝映,互學互鑒,共同為人類文明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玄奘、菩提達摩等高僧大德或梯山航海,或匹馬孤征,留下了動人佳話。近現代以來,詩聖泰戈爾有關重視精神的東方文明,必將戰勝重視物質的西方文明的理論,極大地鼓舞了中國等東方國家民族解放運動。他還牽頭創立了中國學院,推動對中國的系統研究和漢語教學。印度國大黨在二戰時期派出援華醫療隊,柯棣華大夫獻出了寶貴生命。印獨立和中國解放後,兩國共同創立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兩個文明古國對當代國際關係的新貢獻。

當前,中國正在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出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外交戰略新目標。保持長期穩定、友好的中印關係,對我國改革開放、穩定周邊、深化與發展中國家合作有重要意義。此次非正式會晤是中國外交的一大創新,在中印關係史上,在“兩個構建”進程中必將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不可否認的是,中印政治互信還不足,民間往來還不多,雙邊關係呈現複雜、多棱面。雙方在邊界、涉藏、“一帶一路”等問題上存在分歧。對此我們應當正視並正確看待。即使夫妻也會鬧彆扭,鄰國間有分歧也屬正常。分歧不能很快解決時,就要妥善管控,聚焦合作。中印之間共識遠多於分歧,合作遠大於競爭。

無論從歷史發展看,還是現實角度看,中印友好合作始終是主流,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符合本地區和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雙方既不能因分歧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也不能忽視分歧,不加管控,任其發酵。只有在合作上做加法,分歧上做減法,才能為兩國妥善解決邊界問題等分歧、推動雙邊關係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澎湃新聞:此次非正式會晤被安排在武漢引起了大家的普遍關注,外交部副部長孔鉉佑提到,莫迪總理到訪過北京、廣州、西安、杭州、廈門等中國城市,可謂東南西北都到過,但未到訪過中部。孔鉉佑副部長還說,相信武漢之行將成為莫迪總理的全新體驗,進一步增進他對中國的瞭解。武漢之行,中方有沒有一些特殊的安排,讓莫迪更瞭解中國?有沒有一些特別的看點可以劇透?

羅照輝:習主席和莫迪總理已經成功實現了正式互訪,並在國際場合多次會面。

與正式訪問不同,此次非正式會晤確實有諸多特殊之處。

非正式會晤不設具體議題。兩位領導人在輕鬆、舒適、友好的氣氛中,就涉及雙邊和國際層面的全域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深入交換意見。會晤不簽署協議,不發表聯合檔。地點一般都安排在首都以外的地方。

武漢是九省通衢之地,與印度的往來密切。目前,在湖北留學的印度學生有1300多人。華中師範大學設有印度研究中心。距離武漢不遠的三峽大學有300多名印度留學生。武漢的高新科技企業烽火科技在印運營良好。莫迪出任總理後,到訪過中國的東、西、南、北部,尚未去過中部。武漢之行彌補了這一缺憾。

中方高度重視莫迪此次武漢之行,在禮賓上做了精心安排。兩國領導人在兩天內多次見面,互動形式可謂豐富多彩,盡顯主人好客之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