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三治結合”,凝聚鄉村振興合力

“三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 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精髓, 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石。 昨天, 我市召開全市總結提升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六大工程部署會, 會議號召各地各部門統一思想、提高站位, 以更加主動的姿態投入“三治”建設, 突出黨建引領,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鄉村治理體系, 總結好、推廣好、提升好新時代“楓橋經驗”, 努力把“三治”發源地打造成全國“三治”實踐的示範地。

在鄉村振興的新時代命題下, 如何繼承和發展“楓橋經驗”, 讓鄉村治理不斷走向善治?嘉興的實踐是,

在黨委政府主導下, 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 提升基層自治能力, 以自治激發民主活力, 以法治推進現代治理, 以德治滌蕩文明鄉風, 實現政府治理、社會自我調節與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的善治。

相對于傳統鄉村治理模式, 嘉興“三治”實踐的創新之處與最大生命力就在於, 將自治、法治、德治結合起來, 系統推進, 互動共治, 很好地回答了“誰來治”“怎麼治”“如何治”的問題, 為群眾參與決策和治理創新了方法和路徑, 探索出一條“管理民主”向“治理有效”升級的嘉興特色新路。

“三治”注重培育社會治理多元主體, 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從“自上而下”向“上下互動”轉變。 為了群眾、依靠群眾, 是“楓橋經驗”的核心要義, 也是“三治融合”的核心動力。

“三治融合”實現了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 讓居民、新居民、社區工作者、轄區商戶等都有機會參與治理, 化解了“幹部幹、群眾看”的問題, 激發了全社會參與基層治理的內生動力。

“三治”注重踐行基層治理新理念, 推動執政理念由“大包大攬”向“協商共治”轉變。 自治是內生約束, 法治是剛性約束, 德治是柔性約束。 “三治”改變了過去“政府做主”、“大包大攬”的服務管理方式, 該由社會來做的事向社會放權;廣大基層群眾參與公共服務的決策、實施與監督, 最終實現協商共治。

“三治”注重加強機制保障, 推動治理格局從“單打獨鬥”向“協同推進”轉變。 “三治”是理念更是方法, 要指導實踐、解決問題, 就要從頂層設計出發, 完善鄉村治理的體制機制。

在多年的實踐中, 嘉興在市縣鎮三級成立領導小組, 將“三治”納入目標責任制考核和平安綜治考核, 為“三治融合”提供了組織保障和推進路徑。

鄉村善治必然要求基層善政。 從嘉興“三治”實踐看, 越是黨組織作用發揮得好的地方, “三治”的作用越能充分體現, 也只有堅持黨建引領, 才能真正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 以“治理有效”凝聚振興合力, 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 提升老百姓和村幹部的“雙向獲得感”。 這是嘉興“三治”實踐給我們的重要啟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