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多少“左行右立”還以“正確”自居?

一條自動扶梯分為左右兩側, 乘客自覺站在扶梯右側, 一些行色匆匆的人則通過扶梯左側, 快速通行。 在高峰時段的地鐵自動扶梯, 這樣“涇渭分明”的畫面, 每天都在上演。 近日, 廣州地鐵集團公開發佈資訊稱, 不再宣導行人在自動扶梯“左行右立”。 多地不再提倡扶梯“左行右立”, 曾被視為文明行為。 (4月26日《新京報》)

一直以來, 人們在公共場所的自動扶梯裡, 都依照“左行右立”的規定行事, 回應者還被稱讚, 因為這是有素質的文明之舉。 然而, 研究發現, 自動扶梯在設計時, 雖然考慮到長時間承受不平衡壓力的最大載荷能力,

但“左行右立”確實會導致自動扶梯局部部件承受過多的重量和壓力, 使自動扶梯頻繁出現故障。 長期“左行右立”帶來自動扶梯受力不均勻, 不僅使右側電梯磨損明顯, 使整個電梯“折壽”, 更有可能帶來安全隱患。

廣州地鐵打破這一規矩後, 北京等地也開始叫停一直宣傳的“左行右立”。 而事實上, 作為我國較早一批推行“左行右立”的香港地區, 自2010年開始, 香港地鐵以“握扶手、企定定(握緊扶手, 站住不動)”, 取代此前對於“左行右立”的宣導。 上海也很早, 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因志願者宣傳“左行右立, 文明乘梯”被證明臺階過大不安全後, 上海軌道交通運營管理中心2012年就表示, 不再強調“左行右立”。 而從世界範圍來看,

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國家已不再提倡“左行右立”。

既然“左行右立”被證明妨礙運行, 加大成本, 可能導致安全隱患, 那麼就不宜再提倡, 這也是隨著不斷探索和總結出的道理。 原來認為正確的, 經過不斷實踐後又證明是錯誤的, 就應該及時糾正, 以防更大的誤導。 人類對事物的認知, 總會隨著不斷探索而進步, 就該糾偏糾正, 這值得讚賞。 同時提醒其他地方, 也該效法廣州、上海、北京等地的做法, 及時叫停“左行右立”, 僅讓人們不要站在一邊, 以免扶梯均勻受力, 並扶好自己, 注意安全就夠了。

對“左行右立”的糾正, 令人想起了另外一些正在宣導的“規矩”, 那麼, 除了電梯之外, 是否還有“左行右立”之類的提倡在以“正確”自居?小到乘坐電梯、吃飯穿衣,

大到那些不合理卻還在“提倡”的某些規矩, 是否都一貫正確, 一直被提倡的, 是否也不宜提倡呢?如今在媒體上, 哪怕是很正規的媒體, 都常見“哪些食物與哪些食物不能搭配”甚至“禁止搭配”的宣導。 例如, 有媒體聲稱雞蛋不能與豆漿一塊吃, 可也有媒體稱可以一塊吃;有的稱豆腐與雞蛋搭配不宜提倡, 可有的卻說完全可以, 那麼, 到底聽誰的呢?

對事物的認知滯後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民眾“不明真相”, 人云亦云, 搞得大家一頭霧水, 不知所措, 而此時, 卻沒有權威機構出來澄清。 即便是有權威機構出來澄清了, 傳播面也顯得狹窄, 以至於謠言滿天飛, 不正確的“提倡”還在進行, 而該提倡的卻沒有多少人回應, 導致所謂“正確”的宣導受阻,

那些“不正確”的宣導反而還在以“正確”自居。 而這些與過去的“左行右立”, 豈不是如出一轍?

更嚴重的是, 不僅需要在“左行右立”這種事關乘坐扶梯之事上與時俱進, 還要在更大範圍內, 排查是否存在不宜宣導卻仍在提倡讓人們去做的事情。 如過去提倡的一味地“見義勇為”, 現在就顯得更人性化。 見義勇為永遠值得提倡, 但也必須因人而異。 如果遇見有人落水, 自己不會游泳卻硬要跳水救人, 那豈不是白白送命?由此, 在叫停“左行右立”的同時, 還有多少“左行右立”以“正確”自居, 就必須加以反思。

作者:劉天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