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南懷瑾老師:這是最好的觀心法門

這是最好的觀心法門

本文摘錄自 《金剛經說什麼》

【不應住色生心。 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應生無所住心。 若心有住。 即為非住。

學佛做工夫的人, 大家就要注意了, 我們在做工夫學佛, 好像就在這色、聲、香、味、觸、法六樣裡面滾, 就在這六根六塵之中打轉。 你千萬記住, “不應住色生心”, 一切境界, 一切現象都不是, 那是我們後天的, 心理上、生理上、精神上的幻化。 “不應住聲生心”, 聽到聲音當成佛菩薩對你說話, 耳朵裡最容易發起聲音, 走上這個路子, 佛都救不了你。 你看戒律的部分, 佛在世時, 很多走上這個路子, 佛只好放棄。 所以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 一句話就是重點。 要學佛的人, 離一切相, “應生無所住心”, 要隨時觀察自己, 觀心, 要使此心無所住。 如果心心念念住在某一種東西上, 或住在某一種習氣上, 始終不能解脫, 已經是走入魔道了。 佛法初進中國時是“磨”字,

意思是折磨你的。 後來齊梁時代改成魔鬼的魔, 因為講魔鬼大家會害怕小心一些, 所以千萬千萬注意, 離一切相, 應生無所住心。

接著下去, 我們很多學靜坐, 及觀心法門的同學要注意了, “若心有住, 即為非住”。 你們做觀心的功夫, 做靜坐的工夫, 心境上有一個清淨在, 你心住在清淨, 已經不清淨了;至少那個清淨是非常狹小的。 還有些人覺得空了, 他那個空啊, 不過是水桶那麼大, 也許比水桶還小一點, 都是你意識上一個境界, 不是真正的空。 這就是心住相, 著相, 著在一個空的現象上, 有所住。 所以“若心有住, 即為非住”, 是錯誤的, 錯誤的空觀, 錯誤的住心法門。 若心有住, 可以訓練意識專一, 比較能夠寧靜, 但是認為這個有相的,

水桶那麼大的空或者清淨, 就是道, 那不是你騙了道, 就是道騙了你, 也許你騙了釋迦牟尼佛。 所以若心有住, 即為非住, 這是最好的觀心法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