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兩周年|協力攻堅,安慶精准脫貧繪新篇

精准施策 盡銳出戰 書寫好決勝脫貧攻堅的時代答卷

中共安慶市委書記 魏曉明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安徽時強調, 扶貧開發關鍵是要做到精准識別、精准施策、精准幫扶、精准脫貧。 兩年來, 我們牢記總書記囑託, 堅持在精准上下功夫, 切實做到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 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累計實現27萬人脫貧、253個貧困村出列, 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底的 9.19%降到 2017年底 的3.24%。 嶽西縣即將在全省率先接受國家貧困縣退出評估驗收。

強化政治擔當, 展現安慶作為。 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最大民生工程來抓,

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一月一調度, 市委常委擴大會議一月一通報, 市級領導幹部帶頭駐村蹲點督導, 舉全市之力支持嶽西縣脫貧摘帽工作。 堅持正向激勵與反向約束相結合, 大力宣傳和表揚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先進典型, 激勵各級幹部敢於擔當。 出臺脫貧攻堅問責暫行辦法和責任清單, 壓緊壓實責任。 開展脫貧攻堅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 實施基礎工作補短板、幫扶工作面對面、重點專案推進調度、扶貧政策集中宣傳、防範返貧回頭看、責任落實倒查問責“六項行動”, 直面問題真查實改, 全面提升基層基礎。

堅持精准施策, 探索安慶路徑。 突出產業扶貧規劃引領, 推行“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模式, 加快貧困村“一村一品”產業集聚。

多管道促進就業, 推動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轉移就業, 實現“一人打工、全家脫貧”。 推行“易地扶貧搬遷+種植養殖、就近務工、城鎮就業、農家樂”等模式, 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無牽掛。 統籌做好危房改造工程, 做到應改盡改。 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脫貧攻堅政策的有效銜接, 全面落實健康脫貧“351”“180”政策, 因地制宜出臺“政策補丁”, 對困難群眾做到應保盡保。

破解難點阻點, 打造安慶模式。 針對太湖和望江兩個深度貧困縣、全市30個深度貧困村和老弱病殘等特困群眾, 集中政策、資源、力量, 構建適應深度貧困脫貧攻堅需要的支撐保障體系。 緊盯貧困村基礎設施薄弱環節, 加快推進水、電、路、氣、房等整體提升;聚焦教育、醫療、就業、文體等八大領域,

謀劃建設一批重點專案, 促進基本公共服務水準顯著提升。 改進幫扶方式, 探索創新貧困戶自力更生、主動脫貧的教育模式、幫扶模式, 推廣嶽西縣“扶貧夜校”, 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黨的扶貧政策, 激發內生動力。

廣泛組織動員, 凝聚安慶力量。 全面落實定點幫扶單位及幫扶責任人的幫扶工作計畫, 因村因戶因人施策, 做到能幫、會幫、願幫、真幫, 實現貧困村第一書記和駐村扶貧工作隊全覆蓋。 在持續加強省內縣域結對幫扶的基礎上, 開展市內縣域結對幫扶, 迎江區、大觀區分別結對幫扶望江和太湖兩個深度貧困縣, 安慶經開區結對幫扶嶽西縣, 桐城市、懷寧縣分別結對幫扶潛山縣、宿松縣,

幫扶政策參照省縣域結對幫扶有關政策執行。 推進“百企幫百村”精准扶貧行動提質增效, 落實企業支援脫貧攻堅優惠政策, 積極引導各類企業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 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打贏脫貧攻堅戰, 是我們黨對人民群眾的莊嚴承諾。 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 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七個不落、一個不少”的工作部署, 咬定青山不放鬆, 苦幹實幹加巧幹, 確保如期全面實現人脫貧、村出列、縣摘帽, 為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作出新貢獻。

岳西縣石關鄉石關村茭白產業園裡的農家樂

2016年4月,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時指出, 脫貧攻堅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 必須橫下一條心來抓。 要強化目標責任, 堅持精准扶貧, 認真落實每一個專案、每一項措施, 全力做好脫貧攻堅工作, 以行動兌現對人民的承諾。 兩年來, 安慶市強化政治擔當, 合力攻堅, 如期完成年度脫貧任務, 並躋身全省2017年度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第一方陣”。

脫真貧、真脫貧,昔日的貧困鄉村徹底改變了舊模樣。脫貧攻堅的歷史答卷,在群眾燦爛的笑容裡更加真實、生動。

太湖縣新倉鎮團湖村的光伏發電站

下決心,攻堅拔寨脫真貧

4月10日一大早,太湖縣市場管理局幹部金迎春就來到離縣城70多公里的彌陀鎮田家村報到,開始駐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的第二個任期。今年他服從組織安排,再次來到田家村扶貧。 “橫下一條心來,起步就準備衝刺。 ”金迎春說。

作為全省脫貧任務最重的市之一,安慶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最大民生工程。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每月一調度,市委常委擴大會議每月一通報。市級領導幹部每人重點聯繫1個鄉鎮,經常性開展駐村蹲點督導。 “脫貧攻堅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必須有橫下一條心來的勁頭。 ”安慶市扶貧辦主任童宏葵說。

安慶市推出“政策工具箱”,為貧困村和貧困戶提供分類政策工具。為破解村集體收入低的問題,安慶市給予未出列村各20萬元入股扶貧專案,收益作為村集體收入;為鼓勵產業發展,市財政對扶貧專案落地貧困村的龍頭企業實施獎補,還對新增扶貧小額信貸給予一定比例貼息。

為完成嶽西縣在全省率先脫貧的光榮任務,該市舉全市之力攻堅。 2017年,在市級領導、市直單位和機關幹部對口幫扶的基礎上,安慶市又新增50家非公企業及行業商(協)會和100多位機關幹部進一步幫扶。嶽西縣2017年共獲得安慶市1012個項目支持,獲得市級直接投資和向上爭取的資金共13.68億元。

以目標任務為導向,安慶市建立動力引導和壓力傳導機制。該市大力宣傳和表揚先進典型,將一批幹部列為提拔重用物件和後備幹部人選。同時,安慶市還成立了8個脫貧攻堅督導組,在一線督導,查處各種違規、違紀行為。

潛山縣塔畈鄉周祠村發展木耳種植

重精准,苦幹實幹加巧幹

4月17日上午,在岳西縣白帽鎮雙畈村,姜農們一早就在地裡忙活。 “生薑是村裡引導大家種的,去年十幾畝田收益就達20余萬元。 ”貧困戶余方焱說。據介紹,到2017年底,雙畈村80余戶像余方焱一樣有“造血”能力的貧困戶,都通過生薑種植順利脫貧。

突出重點、難點,安慶市堅持苦幹和實幹。針對太湖、望江兩個深度貧困縣及全市30個深度貧困村,該市加大要素投入及業務指導力度。市級設立“雙基”建設引導資金,緊盯貧困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薄弱環節,加快推進水、電、路、氣、房等整體提升,確保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達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準。

安慶市還靶向瞄準謀巧幹,為群眾脫貧提供“功能表式”幫扶:對有發展能力的貧困戶,市縣兩級設立相應產業發展引導資金,並為所有貧困村制定了產業扶貧規劃。桐城市黃甲鎮引進資金建立以白茶生產、銷售與休閒觀光於一體的項目,開展產業扶貧。當地25戶貧困戶,每戶山場年租金超過1000元,勞務收入戶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其中7戶貧困戶將小額信貸入股,還可以按入股額的一定比例參加年底分紅。

對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貧困殘疾人等需要社會救助的貧困戶,該市強化兜底保障力度,在全面落實健康脫貧各項醫療保障政策基礎上,探索建立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商業補充保險、醫療救助相銜接的醫療保障制度,因地制宜打好政策“補丁”。太湖縣徐橋鎮茗南村的徐龍兵和妻子都有殘疾。當地幹部為徐家開出了以醫療扶貧、易地搬遷扶貧和產業扶貧為主的脫貧功能表。徐龍兵從此從山上的危房搬進了山下的新房,還在當地一家企業的幫助下辦起了養殖場。去年,徐龍兵增收5萬餘元。“這批雞一出欄,當初借的債大部分就能還了。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徐龍兵高興地說。

天柱山遊人眾多,助推了潛山縣的“旅遊扶貧”

謀長效,拔除“窮根”穩脫貧

“目前,三新村2018年兩個到村專案雖已掛網招標,但尚未全面實施,進度緩慢……”這是記者在桐城市黃甲鎮駐三新村脫貧攻堅監察員監察日誌上看到的一份記錄。記錄日期是3月21日。

2017年,桐城市黃甲鎮實行脫貧攻堅駐村監察員制度。 “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同樣重要,已經摘帽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要繼續鞏固,增強‘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堅決制止扶貧工作中的形式主義。駐村監察員制度就是從制度上對脫貧品質進行保障。 ”黃甲鎮脫貧攻堅監察員吳維傑說。

脫貧更要拔窮根,安慶市著力探索脫貧攻堅長效機制。為解決貧困村基層組織“龍頭作用”不強的問題,安慶市委把黨組織建在脫貧攻堅全域。岳西縣和平鄉和平村金鵬蠶桑專業合作社黨支部與岳西聯豐制絲有限公司合作,建設高標準桑園示範基地,並加價收購貧困戶的蠶繭。 “他們還教我養蠶種桑,脫貧致富更有保障了。 ”貧困戶汪義明說。

對貧困“邊緣戶”進行醫療費用再補償或救助,防止群眾因病致貧;創辦扶貧夜校,“智志雙扶”激發貧困戶脫貧攻堅內生動力;建立扶貧專案庫,助力貧困村長期產業發展……通過建立一系列的長效機制,安慶市正在不斷拔除“窮根”。今年2月,嶽西縣脫貧摘帽高品質通過省級核查,並已上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胡勁松 洪放 劉輝 程斌 王陣 程暑煒 雷鳴 陳慶鵬 黃俊英)


脫真貧、真脫貧,昔日的貧困鄉村徹底改變了舊模樣。脫貧攻堅的歷史答卷,在群眾燦爛的笑容裡更加真實、生動。

太湖縣新倉鎮團湖村的光伏發電站

下決心,攻堅拔寨脫真貧

4月10日一大早,太湖縣市場管理局幹部金迎春就來到離縣城70多公里的彌陀鎮田家村報到,開始駐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的第二個任期。今年他服從組織安排,再次來到田家村扶貧。 “橫下一條心來,起步就準備衝刺。 ”金迎春說。

作為全省脫貧任務最重的市之一,安慶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最大民生工程。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每月一調度,市委常委擴大會議每月一通報。市級領導幹部每人重點聯繫1個鄉鎮,經常性開展駐村蹲點督導。 “脫貧攻堅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必須有橫下一條心來的勁頭。 ”安慶市扶貧辦主任童宏葵說。

安慶市推出“政策工具箱”,為貧困村和貧困戶提供分類政策工具。為破解村集體收入低的問題,安慶市給予未出列村各20萬元入股扶貧專案,收益作為村集體收入;為鼓勵產業發展,市財政對扶貧專案落地貧困村的龍頭企業實施獎補,還對新增扶貧小額信貸給予一定比例貼息。

為完成嶽西縣在全省率先脫貧的光榮任務,該市舉全市之力攻堅。 2017年,在市級領導、市直單位和機關幹部對口幫扶的基礎上,安慶市又新增50家非公企業及行業商(協)會和100多位機關幹部進一步幫扶。嶽西縣2017年共獲得安慶市1012個項目支持,獲得市級直接投資和向上爭取的資金共13.68億元。

以目標任務為導向,安慶市建立動力引導和壓力傳導機制。該市大力宣傳和表揚先進典型,將一批幹部列為提拔重用物件和後備幹部人選。同時,安慶市還成立了8個脫貧攻堅督導組,在一線督導,查處各種違規、違紀行為。

潛山縣塔畈鄉周祠村發展木耳種植

重精准,苦幹實幹加巧幹

4月17日上午,在岳西縣白帽鎮雙畈村,姜農們一早就在地裡忙活。 “生薑是村裡引導大家種的,去年十幾畝田收益就達20余萬元。 ”貧困戶余方焱說。據介紹,到2017年底,雙畈村80余戶像余方焱一樣有“造血”能力的貧困戶,都通過生薑種植順利脫貧。

突出重點、難點,安慶市堅持苦幹和實幹。針對太湖、望江兩個深度貧困縣及全市30個深度貧困村,該市加大要素投入及業務指導力度。市級設立“雙基”建設引導資金,緊盯貧困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薄弱環節,加快推進水、電、路、氣、房等整體提升,確保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達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準。

安慶市還靶向瞄準謀巧幹,為群眾脫貧提供“功能表式”幫扶:對有發展能力的貧困戶,市縣兩級設立相應產業發展引導資金,並為所有貧困村制定了產業扶貧規劃。桐城市黃甲鎮引進資金建立以白茶生產、銷售與休閒觀光於一體的項目,開展產業扶貧。當地25戶貧困戶,每戶山場年租金超過1000元,勞務收入戶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其中7戶貧困戶將小額信貸入股,還可以按入股額的一定比例參加年底分紅。

對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貧困殘疾人等需要社會救助的貧困戶,該市強化兜底保障力度,在全面落實健康脫貧各項醫療保障政策基礎上,探索建立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商業補充保險、醫療救助相銜接的醫療保障制度,因地制宜打好政策“補丁”。太湖縣徐橋鎮茗南村的徐龍兵和妻子都有殘疾。當地幹部為徐家開出了以醫療扶貧、易地搬遷扶貧和產業扶貧為主的脫貧功能表。徐龍兵從此從山上的危房搬進了山下的新房,還在當地一家企業的幫助下辦起了養殖場。去年,徐龍兵增收5萬餘元。“這批雞一出欄,當初借的債大部分就能還了。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徐龍兵高興地說。

天柱山遊人眾多,助推了潛山縣的“旅遊扶貧”

謀長效,拔除“窮根”穩脫貧

“目前,三新村2018年兩個到村專案雖已掛網招標,但尚未全面實施,進度緩慢……”這是記者在桐城市黃甲鎮駐三新村脫貧攻堅監察員監察日誌上看到的一份記錄。記錄日期是3月21日。

2017年,桐城市黃甲鎮實行脫貧攻堅駐村監察員制度。 “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同樣重要,已經摘帽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要繼續鞏固,增強‘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堅決制止扶貧工作中的形式主義。駐村監察員制度就是從制度上對脫貧品質進行保障。 ”黃甲鎮脫貧攻堅監察員吳維傑說。

脫貧更要拔窮根,安慶市著力探索脫貧攻堅長效機制。為解決貧困村基層組織“龍頭作用”不強的問題,安慶市委把黨組織建在脫貧攻堅全域。岳西縣和平鄉和平村金鵬蠶桑專業合作社黨支部與岳西聯豐制絲有限公司合作,建設高標準桑園示範基地,並加價收購貧困戶的蠶繭。 “他們還教我養蠶種桑,脫貧致富更有保障了。 ”貧困戶汪義明說。

對貧困“邊緣戶”進行醫療費用再補償或救助,防止群眾因病致貧;創辦扶貧夜校,“智志雙扶”激發貧困戶脫貧攻堅內生動力;建立扶貧專案庫,助力貧困村長期產業發展……通過建立一系列的長效機制,安慶市正在不斷拔除“窮根”。今年2月,嶽西縣脫貧摘帽高品質通過省級核查,並已上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胡勁松 洪放 劉輝 程斌 王陣 程暑煒 雷鳴 陳慶鵬 黃俊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