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環南灣湖茶文化旅遊精品線路成為我市旅遊新名片

“看紅看綠看藍天, 品山品水品毛尖。 ”這句推介中國毛尖之都信陽的宣傳語在第26屆茶文化節前夕幾乎成為各大媒體、新聞發佈會、各類文體活動等引用的“標配”句。

去哪裡看?到何處品?茶香四溢的春天, 越來越多的信陽市民和外地遊客選擇到溮河區環南灣湖茶文化旅遊精品線路——“百里茶廊”走上一走, 這是我市精心打造的茶旅融合“新名片”, 遊客們表示到此一遊便能將宣傳語中的美景領略大半。

昨日, 記者驅車環南灣湖一周, 連綿百里的湖光山色浸透著盎然春意, “一湖碧水、十美鄉村、百里茶廊、千峰競秀、萬頃林海”的綠色產業帶映入眼簾。

翻閱製作精美的環南灣湖“百里茶廊”手繪旅遊地圖, 記者瞭解到, “百里茶廊”其實不止百里, 它北起南灣湖入口, 南到107國道, 經董家河、溮河港、譚家河、十三裡橋4個鄉鎮, 算起來有80多公里, 沿途分佈著60多個村、10多萬茶農。

溮河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打造“百里茶廊”是為繁榮茶文化、發展茶旅遊, 在溮河區主要茶產區提出的茶旅遊規劃。 通過挖掘和整理民間茶歌舞、茶史茶藝, 建設茶坊、茶文化一條街、茶文化廣場等設施, 開發茶鄉風情、生態觀光和茶體驗游等茶文化旅遊線路, 把茶鄉信陽打造成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茶文化休閒旅遊城市。

為加快全市茶產業發展步伐, 傳承弘揚信陽毛尖傳統手工炒制技藝,

“百里茶廊”的重頭戲——“信陽毛尖十大茶坊”專案建設正有序推進, 目前, 董家河鎮廣義茶坊、車雲茶坊, 溮河港鎮文新茶村、九拓茶坊、德茗茶坊、穩臻茶坊, 十三裡橋鄉豫信茶坊等7個茶坊和溮河港鎮嘉木飲茶業已基本具備迎客條件。

“十大茶坊”是集觀賞、體驗、休閒為一體的綜合性茶體驗場所群, 猶如環南灣湖茶文化旅遊鏈上的一顆顆珍珠, 以“十坊”聯結千家萬戶, 帶動廣大茶農和中小型茶旅企業來促進茶產業與旅遊業高度融合發展, 逐步鋪開茶旅融合發展道路。

在溮河港鎮馬家畈村, 記者看到, 坐落于群山之中的德茗茶坊專案主體和內外裝修工程已全部完工投入使用。 茶坊內集生態茶園觀光區、茶葉採摘體驗區、茶葉生產加工區、O2O電商體驗區、茶文化傳播體驗區、茶旅遊休閒區和果蔬種植採摘區為一體,

遊客置身茶坊之中, 就能觀美景、學炒茶、品茶香、嘗美食。

據悉, 每個茶坊的茶葉加工廠建設面積都在2000平方米以上, 包含信陽毛尖傳統手工炒制體驗館, 配套了“兩區兩中心一通道”, 即茶葉加工包裝區、茶葉行銷展示區、茶葉審評中心、茶文化交流中心、茶葉生產觀光通道, 進一步豐富了茶坊功能, 便利於遊客體驗。

如果說穿行於“十大茶坊”品味到的是信陽毛尖的“今生”, 那麼駐足於茶文化館、茶博物館則能回望到信陽毛尖的“前世”。

年初新建的茶文化館和茶博物館位於環南灣湖“百里茶廊”觀光帶門戶區董家河鎮睡仙橋村,

“兩館”主要展示清末民初信陽毛尖八大茶社的歷史, 以實景形式展示唐宋時期飲茶鬥茶情景, 對信陽毛尖茶傳統手工炒制過程進行展示和介紹, 並收集豫南傳統生產、生活用具進行集中展示。

除了“十大茶坊”、茶博物館和茶文化館, “百里茶廊”觀光帶上還將謀劃建設車雲山毛尖古鎮、國家“信陽毛尖”生態主題公園等專案, 茶旅融合內涵的不斷豐富, 真正讓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

不僅是新建、改造了一批茶旅融合景點, 行駛在環南灣湖公路上, 沿途基礎設施的完善也讓“百里茶廊”具備了旅遊景區的接待標準, 道路整修、廊道補綠, 修建旅遊公廁、停車場及會車點, 民居改造、旅遊公共標識體系建設……“百里茶廊”不僅“顏值”高,

配置更高。

行走“百里茶廊”, 盡享茶鄉風光。 將生態旅遊項目和茶園風光、茶文化底蘊相結合, 以特色茶坊為點, 環湖路為線, 串起環湖百里萬畝茶園, 在全域旅遊發展中突出信陽毛尖茶文化的內涵, “百里茶廊”讓“茶旅融合”展現出生機勃勃的產業新景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