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圓夢大石圍——一次難忘的探險

樂業大石圍天坑群為世界第一天坑群, 有世界“岩溶勝地”和“世界天坑博物館”的美稱。 在方圓不到20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嶺裡, 分佈著24個天坑,

其中大石圍天坑為樂業天坑群中的代表。 大石圍天坑群形成於大約6500萬年以前, 是一塊鮮為人知的秘境。

大石圍屬典型的喀斯特漏斗奇觀, 集獨特奇絕地下溶洞、地下原始森林、珍稀動物及地下暗河於一體的巨型天坑。 大石圍底部地下原始森林面積約9.6萬平方米, 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原始森林。 地下原始森林樹木粗壯、高聳, 有好多酸棗樹要三人合抱才行。 天坑底部青苔遍佈, 灌木從生, 發現有比世界上與恐龍時代同期生長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桫欏還古老的短腸蕨類植物, 稀有綠色蘭花, 還有我國首次發現的面積500多平方米的帶刺方竹等。 還發現許多稀有動物, 象盲魚、白色毛頭鷹、透明蝦、中華溪蟹、幽靈蜘蛛等,

其中中華溪蟹、幽靈蜘蛛被確認為新物種。

[p=25, null, left] 1998年廣西電視臺和樂業縣政府等單位組織的探險攝製組及科考專家才第一次進入大石圍天坑及地下河內部, 1999年11月9日第二次進入大石圍。 黑洞探險隊的創始人前輩就是這兩次初探活動的參與者,

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珍貴的資料, 這是一種傳承, 能夠親自探索大石圍也成為了每一名黑洞探險隊員的夢想。 [p=25, null, left] 大石圍天坑已經受到嚴格的保護, 此次黑洞探險隊與北京探險隊聯合參與活動是為了協助某研究所專家博士對大石圍天坑的考察專案。 雙方隊伍均派出優秀隊員參加, 保障科考活動的順利完成。 歡迎大家關注廣西黑洞探險隊

黑洞探險隊領隊黑馬QQ:1174118561 TLE:13788686947

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加入我們, 每週定期會安排探洞相關技能培訓, 每月組織探險活動, 技能教學從零開始, 歡迎各地隊伍前來交流, 期待各地俱樂部共同合作。

清晨, 伴隨的火賣村透明的陽光與鳥語花香隊員和專家們清點物品整裝待發。 雖與北京隊的兄弟初次相識, 共同的興趣愛好與年輕人的爽朗讓大家很快熱絡了起來。 隊伍裡一直有一條教導:無兄弟, 不探洞。 大家都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了, 自然是出生入死的兄弟。 此次北京隊派出精英崔隊長以及雨果參與協助。 黑洞探險隊作為地主有老大、雨林、蝸牛、我黑馬、合一、小心、火坑、蜂鳥、無華、小明一同參加。

探險活動需要充分的準備工作, 我們所有的物資準備不僅需要能保證我們完成預期的任務, 還要對緊急情況與突發事件有充分的考慮。 所有的工作嚴謹有序, 因為探險絕不是冒險。

玩了探洞以後才發現車變得越來越小,400米的繩子、路繩、輔繩、電錘、岩釘刮片、個人的裝備及物資,把所有的車子尾箱都裝得滿滿當當。

探險隊的美女先來一張,不要小看她們就對啦,絕對的巾幗不讓鬚眉。

一行人從火賣村出發,驅車趕往此次活動地點---大石圍天坑。 按照計畫我們將從馬蜂洞最低點佈設線路下降,預計下降線路高度在200米內,布雙線路下降,同時設一條輔助線路運輸物資。

圖左一為廣西黑洞探險隊資深領隊也是我的師傅----熱帶雨林 圖右就是我黑馬本人。嘿嘿。

這次考察計畫在天坑的底部停留3天,加上協助科考的物資,每名隊員背負至少2個大包,而領隊更是要首當其衝領下扛繩包的艱巨任務,負重遠遠要超過25KG。

到達下降點,打先鋒是這一組就是曾經參加大石圍第一第二次初探的黑洞探險隊老大以及他的弟子雨林。這就是隊伍的傳承,一代又一代的探洞人繼承和發揚著這項充滿魅力的運動。老大曾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多次參與中外聯合探險活動,許多優秀的天坑洞穴紀錄片均出子老大之手。老大對於洞穴探險幾十年的的熱愛和執著感染著我們黑洞隊的每一位隊員,是深受所有隊員愛戴的我們心中永遠的老大。

先鋒隊員必須擁有膽識,當然還必須要有豐富的經驗與過硬的技能。老大與雨林都已是身經百戰,他們之間的默契程度更是不一般,有這二位在絕對就是隊伍的定心丸。

人類在自然界之中真是渺小,所以我們不是來征服自然的,我們征服不了反而會遭到大自然的懲罰。我們只是來感受自然,感受神奇,感受生命。

這就是天坑的底部是9.6萬平米的封閉的原始森林,底部呈漏斗狀一直延伸到地下河的入口。看似平靜的表面我們知道那底下神秘莫測。

先鋒隊布好線路後,由北京隊崔隊長帶著研究所專家第一組下降。

這時天坑突降大雨,雨水擊打在葉片上,發出很大的聲響。天坑內部馬山升起雲霧,大家雲裡霧裡的仿佛仙境。

沒過一會,陽光又燦爛得不得了。這迷幻的陽光照耀著這生機勃勃的地下深林,如此清透。大石圍天坑擁有自己獨立的特殊小氣候,其生態系統要比地表脆弱得多,這也正是他神秘而充滿魅力的地方之一。

對於這神秘的天氣速變現象,至今沒有定論,只是猜測可能是因為這裡特有的地理環境、氣壓、氣流等緣故。

從地下河洞口升騰出來的一團雲霧,慢慢抬升,最後在天坑頂部散開。

大石圍淩厲的峭壁。現在的大石圍正處於它的“中年期”,還非常活躍。由於周圍環境破壞極大,山坡、峭壁上都是“活石頭”,據他們在坑底測定,平均每兩分鐘就能聽到一次落石聲。

天坑的俯視

一天經歷十幾場的大雨小雨太陽雨,這種感覺不親身體會是很難感受那種神奇的。

廣西擁有得天獨厚的天坑洞穴資源,雖然參加此次活動的隊員都有多次參加大型洞穴天坑實戰的經驗,但是能親臨大石圍天坑,還是讓所有的隊員興奮不已。超過100米的繩子長度,會讓很多玩SRT的朋友不適應,繩子的延展性,繩子自重,下降器發熱,都會讓體力快速消耗。圖為黑洞探險隊一名女隊員帶領一名科考協作人員的下降,豐富的實戰經驗及過硬的素質是能來參加此次活動的必備條件。

待落地地面以後,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迅速離開下降點,防止上方墜物,200米的高度一個小石頭就可以把人砸傷,來到安全區域,卸下SRT裝備。好好休整一下。

這就是大石圍的天坑口。此時我們就如同井底之蛙,那就讓我們暫時拋開地面的瑣事,認真的享受這與大石圍天坑難得的親密接觸。

夜幕開始降臨,而大石圍獨特的小氣候還是很任性的自行變化著。

最後一組完成下降,時間已經是下午的18點了,光線慢慢的暗淡,天坑下要比坑外晚得早,寒氣開始聚集。第一組隊員帶領專家們已經先行前往地下河洞口營地了。我們作為第二組也已經集結完畢。此刻天已經黑下來,我、雨林、合一、小心、無華、小明6人需要運輸全隊14人兩天的食品及我們的個人物資到達營地。這樣的負重對於見慣場面的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還是傻眼了,無論男女都是兩個重裝包。營地距離我們直線距離約800米,而除了雨林,我們都不知道前路如何。大家分配好物資,檢查好頭燈開始出發營地。800米這個看著美好的數字後來證實其實非常可怕。

我們出發營地天色已黑,沒有留下相片了,這個圖是回程的時候手機拍攝的,因為路太難行,大家都不願掏相機出來了。近乎90°的碎石坡,泥土砂石洗漱鬆軟,加上大負重,往往是爬一步滑兩步,這是上升了,我們摸著黑下去的,根本看不清太多去路,一路濕滑讓大負重的大家體能消耗很大,幾乎人人都摔過屁股。“坑底非常陡,連人要站穩都困難”這句話是曾經一位參加過大石圍天坑科考的教授說過的話。 剛開始行進我們還能看到上一組隊員留下的反光路標。沒一會就沒有了。後來問起,他們說太難標了,完全就沒有什麼特徵,植被又非常茂盛,只能多標,所有路標到一半就用完了。考慮到雨林也參與過多次的大石圍科考,到達營地還是沒問題的。我們在雨林的帶領下,800米直線距離我們歷時將近兩小時的摸爬滾打才終於到達營地。說起來丟人啊,但是我們經歷過的隊員每次談起來都是好感慨。

圖片就是大石圍天坑的地下河。今晚我們就將的河邊露營。儘管到達營地所有的隊員已經非常辛苦。簡單的調整之後大家還是迅速的調整狀態,分頭幹活了。做大廚的、做後勤的、整理營地的。。。隊員們有條不紊的各司其職。有意思的是,我們在河邊清洗食物,中華溪蟹就自己爬進到我們的腳上,爬進我們的盆裡來,這些珍貴的物種並不知道他們自己那麼珍貴,在他們的細胞裡還沒有被傷害的記憶,所以他們跑過來和我們一起玩耍分享食物。在所有隊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喝上了鮮美的雞湯,吃上了簡單又可口的飯菜,睡上了還勉強平整的營地,這就是團隊的力量。

晚餐後,討論明天專案方案,由於地下河水升高,無法再繼續往洞穴內進行探測,而且極有可能地下河上游正在降雨。經領隊們商討慎重決定明天提前撤出大石圍。

據瞭解,從洞口進入還可以深入探索2公里,但是途中都是涉水,不能夠冒險進入,只能下次再進行探索。

大家抓緊時間休息恢復體力,就伴隨著地下河轟鳴的聲響進入夢鄉吧。早晨發現了很多中華溪蟹爬到岸邊和我們道早安。

簡單的早餐後,大家執行昨晚的決定,提前撤離大石圍。

光線從洞口射入,金碧輝煌

看那塊大石頭,沒錯就是洞口的那塊,幾年前隊員前輩進入大石圍的時候還距離洞口30多米,現在已經進入洞口了,這裡的石塊每天都會被地下河水帶走,不停的往下滑,許多年以後,大石塊也會被地下河水溶解點帶到遙遠的下游

在地下河洞口遙望天坑口,有一種連接天與地的感覺

陽光已經灑入天坑,昨晚摸黑下來,現在得抓緊時間欣賞這神秘的地下森林了

在上升點的等待,大家紛紛向專家們討教。畢竟這樣的學習機會是非常珍貴的啊

第一組開始上升

上不得多少,又變天啦

在大家陸續上升的時候,一塊大石塊從對面的崖壁上掉了,發出巨大的呼呼聲,近10秒鐘才砸到樹幹上,然後聽到樹幹斷裂的聲音。長距離的爬升是一個痛苦而又美好的過程,當然是美好多過痛苦。體驗絕壁風光,看著地下森林雲來霧散,絕美絕美。

奇特的蝸牛,外殼被一層柔軟的物質包裹,會自主的控制裂開,露出堅硬的牛殼

所有隊員的上升及物資的運送,及最後的收繩。整個過程在第二天淩晨兩三點才結束。將所有物資從將近兩百米的坑底拉上來,半夜三更的連我們的專家博士都上陣幫忙,一次這樣的大型活動真心需要所有人團結一心有客服困難的決心才行。這次活動北京洞穴探險隊與我們廣西黑洞探險隊傾力合作,雖然沒有達成預期的科考目標,任然收穫頗豐,更是所有參與隊員一次永生難忘的體驗和經歷。 廣西黑洞探險隊願與所有熱愛洞穴探險的人結為朋友。歡迎你們到廣西來探洞。

熱烈慶祝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

玩了探洞以後才發現車變得越來越小,400米的繩子、路繩、輔繩、電錘、岩釘刮片、個人的裝備及物資,把所有的車子尾箱都裝得滿滿當當。

探險隊的美女先來一張,不要小看她們就對啦,絕對的巾幗不讓鬚眉。

一行人從火賣村出發,驅車趕往此次活動地點---大石圍天坑。 按照計畫我們將從馬蜂洞最低點佈設線路下降,預計下降線路高度在200米內,布雙線路下降,同時設一條輔助線路運輸物資。

圖左一為廣西黑洞探險隊資深領隊也是我的師傅----熱帶雨林 圖右就是我黑馬本人。嘿嘿。

這次考察計畫在天坑的底部停留3天,加上協助科考的物資,每名隊員背負至少2個大包,而領隊更是要首當其衝領下扛繩包的艱巨任務,負重遠遠要超過25KG。

到達下降點,打先鋒是這一組就是曾經參加大石圍第一第二次初探的黑洞探險隊老大以及他的弟子雨林。這就是隊伍的傳承,一代又一代的探洞人繼承和發揚著這項充滿魅力的運動。老大曾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多次參與中外聯合探險活動,許多優秀的天坑洞穴紀錄片均出子老大之手。老大對於洞穴探險幾十年的的熱愛和執著感染著我們黑洞隊的每一位隊員,是深受所有隊員愛戴的我們心中永遠的老大。

先鋒隊員必須擁有膽識,當然還必須要有豐富的經驗與過硬的技能。老大與雨林都已是身經百戰,他們之間的默契程度更是不一般,有這二位在絕對就是隊伍的定心丸。

人類在自然界之中真是渺小,所以我們不是來征服自然的,我們征服不了反而會遭到大自然的懲罰。我們只是來感受自然,感受神奇,感受生命。

這就是天坑的底部是9.6萬平米的封閉的原始森林,底部呈漏斗狀一直延伸到地下河的入口。看似平靜的表面我們知道那底下神秘莫測。

先鋒隊布好線路後,由北京隊崔隊長帶著研究所專家第一組下降。

這時天坑突降大雨,雨水擊打在葉片上,發出很大的聲響。天坑內部馬山升起雲霧,大家雲裡霧裡的仿佛仙境。

沒過一會,陽光又燦爛得不得了。這迷幻的陽光照耀著這生機勃勃的地下深林,如此清透。大石圍天坑擁有自己獨立的特殊小氣候,其生態系統要比地表脆弱得多,這也正是他神秘而充滿魅力的地方之一。

對於這神秘的天氣速變現象,至今沒有定論,只是猜測可能是因為這裡特有的地理環境、氣壓、氣流等緣故。

從地下河洞口升騰出來的一團雲霧,慢慢抬升,最後在天坑頂部散開。

大石圍淩厲的峭壁。現在的大石圍正處於它的“中年期”,還非常活躍。由於周圍環境破壞極大,山坡、峭壁上都是“活石頭”,據他們在坑底測定,平均每兩分鐘就能聽到一次落石聲。

天坑的俯視

一天經歷十幾場的大雨小雨太陽雨,這種感覺不親身體會是很難感受那種神奇的。

廣西擁有得天獨厚的天坑洞穴資源,雖然參加此次活動的隊員都有多次參加大型洞穴天坑實戰的經驗,但是能親臨大石圍天坑,還是讓所有的隊員興奮不已。超過100米的繩子長度,會讓很多玩SRT的朋友不適應,繩子的延展性,繩子自重,下降器發熱,都會讓體力快速消耗。圖為黑洞探險隊一名女隊員帶領一名科考協作人員的下降,豐富的實戰經驗及過硬的素質是能來參加此次活動的必備條件。

待落地地面以後,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迅速離開下降點,防止上方墜物,200米的高度一個小石頭就可以把人砸傷,來到安全區域,卸下SRT裝備。好好休整一下。

這就是大石圍的天坑口。此時我們就如同井底之蛙,那就讓我們暫時拋開地面的瑣事,認真的享受這與大石圍天坑難得的親密接觸。

夜幕開始降臨,而大石圍獨特的小氣候還是很任性的自行變化著。

最後一組完成下降,時間已經是下午的18點了,光線慢慢的暗淡,天坑下要比坑外晚得早,寒氣開始聚集。第一組隊員帶領專家們已經先行前往地下河洞口營地了。我們作為第二組也已經集結完畢。此刻天已經黑下來,我、雨林、合一、小心、無華、小明6人需要運輸全隊14人兩天的食品及我們的個人物資到達營地。這樣的負重對於見慣場面的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還是傻眼了,無論男女都是兩個重裝包。營地距離我們直線距離約800米,而除了雨林,我們都不知道前路如何。大家分配好物資,檢查好頭燈開始出發營地。800米這個看著美好的數字後來證實其實非常可怕。

我們出發營地天色已黑,沒有留下相片了,這個圖是回程的時候手機拍攝的,因為路太難行,大家都不願掏相機出來了。近乎90°的碎石坡,泥土砂石洗漱鬆軟,加上大負重,往往是爬一步滑兩步,這是上升了,我們摸著黑下去的,根本看不清太多去路,一路濕滑讓大負重的大家體能消耗很大,幾乎人人都摔過屁股。“坑底非常陡,連人要站穩都困難”這句話是曾經一位參加過大石圍天坑科考的教授說過的話。 剛開始行進我們還能看到上一組隊員留下的反光路標。沒一會就沒有了。後來問起,他們說太難標了,完全就沒有什麼特徵,植被又非常茂盛,只能多標,所有路標到一半就用完了。考慮到雨林也參與過多次的大石圍科考,到達營地還是沒問題的。我們在雨林的帶領下,800米直線距離我們歷時將近兩小時的摸爬滾打才終於到達營地。說起來丟人啊,但是我們經歷過的隊員每次談起來都是好感慨。

圖片就是大石圍天坑的地下河。今晚我們就將的河邊露營。儘管到達營地所有的隊員已經非常辛苦。簡單的調整之後大家還是迅速的調整狀態,分頭幹活了。做大廚的、做後勤的、整理營地的。。。隊員們有條不紊的各司其職。有意思的是,我們在河邊清洗食物,中華溪蟹就自己爬進到我們的腳上,爬進我們的盆裡來,這些珍貴的物種並不知道他們自己那麼珍貴,在他們的細胞裡還沒有被傷害的記憶,所以他們跑過來和我們一起玩耍分享食物。在所有隊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喝上了鮮美的雞湯,吃上了簡單又可口的飯菜,睡上了還勉強平整的營地,這就是團隊的力量。

晚餐後,討論明天專案方案,由於地下河水升高,無法再繼續往洞穴內進行探測,而且極有可能地下河上游正在降雨。經領隊們商討慎重決定明天提前撤出大石圍。

據瞭解,從洞口進入還可以深入探索2公里,但是途中都是涉水,不能夠冒險進入,只能下次再進行探索。

大家抓緊時間休息恢復體力,就伴隨著地下河轟鳴的聲響進入夢鄉吧。早晨發現了很多中華溪蟹爬到岸邊和我們道早安。

簡單的早餐後,大家執行昨晚的決定,提前撤離大石圍。

光線從洞口射入,金碧輝煌

看那塊大石頭,沒錯就是洞口的那塊,幾年前隊員前輩進入大石圍的時候還距離洞口30多米,現在已經進入洞口了,這裡的石塊每天都會被地下河水帶走,不停的往下滑,許多年以後,大石塊也會被地下河水溶解點帶到遙遠的下游

在地下河洞口遙望天坑口,有一種連接天與地的感覺

陽光已經灑入天坑,昨晚摸黑下來,現在得抓緊時間欣賞這神秘的地下森林了

在上升點的等待,大家紛紛向專家們討教。畢竟這樣的學習機會是非常珍貴的啊

第一組開始上升

上不得多少,又變天啦

在大家陸續上升的時候,一塊大石塊從對面的崖壁上掉了,發出巨大的呼呼聲,近10秒鐘才砸到樹幹上,然後聽到樹幹斷裂的聲音。長距離的爬升是一個痛苦而又美好的過程,當然是美好多過痛苦。體驗絕壁風光,看著地下森林雲來霧散,絕美絕美。

奇特的蝸牛,外殼被一層柔軟的物質包裹,會自主的控制裂開,露出堅硬的牛殼

所有隊員的上升及物資的運送,及最後的收繩。整個過程在第二天淩晨兩三點才結束。將所有物資從將近兩百米的坑底拉上來,半夜三更的連我們的專家博士都上陣幫忙,一次這樣的大型活動真心需要所有人團結一心有客服困難的決心才行。這次活動北京洞穴探險隊與我們廣西黑洞探險隊傾力合作,雖然沒有達成預期的科考目標,任然收穫頗豐,更是所有參與隊員一次永生難忘的體驗和經歷。 廣西黑洞探險隊願與所有熱愛洞穴探險的人結為朋友。歡迎你們到廣西來探洞。

熱烈慶祝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