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城固縣沙河營鎮:黨建引領“三變改革”助貧困群眾脫貧增收

農戶、合作社與企業, 如何在農村振興發展中成為“一家人”, 從而推動農村產業的融合發展, 實現“三贏”?2017年以來, 城固縣沙河營鎮在堅持公有制土地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的底線, 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開展了“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為主要內容的改革探索, 有效保障貧困戶穩定增收, 實現脫貧和發展共贏。

明確思路, 設計發展“新路線”

作為城固縣首批試點的一個鎮之一, 早在2017年3月9日-11日, 該鎮就邀請著名“三農”專家盧水生教授來沙河營鎮開展以“推進三變改革·實現強村富民”為主題的農村經濟發展講座,

為全鎮村幹部講解了“三變”改革即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理論, 圍繞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和全鎮空殼村整體清零的總體目標, 提出了該鎮脫貧“四個一”工作思路, 即:每一個村都至少成立一個“三變”合作社、每一戶貧困戶都至少加入一個合作社、每一戶貧困戶都發展一個生產致富項目、加入合作社的貧困戶年底都有一份收益分紅。 同時, 明確全鎮產業發展規劃為“四片兩帶”戰略, 即:“四片”即高品質獼猴桃示範片區、雜果花卉苗木片區、設施蔬菜片區和中藥材片區, “兩帶”即鎮北張騫墓至龍沙路鄉村旅遊觀光帶, 鎮南漢江沿河江濱休閒旅遊觀光帶。 “兩帶”以龍沙路南北大道相連,
以“四片”為依託, 構建鄉村旅遊環線, 力爭形成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城鄉一體的發展格局。

摸清家底, 煥發資源“新生機”

根據縣上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安排, 該鎮下發了檔, 成立了領導小組和駐村指導組, 各村以生產小組為單位, 對土地資源、基礎設施、固定資產等開展清理清查, 並進行公示, 按照“尊重歷史、照顧現實、程式規範、群眾認可”的原則, 制定了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定辦法, 對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摸底登記, 通過召開股東會議, 成立了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或土地股份合作社。 並在此基礎上, 該鎮創新“公司+基地+農戶”等模式, 在全縣首家成立2個土地股份合作社, 建成3個具有實踐意義的“三變試驗田”,

探索出農村經濟發展新路子。

強化保障, 凝聚改革“新優勢”

“三變”是個新生事物, 針對部分農戶擔心入股經營有風險、怕分紅不到位的問題, 該鎮組織駐村幫扶“四支隊伍”進村入戶宣傳, 逐戶向貧困戶解釋“三變”改革內容和前景, 特別是在鎮光伏扶貧電站入股經營中, 該鎮要求幹部做到“兩統一、三親自、一確保”, 即統一在村委會簽訂委託經營協議, 統一在信用社簽訂貸款合同;包扶幹部要親自入戶動員、親自在村上陪同農戶簽訂協定、親自帶上貧困戶到信用社簽訂合同;讓農戶盡可能的少跑路, 確保當天辦理成功。 同時, 完善“幹部駐村幫扶、產業發展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專項扶貧資金使用管理”等考核獎懲機制, 實施周彙報,

月點評, 季考核, 年總評, 實行交叉檢查、(白、黃、紅)三色督辦單等方式, 將脫貧攻堅成效與鎮村包抓幹部的提拔、評先及工資待遇掛鉤, 形成推進“三變”改革的良好氛圍。

高位推動, 凸顯三變“新成效”

該鎮依託各村成立的股份經濟合作社, 按照5:4:1即貧困戶光伏貸占50%, 各村集體資金占40%, 委託承建的光伏企業10%的出資比例將資金入股鎮光伏合作社。 在籌建過程中, 充分啟動村資產各要素, 如對於無資金的張家嘴、安樂堂等村利用空閒村場地、學校, 引進租場地的企業, 預交承包費, 用承包費入股, 光伏合作社充分體現了資產變資金、變股金。 目前, 該鎮光伏合作社第一期1.2兆瓦已建成投產發電, 二期0.4兆瓦已立項籌資, 已經開工建設。 一期帶動100戶貧困戶,

戶均年收益3500元, 二期預計帶動50戶左右, 直接使該鎮近一半的貧困家庭穩定脫貧。 依託劉葉村2個土地股份合作社, 今年入股土地近2300畝, 葉家堡土地股份合作社與漢中誠成公司成立新公司, 建設5000畝高標準獼猴桃田園綜合體。 劉家鄉土地股份合作社與城固滿元農業生態責任有限公司合作建設1000畝藍莓、車厘子、葡萄等反季節水果採摘園, 已進入建設階段。 這兩個企業, 直接帶動貧困戶土地入股41戶, 兩個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保底股份7%。 到目前, 該鎮已成立鎮光伏合作社1個, 村土地股份合作社2個, 1個正在報批, 村股份經濟合作社5個, 498萬集體資金變為股金, 760戶農戶和305戶貧困戶變為股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