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脫貧丨山窩窩裡種出“金疙瘩”

湖南日報新湖南用戶端4月28日訊(通訊員 鄧聖堯 黃偲)4月27日, 在藍山漿洞瑤族鄉田頭, 筆者見到了當地的名人李忠強。 這位思維敏捷、懷揣夢想的人民教師, 在希望的田野上開創了自己的一番事業, 成為了漿洞的好榜樣、村民的好模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是推動成功的巨大動力! 當初我也是抱著好玩的心態, 沒想到玩藥材會玩得這麼大!”他感慨地對筆者說道。

“好好的老師不做非要乾麵朝黃土背朝天的事”岳父對此也是無法理解。

翻地、打洞、種苗幾番波折終於把藥材種植了下去。 經過幾個月的細微觀察李忠強發現四種藥材與漿洞的高寒氣候和泥沙土質“水土相符”,

看著茁壯成長的藥材他又從鄰居家租了6畝進行試種。 為了呵護好旱地裡的“寶貝”他每天在家裡、學校、藥田三點跑, 記錄著藥材成長的點點滴滴。 功夫不負有心人, 通過三年的努力, 2016年, 李忠強賺到了第一桶金, 藥材全部被道縣一家中藥飲片加工廠一次性收購, 獲利8萬餘元。

拿到第一桶金的李忠強, 望著村裡荒廢的旱地一個更大的想法縈繞在他腦海“國家對扶貧工作很重視, 出臺了一系列政策, 只要肯幹, 地裡就能種植出‘金疙瘩’。 ”

恰逢當地掀起了流轉土地興辦合作社的熱潮, 2016年8月31日, 李忠強聯繫了盤義輝、廖松旺等志同道合的5人合資成立“藍山縣共用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

以“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發展模式。 流轉土地200餘畝, 與168戶貧困戶簽訂種收或入股協議, 產業輻射到漿洞瑤族鄉全鄉6個村, 成為漿洞瑤族鄉帶動脫貧戶脫貧攻堅的一首航母。

近年來, “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漿洞瑤族鄉揚長避短, 打造“靠山吃山”新理念, 把生態發展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 日漸從“窮山惡水”的傳統印象裡走出來, 邁向“且綠且康”。

起伏的丘陵上, 一條泥路蜿蜒向前, 兩旁一片片綠油油的中藥材長勢喜人。 李忠強介紹到, 漿洞鄉在大山裡, 農民種莊稼辛苦, 收成又不穩定。 今年, 中藥材基地流轉金已經全部發放到群眾手裡, 讓貧困戶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扶貧辦不僅帶來了政策, 還派來技術人員現場指導種植,

不但提高了群眾的技術能力, 同時實現了群眾的穩定增收。

“去年我在共用中藥材合作社做零工得8000餘元工資, 加上家裡種了幾畝小黃薑, 收入超過兩萬元, 如期脫貧了。 今年我流轉了家裡6畝旱田以地入股種植中藥材, 畝產將達到萬餘元。 ”正在幹活的茶源坪村水旦組瑤胞盤田姣說。

據瞭解, 目前合作社已成立兩大基地, 投入200多萬元, 盤活流轉土地400餘畝, 發展社員200多人(其中貧困戶150余人), 開墾荒地150多畝, 新修機耕道500多米, 解決當地勞務80多人, 其中貧困戶40多人, 人均增收3000多元。 以桔梗(100畝)、首烏(100畝)、射干(15畝)、黃精(200畝)為主按照有機中藥材生產標準種植, 正努力將漿洞瑤族鄉打造成湖南最大的“黃精之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